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试验性能探析

2023-04-11 03:23杨帅山东恒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57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抗渗试块聚丙烯

文/杨帅 山东恒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57

引言:

聚丙烯纤维不仅价格低、工艺简单,还具有较好的性能,在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其各项性能,为其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及实践经验。

1.项目概述

该工程项目为滨海地区的一处跨铁路立交桥,修建于2008年。桥梁全长576.06m,共十九跨分六联(第一联跨径组合为4×30m、其余各联跨径组合均为3×30m)。桥梁全宽24.5m,分两幅,每幅桥宽12m,其中每幅桥净宽11m。上部结构采用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单箱双室直腹板断面),梁高1.6m,结构体系为连续梁体系。该桥梁是当地进出港口的主通道,重交通负荷,该桥桥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了进出港车辆的行车舒适性和道路安全性。2020年建设单位对该桥梁进行维修加固,主要改造内容为:凿除旧桥面沥青铺装层,浇筑新的水泥混凝土桥面。在新图纸设计中,为了有效的提高桥面铺装层的抗裂抗渗性能,本次混凝土采用了掺入聚丙烯纤维的技术。

在项目设计中,掺入0.9kg/m3聚丙烯纤维和水泥用量8%的抗裂防水剂,然后桥梁伸缩缝处混凝土里面掺入水泥重量12%的抗裂膨胀剂,以及1.2kg/m3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升了5MPa。在该项目中,为了有效把控项目质量,在检测实验室对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

2.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分析

2.1 纤维作用和性能

纤维的作用不仅和自身性能有关,还与其在混凝土基体中的状态有一定的关系。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后,将水泥基体里面的连通裂缝减少,有效阻止了水分的侵入;同时,纤维具有阻裂作用,防止水泥基体中微小裂缝的扩展,还可以延缓新裂缝的出现;纤维具有增强作用,通过使用高弹性模量纤维,有助于提升基体抗拉强度;纤维具有耐久作用,可以适当改善水泥基体的抗疲劳等各种性能。但并不是所有的纤维在混凝土中可以起到相同作用,这与纤维自身性能有关,不同纤维和混凝土复合形成的纤维混凝土,其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过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所有的纤维在混凝土中具有抗裂作用[1]。

2.2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复合材料理论,另一种是纤维阻裂理论。其一,复合材料理论,该理论体系中,复合材料被视作为一种多相系统,性能为多个性能之和,在混凝土的应用中,假设纤维沿着应力作用的方向,连续均匀排列;纤维和水泥基体之间有着良好的连接,没有出现相对滑移的情况。复合材料理论的精髓之处便是中心质效应能够叠加,而复合材料需要复合主要是因为基础性材料的性能各不相同,具有互补性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材料科技水平的影响下,复合材料并非总是完善的。混凝土材料结构不是均质的,在承受拉力作用的时候,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受力不是均匀的,有许多不规则应力集中点。通过适当配置抗拉力筋,可以有效约束混凝土塑性变形,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从复合材料理论来分析,如果纤维无法在混凝土体系中均匀的分散,混凝土基体内纤维较少或者没有的区域便成为薄弱地带,施工后可能会产生裂缝,所以说,混凝土内纤维的均匀分散非常重要。其二,纤维阻裂理论,该理论认为混凝土内部有固有缺陷,想要提升强度,就需要将缺陷的程度尽可能降低,从而提升材料的抗变形能力。纤维阻裂理论指的是纤维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可以有效阻止块体内的裂缝逐渐扩展。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纤维可以均匀分散,若分散不均匀,说明该条件不成立,该理论失效。由此可见,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是保证其抗裂效果的关键。

2.3 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制备过程

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的制备主要是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标准上,适当掺入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水、PP 纤维,其中,矿物掺合料主要为粒化高炉矿渣粉、磨细粉煤灰、硅粉等。对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保证符合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范要求,不仅要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还应确保满足抗渗性、抗裂性、耐腐蚀性等多项要求。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实际生产中,PP 纤维的具体掺加比例,可以结合纤维混凝土使用目的,或者依据抗折、抗拉强度的配制要求合理添加[2]。对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稠度,可以根据工程对普通混凝土稠度的要求来确定,在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能够有效改善其粘聚性以及保水性。

3.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性能试验

3.1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法是处理多因子试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在工艺过程中为了试制新产品、配方、流程等,遇到多水平、多因子、多指标等问题,如果采用传统孤立变量法,那么试验的次数比较多,试验周期比较长,试验的误差也比较大,并且还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使用正交试验法,在正式试验之前,先使用提前制作好的正交表,有计划地安排试验,并在试验之后经过表格运算,合理分析试验结果,在这样的试验中,只需要几次试验便可以找到不同因子在试验中的主次作用,从而确定好的生产条件。对于试验所需的结果,将其作为指标,例如,在进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各项性能试验时,可以将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抗裂强度、抗压强度等作为试验指标,将水泥的用量、纤维的长度、水灰比、砂率作为试验因子。因子越多,试验的次数也会增加,在试验之前,应结合平时经验选择主要因子来安排试验。

3.2 试验原材料

聚丙烯纤维是新型高分子材料,使用改性母料,将其添加到聚丙烯切片当中,通过共混、纺丝、拉伸、切断,从而制成适用于混凝土的工程纤维。本试验所用的纤维类型为束状单丝,截面形状为Y 型,导电导热性较低,没有毒性和吸水性,性能见表1。水泥选择昌乐山水水泥生产的P.O42.5,其具有凝结时间适宜特点,后期具有较高的强度。砂子最好选择细度模数超出2.5-3.0 的中砂,其中,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保证控制在10%以内,同时MB 值≤1.0;以避免对水泥、集料粘接性产生影响,如果砂子细度过粗,回弹量会随之增加。对于砂子的含水量,最好控制在3%至6%之间,含水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太好。骨料选择本地产石灰岩碎石,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控制在26.5mm 以内,为了确保骨料间空隙率,不应使用间断级配的级配方式。对于试验中使用的水,选择生活自来水[3]。本次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加入拌锅的原材料投料顺序最开始为,砂、石预搅拌—掺入水泥干搅拌—加入水—加入纤维—加入外加剂,搅拌时间为2min。室内搅拌时发生了聚丙烯纤维被水泥浆包裹、水泥胶结成团块的现象。为此,调整生产流程,原材料投料顺序为:砂、石预搅拌—加入纤维干拌—加入水泥搅拌—加水湿搅拌—加入外加剂。改进后,混凝土混合料未再出现结块现象。

?

3.3 抗压强度试验

在抗压强度试验中,从养护室将试件取出来,擦拭干净,打开试验机,待试件和上压板靠近的时候,适当调整压力机的球座结构,保证试块与上下压板接触均衡。在加压期间,对试验机进行适当调节,确保均匀加荷,至于加速度,将其把控在0.5MPa 至0.8MPa 之间即可。在加压过程中,当试件快要破坏并且快速变形的时候,将试验机油门关停,一直到试件破坏,并将破坏荷载记录下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公式为:fcc=F/A。其中,fcc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F 为试件的破坏荷载(N),A 为试件的承压面面积(mm2)。

根据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数据分析,当PP 掺入量低于0.3kg/m3时,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抗压强度、静力抗压弹性模量、立方体轴心劈裂强度4 项常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改变。当pp 的掺入量达到0.9kg/m3时,此4 项常规力学性能才有一明显增幅。未掺pp纤维的混凝土试块在达到极限荷载时,首先表现为试块表面的表层剥落,同时压力试验机的压力值直线下降,试块表现为明显的环箍效应;而掺入PP 纤维的混凝土试块达到极限荷载时,试件表面首先出现众多裂纹,而不是呈现表面剥落,同时压力试验机读数则是缓慢降低。这说明掺入PP 纤维混凝土相比未掺PP 纤维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

3.4 抗折强度试验

在混凝土抗折性能试验中,对于试验机的加载速度,一般控制在0.05MPa/s 至0.08MPa/s,一直持续到试件断裂为止。混凝土抗折强度(ff)和试件截面的高(h)、宽(b)、支座间距离(L)、试件破坏所承受的荷载(F)有一定的关系,公式为:ff=FL/(bh2)。在试验过程中,物料配比为720kg 的砂子、395kg 的水泥、1145kg 的集料、190kg 的水、165.8g 的减水剂,然后添加不同比例的聚丙烯纤维材料,分别为0、0.5kg、0.7kg、0.9kg,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聚丙烯纤维,并在养护室养护28 天检测抗弯拉强度,最终的结果为表2。

?

根据室内配合比设计的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统计数据得出,掺入0.9%PP 纤维的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代表值能够达到了设计弯拉强度值的116%。试块在弯拉受荷过程中,试块底部的跨中部位会先出现数道细微裂缝,细微裂缝宽度随着荷载的增大逐渐加宽,最终形成主裂缝,至最大力时试块被弯拉破坏。而未掺入PP 纤维的混凝土试块在受荷加载过程中,底部跨中达到极限荷载时表现为瞬时断裂,是一种典型的脆性破坏。

3.5 抗冲击试验

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冲击试验中,使用8kg的钢球,从高位25cm 位置处做自由落体,砸向试件,试件的裂缝超过3mm 时,将冲击的次数记录下来。在每一组试验中,都应经最大值、最小值舍掉,然后将剩余三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在抗冲击性能试验中,分别针对聚丙烯纤维不同添加量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未添加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第一次裂开的冲击次数是41 次,破坏冲击次数是50 次;添加量为0.5kg/m3的混凝土,第一次裂开的冲击次数是85次,破坏冲击次数是92次;添加量为0.7kg/m3的混凝土,第一次裂开的冲击次数是108 次,破坏冲击次数118 次;添加量为0.9kg/m3的混凝土,第一次裂开的冲击次数是114 次,破坏冲击次数是121 次。由此可见,从试验中这几组数据来看,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越高,相应的抗冲击能力越强。

3.6 抗渗性能试验

聚丙烯纤维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其抗渗性能。聚丙烯纤维是一种抗裂增强材料,对于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性。将聚丙烯纤维加入混凝土中有助于防止早期开裂,或者避免裂缝逐步扩展,有效减少收缩性裂纹的出现,增强混凝土防水性能。试验分为五组,如表1所示,为混凝土的配合比。具体的试验内容包括吸水率、渗水高度、氯离子浓度等,在吸水率试验中,制作立方体试件,边长为100mm,养护时间28 天,然后将其烘干并放入水中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三个小时,观察其吸水量占据混凝土质量的百分比。在渗水高度的测试中,制作一个圆柱体试件,上下底面的直径分别为175、185mm,高度为150mm,养护时间28 天,测试条件为1.2±0.05MPa,在恒压下,保证测试时间为24h,然后观察试件渗水高度。在氯离子浓度测试中,制作棱柱体试件,规格为100mm×100mm×300mm,测试在不同深度,试件的氯离子浓度,将试件养护28天之后,磨去试件表层的浮浆,并使用敬酒擦洗干净,涂刷一层环氧树脂,并留出一个长方形截面,将其作为渗透面。接着,将试件放进装有氯化钠溶液的铁箱,保证溶液将试件完全淹没,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证氯化钠溶液浓度在3.5%左右,然后定期添加溶液,浸泡时间180 天,取出后从渗透面分层钻取粉末试样,并测出其中总的氯离子含量。

经过试验,得知第一组的吸水率、渗透高度、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4.81%、0.8mm、49MPa;第二组分别为4.3%、1.6mm、54MPa;第三组分别为4.11%、2.3mm、57MPa;第四组分别为4.65%、11mm、50MPa;第五组分别为5.46%、13.1mm、56MPa。在第1-3组中,硅粉、粉煤灰掺合料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吸水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其火山灰活性效应的影响。当添加PP 纤维之后,混凝土吸水率有所增加。对于渗水高度,掺入PP 纤维之后,试件的渗透性能有所下降,导致渗水高度增加。但是掺入PP 纤维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导致其密实性变得更差,并且在压力水作用下,渗透性有所增加,抗渗性能下降,或者是添加纤维之后,混凝土界面增加,从而在压力水影响下,混凝土中的渗水通道增加。见表3

表3 混凝土配合比(kg/m3)

结语:

聚丙烯纤维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优势,在混凝土工程中,能够有效满足抗冲击性、抗裂性等要求。对比我国使用了聚丙烯纤维的水泥混凝土的工程检测数据,其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都得到了有效提高。本次通过对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可以得出每一项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满足工程项目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使用需求。在抗压、抗折、抗拉强度上,由于聚丙烯纤维是高延伸率、低弹性模量的聚合物纤维,将其掺入混凝土,对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不是特别突出,不过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抗折、抗拉强度;在抗冲击性能上,混凝土的抗冲击强度随着聚丙烯纤维的掺入比例增大而同时提高;在抗裂性能上,适量掺入聚丙烯纤维,便可以有效增大混凝土的抗裂效果,并遏制裂纹的进一步扩散;在抗渗性能上,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能够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提升其抗渗性能。

猜你喜欢
抗渗试块聚丙烯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EN 车轴产品超声波径向检测校准试块制作及应用
风积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铸件超声检测DGS曲线法和试块法对比分析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2号试块及其改进型的应用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
聚丙烯纤维砂浆抗渗性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