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思路

2023-04-06 21:19
浙江共产党员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富社区

亮点:“三集成”打造工业社区助企纾困新模式

发布者: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党工委

举措:

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以社区治理提能增效、社区发展动能锻造、公共服务扩面提质为发力点,集成党建与资源、供给等禀赋优势,推动城乡现代社区治理基础有效夯实,社区服务能级有力提升。

党建集成强治理。以园中社区党组织为统领,点上采取大企业单建、小微企业联建、网格兜底建等方式建强企业党组织;线上划分专属网格9 个,在网格或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面上吸纳驻区单位、龙头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为兼职委员,推动组织网与服务网、治理网相统一,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目前,已成立园中社区党总支,下辖6 个企业党支部,建立电子、模具、机械、针织等5个产业链党建联盟,吸纳兼职委员单位25家。

资源集成提能级。建立社区资源、需求和问题“三张清单”,下派街道县管领导干部和发展服务办干部组成“包联服务队”,构建平时包联、战时支援、组团作战的工作格局;推动工业社区党总支与法律、金融、保险等行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共同解决企业融资创投、合同纠纷等难题;加大园中社区生产型生活型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以组团力量提升社区治理成效。目前,已下派25 支包联服务队,承接技工培训、法律援助、员工关爱等项目5个,培育专业型、公益型、文体型社会组织6个。

供给集成扩服务。在园中社区设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一站通办”服务机制;建立“一企一档”,对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效益、产业结构和运行状态等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实施“吹哨报到”制度,针对企业疑难问题,通过社区党组织吹哨,相关部门、驻区单位、行业协会即时办、联合办、跟踪办,直至问题解决。目前园中社区已配备9名专职社工担任企业管家,建立“一企一档”基础档案173份,园中社区党组织牵头解决各类问题130个。

亮点:激活现代社区“五社联动”新动力

发布者:东阳市委组织部

举措:

东阳市聚焦现代社区“五社联动”提质增效行动,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现代社区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社会组织780 家,持证社会工作者1560 余人,拥有专业社工机构8 家,全市18 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

党建统领聚合力。通过“党建+群建”,联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社区、公益创投等平台和资源,改造提升东阳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性社区公益服务。规范运行机制,建立“和美邻里·共建共治”邻里议事会43个,利用社区公众号、便民服务窗口等渠道收集居民各类议事提案,共同协商解决。释放红色效应,在社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带动基层党员参与公共服务,开展防疫、反诈讲座活动1200余场,参与志愿者6178人次。

多方参与增动力。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让社区治理资源“聚”起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加强社区治理的专业支撑,现已形成“美好中山”“和美茗田”等多个特色社区服务品牌。提升城乡社区工作队伍素质,让社区治理队伍“专”起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入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2022年组织7315 人报考社工证,居金华前列。探索“乡贤+村社”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让社区治理“活”起来。2022年已引导600余名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累计为家乡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数亿元。

创新形式添活力。创新成立“情暖东阳”首家慈善信托,开启慈善工作和信托融合的慈善服务新形式。目前已成功申报慈善领军人才3 人,成立共富基金1 只,建成基层组织141个。绘制资源地图,设置社区公益服务清单,将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累计链接社区资源495家,有效回应居民日常需求60余项。深化志愿服务,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培育机制,促进志愿者有序有效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共引导30 多家社会组织、7500 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防疫等公益活动,受益群众达700多万人次。

亮点:深化党建联建绘好乡村“共富图”

发布者:杭州市临安区委组织部

举措:

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的要求,以“红聚天目”为总抓手,深层次、系统性、规范化推进党建联建,积极绘好“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的共富新图景。

构建一体推进的联建格局。建立“红聚天目”线上线下“双线矩阵”,织密建强引领共富的组织体系。搭建“1+18+N”框架,以“红聚天目”为总品牌,重点培育18个联建示范典型,统合431个区级部门、学校院所、两新组织等资源力量开展党建联建。开发“红聚天目”数字应用,建设线上集市、任务管理、专家问诊、绩效评价4 大场景,对96 个重点联建项目进行跟踪管理,1.6万用户注册使用。健全打擂比拼、项目领办等8项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年度盘点会、进度通报会、项目专题会、述职评议会”等制度,推动长效运转。

做强要素融通的联建纽带。通过党组织联接,积极整合各类共富要素资源,不断释放创富效应。依托党建联建组建强村公司,形成“党建整合资源、公司规范经营、经理人职业运作”的乡村经营新模式,助力村集体增收1375 万元。推动科技特派员、农林首席专家等专技人才组团参与联建,帮助打造“红叶指南”等11个乡村产业品牌。与浙江农林大学、阿里商学院等合作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开展农技提升、产品营销、电商直播等培训323 次,储备农村实用人才2.9 万人。设置“农创客”党支部,近年来引育回流738 名乡村人才和农创客,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放大共治共享的联建优势。突出以党建共建带动百姓共富、区域共治、服务共享,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画卷。采用“村集体带地入股、企业带项目帮扶、农民带产品进驻”三方共建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共富工坊”86个,吸引5206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一体推进联建工作和网格治理,推动367名联建单位党员充实进“1+3+N”网格治理团队,搭建属地、部门、群众共治共商议事平台,创新“四联民坊”机制,实现98.5%以上矛盾问题不出镇村。推出“望湖保姆”、初心公益、走亲连心等举措,累计探访服务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人和留守儿童3.4万人次。

亮点:“明星书记”领航基层“头雁齐飞”

发布者:丽水市缙云县委组织部

举措:

近年来,丽水市缙云县深入实施“明星书记”培育工程,打造“百名农村明星书记”头雁先锋队伍,全面激发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雁阵效应”,引领村级党组织质量变革、转型升级。

高标准组建“治村导师”。以村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强、村干部战斗力强、村容村貌变化强、村民支持发展意愿强“五个强”为评定标准,重点在“省千名好支书”“省兴村(治社)名师”等村党组织书记中,通过部门联合综合评定方式,筛选出6 名“明星书记”担任首批治村导师。明星书记一般跨村兼职,采取明星书记自行选择、县委组织部统筹调配等方式,每人分别结对2-3个明星书记培育对象进行传帮带。同时,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创新推行任职回避、跨村兼职传帮带机制,构建“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导师结对培育体系。

高质量推进“组团联建”。建立“明星书记”任职村与结对村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交流、村两委干部互派锻炼制度,采取支部共联、互商共享、难题共破、礼堂共讲、产业共谋等结对形式,联合打造紧密型村村联盟。组成乡村振兴“书记天团”、村级党员干部“学习团”,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员管理等方面内容,搭建共过主题党日、巡回讲习问诊、集中座谈研讨等载体,提升结对帮扶成效。目前,已有247人参加集中学习研讨,现场解决治村难题217个,提出兴村建议131条。

高要求开展“动真考评”。通过“看、商、评、比”,建立“强村头雁”及结对培育对象的“双向”考评管理约束制度和定期沟通协商机制,通过年初晒目标、季度晒进度、年底晒实绩,不定期组织“村社擂台”大比拼,考准考实头雁培育质量和效果。通过“明星书记”培育工程,缙云县已有新建镇笕川村施颂勤、壶镇镇陇东村卢桂平2名村书记被评为省级兴村(治社)名师,11名村书记入选市级兴村(治社)名师,累计为39 个村谋定发展项目72个,成功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

亮点:“三步育苗法”助力选调生成长成才

发布者:丽水市莲都区委组织部

举措:

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聚焦选调生“育、用、管”全链条培养管理体系建设,创新实施“三步育苗法”,通过精准化“施肥”、个性化“滴灌”、制度化“修枝”,着力构建选调生全链条培养管理体系,推动选调生队伍整体素质跃迁升级。

精准化“施肥”,确保“素能提升”。动态制定“教培清单”,采取融合式办班、沉浸式练兵的研学方式,依托“合作课堂”“实践学堂”“局长讲堂”等载体,推动选调生在跟岗学习、跟踪锻炼中提升能力。以共学共谋、共建共享的方式,组织选调生到沪、甬等一线发达地区学习,并到义乌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同时,推动选调生下沉到重点项目一线跟踪学习,通过全流程跟进项目事项审批、全过程参与项目问题研讨,让选调生在“一线练兵”中提高实践能力。截至目前,开展选调生能力素质提升培训19 次,培训665人次。

个性化“滴灌”,做好“递进培养”。制定出台《选调生培养管理九条意见》,实行“3+2+2”帮带制度,即区联系领导、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任职村党组织书记作为3名帮带导师,专业对口部门业务骨干和区委组织部科室长作为2 名联系导师,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和往届选调生作为2 名引路导师,全过程帮助选调生熟悉情况、提升本领、锤炼作风。创新实施“轮值课堂”制度,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组成“轮值小组”,聚焦党性修养、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轮值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防疫演练”“助农奔共富”等课堂活动,推动选调生在学中干、干中学。

制度化“修枝”,畅通“成长路径”。制定《年度量化考核办法》,明确5大项考核内容、13个细化指标,采取月统计、季汇报、年评比的形式,对选调生在村任职年度表现进行全周期量化考核,并动态收集选调生履职、奖惩、廉政等方面实绩。同时,把选调生管理培养工作纳入干部实绩数字化考评内容,通过“全量穿透”的考评用人机制,督促各乡镇(街道)落实培养管理职责。此外,还将选调生培养使用纳入全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及时将业绩突出、作风扎实、潜力较大的选调生提拔到乡科级领导岗位,充分激发选调生干事创业的热情。

亮点:打造强村公司提升村集体经济

发布者: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党委

举措:

近年来,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以党建为引领、以联建为核心,整合镇域内23个相对经济薄弱村组建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盘活镇域内闲置厂房、农房、土地和劳动力等四类闲置资源,提升村集体经济。

资源统筹破发展壁垒。加速闲置资源的整合利用,成立公司运营部,集中摸排归整区域内闲置厂房、农房、土地等,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并根据资源条件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目前已引进蒋相村智慧生态农业、宝业青少年研学营地、舜皇村舜源古驿等合作项目8个,帮助各村流转集体土地750 余亩,激活闲置厂房3160 平方米,增加就业岗位178 个,带动村民直接增收约220万元。

新兴模式蓄振兴动能。招聘专业乡村运营团队,为推动乡村运营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和模式保障。王坛镇东村村与强村公司合作,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积极培育梅花创意园、露营基地、湖畔民宿等业态,打造“一轴三园五片区”的村级全域化景区,打响“梅满东村、此处长春”等美丽经济品牌。打破传统销售束缚,牵头成立“助农快闪店”,为镇域内优质农产品开展线下社区团购和线上“网红”直播带货活动,为农户带来直接收入15万余元。

特色产业绘共富新景。继续巩固茶叶、青梅、毛竹、蔬菜等四个万亩传统优势农业,同步推进作物改植换种、良种培育,推动农特产品“出彩出圈”。打造“王坛有货”区域农业公共品牌,强村公司参与运维。建立品牌农产品目录,制定品种、技术、加工等方面的统一标准,优化品牌农产品“订单式”销售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三方销售模式。建立品牌专卖店和电商销售平台,吸引42家本地企业入驻。2022年上半年,电商平台营收达80万元。分布式光伏项目作为强村公司首个共富项目,总投资约1000 万元,有效利用闲置厂房屋顶12000 平方米进行光伏发电,预计建设后年平均发电200万度,每年可产生136万元左右的电费收益,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壮大,进一步深化生态绿色发展。

亮点:党建引领打好“消薄仗”

发布者:杭州市淳安县委组织部

举措:

淳安县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工作,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全面消薄的红色引擎和动力源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创新联建抱团助力消薄,整合帮扶资源,做好飞地项目创新,推动干部下沉,走出了一条党建联建共同发展的淳安消薄共富新模式。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县共完成村集体总收入35498.82万元,“5030”任务全面完成。

联建抱团,搭建共富平台。对照总书记“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指示要求,着眼“大下姜”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中组部党建联建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试点,探索创新乡村抱团发展共富模式,推动淳北、淳西南联合党委实体化运行。围绕“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发展目标,通过联建共富平台、联兴共富产业、联享共富生活,不断提升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长效造血,打造共富产业。持续发挥各乡镇村社党组织主导作用,落实“一村多策”,统筹资金资源,农旅融合抱团发展。借助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以产业集聚提升发展效益,把原本散落在各村的“账面指标”集中规划,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公司法》作为股东,强村公司和乡村振兴公司实体化运作,推进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同时,依托全省唯一特别生态功能区和全国首个特色农产品生态气候适宜地独特优势,从县级层面与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深化合作,探索打造产销共同体模式。以村集体统筹种植、明康汇订单收购、农户积极参与的方式,在“菜园子”和“菜篮子”间架起产销共富路。

精准帮扶,提升消薄成效。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基础上,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深化“一户一干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低收入农户党员干部结对全覆盖,并每月开展走访联系,进行政策宣讲。同时,完善区县协作、联乡结村帮扶载体,持续实施产业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金融帮扶、干部结对等帮扶举措,落实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补助,做好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保险,切实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和“一老一小”关爱组合拳。

亮点:“爱在大岭”农旅融合共富工坊助力强村富民

发布者:金华市婺城区委组织部

举措:

近年来,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大岭村以“千万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景区村创建为支点,建设“爱在大岭”共富工坊,投资2800 万元实施风貌提升、景观休憩平台、骑行俱乐部、艺术活动中心等项目10余个,系统性完善村庄立面体系、深挖发展潜力、提质共富产业,开启强村富民“大岭”新路子。

党建统领,区域联动建设富民之坊。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统筹大岭、鹿村、迎峰等周边9村进行联动协同,建立辖区山水林田资源清单、工坊用工需求清单和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清单,对照清单,供需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爱在大岭”农旅融合共富工坊,把前台接待、花草打理、餐厅服务、基础设施维护、小项目承建等百余个岗位引流到农村一线,大岭村排摸的30余名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家门口”就业愿景。

要素保障,多元融合建设发展之坊。以“爱在大岭”共富工坊建设为牵引,统筹农业农村、交通等资源力量,整体推进土地、资金、旅游、人才等要素保障,流转盘活土地5000 余平方米,通过招募社会资本,打造“岭上山居”民宿品牌,推动岭上花开、仰望星空等精品民宿农家乐落地开花,逐步建成民宿集聚区,有效提升土地使用价值。

挖掘资源,美景引流建设乐游之坊。立足最美公路新朝线,通过做活“共富游”,“爱在大岭”共富工坊与周边特色村携手并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和乡村民宿等业态,串联山下曹村芙蓉湖、鹿田村鹿女湖等特色景点,定制推出“芙蓉湖—大岭村—鹿女湖—莲花观景台”等自驾精品线路2条,每年引流4万人次,为家庭游、亲子游、情侣打卡等实际需求提供最优“攻略”。

双向奔赴,村团共赢建设暖心之坊。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致富模式,成立岭创物业有限公司,由强村公司牵头,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联系、统一服务,改善农村面貌,让全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产村融合未来乡村。近年,“爱在大岭”共富工坊以“微改造”打造旅游新模式,引进各类社团协会20余家,特别是摄影家协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集聚于此,艺术采风、艺术展览、婚纱拍摄、影视外景取景等团体络绎不绝,村庄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猜你喜欢
共富社区
以更强合力奋进共同富裕之路余杭发布“余上富美”共富工坊扶持政策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拱墅区大关街道:“同心共富四会联盟”成立
拱墅区大关街道:“同心共富四会联盟”成立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杭州市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乡村振兴样板产业共富硕果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