农民合作社平台功能及其对小农共富的促进
——江苏句容戴庄的案例

2023-04-06 19:00庄晋财陶锡茜
关键词:小农现代农业有机

庄晋财,陶锡茜

一、 问题提出与个案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小农户仍然是乡村的主要居住者、农业的主要经营主体,是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实施对象(1)习近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J].共产党员,2021(21):5-7.。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中强调“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2)赵培,郭俊华.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时代挑战、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22(9):1-11.。从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实际,实现小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是要提升农户物质生活水平,持续缩小贫富差距。因此,推进小农户共同富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关键。基于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小农户深挖当地特色资源潜力,发展高品质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实施小农户发展有机农业,带动小农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增收渠道。显然,以发展乡村现代农业为基础,增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3)芦千文,孔祥荣.迈向共同富裕的小农户:动态特征、阻碍瓶颈与推进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2022(9):1-8.,是实现小农共富的重要路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农村产业呈现出结构单一、分工协作程度低、产业融合层次低的特征(4)彭万勇,谷继建.小农经营、衔接难表征与深层根源辨判——兼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路向选择[J].世界农业,2020(12):108-117.,以致小农户增收困难,阻碍着全社会共同富裕的进程。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呢?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引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收入增长,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戴庄村位于江苏句容市茅山革命老区,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耕地7 000多亩,岗坡地占70%。直到21世纪初,该村还是一个以耕田种地为主,正常年份水稻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人均收入只有2 000多元的贫穷小山村。2001年,江苏镇江市农业科学院的农业专家赵亚夫研究员来到戴庄,立足那里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依靠基层党组织引导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闯出一条小农致富的道路。众所周知,小农分散经营难以达到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要求,赵亚夫于2006年在戴庄村率先成立了江苏省首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着“办好合作社、大家富起来”的总体目标,抱团发展。如今的戴庄村,有886户农户加入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水稻3 000亩,有机果品2 000亩,有机蔬菜200亩,有机茶叶300亩,办起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茶叶加工厂、农机服务站,开发多元化产品。2021年,戴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万元,合作社帮助全村农民获益达2 000万元,赵亚夫也在2020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光荣称号。赵亚夫指导组建的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工作方法,为小农户在农用生产资料、有机农业技术、产品经营、协助金融信贷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激发农户能动性和创造力,同时以维护农村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和技术,带领小农户迈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增收致富。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因此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赵亚夫探索的“戴庄经验”,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推进农村小农共富的典型经验。本课题组在2022年4月赴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展开实地调研,通过对农户、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及其相关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深度访谈,对戴庄村通过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平台功能的发挥,促进小农户迈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充分认识到,“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举措”。正因如此,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如下一些困境。

(一) 小农户家庭经营面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不足的制约

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支撑。小农户经营规模小,以自身的能力无法满足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要素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要素。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不同,现代农业的高品质、标准化、高端化、绿色化等要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使农业兼具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特征,显然这对于小农户的家庭经营来说,面临着一个较高的资金约束。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 931元(5)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http:/ /news.cnr.cn/native/gd/20220120/t20220120_525721209.shtml.,刚刚踏入小康门槛的小农户很难依靠自有积累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与现代农业衔接。与此同时,小农户由于缺乏相应的抵押质押条件,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据《“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少、金融类服务人员少、农户信用数据缺失等原因造成农户借贷困难,农户获得的贷款额占全社会贷款额比重不到7%,受资金要素的约束,只能维持传统农业的粗放经营,导致农业发展缺乏竞争力(6)李勇坚,王弢.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2.。(2) 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更高的专业化要求,才能达到其高品质和高效益的要求,这就需要强化农业产业的分工,因此现代农业生产各环节都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才流动的城市偏向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市人才难以下沉入乡,农村的人才同样大量离村入城,“老人农业”现象普遍存在。据2016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31 422万农业经营人员中54岁以上的占比约36%,女性农业从业人员约占48%,仅有1.2%的农业人员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7)见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http:/ /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99.html。。农业产业发展出现劳动力不足、科技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弱等特征,现代农业发展受到人才要素的严重制约。(3) 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要素短缺。现代农业发展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质、高效的目标。但是,现代农业发展所使用的技术要素,需要高额成本,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由于受农民素质和家庭经营规模所限,既不能满足使用现代农业技术要素的知识条件,也不能承担使用农业新技术的高成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仍然是依赖传统经验。从目前的情况看,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由于知识要求高和使用成本高,在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农业生产中使用率偏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不足成为小农户增收致富的极大障碍。

(二) 小农户家庭经营面临农业产业低效益的制约

传统农业被称为“弱质产业”,就是因为缺乏现代农业的竞争能力,导致农业经营效率低、收益低且不稳定。(1) 小农户家庭经营导致农业分工程度低。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约为2.03亿,占全国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1%,户均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85.2%(8)同②.,这种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业分工程度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由小农户独立完成,农业产业内部分工协作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不能获得分工合作收益。(2) 小农户家庭经营导致农业产业收益低。从产业链分工的角度看,现代农业经营要求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不同环节、不同层面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以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但是,小农家庭经营的农业,由于缺乏产业链分工合作,所有环节上的供需关系只能按照一般的市场交易来进行,作为从事生产环节的小农,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环节,在市场交易中没有定价权,必然面临各种产业要素的高成本制约。调查发现,农产品的价格与农资价格相比,不仅增长缓慢,而且波动频繁,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即便农业增产,所得的利润空间也被农资和农业服务价格上涨挤占得所剩无几,再加上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导致农业生产越种越亏的现象时常发生,最终引发农民撂荒耕地。(3) 小农户家庭经营导致农业附加值偏低。现代农业不仅是维持温饱的产业,作为生态产业还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但是在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农业,这种生态价值无法得到有效转化,从而无法让小农户获得农业产业的生态价值溢出收益。众所周知,乡村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衍生新业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例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等,都是利用现代农业的生态价值衍生出来的新业态,这些新业态带来的农业附加值甚至远远高于农业产业本身。但是,这些新业态的衍生需要有相当的农业产业规模、技术、分工水平做支撑,而这恰恰是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农户所缺乏的,也正因为如此,小农户很难获得现代农业新业态衍生功能所带来的高额附加值,只能在传统农业的低收益中徘徊。

(三) 小农户家庭经营面临着与大市场对接的困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的价值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传统小农生产经营使农产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性市场,小农户面临完全竞争性大市场,必然具有高风险。这种高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供需错位导致销售困难。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出现一批农产品的高端消费者,偏好消费绿色化、生态化、高质化的农产品,也成为农业高收益的重要市场。但是,对于小农户而言,生产中高端农产品不仅面临生产要素投入、产品认证、技术学习、品牌化建设等方面的高成本制约,同时也受自身知识和技术的制约。所以,大多数小农户只能选择生产中低端农产品,进而不得不面临一个完全竞争性市场,导致小农户无法走出“蛛网困境”,经常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2) 小农户物流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市场狭小。理论上看,通过扩大市场半径就能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农产品的市场过剩。但拓展农产品市场半径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农产品物流能力。但在现实中,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农业,由于规模有限,难以承担农产品长距离流通产生的高昂物流成本,要么只能在就近就地的市场进行销售,要么只能接受“农户—农产品集散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流通模式(9)EVANS D S. Some empirical aspect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industri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3(3):191-209.。前一种模式需要面临市场过剩的风险,后一种模式需要面临高昂的物流成本,这都是小农户无法避免的收益损失。(3) 小农户缺乏组织导致市场谈判能力弱。现代农业不仅需要高技术支持,还需要高度组织化运作。但是,我国的小农户虽然数量庞大,但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弱化之后,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极低,单个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市场竞争,难以有对等的机会或谈判能力面对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导致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经常被别人定价,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平等分享农业产业链价值收益。

三、 平台功能: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机制

如前所述,小农户家庭经营面临的诸多困难,使其只能维持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又使小农户既无法获取持续增长和稳定的收入,也无法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这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体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突破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局限,聚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换言之,促进小农共富,必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那么,其衔接机制究竟是什么呢?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最大障碍,在于分散的小农户依靠个体力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条件,因此需要将众多小农户的力量汇聚起来。但是,从历史演进逻辑来看,科层组织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组织的“无形之手”,都无法满足既能快速整合各种要素,又能维护小农户切身利益的发展要求。随着产业组织的演进,平台组织应运而生,成为既能迅速汇聚资源,又能维持平台参与主体各自利益独立性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10)吕建兴,叶祥松.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演变特征——基于流通环节的视角[J].世界农业,2019(6):46-57.,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可快速集聚整合多方资源(11)CIBORRA C U. The platform organization:recombining strategies, structures, and surprises[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6(2):103-118.;二是促成平台组织各参与者之间交流合作(12)NAMBISAN S, LYYTINEN K, MAJCHRZAK A, et al. Digi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invent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 digital world[J]. MIS quarterly,2017(1):223-238.;三是快速促进价值变现,满足平台参与者的价值诉求(13)井润田,赵宇楠,滕颖.平台组织、机制设计与小微创业过程——基于海尔集团组织平台化转型的案例研究[J].管理学季刊,2016(4):38-71.。平台组织的众多参与者利用共同的平台载体,实现价值共创、价值共享,组成密切分工合作的经济系统,实现多元主体协作共赢。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的平台组织,它在汇聚现代农业要素促成小农户和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合作,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共创共享价值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增收致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要素汇聚与小农参与:农民合作社平台的要素整合功能

从理论上说,平台参与主体依托共同的平台载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平台实现协同联动、资源共享、资源组合,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共创出更大的价值(14)易宪容,陈颖颖,于伟.平台经济的实质及运作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20(6):70-78.。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平台的协同整合功能建立在逻辑条件、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之上。所谓逻辑条件是指平台参与主体具有共同目标,平台能够聚合资源优势,这是平台组织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并达成合作的前提;所谓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平台运行的制度环境、平台参与主体的信任程度,这影响着平台组织中多元主体间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谓操作条件是指平台组织的参与者在平台战略、行动策略、共享制度等方面处于良性互动状态,能够实现协同联动和资源组合(15)SALONEN A, RAJALA R, VIRTANEN A. Leveraging the benefits of modul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grated solutions: a strategic learning perspective[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8(1):13-24.。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运行,同样是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首先,从逻辑条件上看,戴庄村原来是贫困村,村民都有改善生产条件,过上富裕生活的共同目标;同时,戴庄地处长三角,具有相对丰富的产业发展资源。因此,通过农民合作社发挥要素整合的平台功能能够有效地把这些分散在社会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发挥经济效用。调研显示,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镇江市农业科学院、赵亚夫团队、沃得农机公司、亚夫兴农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长期合作,将有机农业技术、农机装备、品牌等现代农业要素注入合作社平台。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建成江苏省首家智能化育秧大棚,一亩秧田可为近百亩的稻田提供秧苗,不仅能解决本村3 000亩稻田的需求,还可为周边5个村的2 000多亩稻田统一提供优质秧苗。合作社聚合资源的优势,让农户看到了自己实现致富目标的希望,因此吸引了大量小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其次,从环境条件上看,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在一系列政府政策支持下进行的。近年来,中央政府及其各部委连续印发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为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戴庄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赵亚夫的指导下,一贯秉承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服务的宗旨,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等原则,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工作方法主导下,获取了农民的高度信任,这才有了合作社不断壮大的结果。再次,从操作条件看,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做给农民看”入手,把小农户引导到合作社当中来的同时,让这些合作社的参与主体认同合作社的行动策略,并能够共同遵守这一行动策略,这是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赵亚夫绿色农业发展科学理念的引导下,戴庄村把山、水、林、田、湖、草、村庄等全村空间整体的全部生物要素(包括人类),作为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引入醋糟有机肥施肥机械、秸秆还田机械、水稻钵苗移栽机等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先进技术、设施、装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不断修复农村生态系统。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求“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田管理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为小农户生产经营全环节提供服务支持,促进合作社策略得到小农户认同,使合作社参与者处于良性互动状态,实现价值共创共享。

(二) 主体互动与知识溢出:农民合作社平台的产品创新功能

如前所述,小农户家庭经营的传统农业面临着低效益的困境,不能实现农民增收,因而需要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现代农业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包含技术、资金、信息等新要素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农业将所有生产环节纳入单一主体经营组织内部不同,现代农业需要强化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主体互动与知识溢出,促进联合创新,推动农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和高效化发展,以此改变农业低效益的困境。显然,所谓联合创新,就不是单个主体能够完成的创新活动,需要众多要素主体的联合互动,这就需要一个平台作为载体,把分散的主体聚合在一起,互动和知识溢出才能形成(16)杨小俊,陈成文,陈建平.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资源整合能力——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20(6):98-103.。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的载体,它通过聚合各类农业生产要素主体,促进主体互动和知识溢出,推动农业生产技术革新,从而改变农业低收益的局面。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平台为多元参与主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服务,促进合作社各主体的沟通互动、分工协作,促成合作社参与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最大化价值(17)BOUDREAU K J, JEPPESEN L B. Unpaid crowd comple mentors:the platform network effect mirage[J].Strate 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12):1761-1777.。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整合了戴庄及其周边村庄小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镇江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良种、机械、种养技术,顺丰等物流企业的流通网络,还有信息技术企业的可追溯信息技术、互联网远程在线信息服务技术,等等。众多参与主体在合作社平台分工合作,交流互动,才有建立“合作联社”的组织创新、开拓新加坡等国际市场的“渠道创新”、稻鸭共作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养方法创新”和越光稻、水蜜桃等多品种有机农作物种植的“产品创新”等诸多创新,这些创新依靠任何一个单一的小农户家庭都是无法完成的;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载体上的众多主体互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改变了小农户较低的知识层次,让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落实,促进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高端现代农业转型。例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的“营农导师+营农指导员+小农种植户”的塔形人才体系,非常有效地将现代农业复杂的技术,通过合作社不同主体的互动,即营农导师指导营农指导员、营农指导员在田间地头教会小农种养户的知识传递方式,将农业高新技术转化成小农的隐性知识,变成技能与技巧直接用于农业种养过程,提高小农户现代化发展能力,从而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丁庄葡萄,种植户最高收益可达一亩10万元,知识溢出效应让小农户跳出了传统农业低效益的困境。

(三) 规模生产与渠道拓展:农民合作社平台的价值实现功能

合作社平台的要素聚合,联合创新的功能作用,促进了农产品的高端化,但要实现其高效益,还需要将农产品经过市场交易,完成其“使用价值向价值的惊险一跳”。如前所述,传统农业中的小农户,面对的是一个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每个农户掌握的微小产量,都不足以改变市场供需,小农户只能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没有对农产品的定价权。换言之,小农户缺乏市场砍价能力,因此只能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这就是“蛛网困境”存在的重要原因。如何才能提高小农的农产品价值实现能力?理论上说有两个条件:即规模生产和渠道的拓展。农业生产规模化可以提高砍价能力,拓展渠道可以规模供需失衡带来的价格波动,从而使小农户面对的市场风险降低。然而,对于任何一个单一农户来说,既无法汇聚能够改变农产品供需的产量,也没有能力承担渠道拓展所面临的高成本,因此需要平台力量来实现。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就很好地发挥了汇聚小产能成规模效应和拓展销售渠道的功能,克服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面临的市场风险困境。一方面,戴庄通过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平台,实现对小农户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指导(包括生产资料的供应甚至田间管理)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然后使用统一品牌进行农产品的共同出售,将小农户的微小产量在合作社平台上汇聚成规模,增强了市场砍价能力。另一方面,戴庄通过合作社载体,强化与其他参与主体的联系,进行渠道创新,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比如,通过合作社代销帮助小农户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以降低农产品运输费用、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流通速度;通过“亚夫在线”的电商服务,实现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为农户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通过与盒马鲜生、常客隆、苏果等大型超市以及与本地事业单位、工会直接对接供货,实施“地产地销,产地直销”的营销策略,为小农户开辟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可见,农民合作社平台,就像一个标准制定者,让所有小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改变了小农经营的产品差异性,为农产品统一品牌和渠道销售获取规模效应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农民合作社平台的多主体联合,降低了单个主体渠道拓展的成本,使农产品能够实现多渠道销售。以上两个方面优势的叠加,使农民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促进价值实现的功能得到发挥,有效解决小农户“增产不增收”的价值实现难题。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将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机制表达为通过合作社平台汇聚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对小农户家庭经营进行组织改造,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制约,在这个基础上,各要素主体以合作社平台为载体,联合互动,联合创新,对传统农产品实施技术改造,创造出高产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性农产品,再通过合作社平台的销售渠道,与现代大市场对接,以突破传统农产品销售困难的制约,推动农产品的价值实现。由于农民合作社是小农高度参与的农民联合组织,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收益能够直接惠及小农,能够有效推进小农收入增收,从而使小农共富的目标得以实现(如下页图1所示)。

四、 价值共创共享: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实现路径

如前所述,农民合作社利用平台功能为小农户汇集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多元主体互动和知识溢出、激发农业规模效益和拓宽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要素、产业、市场困境,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那么,如何依托农民合作社平台带动小农户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迈向共同富裕呢?

平台理论强调“共识、共建、共赢、共享”的价值逻辑,依赖平台参与者在达成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价值,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效率、发现新机会、创造新价值(18)周文辉,陈凌子,邓伟,等.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过程模型:以小米为例[J].管理评论,2019(4):283-294.。这意味着平台只有联结多元主体展开价值共创,发挥整合资源、创新产品、拓宽增收渠道的作用,才能促进小农实现共同富裕。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按照合作社平台价值共创共享的逻辑,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探索出一条促进小农共富的有效路径。

(一) “做给农民看”的示范效应:强化小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平台的信任

传统农民的脆弱性,让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总是谨小慎微。以往研究表明,引导农民实施农业生产活动变革,需要以“体验诱导型”和“以身作则型”策略,让农户真切体会到发展现代农业所带来的收益,才能增强其对这种变革的信任(19)张文歌,买忆媛,叶竹馨.平台组织视角下的农民合作社与非正式创业农户正规化[J].管理学报,2020(3):383-393.。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出“做给农民看”的工作方法,正是顺应这一逻辑。(1) 农业专家示范。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赵亚夫在戴庄推行有机水稻种植,当地农民并不接受,关于发展有机农业的第一次说明会,整个村庄只来了2人参加。赵亚夫考虑到必须把示范园做出样子才能带动农民,于是采用了租用农户土地,邀请农民管理且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形式,旨在通过示范园的成功来取得农户的信任。(2) 少数农户先行。在农村,仅仅看专家成功的示范效应是不够的,大多数农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像专家一样把握农业新技术,专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自己也能成功。因此,要打消农民的顾虑,就必须让农民做给农民看。2002年,赵亚夫吸纳了4户农户参与戴庄有机水稻示范,每户种植1亩越光、阳光等水稻新品种,种出来的水稻新品种直接买卖,让大家感受新品种的质量,甚至将有机桃示范园转让给希望参加的农户,以少量农户的成功给大量观望的农户示范,来改变农户传统农业思维,进一步增强农户的信任。(3) 设置适度门槛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的合作社,需要有一定的门槛,不能使希望参加的农户立刻全部参加进来,也不能使想参加的农户因为门槛参加不进来,这是入社门槛设立要把握的度。2006年戴庄村正式成立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时候,需要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投入资金每亩300元,分3年支付。以当时的合作社400亩农田计算,农户出资共12万元,标准不算高,但这与其他资金筹措性质不同,这仅仅是体现农户参与合作社的一种意志确认。经过精心设计,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参加的农户有152户,比起初无人问津有了很大起色,这就是“做给农民看”的示范效应,让农户对合作社平台有了基本的信任。由此可见,需要众多小农户参与的合作社平台建立,解决农户的信任问题首当其冲。经济学和行为心理学认为,个体行为选择更容易受到同类群体的影响,表现为“随大流”“邻里效应”。因此,树立典型示范户是吸引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有效策略。

(二) “带着农民干”的共创效应:发挥农民合作社平台的联合创新优势

农业家庭经营模式的封闭性,致使小农生产存在分工程度低、农产品非标准化等问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农民合作社平台联结多方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通过联合创新,形成价值共创效应(20)PERKS H, KOWALKOWSKI C, WITELL L, et al. Network orchestration for value platform develop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7(11):106-121.。多年来,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带着农民干”的工作方针,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为基础,合作社的各参与主体在生产组织、生产模式、农产品标准化等方面实现联合创新,鼓励小农户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实现农业价值提升,克服传统农业的“弱质性”。(1) “村社合一”的组织创新。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领办创办,村干部兼任合作社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实现村党委、村委会、合作社理事会、合作社党支部交叉任职,建立“村社合一”管理机制。合作社通过成立党员科技示范户组、划分包户责任区等方式,形成党员、村干部与农户结对帮扶模式,为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干部与群众的联结,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带动起来。(2) 技术引领的生产创新。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技术创新。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赵亚夫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农业发展的高端化。多年来,合作社不断深耕越光稻有机栽培技术、再生稻种植技术、“稻鸭共作”种养模式等,让戴庄村走出传统农业的局限,发展高端现代农业。比如,戴庄村的有机越光稻种植,一方面通过“种一次收两季”的“再生稻”培育技术发挥科技创新的高产优势,不仅使越光稻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成本还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再生稻田实施“稻鸭共作”种养模式创新,在解决再生稻的杂草问题同时,还为稻鸭生长提供了饲料,这既修复了农业生态系统,又增加了小农户的收益。(3) 面向市场的标准化创新。传统农业走不出“蛛网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标准。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品牌化,因此,农业标准化是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基于此,发展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就必须解决农业标准化难题。但是,农业标准化问题依靠单个小农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农民合作社平台则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戴庄有机越光稻的种植,一开始就注重标准化生产。戴庄村的骨干农技人员以结对帮扶的方式,从育秧、用适合有机栽培的新型插秧机帮助插秧等生产细节开始,手把手帮助小农户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精品农业的转型。综上,农民合作社平台促成小农户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共建能够产生一系列的共创效应,彰显出合作社平台的联合创新优势,提升小农户现代化水平,推进农民拓宽农业增收空间。

(三) “帮助农民销”的渠道效应:发挥农民合作社平台的农产品价值实现功能

传统农业的低效益,与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困难有关,著名的“蛛网理论”揭示了传统小农“增产不增收”境况。要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就需要有相应的销售渠道,农民合作社平台通过强化与其他参与主体的联系,减少流通环节、优化销售模式、丰富销售方式,在以渠道创新破解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难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1)HENFRIDSSON O, NANDHAKUMAR J, SCARBROUGH H, et al. Recombination in the open-ended value landscape of digital innovation[J].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18(2):89-100.。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出“帮助农民销”的工作思路,也是建立在不断拓展渠道的基础上的,合作社的渠道效应主要来自以下方面。(1) 塑造品牌。传统农业的农产品基本上没有品牌,所以难以在市场上得到稳定的销售渠道。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倡的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戴庄的有机越光稻。因为赵亚夫一直倡导的标准化生产,采用“培育生物多样性并结合适宜的现代农业技术”来发展高效有机农业的理念,使越光稻有机大米的各种产品技术指标相对稳定,完全满足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信息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上,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销售,注册了“野山小村”品牌,现已成为江苏省知名品牌,为产品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地产地销。中国是乡土社会,产品的本地化认可,是市民的一种消费情结,但这需要以产品质量为保障,如此农产品的品牌塑造,就为“地产地销,产地直销”的销售渠道拓展奠定了基础。戴庄的“野山小村”有机越光大米,在当地是知名品牌,容易得到本地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因此,合作社通过联合本地需求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消费群体,开辟本地销售渠道实现“地产地销”也就相对比较容易。(3) 电商销售。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有信息搜寻便利和物流捷运的支撑,农产品电商很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家就能利用网络获取各类市场信息。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在南京开设了专卖店,入驻天猫平台,另一方面建立“亚夫优品“线上平台,让消费者在线就能购买到优质农产品,极大地拓展了有机越光稻的销售渠道。当然,农产品销售始终是一个难题,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下一步考虑整合各方力量,拓展都市圈高端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以更好实现“帮助农民销”的承诺。

(四) “实现农民富”的财富效应:以农民合作社平台的价值共享实现小农共富

联农带农,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民合作社平台的重要目标。所以,合作社必须在价值共创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否则就没有达到建立合作社的最终目的(22)PORTER M E, KRAMER M R. Creating shared valu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9(1-2):62-77.。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维护小农户基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让小农户有参与的机会,这是小农参与价值分配的基础。农民合作社的农户广泛参与,极大拓展了农户的收入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按股分红。戴庄村全村866户中有812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相应标准向入社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并且承诺每五年租金上调5%,在盘活村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让那些离农或失去行为能力的农户能平等地享有现代农业价值,保障农户的基本权益。(2) 农业经营的保底收益。为了降低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市场的风险、增强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性,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价格按产量统一收购农户的水稻,为小农户收入兜底,保障农户有稳定的农业经营性收入来源。(3) 合作社分红。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品牌化运营、多样化农产品包装定价和多渠道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并严格遵守合作社法规将其全年所得利润的80%以分红形式返给农户,为农户带来更多农业收益。(4) 劳务工资收入。合作社平台作用的发挥,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方面体现在农业产业链延伸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新业态衍生上。无论是农业产业链延伸还是新业态的衍生,都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从而成为小农户获取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农户适度规模化承包农田管理工作,提高农户务农收入;另一方面联合省级龙头企业共建智慧农场,大力发展有机稻米加工生产白酒、年糕等米制食品等,为当地小农户提供近200个工作岗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与此同时,还积极发展民宿、儿童游乐场等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并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将传统农耕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为戴庄村的小农户获取多元化收入渠道的同时激活农村文化事业活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合作社成立以来,戴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 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万元,合作社在“实现农民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财富效应。

综上所述,依据平台价值共创共享的逻辑,农民合作社平台遵循以下路径,能够促进小农共富。(1) 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民合作社平台完成资源协同联动和有机组合,是价值共创的起点,以合作社的价值共创效应强化小农户的入社信任,促成分散小农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共识是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第一步;(2) 农民合作社平台整合的多种要素协同联动及各主体间知识溢出,推进产品创新,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拓展农业的增值空间,这是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第二步;(3) 农民合作社平台通过聚合小农的产品供给量,形成规模效应,增强进入市场的谈判能力,降低市场风险,同时不断创新市场渠道,促进小农户对接现代大市场,促成小农户创造的农业价值能够实现价值转化,这是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第三步;(4) 农民合作社平台要有规范合理的利益共享制度,使小农户入社参与农业不同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都有机会得到合理的报酬,让小农户在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过程中得到收入增长,这是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第四步。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目标能够达成,农民合作社平台促进小农共富的目标也能达成(如图2所示)。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对象,剖析农民合作社平台功能促进小农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农民合作社平台具有要素整合、产品创新和价值实现功能,发挥合作社的平台功能有助于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促进小农共富;(2) 农民合作社平台功能促进小农共富,主要是通过合作社平台汇聚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各要素主体间交流互动、合作创新,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价值增值,并惠及合作社的所有参与小农户,进而有效提升小农户收入水平,达到小农户共同富裕的目标;(3) 农民合作社促进小农共富,是通过能人示范效应增加小农户的入社信任、多主体联合创新的农产品价值共创效应、多路径开拓市场的渠道效应和小农户参与分配的财富效应这一路径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合作社平台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获得收入增长的同时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带领小农户迈向共同富裕。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了有效发挥农民合作社平台功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平台建设,完善农民合作社平台功能体系,不断提高小农户现代化发展能力。一是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及本土农民企业家等乡贤精英参与农民合作社平台建设,发挥他们对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村干部的强村富民责任,采用物质激励、职位晋升、荣誉授予等方式,激励村干部引领农民合作社平台发展,继续开发和完善农民合作社平台功能体系,为农户提供“从生产到生活,从摇篮到天堂”的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增强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三是培育典型农民示范户,鼓励有意愿的农户率先加入农民合作社平台,让农民做给农民看,从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合作社平台当中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 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鼓励农民合作社平台各参与主体联合创新,提升农业附加值,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一是鼓励农民合作社平台的组织创新,通过变革组织结构和安排,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分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二是鼓励农民合作社平台的联合技术创新,提倡以校地、农企合作共同研发农业技术、培育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传播农业知识,为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支持,提升小农户科技文化素养,塑造农业竞争优势,提升农业价值;三是支持面向市场的农业标准化创新,强化农业生产全流程的科学管理,引导小农户的经营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突破小农户传统农业发展思维的桎梏。

(3) 推进小农户参与合作社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小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现代农业发展能够得到合理的收入。一是农民合作社平台必须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使小农户入社参与农业不同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都有机会得到合理的报酬;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新业态衍生,并优先确保农民合作社平台形成的农业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更多地留给小农户,为小农户拓宽增收空间;三是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农民合作社平台在协调小农户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时,做到利益联结的公平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猜你喜欢
小农现代农业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