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奏折制度

2023-04-10 14:13王志强
领导文萃 2023年7期
关键词:雍正皇帝奏折事权

王志强

奏折是清朝时期独有的一种上行官方文书形式,皇帝与群臣之间通过一道道奏折文书来沟通、处理国家日常政务。明朝旧制,群臣向皇帝奏事,采用“公题私奏”之制,即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凡钱粮兵马、命盗刑名等例行公事,皆采用题本奏报,须加盖官印;凡官员私事,皆采用奏本,不用印。清初承明制:凡京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俱用题本,凡官员请安、谢恩等事概用奏本。

按照文书流转制度,凡地方各级衙门所上题本、内外臣工所上奏本,通常由通政使司转交内阁票签处票拟贴黄(中央部院题本不经过通政使司直接送内阁票签处),内阁票拟办理意见,经大学士等审定后才能呈供皇帝御览。皇帝对票拟的意见予以认可,批本处用朱笔誊录于题本首页(此称之为“批红”),再送回内阁六科发抄相关衙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题本与奏本运转程序十分烦琐,不利于国家政务情报的及时上达,影响决策效率。在此过程中,题本或奏本的保密性极差,有时题本还没到达皇帝手中,国家事务已经播扬在外;有些大臣顾及保密性,在题本或奏本中不能真实反映各处情況。在此背景下,一项新的文书制度——奏折制度应运而生。

奏折制度创立之初,仅为在京衙门和少数亲信大臣向皇帝报告公、私事务的一种形式。大臣缮写好奏折,封好后装入专门的报匣,多由大臣亲信家丁等亲自递送,经奏事处可直达皇帝手中,由皇帝亲自拆阅,并将处理意见亲自以朱笔批示在奏折之上,谓之“朱批”,此类奏折即所谓“朱批奏折”。然后遣人将奏折发还具奏者,按朱批办理施行。后来,康熙皇帝选派亲信家奴到地方任职,如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等,他们也被允许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所在地方事务及情报,成为皇帝了解地方官员与事务的秘密通道。

康熙中后期,朝廷将奏事权进一步扩大,凡朝中大学士、各部尚书等中枢机构官员,地方驻防将军、督抚、提督、总兵等具有直接向皇帝具折奏事的权力。

雍正时期,朝廷将官员奏事权进一步扩大至科道、翰林、藩臬副参等以下微员。雍正皇帝有时还特别给予品级低下、没有奏事权的“效力微员”具折奏事的权力,以便更加全面真实了解各处事务。

由于密折可以直达皇帝手中,所以具奏者多能秉笔直书、畅所欲言,且其中多有弹劾、告密上司等秘密材料,留存在各处,具有很大的政治风险。雍正皇帝甫一即位,即着手实行朱批奏折回缴制度,要求内外大臣按朱批办理后,要将“朱批奏折”呈交于中央统一贮存。雍正皇帝首先谕令收缴康熙皇帝时期的朱批奏折:

军前将军,各省督抚、将军、提镇,所有皇父朱批旨意,俱着敬谨查收进呈。或抄写存留、隐匿焚弃,日后败露,断不肴恕,定行从重治罪。

并言明:“嗣后朕亲批密旨,下次具奏事件内,务须进呈,亦不可抄写存留。”对凡因升转、降调、病故的官员有未缴回的朱批奏折,规定可由本省督抚代缴。雍正七年(1729),为便于留档备查,雍正皇帝又推行奏折副本制度,即由军机处负责誊录“朱批奏折”副本,故称“录副奏折”或“军机处录副奏折”。

奏折制度创立之初,多由亲信大臣派家人或心腹之人亲自送交奏事处,再由奏事处转交皇帝阅看。随着奏事权的逐步扩大,地方各员被允许使用国家驿递系统呈送奏折。为避免各官员滥用驿递,特别规定:各处督抚、提镇及驻防将军都统,只有在上奏“紧要”奏折时,才准差人通过驿递系统呈送奏折,但规定使用马匹不得超过两匹;“寻常”奏折则不得擅自使用驿递系统,必须自行差人呈送。待各省奏折奉朱批后,统一由军机处调度使用驿递系统发递给具奏者。

清代奏折所涉内容主要有请安、谢恩、缴批和奏事四类。其中奏事类内容十分驳杂,上自国家政事,下至百姓日常事件,事无巨细。由于奏折所涉内容往往较为机密,所以皇帝一再要求各大臣务必亲自缮写,不可找人代写,以免泄密。在奏折制度之下,内外大臣都可成为皇帝的耳目,他们不论公私,畅所欲言,凡有见闻皆可据实奏闻(即“风闻言事”)。

如此,皇帝建立起了一张巨大的资讯网,随时可以掌握全国各地舆情、各官员优劣等情况,对于巩固皇权,加强统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臣遇有各类节庆时向皇帝具折请安,或遇有晋升、受皇帝赏赐等情况向皇帝具折谢恩,加强君臣之间的私人情感,对巩固统治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自《天地清风:图说清代》)

猜你喜欢
雍正皇帝奏折事权
庭院吉气自何方 一份紫禁城庭院门位相度奏折的图解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恼人的人数问题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浙江省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错配与匹配
论我国科技事权划分与科技支出管理
“奏折是最靠不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