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境

2023-04-11 17:31
当代体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赛事体育

体育进村

关键词 1

刘金涛

2023 年,足球、篮球等群众体育活动在全国各地接连掀起浪潮,村BA、村超等乡村体育赛事更是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度。

6 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更是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明确“到2035 年在全国培育100 项以上最美乡村体育赛事”,乡村体育成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那么这些远离职业体育之外的另一种体育形态,究竟隐藏着中国体育怎样的新变量?

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山村,一场村寨门口的篮球比赛,气氛能有多火热?

赛前提前数小时占位子,赛场边里三层外三层挤满观众,每次网络直播都引发全网关注,只要比赛开打,不论白天还是深夜,总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这个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举行,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村BA”的赛事在2023年中从贵州深山走进全国的视野。乡村体育怎样“碰撞”大时代?乡村文体活动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我们就从这场比赛出发,分析乡村体育赛事超人气背后的原因和现象。

把5.5万人的斗牛场,打造成“村职篮”

你去过最大的篮球场,能接纳多少观众?五棵松可容纳观众约1.8万人,洛杉矶加密网球馆(原斯台普斯球馆)的观众上限为两万人,勇士队的大通中心约有1.9万个座位。

而在贵州的大山里,在职业体育鲜有触碰的地方,有一座能够容纳5.5万人同时观看比赛的场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七十二寨斗牛场,这是亚洲最大的斗牛场,乐里侗乡景区重要的景点。

庞大,是这座斗牛场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贵州竟有如此热闹的斗牛氛围。

贵州黔东南的斗牛比赛发端于民族祭祀,经年累月演变为节日里重要的娱乐活动。斗牛同样被苗族、侗族人民视为健康、力量、勤劳、搏击、荣誉的象征,在黔东南地区,每个县甚至到很多村落里都有小型斗牛场,这在大山里可不是寻常景象,足见贵州人对斗牛的热情。

七十二寨斗牛小镇于2015年春开始建设,占地约30余亩,同年9月这里举办第一场斗牛比赛时涌入了12万人,是容纳量的两倍,场面甚是壮观。

也因此,这里延伸出了非常庞大的斗牛产业链,包括斗牛博物馆、斗牛交易市场、侗族生活体验坊、侗族文化长廊,以及为游客提供的酒店民宿、接待中心等业态设施。这座斗牛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型旅游目的地,也难怪有人把这里比喻成贵州“超级碗”。

在旅游旺盛的季节,斗牛场里会上演十分具有本土风情的民俗活动,而在斗牛场的外围则包括了小吃街、酒店等消费业态。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公布的《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入选名单》中,榕江七十二寨民族体育斗牛小镇、“激情贵州”系列赛共同入选“十佳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这座“超级碗”的来回路程十分不易,从贵阳出发要先经历三个小时左右的高速路,随后是两个多小时的连续盘山路,几十米一个弯道的盘山路十分险峻,身边就是悬崖峭壁。

吸引品牌赛事落地,乡村篮球显现商业价值

无论是斗牛还是篮球,都代表着贵州的风俗,以及贵州乡村中骨子里对竞技与活动的热情。因此,当斗牛能成为产业,那么篮球也一样可行。

据当地村民说,印象里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斗牛场举办篮球赛事,当日到场的人数要比平日里的斗牛比赛要多很多。

“今天的场地很棒,因为很多时候村子里的比赛没有正规场地,甚至场地都是土。”来自贵州大学的CUBA球员杨晓天说道,“村民们围在比赛场边,氛围会更有乡村的'野气'。”在现场空档期间还穿插着的少数民族文化节目,以及公益捐赠,增添了此次交流赛的社会价值。

的确,每年节日的共同习俗就是举办比赛,无论是斗牛还是篮球,都极受重视。杨晓天说:“村里的比赛第一名獎金可能有几万块,这是经常会打的一类赛事,过年的时候这类比赛则会更多。”

实际上,当斗牛场变成篮球场,从经营角度来讲属于提升场馆利用效率和商业机遇,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乡村篮球”成为贵州的一张烫金名片之后,吸引着国内篮球赛事在此落地,尤其是很多赛事自身也开始打造独有的体育赛事IP。

在火热背后,人们对这片土地开始有了更多面的认识,更孕育着乡村篮球未来的新商业机遇。

“村BA”大火之后,乡村篮球乃至乡村体育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榕江“村超”视频在社媒上持续火爆,榕江县20支乡村足球队同场竞技,看台上万观众振臂欢呼,这样的比赛又被球迷们亲切地称为“村FA”。

原本村赛是常事,但如今巨大的影响力与流量热度,让不少当地人备感惊讶,而全国大赛背后,如贵州一般的体育氛围与赛事组织模式,有了更多推向全国的机会。

早在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在目标中提到:到2025年,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显著提高,农村青年普遍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农村健身场地设施基本健全,人均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乡村体育的广阔空间,正在不断被验证。近期,贵州省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赛事再次火遍全网,不仅吸引来英格兰著名球星迈克尔·欧文、央视足球解说贺炜的打call,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外使馆也纷纷发布推文,韩乔生还被邀请到了比赛现场解说。

由于村BA的叫法起源于此,不少网友将榕江县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称之为“村超”、“村FA”。据悉,“村超”比赛由20支群众自发组成的球队,参赛的球员有卖鱼卖肉的,有开挖掘机打零工的,也有当老师当公务员的,年龄从15岁到40余岁不等。

“村BA”的火热无疑给乡村体育带来了更多机遇,不仅仅是关注度,更是本土文化与农业发展的机遇。

乡村篮球,拿什么留住流量

“村BA”之所以能成为年度热点,不仅在于本身的火热氛围值得称赞,更是有着环境因素:那种久违的万人空巷的场面、许久未见的聚会,与当时居家的生活轨迹产生着巨大的反差,因此万人聚集的篮球场里,寄托着人们对于恢复往日生活的期盼与呼唤。

而在环境发生改变之后,乡村篮球的关注度没有降低太多,新鲜感还在,但未来如何,则是需要思考的新命题:如何以乡村篮球作为抓手招揽生意,带动地区发展?

一个传统的观点是,无论是斗牛、篮球,或者是其他运动,都是可以结合进旅游产业当中的一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赛和参与活动,为旅游经济注入活力。

毕竟乡村的世界里,是先有氛围与庞大的爱好者群体,才有了赛事与竞技,甚至很多比赛场地都有些破旧不正规,这也造就了自下而上的体育氛围与环境,这是“村赛”对于其他赛事不可多得的优势,尤其是在节日当时,本身就热闹的赛事无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吸睛点。

而如今来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协调力,远在大山里的篮球场难以成为理想旅游目的地,更是一种锦上添花,而通过传递原生态的火热体育氛围,反而更能够吸引更多人群进入到乡村篮球的内容当中,尤其是对于亿万热爱体育的人群来说,他们接触这类赛事方式更集中在短视频平台。

因此,吸引来更多赛事、品牌的商业活动,似乎更为现实。无论是361°“触地即燃”,还是此前咪咕建设的落地在厦门马垅社区的全球首个“数实融合”创意球场,快手前往泉州市东店村灯光球场举办了“乡村篮球冠军杯”,就连NBA也在今年“乡村嘉年华”活动中开展互动游戏、非遗民俗表演等内容,不断利用篮球运动推动乡村发展。

尤其是在当下,“村BA”正在完成从社会热点到品牌赛事IP的转变。在“村BA”的发源地台江县台盘村,2023年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不仅有央视直播、咪咕的现场报道,更有不少游客前往,甚至有着十分详细的旅游攻略,不断散发着商业价值与赛事吸引力。

与此同时,乡村舞台为篮球达人、大众明星提供了出圈、成长的机会。如今的野球江湖之中,比赛和短视频内容都能给“村BA”球员赋予丰厚回报,当愈发成熟的短视频规则和专业MCN机构,重视这片土地中的篮球机遇,会有人把“村BA”和草根球员包装得更好。

一直以来,我们把火热的乡村篮球赛事看作是“村BA”的集合,但实际上,如今的乡村篮球正在打开一个窗口——它不仅是一个地域重要的赛事活动和乡村节日的重要聚集地,更是一个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引擎。

站在七十二寨斗牛场的顶端俯瞰,这座斗兽场庞大而严肃,像是“超级碗”,也像是大山里的一个凝视天空的眼睛,“村BA红利”或许不会改变这里的发展格局,那些古老的风俗与文化也依然在衰落。但是,在篮球的火热出圈背后,篮球打开了一个窗口,让世人看到了这里的故事,看到了篮球另一面,看到了这片属于中国乡村的热土。

中国行

关键词 2

杨雨蒙

自六月梅西来华以后,2023 年球星、球队中国行成了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的关键词,但更多的传奇球星接踵而至,虽然满足了球迷亲眼目睹自己偶像的愿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深入探究商业赛事背后的故事,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2023年5月28日,阿根廷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来华参加国际邀请赛的球员名单,其中世界杯冠军主力恩佐、麦卡利斯特、阿尔瓦雷斯等球员悉数在列,而中国球迷们最关心的梅西,也随队一同前往中国。

从2月初第一次传出阿根廷队将来华的消息,到最终各方的官宣确定,再到比赛最终落地,无数次反转、辟谣,都让这场比赛的关注度和话题度居高不下。

最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超过5万名现场球迷的注视下,梅西和阿根廷完成了他们在夺得世界杯冠军后的首场海外商业友谊赛。尽管赛事主办方在筹备过程中的种种“业余”之舉,在赛前曾一度引发了球迷和媒体对于这场比赛的诸多不满,但随着梅西开场仅81秒的进球以及打满全场的“诚意”,比赛最终不但顺利落幕,还成为了业内“典范”。

阿根廷这场比赛为主办方带来了超过千万人民币的收益,这样的成绩不仅再度证明了“梅西”这个名字可怕的商业价值,也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国内足球商业赛事的市场与潜力。

尽管10月份梅西的二度来华计划最终宣告破产,但行业内仍有不少人持续尝试邀请这些顶级球星来华进行商业赛事。

C罗、梅西接连降临大湾区,高额票价难挡球迷热情

12月17日,利雅得胜利中国行主办方正式宣布,将于2024年1月24日和28日在深圳举办两场“荣耀巡回赛2024利雅得胜利中国行”比赛,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分别对阵上海申花和浙江队。

长信传媒是此赛事的主办方之一,作为影视传媒公司,长信传媒创作过《勇敢的心》《唐朝诡事录》等多部流行的电视剧作品,之后还为周杰伦等歌手举办过数十场演唱会。根据此前港媒撰文,主办高规格的体育赛事,将成为长信传媒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长信传媒在票务运营和活动演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这次利雅得胜利来华比赛将会是极大的助力。而另一主办方垚柒体育,则拥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体育行业内人士,与长信传媒联手起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

本次比赛,长信传媒也通过自己的优势,邀请到了张艺兴作为中场表演嘉宾,这种赛事+表演的形式,被行业认为也是存在着想要打造类似“超级碗中场秀”的念头,且从官宣此事后的热搜来看,确实起到了传播效果。

虽然有着众多元素加持,但关于本次商业赛事是否能够达到6月梅西来华的效果,部分行业人士其实并不看好。

根据票务平台的信息,两场比赛的票价一致,分为6个档次,从最低的380元到最高的4580元不等。以深圳大运中心的容量,几乎需要卖出5万张门票,均价达到2000元左右,主办方才能勉强回本。

“C罗的热度不小,但比赛时间不是一个好时候,那时候深圳已经有很多人准备回家过年了。”某票务行业人士如此分析。

不过,根据12月25日比赛门票预售情况来看,C罗的号召力非常突出——开票不到1分钟,380元、880元两档价位较低的门票迅速被抢购一空;2分钟后,仅剩3880元、4580元的门票尚有名额,开售近一小时左右,售票页面显示六档门票均已售罄。

在这之前,迈阿密国际的亚洲行也已经官宣,2月4日首战在中国香港对阵香港甲级联赛全明星队,2月7日将在日本国家体育场迎战J1联赛冠军神户胜利船。

票务网站Klook显示,12月15日开票后,比赛门票在60分钟内售罄,随后二手票务网站上比赛门票最高炒到了每张超1万元。

此次运作迈阿密国际俱乐部到中国香港比赛的公司是Tatler Asia,该公司1762年成立于瑞士,是世界级的跨国传媒集团。

从C罗和梅西来华比赛的主办方和合作模式可以看出,更多体育之外的公司,尤其是有着丰富主办演唱会经验的公司,开始积极参与到体育商业赛的主办当中。

在不久的将来,体育赛事将不仅仅只是一场比赛,而更像是一次合家欢的大型演出和聚会,同时涵盖了更多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的一次旅游出行。据报道,深圳大运中心附近酒店基本处于满房状态,价格也迎来暴涨,预订量是去年同期的9倍。

梅西、C罗的商业赛火热也让各类组织和机构纷纷看到了商机,更多的传奇球星赛事也开始纷纷落地国内。

元老赛、传奇赛接连不断,球星活动成核心卖点

现役球星里,梅西和C罗的吸引力当然是独一档的存在,而对于球迷来说,已经退役的球星往往代表了自己的青春回忆。

去年7月,三位西甲传奇球星:卡西利亚斯、莫伦特斯、加西亚的中国行拉开了球星来的序幕,这也让传奇球星之间的商业赛事,在时隔多年后再次有了落实的机会。

率先举办的传奇球星商业赛是2023年11月2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2023世界超级球星足球赛”,召集了包括卡卡、巴乔、巴蒂斯图塔、里瓦尔多在内来自13个国家的近40名球星。

比赛过程充分满足了到场观众的需求,欧洲明星队和美洲明星队在常规时间战成5比5,最终点球大战中,欧洲明星队以6比5获胜。

按每位球星个人出场费每天6到10万欧元左右推算,这样一场传奇球员商业赛事的成本大约是3000万人民币。

根據湖北广播广告公布数据,到场观众数量超3万人。比赛票价从380元到4680元,分为8个档次,主要以580到2080元的区间为主。这也意味着,主办方基本上通过门票收入覆盖了成本。

在赛事之外,球星来华后所举办的签名会和见面会等成为球迷期待的重点,虽然价格高昂,但各类见面会依旧处于一票难求的状态。据网传图片显示,罗纳尔迪尼奥见面会的价格就超过了1万元,如果想要参加晚宴,那价格只会更高。

梅西本次赴港参赛,主办方也举办了见面会及晚宴相关活动,据了解,参加晚宴的价格是每人2.5万元,虽然离比赛还有一个多月,但名额所剩无几。此外,也流传出C罗见面会价格是12万元人民币。当然,对于以假借见面会名义的诈骗行为,购买更需要谨慎。

对于足球迷来说,能够与喜欢的世界级球星有一次亲密接触,还是在私密的空间,这样的机会确实千载难逢。市场的需求庞大,也是主办方们乐此不疲邀请球星来华的原因之一。

武汉的成功自然为其余传奇赛的主办方提振了信心,国潮文化和山海文化主办的“传奇足球赛”也即将在重庆打响,对阵双方是巴塞罗那传奇队和IFDA(国际足球发展联合会)全明星队。

比赛场地将落地重庆龙兴专业足球场,定价从288元到1288元分为6个档次,略低于此前武汉的传奇赛。

但是,由于比赛场地审批困难、主办方售票情况不理想等因素限制,已经出现了类似迈阿密中国行泡汤的事件,一些商业赛事已经延期或者取消。

其中,本应在10月初落地武汉的“传奇归来”赛事,由于“不可抗力”最终推迟。近期,该赛事组委会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售票情况不理想”再次延期;原定于在贵港市举办的“2023勇往直前的哥哥跨年演唱会&贺岁特邀足球赛(贵港站)”,也因不可抗力因素将延期举办。

哪怕是有着丰富主办演唱会经验的团队,在涉猎体育赛事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相关人员曾经表示,“举办演唱会和办大型体育赛事,虽然看上去类似,但其实有着不一样的逻辑。”

举办一场涉及数十个部门、数百名相关负责人的体育赛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商业赛事,能带来什么?

商业赛事对于球迷是一场盛宴,对于从业者来说,更是一次商业机遇,但众多商业赛的鱼龙混杂,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首先, C 罗、梅西等商业赛如此火热,本身得益于二者的超高人气。目前来看,梅西和C罗的双骄之争并未结束。在商业层面,二者也持续影响着整个行业,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双方的竞争从本次来华开始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但除了C罗和梅西之外的商业赛,能否达到类似的热度,还存在疑问。

商业赛事想要成功举办,在市场中找到恰当的赛事定位非常重要。合理的票价既能吸引球迷参与,又能够保证赛事的经济收益,保证比赛顺利进行。过高的票价、反复延期的赛事不仅反复消耗球迷信任,还导致球迷付费热情的流失甚至造成该赛事IP的价值遭到损害。

6月的阿根廷队在工体奉献了一场世界杯级别的表演,球迷当然愿意再次为这样高质量的比赛付费,而不是一场毫无诚意的“割韭菜”比赛。而且,高水平的比赛,还能为球迷创造一个亲身感受体育魅力的机会,更何况,在现场近距离的接触,球迷更容易与球队、球星建立情感联系,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球迷文化。

最终,这种现场氛围和互动性也能激发球迷的热情,使他们更加习惯到体育场馆观战,这不仅能确保商业赛事不仅仅是一时的热闹,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商业行为。

要知道,赛事本身对地方经济和旅游业有拉动作用。迈阿密国际和利雅得胜利均落地大湾区,也与该地区正积极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有关,毕竟大湾区大运会即将到来,同时,在商业之外,大湾区也在通过更丰富的文体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招纳更多的游客。类似的是,武汉和重庆也在通过此类体育文化活动,来撬动更大的旅游资源。

总的来说, 2023 年举办的商业赛事几乎都历尽波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比赛落地国内,这一系列经历和过程,不仅提升了主办方们在体育领域的专业水平,也为本土体育赛事的承办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目光放向海外,商业赛和友谊赛承载的其实不只是商业行为,许多赛事都有着慈善的基础,例如7月在老特拉福德举行的Soccer Aid慈善赛,创办于2006年,主要目的是为联合国儿童基金筹集善款,据报道,此次赛事筹集到了1400万英镑,体现了足球的公益属性,以及足球在社会中承载的价值。

梅西和C罗来华,开启了新一阶段的商业赛模式,也让行业开始思考商业赛的本质到底是“比赛”还是一场“表演”,接下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

当然,我们期待着更多、更优质、更规范的体育赛事能够落地国内,希望足球能够不仅仅是足球,还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榜样

关键词 3

沈诚

2023 年对于很多中国体育人来说都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当选最佳男子游泳运动员的覃海洋,实现几代国象人梦想夺得世界棋王的丁立人,更有在不惑之年、从不被重视到称霸职业拳坛的张志磊。

几位中国运动员用坚持与努力,砸碎了世界对黄种人的偏见,展现了中国体育力量的高度,让中国体育迷有机会去看看从未见过的这一片星空。

将胜利牢牢攥在手中,“饿虎”张志磊的拳台三回合

2023年9月24日凌晨,就在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点燃几个小时后,位于伦敦温布利OVO体育馆的拳台上,40岁的中国拳手张志磊与英国名将乔伊斯之间的二番战也正式打响。

五个月前,双方刚刚在伦敦铜盒竞技场中进行了首次交锋。那时的乔伊斯从未尝过失败的滋味,职业生涯15战全胜、14次KO对手,但在张志磊接近1000磅的重拳面前,乔伊斯最终也只坚持了六回合的比赛。

张志磊在上万英国拳迷面前,用一场TKO将WBO世界重量级过渡拳王的腰带系在了腰间,创造出中国乃至全亚洲重量级职业拳击历史时刻。乔伊斯不服气,启动重赛协议,5个月后再次约战张志磊,想要夺走腰带——但他终究是轻看了面前这位来自东方的大块头。

二番战赛前发布会上,张志磊霸气十足:“我是一只饿虎,想要从我手里夺食,你会付出代价!我不会把结果交给裁判,会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他说到做到。

比赛开始后,张志磊如猛虎下山,后手直拳与前手摆拳的组合打得乔伊斯不断后退。到了第三回合,张志磊左直拳打散对手防御,紧接着右手摆拳抓住漏洞直接将乔伊斯打倒。没等裁判读秒结束,张志磊就转头爬上边角高举手臂庆祝,他知道一切已经结束。

果然,在他身后,裁判看着摇晃着身子的乔伊斯,舞动手臂终止比赛……“饿虎”只用了不到上次一半时间就再次TKO对手,卫冕腰带。“亚运会开幕之际,我再次把国旗插在了伦敦,成功卫冕WBO拳王。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会再接再厉,外国人可以的,咱中国人也可以!历史是由我们创造的,也会在我们手上不断继承。”

三天后,张志磊回国抵达亚运会的主办地——杭州,尽管并非亚运参赛运动员,却依然受到了拳迷们的热烈欢迎。甚至因为聚集的拳迷人数太多,当地还特别组织了几十位保安来维持秩序。人们以统一的节奏喊着张志磊的名字,这位身高近2米、体重130公斤的大汉,在拥挤的人群里仍如同耸立的一座高塔。

从14岁开始练习拳击开始,那是张志磊26年来所得到过的最热烈的欢迎仪式,他用“受宠若惊”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出于安保考虑,张志磊在现场没能跟大家合影签名,为此这位耿直的河南汉子甚至拍了一个视频进行道歉,“留下一点遗憾,以后咱们有机会再聚!”

而这种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出的江湖豪气,也贯穿着他的擂台内外。

40岁依旧可以“大爆炸”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自律

Big Bang(大爆炸)——这是张志磊的官方绰号。

据其经纪人李茂沛解读,取这个绰号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张志磊打拳很重,他自己曾在直播中透露测试时前手平勾拳能打出960磅,就像“大爆炸”一样;第二,这个词也代表着宇宙大爆炸,是宇宙誕生的起点,延伸理解便是过去中国重量级拳击是0,张志磊希望能成为一个新起点,开拓未来。

事实证明,不仅在国内,这个响亮的绰号也让更多国外的拳迷记住了他。

张志磊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代表着中国重量级业余拳坛的最高水平,对此他也有足够的自信,曾直言“只要我去参加国内比赛,他们只能想拿第二名,他们在国内从来没有想拿第一名。”

2008年张志磊代表中国在北京奥运会获得了男子拳击超重量91公斤以上级银牌。没能如愿帮助祖国夺金,是他的遗憾,但这份遗憾也让他更加笃定了自己的未来——职业拳击。

离开原有的舒适圈,张志磊去到了世界职业拳击的胜地——美国,并认识了如今的经纪人李茂沛,他给后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三个词,“高大、腼腆、不会说普通话”。

他坦言自己对职业拳击的了解是来自于迈克·泰森,但却无心将泰森作为自己的偶像,“泰森是个传奇,但他生活不够自律。”彼时已经31岁才开启职业拳击生涯的张志磊,清醒地知道必须保持足够的自律才能走得更远。

他在美国几乎过着“家——训练馆”两点一线的生活。业余时期奠定了出色的技术基础,转战职业则需要更强的力量与更好的体能,为此张志磊每天早上5点20起床,6点准时开始跑步,一年里有10个月都在训练。

他算过一笔账,“我一天平均要打出1500拳,一年训练超过300天,在练习拳击25年中,我打出的拳超过1125万次,按平均每拳500磅的话,一共打出56亿磅的力量。”这是他用汗水所积累出的财富。

在与乔伊斯的二番战前,张志磊团队请来三位陪练帮他打车轮战,一位是300磅的波兰巨汉、一位是出拳频率高的快拳手,还有一位重炮手——因此不管乔伊斯出拳多快、多重、体格多大,张志磊在赛前都做足了准备。

不仅如此,为了提升体能,张志磊还第一次使用低压氧舱模拟高海拔训练。李茂沛看到了他身上的变化,“一开始进低压氧舱,(张志磊)打一两分钟就非常不舒服,但经过努力后,在低压氧舱里面能坚持36分钟,也就是说能在接近3500米的高海拔不断出拳12回合,新的训练方式给体能带来质的飞跃。”

李茂沛不仅是张志磊的经纪人兼翻译,同时也是后者一路走来的见证者,“运动员本来是吃青春饭,磊哥40岁抵达巅峰期,这是一个奇迹。我见证了磊哥这几年做出的牺牲。他父母相继过世。磊哥讲过,父母在,我有根;父母不在,我就飘在外面,好像风筝线没了,也可能会飞得更高。”

征战职业拳台至今拿下26场胜利,21场KO,创造了黄种人在重量级拳台的新高度——张志磊确实在越飞越高。他的付出与牺牲,终究换来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职业拳击的挑战和收获从来都不局限于擂台之内,张志磊的路或许也才刚刚开始。

职业拳击,最残酷的商业游戏

职业拳击是当今世界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之一,不论教练、陪练、还是康复理疗都有着成熟的体系,也需要不菲的开销。对于出走体制的张志磊而言,就如同脱下了一层铠甲保护,必须自己直面风雨——经济压力,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拳手身前的第一道障碍。

初登职业拳台的张志磊就面临着如此困境。当时在曼哈顿开了几家餐馆的好友宋哲主动提供赞助,成为了那段时间里他所能够招揽来的唯一赞助商。尽管张志磊在训练中从不吝啬投入,但在生活里则能省就省,甚至还干出过自己去超市买工具来给眉弓拆线的事,只为节省那200美元的医院拆线费用。

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打拼的新人,张志磊在初期无法得到推广公司的重视,自然也就打不上具有影响力的比赛。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不惜代价更换经纪公司,团队因此还收到过“死亡威胁”,再度让人感受到商业竞争中残酷的一面。

也正是在与推广公司、赛事版权方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张志磊与团队不断成长。幸运的是,他抓住了每一次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在重量级的榜单上极速攀升,成为了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拳坛巨人,得以吸引来更多赞助商的关注。

在4月首次TKO乔伊斯震惊世界后,有家博彩网站找到张志磊,表示愿意提供赞助,并报出了接近10万欧元的诱人价格。张志磊一口回绝了对面捧到嘴边的这块“肥肉”——博彩有悖于他的价值观,他希望走上拳击擂台的时候,能够代表中国拳手的形象,只为中国而战。

“我就是不能让老外小看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重量级有人!”

9月与乔伊斯的二番战在抖音进行付费直播,张志磊团队负担制作、主持人等成本,抖音将付费收入扣除成本后与张志磊团队分成,这样的合作方式过去并不多见。

李茂沛谈及此次与抖音的合作,对结果十分满意,“我们对抖音平台很信任。在抖音,我们通过长期内容制作吸引了上百万粉丝,这些人理解他的家国情怀,是一路陪同磊哥的铁粉,愿意为磊哥买单。在国外付费收视很常见,但在中国还不多。我们用1美元,也就是7元人民币的价格想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是想把付费模式介绍到中国,打造中国付费拳击收视里程碑;第二是想让西方推广人看看,在凌晨五点半有多少中国观众愿意给他们心中的英雄付费。最后的結果达到了我们预期目标。”

张志磊目前在抖音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98万,最近7天粉丝增加50万以上。对此李茂沛表示,“我们抖音粉丝量暴涨,相比与乔伊斯一番战之前增加了一百多万粉丝,我们没有做流量,都是真实展现。二番战回国的这四天,我睡觉时间不超过20个小时,所有时间都有各种合作在联系,我们在商业化道路上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我们团队都很清楚,无论商业化如何,运动员最关键的是在赛场上的表现,一定要以训练和比赛为重心,其他都是锦上添花。”李茂沛补充道。

在击败乔伊斯后,有消息称张志磊基本拳酬为60万美元,加上付费电视PPV分成,最终收入预计超200万美元。由于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张志磊团队无法对此数字做出回应,但他们还是透露了一点细节——就是仅仅这场比赛的备赛成本就高达40万美金,二番战的收入基本都花光了。

但张志磊没有多想,他说自己已经与团队拧成了一股绳,只为冲击更高的冠军梦想,“我要的是地位,不是钱,就作为中国人站到世界拳坛之巅。我人生心愿是拿到泰森·富里和乌西克手中的四条金腰带,如果拿到就光荣退休,人生无悔,没有白活了。”

巨人已然挺起胸膛,下一步将迈向哪里?

张志磊将泰森· 富里视作是第一目标。对此,李茂沛这样解释:“首先,跟富里比赛的商业利益大,英国拳迷和中国拳迷都在期待这场比赛;其次,磊哥不喜欢富里,拳手就是要用拳头说话。”

然而就在被张志磊叫战后不久,富里正式宣布与乌西克签订了合同。根据拳击界的规则,一旦有四条腰带统一战,其他比赛都要让路,富里是WBC拳王,而乌西克有四大组织的另外三条金腰带。张志磊留下了自己的强制挑战权,这也意味着他在未来有可能强制面对乌西克和富里的胜者,直接挑战四条金腰带。

与此同时,前重量级冠军约书亚的推广人赫恩抛来橄榄枝,希望二者能够时隔11年后再打一场,并愿意将比赛安排在中国举行。

回想当年伦敦奥运会1/4决赛,张志磊以微弱比分负于东道主约书亚。为了结那段“江湖恩怨”,张志磊与李茂沛曾专程飞到伦敦与约书亚谈比赛,但对方没将他们放在眼里。如今赫恩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看到了张志磊身上巨大的影响力和中国市场的潜力,希望能够“破镜重圆”;而另一边张志磊团队也展现出了风度,同样期待比赛能够成真,并认为这将带动中国职业拳击向前迈出一大步。

“巨人”已经四十,但“大爆炸”仍在继续。

“年龄对我只是个数字。”张志磊的拳台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在不断提升,而与那拳头分量一同提升的,还有他的商业价值。

张志磊用接近1000磅的拳力,砸碎了世界对黄种人在职业拳台的偏见,将中国重量级拳击带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让中国拳迷也能有机会仰望这一片星空。

张志磊的名字,配得上在“21世纪中国体育世界级突破”中的一席之地。而不管他的下一站将面对怎样的对手,也都将为中国重量级拳击带来又一次震撼的“大爆炸”。

亚洲雄风

关键词 4

宋鑫宇 薛尹博

每一届大赛,对于体育业内来说,都是一条可以牵起全行业的主线任务,而每一个主线任务,都带有着清晰的阶段性任务与目标。特别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体育来说,大赛的地位始终无可取代。

过去的2023 年,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的相继举行,不仅让体育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变为中国新的关键词,也成为了一个全面展示我国体育产业的大舞台。

智能化竞赛系统、碳纤维复合材料,多个中国体育器材登上亚运竞技舞台

在杭州亚运会公布比赛项目之后,自由式轮滑速度过桩项目由于首次进入亚运竞技项目名单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早在2021年前后,由宁波金峰文体器材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首款“速度过桩轮滑鞋”已经在各种轮滑赛事上崭露头角。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官方供应商,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样为这个家门口的国际大赛提供了体操器械、田径器材等多款产品,向亚洲显示我国体育制造的力量。

据了解,泰山体育研发的全球首创且通过国际认证的全新升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体操器材亮相亚运体操赛事舞台。泰山体育将复合材料延伸到竞技器材强度升级、轻便更灵活,实现体操器材的全碳化,提高器材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帮助运动员有效提升比赛成绩。另外,泰山体育还为杭州亚运会的自行车赛事提供了竞赛自行车,将人体工学和空气动力学再次进行升级融合,整体车架采用高模量碳纤维,使车架的强度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各种专业的竞赛装备以外,智能化成为了本届亚运会竞赛系统的亮点之一。据悉,金陵体育为本届亚运会提供了竞赛视频裁判系统以及计时计分系统服务项目。据金陵体育负责人介绍,在田径器材上使用的微光智能化竞赛系统,采用高速摄像机配合高精度定时系统及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判读性能高、瞄准精度高,同时也确保了较高的图像清晰度和曝光准确度。

中国人造草、运动地材,以专业助力亚运场地建设

近年来,人造草坪不断出现在各种国际大赛上,且获得了愈发广阔的使用场景。有专家预测,到2031年,全球人造草皮市场保有量将超过1.48亿平方米。与此同时,我国人造草企业更是走在行业前沿,江苏威腾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本届亚运会,威腾体育承担了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4片场地、1片热身场地的草坪建设,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这也是国内首次将“专业免填充人造草”应用于国际性赛事。免填充人造草坪具有健康环保、环境亲和、运动安全、场地平整度高等特点,是目前体验感接近天然草的人造草坪。

近年来威腾在人造草的“专业免填充系统”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威腾的免填充人造草在系统结构、运动性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不断积累的科研实力与市场经验,为威腾斩获了众多国内外体育大赛项目夯实了基础,威腾先后承担了全运会、亚运会、大运会、亚洲杯等人造草坪建设项目。

据威腾人造草董事长张妍介绍,此次4.3万平方米的草坪建設经历了上百次的论证、调整、测试。棒(垒)球草坪场地建设需要考虑到诸多细节,如草坪不能打滑、场地不能晃眼、弹性也要把控好……对此,威腾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频繁交流,聘请专业棒球和垒球运动员实地体验并提出整改建议,在保证物理性能的前提下,运动性能更符合棒(垒)球项目运动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以威腾为代表的我国人造草企业,紧跟行业发展机遇,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与品牌升级力度,并充分参与到国际大赛的场地建设中,让世界洞见中国人造草的产品力量。

本届杭州亚运会,上海美凯地板工业有限公司作为赛事地板供应商,为包括杭州奥体中心比赛馆、杭州市体育馆、绍兴奥体中心体育馆、杭州滨江体育馆等在内的15个场馆都铺设了美凯地板。美凯矢量可拆装地板凭借着产品独特的可拆装技术、矢量技术、防滑技术和减震技术,保障性能的同时融入体育、文化、视觉、艺术设计理念。

以科技展现“硬核亚运”,民族企业为杭州亚运会做好后勤保障

据统计,约7万名观众涌入杭州奥体中心现场观看亚运会开幕式,而亚运会各项比赛的门票也呈现出“一票难求”的景象。不难看出,本届杭州亚运会可谓是“人山人海”,从观众、到运动员、再到各国的随行人员等一众赛事相关人员涌入杭州这座城市,赛事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样重要。

长时间、多方位的积淀与历次国际活动、赛事的经验,让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杭州亚运会再次结缘。据悉,本次杭州亚运会,大丰以官方供应商的身份,为这届国际大赛新建、改造了包括杭州奥体中心、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杭州体育馆、中国杭州电竞中心等在内的36座体育场馆。大丰还为这些场馆提供了演艺装备改造、场馆核心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多方面建设服务。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亚运“钱塘潮涌”火炬塔开合点火的惊艳一瞬让无数观众激动不已。据了解,这台融合了数字科技、机械艺术的火炬塔正是由大丰倾力打造。此外,大丰艺术团亮相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出演音诗画《春风又绿江南岸》及歌舞《心手相连》(伴舞)两大节目。

在场馆运维方面,大丰为杭州奥体中心提供了一系列高科技系统,灯光、音响、大屏,全面呈现精彩亚运赛事。以高标准设计建造的主席台前摄影台,平整、安静、坚固。可升降高透明度PC板栏杆,安全静音滑轨系统,既提升了贵宾的观演体验,也保护了摄影师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亚运会上,领先体育为赛事提供了看台与运动地材两方面保障。在看台座椅上,领先体育实现了固定座椅的多种模式切换功能,保障不同功能区的座椅风格一致,使场馆具备高度协调统一性。在伸缩活动看台上,植入了物联网及5G技术,可使用手机便捷操作,展开时提供大量座位,收合时仅占用狭小的空间,还能够进行整组转移,补充赛事所需座椅或空间,提高场馆坪效比。在运动木地板方面,改造和新建的场馆70%运用专业运动木地板,为亚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提供保护。

据报道,杭州亚运村在赛事举办期间会容纳来自亚洲各地的一万余名运动员与随队官员,近4000名技术官员、约5000名媒体人员。如此庞大的职业运动员入住亚运村,这就对亚运村搭配的专业运动器材提出了更高要求。

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为本届杭州亚运会运动员村健身中心提供了运行服务,主要包括健身中心的健身器材提供,以及健身教练指导等服务。凭借此次运动员村的器材提供,舒华成为了首个既赞助冬奥会又为亚运会提供服务的中国健身器材品牌。

回望1990年北京亚运会,我国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如今,三十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体育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到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这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的有力佐证。

另一方面,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让成都这个古老的城市再一次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魅力。

大运会能为成都带来什么?

曾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何振梁先生说过,“要让全世界都了解一座城,体育是个好媒介。”

大运会不仅能通过赛事培育出体育文化沉淀,从而成为独特的城市精神,更能通过其青春洋溢的特点,更好地向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展现出国家和举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2001年,中国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大运会,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这届赛事不仅证明了我们国家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能力,更成为了全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来自1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运动员,均创下了当时大运会的历史纪录。

而那一次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下了基础。因此,当时北京也放出了“迎大运,助申奥”的传播标语。

到了2011年,深圳再一次以“世界之窗”的身份举办大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过去40年经济发展中的突飞猛进,更是运用赛事红利,进一步推动了深圳湾新城开发建设,提升了深圳湾经济、人口承载力,并通过实施“深圳湾总部基地”战略二次开发利用赛事场馆,使深圳湾快速崛起为国际化的城市新中心,拉开了近年来深圳体育产业狂奔的帷幕。

世界性综合体育赛事,已成为城市、国家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窗口。

对于致力于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成都来说,顺利举办大运会,既能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提供关键助力,也是一种综合发展实力的证明。

同时,对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担当重要引擎的成都来说,代表中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以大运会为载体,向全世界展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西部地区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大运会的筹备与举办,无论是对加快体育场馆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还是对提升城市品质、培育文明素养,以及交通出行、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在过去几年中对成都的城市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获得大运会举办权后,成都全面建成49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而这些场馆在建成投用后,不仅陆续服务了2022年世乒赛等国际大型赛事,也让市民的“家门口”体育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根据成都市委主题教育办的统计,依托大运场馆,共植入惠民健身赛事活动730余项、近2000场(次)。在东安湖体育公园、锦江体育公园、金牛体育中心等多地联动组织18个大运会项目体验活动,依托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社区运动角等组织飞盘、桨板、滑水、赛艇、皮划艇、板式网球、街头篮球、腰旗橄榄球等20余项新兴时尚运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

特别是凤凰山足球场在本赛季的中超联赛里,现象级持续的爆火场面不仅让全国的观众提前感受到了成都对于体育的热情,更是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点名表扬。

与中超的火爆球市一般,大运会也大大刺激了成都的消费市场。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5月以来,四川省体育用品销量迎来大幅度增长,其中冲锋衣销量同比增长183.76%,运动帽、儿童跑步鞋和运动外套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31.52%、104.35%和90.65%。

7月29日,在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发布会中,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介绍,“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牵引,全方位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获得了多个国际体育组织授予的‘黄金主办城市、‘卓越贡献城市等荣誉,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跃居全球第28位,进入中国前三。”

根据成都市体育局发布的《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1005.3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386.7亿元,成为成都又一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

同时,以赛事为支点,成都不断围绕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确定了成都以体育产业建圈强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主线以及“到2025年體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此外,还编制了《成都市户外休闲运动总体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一环两带、七核引领、多点联动”空间发展格局。

可以看出,成都人民在日常生活之余对体育的激情与热情,而大运会更是一个燃爆点,让市民可以为自己是一个成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这就是体育之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它是其他任何领域内的成就所无法取代的,更是无法估量的。

如今,伴随成都这座城市对体育兴趣与投入的深入,体育也将成为带动成都文化建设,助其打造城市新名片的又一支柱产业。

通过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古老的中国再度释放出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为全球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盛宴。

野球江湖

关键词 5

李佳浚

如果说2003 年的夏天,CL 的成立意味着中国街球文化的诞生;那2023 年的夏天,则将中国的“野球江湖”带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我们为什么喜欢草根篮球?

一开始,我们喜欢的是CL 的华丽球风和街头文化的不羁态度,后来,我们喜欢的是野球帝的兄弟篮球氛围和“楼下兄弟”般的零距离感。

但在如今流量至上的发展环境下,当商业化和公司制不断注入街球团队和比赛里,我们一开始最看重的纯粹,似乎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在巅峰时期宣布解散CL 的吴悠曾说:“CL 为什么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先是兄弟,再成球队,那种在场上不用看对方眼睛就能心领神会的感觉,才是我们的特殊之处。”

“但现在自己内部不团结了,把手搭到一块喊‘CL together的时候,我没觉得我们‘together了,所以我觉得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或许正是因为吴悠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CL 才能够成为一代球迷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在如今大环境下,对于商业化的追求是整个业余篮球从业者都在思考的关键命题,尤其是近两年各大厂牌的建立并且与MCN 逻辑的进一步交叉,越来越多有能力的篮球达人能够依靠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将这种影响力成功变现。

当发展到一定阶段,街球中所谓的纯粹会和这个过程中的许多商业化产生冲突,这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许多团队在近期正经历着的变动和风波。2023 年野球帝团队的解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今中国野球江湖的缩影。

9月6日中午,野球帝在官方社媒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就公司与9名元老成员之间的争议做出回应。

野球帝方面表示, 在八月初9 位达人向野球帝公司提出更改合同内容以提高个人收益的要求之后,双方进行了数次谈判,最终以一个新的合作方式达成了共识,9位达人并没有完全离开野球帝团队。

这一则包含了谈判过程、合作模式和分成比例等细节的公告,终于给网友们一个多月以来的猜测画上句号,也让很多被野球帝兄弟篮球、青春热血氛围所感染许久的粉丝们突然惊醒:野球帝,本质就是一个公司。

如果抛去所谓的情怀和感性来看,这次争议或许只是这个篮球公司内部,针对老员工权益和薪金上,一次再正常不过的调整。

一纸合约回应争议,背后意味着什么?

根据野球帝给出的方案二调整后,达人将自行负责账号运营事务,双方在商业收入的分成比例从原来的“达人30%:公司70%”变成了“达人70%:公司30%”,不过需要按约提前向公司支付预付款。

同时,野球帝公司将不再向9位达人的账号提供摄影、后期、流量等运营支持,达人的账号撤掉野球帝的MCN标识,并在目前合同于2027年2月份过期之前不允许绑定其他MCN公司。

相较于以薪金优化为主的方案一来说,方案二更具力度、调整幅度更大。从今以后,不管是选题、拍摄、制作还是商单洽谈,9位达人都将自主操作,而且还需要以支付预付款的形式,向野球帝支付现有合同中除内容运营外的服务。

也就是说,以前是公司赚钱给达人们分,现在是达人们自己赚钱给公司分。

但同时,对于达人来说,方案二中70%的商业流水分成也更具诱惑,这意味着达人们终于能够收获商单中的大部分收入,毕竟在之前,相较于几千块钱的底薪,来自各大品牌的商单金额才是他们日常收入中的更大组成部分。

不过,这样的方案一旦实施,野球帝公司必然会对几位老成员在未来商业和赛事计划中的比重进行调整。而因为几位达人在2027年合同到来之前无法与其他MCN机构签约,他们在未来能否依靠自身现有的流量和形象,拓展出更多的资源,我们只能打一个问号。

但话说回来,一向以兄弟、热血、正能量形象示人的野球帝也是第一次展现出这个团队如此商业的一面,在无法让所有粉丝都理解作为一个公司的难处时,野球帝似乎依旧有信心顶住舆论,并以新一代成员们为班底,延续自己在野球江湖中的不二竞争力。

此外,在这则公告发布的同时,一直保持神秘的“帝哥”和内容负责人张子沫、张师傅,也分别从公司负责人的角度回顾了野球帝的诞生和进化史,并在其中进一步表达了野球帝为什么不愿向达人所提出的需求妥协:野球帝能走到今天,并非全靠达人。

从“帝哥”长文,回顾野球帝公司的开始

据帝哥在信中介绍,2014年初创之时,野球帝只是一个陪大家聊天、分享实战干货的篮球公众号,直到后来产品负责人徐鹤鸣、内容负责人张子沫以及文案负责人丁辰等成员的加入,才算正式完成了核心团队的搭建。

也正是因为几个负责人各司其职,野球帝才成功地在2018年的短视频风口中站稳了脚跟,并依靠加重篮球、运动服饰初代产品完成了初步的变现和布局。

在张子沫的带领下,初代成员王师傅、马师傅、魏师傅和郭师傅几个初代出镜成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喜爱,粉丝也分别突破百万。但当时,所谓MCN和达人的概念还不成熟,几个师傅也只是拿着两三千块工资的野球帝員工。

随着短视频的爆发,野球帝公司在确认了内容模式和公司发展方向后,陆续签约赖益烨、李观洋、郭洋等人,达人矩阵的概念才首次正式落地。

2020年,商务负责人陈明森的加入以及“Courtman”品牌的成立,才让达人们的流量变现逻辑变得成熟。而后来杨策、黄文祺、陈国豪等新鲜血液的加入,也只是这份商业逻辑的延续和拓展。

换句话讲,从野球帝公司的角度来看,达人的孵化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账号或者个人IP的成长是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且投入大量资源后的结果。所以当达人们在获得流量之后,向公司申请当时签约合同规定外的收益时,野球帝只能表示“无力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但对于网友来说,他们认知中的野球帝并非是一个清晰的公司形象,许多人开始关注野球帝只是因为那一批初代达人。因此,当9个老成员在争议之中纷纷在文案中用“离别”、“不舍”等关键词暗示改变即将发生时,舆论也一窝蜂地倒向师傅们,人们也开始向野球帝官方讨要说法。

因此,野球帝在与几位达人达成协议以后,选择将自己掩盖在“兄弟篮球”人设下商业的一面展示出来,正面向舆论回应。

而在公告发出的几个小时后,老成员之一郭洋和为野球帝公司发声的张子沫更是在抖音上产生了争执,并曝出郭洋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和一直以来的人设其实是公司为其设计。这样的动作,也可能让野球帝在粉丝心中的可信度和真实度大大降低。

将“家务事”摆到台面上的考虑,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法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这些核心成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离开野球帝,未来,我们可能也很难看到之前那样高频率的互动和扶持,新老成员在两条不平行的未来道路上,也必将越走越远。

不止野球帝,随着草根篮球的互联网生态在近些年来迎来爆发,全国各地也衍生出了许多篮球厂牌。

流量时代,野球和商业的思辨与平衡

除了野球帝,人们熟悉的另一个篮球团队中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8月26日,杨政在抖音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宣布自己将退出瓷器厂,同时预告了与孟繁西(原瓷器厂)、刘畅(原北控队)、丹尼(原Zooparty)等球員组成的新厂牌,将在9月中旬亮相。

消息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表示不理解,“没杨政的瓷器厂不好看了”“‘瓷走了,就剩‘器厂了”等声音也接连出现在杨政和瓷器厂成员账号的评论区中。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国内两大头部草根篮球团队都和内部的初代成员之间在合作上产生变动,从时间上来说或许有着些许偶然性,但问题本身的出现并非不可预见。

在有着“中国野球黄金时代”之称的2000年左右,这个文化还是最原始的样子,一个球队走在一起,可能只是因为兄弟感情和对于篮球的热爱。而大部分观众们消费街球文化的唯一方式,也就是挤到人山人海的球场上现场观赛。

而如今,与许多娱乐文化一样,信息的快速扩散以及流量概念的出现为草根篮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的同时,也让这份文化变得更加复杂。

就像“帝哥”和张子沫在各自的信中所说,在人们口中的“初代成员”王师傅、马师傅等人到来之前,“野球帝”三个字就已经在以一个公司的形式运转着了,以喜爱的篮球为载体获得收入,才是野球帝开始的初衷。

在流量为他们带来收入的同时,公司也必将迎来革新以寻求更远更大的发展。而人们也会开始怀念过去那些纯粹、感性、没有距离感的东西,并尝试将其融入到这个丰富而嘈杂的时代当中,这个过程必然充满矛盾,并与各方利益紧密相连,因此免不了会有取舍和牺牲,而最不值钱的情怀,大概率是其中首选。

这并不代表几位师傅之间的深厚友情是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野球帝公司将这种情怀放大、并频繁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通过观众对“兄弟篮球”的向往,来获得关注和流量。毕竟这种一群好朋友每天在一起打球,顺便赚大钱的场景,是很多篮球少年梦里出现无数次的场景。

因此,对于野球帝和9位师傅来说,目前的局势可能是现阶段最好的一种结果,拥有百万粉丝的达人球员,在收入层面获得的更多可能,而公司也能够用现有班底,继续沿着更清晰的发展路线前进。

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在喜爱作品和内容的同时,也要秉持理性心态,保持对其背后商业模式的更深一步思考,并希望中国草根篮球能够继续发展,以百花齐放的姿态输出更多优秀作品,为喜欢篮球的人们带来更多快乐。

在草根篮球生态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愿意看到中国的篮球文化以多种形式开花结果,而这其中对于商业行为和街球文化的平衡,我们也只能期待而不是要求。

以理性的视角去看待行业,以热血的态度去欣赏比赛。我们期待属于更多中国街球的精彩瞬间和炙热情怀,遍布城市的脉络之中。

新城市运动

关键词 6

李佳浚

在飞盘和腰旗橄榄球等“2022 级毕业生”纷纷遇冷、重塑的同时,骑行、徒步也纷纷披上了鲜艳外衣持续翻红,匹克球、攻防箭这些新晋成员更是铆足了劲儿,在2023 年闹出了不小动静。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深度参与和观察,并对近50 名新城市运动从业者进行了追踪和对话之后,我们试图将这个独角兽赛道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现象和趋势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2023 年的新城市运动圈,比2022 年还热闹。是在越来越多新兴项目被推出以后,在商业模式、用户画像和宣发方式三个方向上呈现出的百舸争流。

不同2022 年的盲目上车,如今从业者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更有规律和思考,加上政策的扶持和全民层面的关注,整个新城市运动赛道在2023 年也算顺利完成了产业化导入阶段,开始向发展阶段迈进。

俱乐部收入趋于稳定,“主理人”成为有门槛的全职工作

在我们曾经接触沟通过的50个主理人中,有三分之二都是以全职身份在经营自己的俱乐部,其中有将近10个更是陆续辞掉原来的工作,在2023年夏天完成了从兼职到全职的转变。

从业者们赚到钱了——而这只是俱乐部收入趋于稳定的表现之一,经过冬日寒潮的筛选,这个不起眼却能直观反映城市人口体育消费习惯的赛道,已然开始发生变化,而且就现在看来,这种变化是正向的。

随着部分项目遇冷,消费者数量骤减,许多俱乐部都被迫解散,能够留下的俱乐部大多都在资源、规模、专业度等层面拥有着非常强的优势,且已经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一种更为稳定的方式经营着。

因此,许多因为俱乐部解散而散落在市场里的消费者,都能够在加入更优秀、更成熟的团队以后,获得更好的体验,甚至在所属领域中完成从爱好者到进阶选手,或进阶选手到参赛选手的转变。而单从北京2022年到2023年解散的300+飞盘俱乐部来看,这部分人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也使得那些本就成功的俱乐部能够在很少设置,甚至不设置“新手局”的情况下,仍旧吸引到许多优秀成员的加入。以遇冷最严重的飞盘为例,通过了解后我们发现火花、BUC、北方等位于北京的优秀俱乐部在飞盘降温之后,依旧能不断吸纳成员,以另一种形式完成招新。腰旗则同理。

而对于匹克球、攻防箭等在2023年火起来(或者尝试火起来)的项目来说,许多创建不到一年的新生俱樂部也都通过与品牌合作、与团建公司建立联系等方式,找到了较为适合的经营方式和规律,完成了从“烧钱”到“自负盈亏”再到盈利的转变。

尽管项目不同、方式不同、目标群体也不完全重合,但随着泡沫破裂后,招新难度也日益增加,说到底各大俱乐部还是在抢占这些已经拥有一定户外运动习惯的人群,因此,这个市场也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

服务内卷,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从发红包经营社群,到为活动成员准备不限量的免费补给,甚至为活动上的异性之间设置互动破冰环节,来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在运动社交中的需求。有参与活动组织负责人曾自嘲:“原来这是个服务行业”。

虽然是自嘲,想要抓住成员,做长期生意的俱乐部们就必须像服务行业一样,积极发现、满足甚至开发消费者们的现有和潜在需求。

不止一个主理人曾表示过:如何应对季节变化,保证业务持续性就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每到冬季,温度使得这些活动难以在户外场景下进行,但尽管如此,依旧有着一部分爱好者希望能够进行运动,俱乐部们依旧需要在降低频次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活动以保持社群的活跃,防止核心消费者流失。这是事实,也是新城市运动俱乐部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增量逐渐饱和,存量成为关键命题的新城市运动赛道当中,老牌俱乐部凭借资源能够过得更好,新项目俱乐部玩法和花样也层出不穷,俱乐部主理人的职业已经不单像人们普遍所理解的那样,停留在拉群组局上。经营一个俱乐部越来越对商业思维有着要求,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精炼出来,才能避免被淘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赛道中取得成功。

“瑜伽裤”+“新中产”的标签化宣发不再适用,行业急需寻找新的传播突破口

2022年,以飞盘为首的各大运动俱乐部依靠“瑜伽裤”和异性吸引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自己笼络了第一波超级流量,而在“新中产”概念在2023年流行起来以后,“中产运动”的说法也让这些项目逐渐确立了精致、高大上的形象。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化宣发导致人们对于运动本身的消费、门槛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层层五彩斑斓的包装纸下,运动本身的魅力被逐渐忽略,标签正成为着各项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把把无形的枷锁。

因为飞盘的成功,2023年匹克球、攻防箭、桨板等新兴运动俱乐部都会在社媒运营中,选择大量女性成员的活动照片以吸引眼球,带来了与飞盘相似的话题性。一名攻防箭俱乐部主理人曾反应,这类帖子虽然有着较高的点赞数和浏览量,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有成员曾跟他提出过“能不能关闭评论区,不想被说成‘媛”的提议。

俱乐部选择好看的照片进行发布合情合理,但类似这种负面影响确是实打实地出现了。因此,从业者可能需要考虑跳出这样极端的思维陷阱,转而寻找这项运动或者俱乐部本身的竞争力并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样才能帮助各项运动真正发展,而不只是黑红。

而“新中产运动”标签,带来的则是人们对于新兴运动消费的错误认知。在切入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对“中产”和“新中产”的部分构成进行简单了解。

“新中产”的概念出现于2015年,根据《2018年新中产消费观数据洞察》、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以及Mob研究院《2019新中产焦虑洞察》等报告数据,这个群体的相对“富有”可能并不只体现在收入上,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追求才是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划开界限的因素。

也正是因此,在这些新城市运动的发展当中,“新中产”和“中产”的标签也时不时被一众从业者和营销号贴上去,以进一步巩固这些项目光鲜亮丽的形象,但也在无形之中为大众带来了许多认知上的偏差。

随着价格浮动趋于稳定,除了器械要求较高、无法自主组织活动的攻防箭和桨板以外,参加一场非培训性质新兴运动局的成本,已经可以稳定控制在人均100元左右,甚至更少。因此单从消费水平上来说,确实够不上用“中产”或者“新中产”去标榜。

事实上,这些运动“新中产”的一面,更多体现在“有钱有闲”中“有闲”的部分,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伸展现。随着体育消费持续升级,以及体育项目逐渐增多,人们在参与这些更加细分的新兴体育运动时,能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更便捷、更直接的社交场景。

根据《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我国7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较2014年调研增长18.5%。以一周作为观察周期,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每周平均健身2.52天,每周平均健身累计时长为99到120分钟。相较于躺在家里放松,在城市中奔波的人们,越来越愿意将珍贵的周末和下班时间放在体育运动上。

因此,这些运动的爆火可能更多来源于人们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将“中产”的概念与其混为一谈,只会带来社会分化,误导人们以为参与这些运动需要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所以与其强调项目的“高大上”,从业者们更应强调运动的包容性和普及性,摒弃虚构的社会标签,以便能够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实现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项目上来看,这些新兴运动的本质就是一众高门槛运动形式的大众化延伸,无一例外。飞盘、腰旗之于裝备橄榄球,匹克球、笼式网球之于网球,陆冲、桨板之于滑板和冲浪,这些运动的真正魅力在于其好上手、门槛低的特质。

人们在花着相对少的钱,更少的时间成本,体验这些更容易上手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在忙于工作的城市人当中火起来。因此,在进行宣传时,俱乐部需要考虑的是避免这些更具竞争力的特质被掩盖,在这些刚刚勉强可以被称为行业的新兴运动中,寻找新的增长。

运动正式成为一种社交行为

飞盘、橄榄球场上拍照和人们光鲜亮丽的穿搭在2022年受到了不少非议,也为许多运动玩家们带来了困扰。而到了2023年,在小红书的匹克球、攻防箭板块的评论区下,这种情况也依旧存在。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适当地需要跳出运动的视角,从这些运动的社交属性开始分析。

行业中许多观点认为,现代运动中包含的社交属性被逐渐深化,可单从这些新兴运动的进行方式来看,相较于其中的一个属性体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们更是直接将这些运动局看作和饭局、酒局、桌游局、购物局并列的一种新型社交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蹦迪的人们都来打飞盘了”这种观点会被提出的原因之一。这些运动的爆火让许多从未踏上过运动场的人们选择用这种方式来代替酒精、饭局等其他社交形式,以更健康、更阳光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这并没有错。

因此,这些运动场景中呈现出的光鲜形象便很好理解了———毕竟没有人愿意蓬头垢面去见朋友或认识新朋友,何况是有着更强社交需求的年轻人。

尽管运动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但在社媒宣发的影响下,运动也成为了人们展示生活方式和时尚态度的窗口。这也使得健康生活方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成为了一个社会化的现象,而自带社交分享属性的新兴运动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拥有越发重要的角色。

2022年,小红书上与“飞盘”相关的搜索数据同比增长约44倍,最高的一个,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76倍;2023年小红书主推的匹克球,在7月也迎来了成倍增长。这其中除了各大俱乐部的宣发,更多是消费者和爱好者们在晒出自己的活动照片。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运动成果,借此获得他人的认同和鼓励,塑造健康向上的个人形象和习惯,形成健康生活的潮流。

如果说以上都是社交属性在运动中的表现,在浓厚的社交属性下,“社群”生态的爆发则为整个体育行业带来了有价值的启示。

在各大运动品牌中间刮起的私域风潮便是从2022年开始的,同期爆火的Salomon则是最具社群思维的品牌之一。截止到2023年,Salomon曾赞助过飞盘、匹克球、徒步、溯溪等多个领域的社群活动,还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出十余个俱乐部,在物料或者活动组织方面为其进行助力,这不仅让他们迅速进入新潮的运动场景,更是让该品牌成为了各大社群的乐与讨论的话题中心,加速声量传播。

这是市场主导的变化,更是对于运动社群模式发展的直接肯定。表面的炒作和附加属性只能带来一时的流量,只有经过市场的沉淀和变化,新型运动市场中像社群模式一样的正向属性都被挖掘出来并放大,才能推动新城市运动走向更加健康、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这个过程急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从业者们对于市场有了更准确的判断,不管是以社交为目的人,还是想提升运动表现的高阶选手,都能够在市面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和组织,两种活动类型呈不同的逻辑,在这个市场中各自存在着,互不打扰,这也是一项发展逐渐成熟的表现之一。

想去打比赛也好,想社交也罢,这些新兴运动的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最好结局,或许光环和争议一同褪去之时,才是它们真正走上正轨之日。

到那时,说不定这个小众赛道中也有可能分裂出更多值得整个行业学习使用的思维和模式。但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这些运动更多尊重和理解,甚至暂且忽视它的存在,让这个正在慢慢稳定,但还远不够稳定的行业能够远离喧嚣,安静发展一段,我们再去下定论,做判断。

路跑热潮

关键词 7

谢芸子

“马拉松之神”基普乔格的INS 账号竟然上传了和自己的合影!

看到跑友发来的祝贺信息,正在奥森公园进行三十公里训练跑的Jasper 激动地跳了起来。紧接着,他和身边的朋友们纷纷拥抱,分享着这份喜悦。

2023 年10 月下旬的某一天,耐克邀请基普乔格在北京奥森公园5 公里“轻松跑”,吸引了众多跟跑者,Jasper 也是其中之一。

从一开始的群人,到最后只剩他一个人在坚持,呐喊着“No Human IsLimited”的Jasper 被基普乔格注意到,并幸运地得到了合照的机会。

“我当时跟跑了好久,已经精疲力竭了,但仍想以这种方式向乔爷致敬。”

基普乔格是Jasper 的偶像,每当跑不下去时,他都会在心里默念,甚至喊出来偶像的这句名言。

与其他竞技运动相比,马拉松是难得能让专业运动员和大众选手同场竞技的赛事,不讲“阶级”、不论“贫富”。 在中国,跑步已是一项全民运动,打工人Jasper 也能和世界冠军在跑道上握手。

进入2023 年后,人们沉寂三年的运动热忱被唤醒,马拉松赛事更是“火山爆发”式地出现在全国各地。全民马拉松背后,离不开举办城市、主办方与体育品牌的合力。

42.195 公里的赛道,不仅洒满了跑者的汗水,也蕴含着无尽的商业可能。

马拉松热潮

一直以来,国际上都有“马拉松周期”之说。即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这个国家往往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

在中国,这个时间点通常被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

至2014年,每个省级城市,每年至少会有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大型马拉松赛事。当时,以万科创始人王石、优客工场CEO毛大慶为代表的企业家,自发成为马拉松的代言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对这一专业赛事的认知。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创”兴起,踩中了体育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机遇,马拉松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社交跑步APP悦跑圈在该年度2月上线。然而,行业的强势增速,因疫情的到来陷入停滞。

悦跑圈副总裁朱春明表示,2020年,伴随线下场景的停摆,部分体育赛事公司被迫转行,却又在疫情放开后,快速回流。这更像是一种需求压制后的释放。

据中国马拉松官网统计,自2023年1月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的“葡萄酒山地马拉松”起,至12月31日举办的深圳宝安马拉松,2023年全国共计举办、获得该机构认证的马拉松赛事428场,平均每日举办1.17场,远超2019全年的329场。

尽管如此,报名参赛的跑者络绎不绝,大型赛事仍“一签难求”。

据悉,2023年北京马拉松,13万人抢3万个名额;上海马拉松更甚,中签率仅13.7%。今年1月开赛的2024年厦门马拉松,预报名的中签率已低至5%。

此外,无锡马拉松的报名人数也接近12万,最终参赛人数3.3万人,中签率27.5%。景德镇马拉松、婺源马拉松等在市县举办的比赛,参赛人数也有1.5万人,达到了A级别的赛事等级。

庞大的数字背后,究竟是谁在关注跑步?哪些人群热衷于跑马拉松?

至少从中国两大白金标赛事(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的数据看,参加马拉松的人群集中在30岁,甚至40岁以上的男性。

据上海马拉松披露,在全马项目中,40至49岁的跑者为主力,30至39岁的跑者位居第二。

2023年4月的厦门马拉松,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为42.4岁,男子最大79岁,女子最大76岁。按性别划分,在30397名参赛选手中,92.77%的选手完赛。其中男子人数25108人,女子人数5289人,女子选手只占六分之一。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公开调侃,马拉松就是中年男人的“广场舞”。这部分人群,也往往被视作有消费潜力的“中产人群”。

据尼尔森调查数据,2020年,中国跑者平均每人花费超1.1万元,其中包含日常训练的装备、服饰、营养品等。另在衍生旅游方面,50%的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平均花费4598.84元。

超级跑鞋

多少双脚跑马拉松,就需要多少双跑鞋,超级跑鞋更是与马拉松赛事纪录紧密相连。

1981年9月27日,首届北京马拉松开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马拉松。也正是这一年,耐克与有着“梦之队”之称的中国国家田径队签约。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耐克都与跑步深度绑定。其联合创始人比尔·鲍尔曼,本身也是经验丰富的田径教练。鲍尔曼始终认为,一双鞋子应具备三大要素——即“穿着轻便、脚感舒适、经久耐穿”。耐克对于跑鞋的设计、制作,也始终践行这三大理念。

2017年,耐克发起“Breaking2”计划,突破性地推出了React缓震科技。相对于耐克此前的ZoomX科技,React耐用性更好,也提高了缓震效果和能量回收。最终,耐克诞生了顶尖鞋款Nike Alphafly和Nike Vaporfly。2023年的柏林马拉松,基普乔格正是穿着耐克的Alphafly夺冠。

另一边,埃塞俄比亚名将阿瑟法,则穿着阿迪达斯史上最轻的竞速跑鞋ADIOS PROEVO 1,打破了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

至于中国本土品牌,最先在跑鞋赛道“杀出重围”的,则是“耐了十多年寂寞”的特步。

早在2007年,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就意识到,运动品牌要回归专业,并在众多细分领域里,聚焦跑步。

去年3月的无锡马拉松比赛中,何杰以2小时07分49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刷新了中国男子马拉松的最佳纪录。12月3日,31岁的杨绍辉,又以2小时07分09秒的成绩获得日本福冈马拉松亚军,将何杰的全国纪录进一步提高了21秒。两位选手冲刺过线时,脚下穿着的都是特步的冠军跑鞋160X。

国产运动品牌的这一代创新,主要集中在中底技术。

2019 年, 李宁推出标志性的“ ?”(beng,四声)轻弹缓震科技;2021年,安踏的氮科技发布,一年后,特步又推出独有的XTEP ACE科技。

朱春明认为,在同类型的中底科技研发上,国产运动品牌已可以与国际品牌比肩。“比如利用氮气去做超临界的中底发泡,国产品牌并不比国际品牌逊色。”

2023年上半年,搭载“李宁?”的三大核心跑鞋IP累计销量超过430万双。值得提及的是,李宁进入香港市场时被当地年轻人熟知,也是因其产品在香港马拉松赛事中曝光度较高。

手握众多头部运动员的特步,也是国内马拉松领奖台的常客。其累计助力的83位运动员,至今共斩获370个赛事冠军。

此外,安踏和李宁也在逐步扩充签约运动员的阵容。在不少专业跑者都已被品牌“锁定”的情况下,为吸引更多大众跑者,各品牌不约而同地为跑者提供装备与奖励。

砸钱营销的方式简单且有效,不过运动品牌要想提升号召力及产品矩阵的深度,仍需加强创新。

通过财报数据也可以看到,耐克、阿迪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维持在5%至10%的水平。与之相比,国产体育品牌的研发投入始终在2%至4%的低位。

同时,跑鞋市场的新玩家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Hoka One One、昂跑、Allbirds等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必迈等本土品牌入局。

在接触的部分跑者中,过半数人不约而同提到,自己穿过亚瑟士跑鞋,认为其有较强的稳定性、更贴合亚洲人脚形。

90年代后期,亚瑟士的中底材料“Gel胶”流行,这种材料虽然较硬,却能给跑者一定的弹力。直到今日,亚瑟士仍未淘汰这一技术,相关产品仍受亚洲消费者追捧。

他们为什么跑步?

从市场规模看,中国或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跑步市场。据艾瑞咨询测算,未来中国有近3亿的大众跑者,1亿核心跑者。

镜子的另一面是,以赞助企业、冠名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能投入的资金与精力有限,跑鞋也仅是马拉松经济中的一环。

据悦跑数据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主要马拉松赛事大众完赛成绩,都比以往有所提升,各大运动装备厂商在2023年所推出的新品数量也前所未有的丰富。

朱春明认为:“中国跑步市场的持续发展,让更庞大的消费群体视跑步运动为生活方式,必然会使行业的专业度提升,加速需求的细分化。”

“对于能‘破三(全马跑进3小时)的人群,追求速度,轻质的碳板型跑鞋或许更合适。如果体重较重,轻质跑鞋造成伤病的风险就较大,能够提高稳定性、保障安全的宽鞋楦全掌碳板稳定性跑鞋,或更能满足需求。”

朱春明补充道,未来的跑鞋“竞速”,只会更细化。无论李宁还是耐克,都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的跑步需求,推出更合适的产品。且在中国市场,无论跑鞋科技、还是马拉松赛事,都需要更持久的文化沉淀。

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举例,波士顿的城市发展几乎能与马拉松的赛事发展相契合。波士顿慢速轨道交通的建立运行,让波士顿马拉松留下了“人车大赛”的历史瞬间。

1967年,20岁的凯萨琳·维吉尼亚成为第一个正式站上波士顿马拉松赛道的女性,也为这一城市马拉松赛事打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

“这些在赛事中折射出的城市文化及人性层面的延展,未来在北京、上海、厦门马拉松等中国顶级赛事上,也会得以沉淀并被津津乐道,从而吸引后来者不断参与。”朱春明说。

尽管跑步是属于一个人的修行,但细节却直接影响着赛事质量和参赛者的体验。

有跑步圈KOL抱怨,国内部分马拉松对临时工作人员的培训有待提高,城市居民或工作人员对赛事的热情不够。“除非有提前安排好的工作人员,否则,就算冠军选手冲线,也非常冷清,没有应有的欢呼与祝贺。”

对于绝大多数人,跑步没有太多技术挑战,慢跑更显得温和。只不过,一旦将跑步时间拉长,就全然变成了对体能与意志的“双重摧残”。要完成全马赛程,也至少需要2至5个小时,充满挑战。

刘玥任职于某外企,2015年接触马拉松,已跑全“六大满贯”,最好的全马成绩是3小时16分。

2023年,刘玥参加澳门马拉松时全程岔气,只能一直用手抵着疼痛部位。因为太痛苦,她不得不回想一些开心的事,在与自我对话的这几个小时中,刘玥所有的情绪都被无限放大,跑道上的任何鼓励都能让她提振信心。

“当你跑完全程,至少会相信,未来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把你打倒。”

说话间,她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场马拉松赛事了。

(文中Jasper、刘玥为化名)

大赛回归

关键词 8

赵晴 马珍妮

对于体育世界来说,过去的2023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从阿根廷梅西来华,点燃全国球迷热情;到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贯穿盛夏与金秋;再到中网、ATP上海大师赛、短道速滑世界杯等一系列国际赛事的扎堆和回归,这一年里,不仅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体育赛事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全民热潮。

时隔三年,赛事重新回归,有人跨越海峡来观赛,有人早起晚归到现场,有人体验人生第一次……而这一切,只为体育。

在这些赛事之中,诞生于2004 年,在2023 年迎来了自己20 岁生日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无疑是这些国际性大赛回顾中国的典范。

时隔三年再回归,体育需要中网

对于体育本身而言,中网公开赛的回归不仅意味着职业体育赛事举办的正常化,更是后疫情时代下体育开启新发展的“好兆头”。尽管线上观赛在疫情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线下体育赛事的魅力与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中网公开赛举办20年来,德约科维奇、穆雷、莎拉波娃、小威、纳达尔、李娜等无数我们耳熟能详的网球名字在这儿留下了自己的荣耀时刻。在新一个20年里,阿尔卡拉斯、梅德韦杰夫、辛纳、斯瓦泰克、高芙等新一代网球运动员继续书写着中网的历史,让球迷们为未来感到期待。

能够再次在北京见到这些面孔,见证高水平的网球对决,这是网球运动在中国民间不断普及和发展的源源动力。除此之外,郑钦文、朱琳、商竣程等中国运动员也出现在中网赛场与顶尖球员切磋,这种职业赛事经历对于国内球员磨炼自己的技术、积攒大赛经验都是有益的。

2023年,郑钦文的中网首秀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她在采访中也提到自己在钻石球场所感受到的专业网球赛事氛围,直言希望明年能够在钻石球场多训练几次。对于中国网球运动员和国内网球运动的发展而言,中网的回归意义不言而喻。

赛场之外的体育从业者又是如何看待中网的回归呢?我们也从一名赛事志愿者的口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目前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大三的劉同学本次担任中网赛事志愿者,这是她大学三年以来第一次在职业赛事中担任志愿工作。她说:“之前因为疫情没有太多机会参与,这次在中网做志愿者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参与其中非常不错,比赛也很精彩。”

职业体育赛事的有序恢复,确实为这些希望参与到体育行业的年轻一代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会。在中网现场,他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获得对赛事的切身体会,也能感受到体育所带有的纯粹激情。即便是对经验丰富的体育从业者而言,久违的中网也是重新唤醒自己的一种刺激。

现如今,体育与运动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人们越来越重视锻炼所带给自己的身体能量和精神力量。中网等一众比赛的回归,或许是时候重新启发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认识了——参与到体育赛事当中,感受线下赛事的魅力,实际上也是焕发精神的一种绝佳方式。

不同的人对体育赛事的感受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角度成为比赛的一部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到过现场的人应该能够感受到体育赛事与生俱来的那种享受感、充实感与快乐感。而这正是普通人为什么值得为比赛花上一张门票钱的原因。

当疫情的影响逐日消退,现在正是走到赛场与千万观众为比赛的某一回合奋力呐喊,为自己喜爱球员的漂亮一手欢呼鼓掌的时候了。

国内外新生代球员汇聚中网,总奖金达1175万美元

2020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已经停摆三年的中网来说更是如此。今年中网,不仅球员参赛阵容强大,赛事奖金也再创新高。

在男子选手直接入围名单中,世界前十中有9名选手出席,其中6位选手都完成了中网赛场首秀。“00后新生代”阿尔卡拉斯、鲁内、辛纳三位超级新星首次在中国参赛亮相,在后三巨头的时代里,新生代领军之争正趋于白热化阶段,每场对决都值得期待。

“95”后领头羊梅德韦杰夫、“挪威一哥”鲁德首度出战中网,2019年赛会亚军西西帕斯,2017年赛会八强选手卢布列夫,美国名将蒂亚福也将重返北京。其中,阿尔卡拉斯能否与梅德韦杰夫上演精彩对决,是一个重要看点。被视为中国男单未来希望的18岁小将商竣程以外卡资格参赛,在家门口向世界名将发起挑战。

女子方面,中網作为全球仅有的四站WTA1000强制赛之一,64个正赛席位中,除了资格赛和外卡球员外,其余都根据世界排名直接顺序入围。美网后首登世界第一的萨巴伦卡在北京继续与斯瓦泰克展开球后争夺,去年温网冠军莱巴金娜、19岁美国天才少女高芙、世界第三佩古拉、三届大满贯亚军贾巴尔都齐聚北京。

国内球员方面,中国一姐郑钦文在今天结束的亚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上,以6比2、6比4击败队友朱琳,职业生涯首次摘得亚运会金牌,为中国女网实现亚运女单五连冠。打完亚运会,二位金花都参加了中网的比赛。

豪华的阵容需要高规格的配置,2023年中网总奖金达1175万美元。其中WTA赛事的总奖金近803.97万美元,ATP总奖金近371.6万美元,均保持国际同级别赛事最高。

2023年,中网赛程也由11天扩展到13天,男子ATP500赛的时间为9月26日至10月4日,女子WTA1000赛时间为9月29日至10月8日。此外,本届比赛首次设置“双决赛日”,男单决赛和女单决赛分别在10月4日和10月8日举行。

除去豪华阵容和奖金的升级,本届中网将在技术应用上更进一步,全面启用了电子司线系统,取代了原有的人工司线,如遇争议比分,现场会立即回放鹰眼画面,此举将大幅减少误判的发生,让比赛节奏更加流畅。

比赛期间恰逢中秋与国庆长假,网球爱好者们可以在这里感受“看、吃、玩、乐”的一站式娱乐化体验服务。

中网变了!“好看+好吃+好玩”的观赛度假新体验

大多数观众再次踏入中网赛场后,会有全新感触。以前中网只有西门一个入口,今年在南门开辟了新的入场通道,自驾和打车的观众可以从南门进入,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的观众可以从西门进入,做到了合理分流。

从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赛事顶级赞助商,奔驰、首创、昆仑山……曾经扎堆西门的赞助商展位迁至到此也做了升级,装修更豪华气派,工作日的下午观众也络绎不绝。

走出钻石球场不难发现紧邻布拉德球场的“中网之环”。这由三座小型廊架设计成的半围合空间,空旷的草地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全程直播着钻石球场的比赛,中网有计划把这片草地打造成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穆雷山”,让那些没有机会进入中心球场的观众,一样可以享受很好的观赛体验。

2023年中网对大众餐饮和VIP餐饮进行了全面升级,全新修建的国网中心新综合餐饮楼在今年赛期首次投入使用,四大场馆连成一片形成景观带。

餐饮楼在园区作为新的中轴,改变了整个园区的人流动线,盘活国网中心的平台二层空间,球员、嘉宾、赞助商、观众都可以来这里用餐,这里会是负责未来中网吃喝玩乐的主战场。

票务方面,中网今年也升级了多种套票组合,针对首次设置的双决赛日特别推出了“双决赛巅峰套票”,一经发售就受到球迷观众们的争相抢购,包厢套票现已全部售罄。

其中,欢享票价格为50元,莲花球场门票价格为100元,钻石球场看台票日场最低为280元,看台票夜场最低为200元。除了“双决赛巅峰套票”,还有“中秋观赛”、“亲子欢享”、“数字藏品”等多种主题套票等多种套票福利,多种组合搭配。

更多赛场打卡icon的出现,吃喝玩乐的服务,让球迷们在国家网球中心享受纯粹的网球乐趣。

专业赛事回归+网球时尚风,中国网球的未来值得期待

受疫情影响,中网、上海大师赛、武网、广网等一系列国际职业网球巡回赛自2020年开始在国内暂停举办,直到2023年9月底,广州、珠海、成都等一系列网球赛事的开打,标志着阔别3年的国际网坛中国赛季全面回归。

过去三年,中国网球赛季虽然停滞,但是中国球员的探索之路并没有停下脚步。在美网首轮甚至创造了7人打进正赛7人全部晋级的惊人成绩,不仅是以郑钦文为代表的中国金花们,就连男子也频频实现突破,张之臻更是凭借排名直接获得上海大师赛的参赛资格。

当前,我国青少年日益成为参与网球运动的后备军,中网携手斐乐打造的FILA KIDS钻石杯青少年网球挑战赛已成功举办三届,网球明星郑洁从2010年就坚持举办“郑洁杯”青少年网球赛,发掘和培养优秀的青少年选手。

在青少年赛事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以郑钦文、吴易昺为首的年轻力量不断涌现,迅速成长的还有王欣瑜、王曦雨和白卓璇等“00后”小花,他们不断在巡回赛和大满贯赛场取得新纪录,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成为下一代中国青少年心中的榜样。

与此同时,这也是线下网球市场火速发展的三年,“老钱风”的流行,让众多品牌纷纷开辟网球产品,网球穿搭tag在小红书上高达7000万浏览量,身边学网球打网球的朋友成指数增长,新开的网球场如雨后春笋,无不标志着网球这项运动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

在网球圈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单纯喜欢某个网球明星或者单纯喜欢看网球比赛,但自己本身不打网球;有的人扎根网球场,苦练技术钻研战术,但认识的世界现役网球明星屈指可数;有的人喜欢网球相关的时尚单品,醉心于精致的网球穿搭,但对网球运动知之甚少。

像中网这类的专业网球赛事正好填补了这一鸿沟——粉丝变成了爱好者,开始尝试拿起球拍;技术派来到赛场开始对名将如数家珍;穿搭派开始饶有兴致地看起网球科普。

中网的回归恰逢其时,不仅为中国网球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让中国选手有机会与全球顶级选手同场竞技,更推动了中国网球的普及和发展,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网球的兴趣,为网球的火热再添助力。

品牌力破圈

关键词 9

刘金涛

2023 年对于中国篮球鞋市场而言,无疑是历史性的一年。

从欧文签约安踏,到约基奇上脚361°,当红NBA 球星的加盟,让国产运动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以及品牌力,在这一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国产运动品牌在篮球行业深耕已久,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愈发认可,因此行业也期待着在签下当红NBA 球星后,国产运动品牌们将如何展现号召力。

签下“带货王”歐文,安踏野心展露

2023年7月12日,安踏官方宣布,凯里·欧文加入安踏大家庭,成为安踏篮球代言人。

安踏签约欧文的消息,坊间其实已经流传已久。欧文在国内有着庞大的球迷群体,大家也几乎不曾怀疑前者的带货能力,那么在签约之后,双方将以怎样的形式展开合作,成为了大众好奇的重要方向。

首先便是球星签名鞋的打造。费尽周折抢下欧文,签名鞋自然不会缺席,但怎么玩转这一产品线,却体现出了安踏与欧文合作的新模式。

据了解,作为安踏篮球代言人,欧文不仅将以首席创意官的身份参与其全新个人产品线的设计,还将亲自邀请篮球运动员、自主品牌、泛潮流文化的意见领袖、艺术家和音乐家、环保及人道主义先锋、设计师等一起合作,围绕欧文个人产品线推出更多支线产品。安踏也将集合全球资源赋能设计和生产,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售这一系列产品。

同时,双方还将在中美共同开展安踏-欧文青少年篮球训练营,共同助力篮球运动和文化的发展。

从双方签约的传闻流出以来,球迷们的万众瞩目无疑体现出大众对于欧文的认可,以及对新产品线的期待。上一次国产运动品牌签约正值巅峰的NBA一线球星,还要追溯到11年前李宁与韦德的牵手,之后李宁为其推出了个人品牌韦德之道,开启了李宁篮球新的增长阶段,韦德后来也成为了李宁终身代言人。

对于安踏来说,欧文的加盟能够为品牌带来新鲜血液,通过欧文出色的带货能力和影响力,帮助安踏打开国际市场,让更多NBA球员以及体育人群知晓并了解安踏,进一步了解中国制造。

虽然欧文在安踏的首款签名鞋预计在2024年第一季度才能发布,但在此期间,他还将以首席创意官的身份亲自参与其全新专属LOGO和个人产品线的设计——欧文独特的个人气质,在双方未来的合作中也能够为安踏增添更为多元的运动潮流属性。

另一边,对于欧文而言,与中国品牌的深度合作,也同样将为他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持续提升个人商业价值,这同样是欧文乐于见到的。

约基奇担任全球品牌代言人,361°打算怎么玩?

在欧文之后,361°签约约基奇则是国产运动品牌在2023年砸下的另一枚重磅炸弹。

作为当今NBA江湖中“TOP 3”的存在,约基奇本赛季场均可以拿到26.4分、12.3个篮板和9.2次助攻,职业生涯已经拿到2次常规赛MVP、5次全明星、5次最佳阵容、西部总决赛MVP、总决赛MVP和总冠军。

此次“大手笔”的签约之后,361?成为运动国牌中第一个签约巅峰MVP球员的品牌,更是国货中第一个签下当年度FMVP的品牌,这份签约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而收获这一级别的球员的认可与青睐,也是运动国牌划历史的一次,吹响了国产品牌新的号角。

“361°在很早确定的定位就是立足中国的全球运动品牌。”361°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表示,“作为NBA联盟中首屈一指的MVP级球员,签下约基奇,是集团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不仅可以带来广泛的市场价值,也将显著增强品牌地位与形象,拓宽361°在篮球领域的影响力,为品牌发展注入新动能。”

尽管“中锋不卖鞋”是行业潜规则,但约基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锋”,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球星的“带货”能力绝非品牌看重的全部,我们还要从更多层面观察到361°的营销打法、品牌建设与专业运动的突破。

郑业欣表示,361?将为约基奇打造专属签名鞋,未来还将计划设立约基奇全系列的个人产品线,涵盖鞋子服装配件等产品,约基奇也将以361°篮球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到产品线的设计。

产品之外,361?还将与约基奇在青训层面开启联动。据了解,约基奇的家族拥有塞尔维亚篮球联盟的一支球队,名为TeamJoker,届时361°会成为这支球队的合作伙伴,为不断深入的“中塞篮球桥梁”注入国产运动品牌的力量。

国产品牌所期待的曝光,绝不仅仅是赛场之上。要知道,约基奇是一位路人缘极好的球员,变幻莫测的脚步和极具创意性的传球,被球迷亲切地称为“约老师”,再加上爱喝可乐和“五花肉”的网梗,以及热爱田园生活的性格,让约基奇在海内外都有着很高的话题度。

在这个球星热衷于分享自我的社媒时代,大家纷纷玩起了电台、博客和直播。如今在成为361°的全球品牌代言人后,约基奇将入驻中国社交平台,增强与球迷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这些动作之中能够看出,拥有了一位世界篮球TOP5级别的球星坐镇后,361°不仅要带动品牌向世界走去,成为更强大的世界品牌,也希望世界篮球的养分能够回流到国内,反哺到国内的篮球市场的生长。

国产品牌,如何深度激活顶流球星代言人?

回望近几年NBA代言市场我们会发现,NBA赛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牌代言人,但一个尴尬的巧合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23赛季,却无一进入全明星阵容。

当运动品牌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时,对超级巨星的追求就成了必然,尤其当红球员的背书与站台,更是国牌们在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的重要武器。

实战篮球鞋不如其他产品线拥有更多的穿着场景,而是更聚焦在功能性、科技元素,所覆盖的消费群体也更为垂直。对于签名球鞋而言,球员个人魅力所带来的球迷基础,一直都是其“带货”的核心目标群体——从好的方面来讲,这为品牌签约球星代言人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另一方面,如果产品线无法通过球星进行“破圈”,吸引到更多消费群体,那么也将限制签约价值的天花板。

如何在实战场景之外,基于球星个性深度挖掘其情感价值,在产品基础功能之外连接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为整体业务带来新的增长,成为了品牌签约球星需要考量的重要方向。

欧文在Ins拥有接近2000万粉丝,位列NBA现役球员第4位(同在安踏签约阵营的克莱·汤普森第6),可见他拥有着足够大的影响力,而且目前仍处于生涯的黄金年龄,未来在球场上依然拥有无限可能。这一点,就为安踏签约行为的基础价值提供了保障。

此外,作为NBA当下最具话题性的球星之一,欧文鲜明的个性与风格,也将进一步提升安踏品牌整体的感染力与精神属性。按照安踏与欧文的合作来看,未来欧文还有望继续扩充自己的品牌代言矩阵,并且将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视角融入进球鞋设计当中,展现更为动人的品牌故事。

而这,正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国产运动品牌所欠缺的。

作为连接球星与球迷之间的桥梁,签名球鞋发展至今,需要兼顾“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即在专业性上能够满足球迷们的千百种运动诉求,在外观以及细节处的设计上又能将故事性完美融入其中,基于情感连接生成归属感,从而建立更为紧密的用户粘性。

Air Jordan正代系列之所以被视为永远的圣杯,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点,不仅具有历年顶级实战篮球鞋的功能价值,而且承载着“飞人”乔丹的光荣历史,在时代浪潮中成为了球迷与消费者自我肯定、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这一情感价值便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的关键所在。

“好穿、好看、有故事”,是顶尖球星们带货的核心竞争力。而品牌们通过球星让更多消费者找到情感共鸣,进而转移到对品牌的认同感,无疑是代言签约的重要一环。

想要讲通这个故事并不容易,科比所宣扬的“曼巴精神”也是在职业生涯后期才被包装起来。未来国产品牌如何为欧文产品线带来更多的精神属性,为运动产品赋予更充足的情感价值,显然是个不小的考验。

多年来,球星效应是一个体育联赛的招牌,聚焦着球迷们的目光;如今,球星们的影响力正在蔓延到更多领域,成为不同品牌的门面,在运动领域树立标杆。

在国产品牌不断崛起的新时代,更多球星与球员的认可不仅证明着国货在产品、品牌等各个方面的成长,更搭建起了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与NBA巨星联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这样的趋势已成必然,相信在国牌与球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将涌现出越来越多动人的篮球故事和运动产品,会让热爱的释放更为纯粹。

数智体育时代到来

关键词 10

曹田一

1990 年北京亚运会,首次担任洲际大赛东道主的中国,随着《亚洲雄风》的唱响,开始在国际上树立起具备影響力和话语权的东方大国形象。

国际体育盛会交织着激情、梦想与荣耀,除了赛场上争金夺银的激动瞬间,其沉淀的人类文化财富也具备穿透时光的力量。从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到广州亚运会,再到北京冬奥会,过去三十年里,这些体育盛会与我们一同见证了中国崛起的历程。

杭州亚运会“智能化”的办赛理念,更是准确把握了科技强国的时代脉搏,让时代精神与杭州特色交相呼应,展现着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沉浸式、多维度的观赛体验,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安防,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自从杭州亚运会筹备开始,有关“智能”场景的应用以及亚运会“科技感”及其背后的数智体育发展成为讨论焦点,频频引发关注。

从赛事角度出发,作为首次将“智能”纳入办赛理念的一届赛事,杭州亚运会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除了向全球首创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外,还打造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这个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服务平台,不仅对接了数字城市各类资源,并且在赛事运行、助力运动员训练、提升观赛体验、数智竞技等方面,都展现了数智化将在未来铺陈的体育场景。

与此同时,这样的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也发生在我们身边,成为全民健身事业当中的新兴驱动力。

体育与科技的融合,来到了“数智竞技时代”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使用了电子计时,这一年也是现代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有线广播扩音系统。从那之后,几乎每一次的体育盛会都会带给观众们全新的科技应用。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人类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一一映射到了体育赛场之上,科技的发展贯穿着体育比赛,也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到如今,随着数字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体育世界的玩法也迎来了飞跃性突破。

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就是以元宇宙“虚拟数字人”技术为基础,用技术跨越声音的障碍。中国移动则带来数实融合的“元宇宙冬奥会”,推出冬奥冰雪小镇,以及360度环拍、5G+XR、AI智能字幕等“十大黑科技”,其以谷爱凌为原型打造的超写实数智人Meet GU现身冬奥演播室,吸睛无数。

去年世界杯赛场中,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SAOT)闪亮登场、球员移动数据库“FIFAPlayer App”推出,以及转播方式中,赛事集锦创建分发过程自动化,中国移动打造5G时代首个元宇宙世界杯,首创批量数智人参与全球顶级赛事转播等,不仅让观众一饱眼福,更是让这一届赛事被称为“科技之杯”。

再到年初的NBA全明星赛,通过虚拟化身技术让球迷与场上球员“替换”的全新数字技术,给球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以数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正在颠覆传统体育比赛的一切,甚至于创造着全新的“体育项目”。

在这一波科技+体育的浪潮中,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9年,久事智慧体育率先将F1电竞引入国内。两年后,基于算力网络、分布式云渲染等新技术,中国移动咪咕在2021年率先提出了“数智竞技”的概念,进一步扩展了”体育+科技“的想象空间。

“数智竞技”是基于算力网络、分布式云渲染等新技术,在”物理+数字时空“中进行的数实融合体育竞技新模式。简单来说,“数智竞技”通过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运动空间、运动模式、运动生态,全面提升体育服务质量,推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能更有效的响应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月21日,在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正式发布数实融合体育竞技的新模式——数智竞技,并发布了终极战甲、火线精英、比特骑行、联合制胜四个首批数智竞技项目。

作为面向元宇宙的全民健身项目,咪咕打造的数智竞技具有自主可控、自由发挥、即时对抗、实时在线的全新特点,是”文化+体育+科技“的深度融合,也是”数字经济+全民健身“的创新形态。

体育运动与科技结合的新方向

过去几年中,以飞盘为代表的“小众运动”开始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方面是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开始为体育赋予了更多的社交、休闲等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平台中更丰富、更有趣、更新鲜的体验,让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难以满足年轻受众群体的爱好。

其实,很多数字平台的内容相比于传统体育有着更高的门槛。而相比于电子竞技,传统体育精彩瞬间能够带给观众们的战栗感是极其直观的。

因此,将“元宇宙”“数智技术”等新兴科技与传统体育、电子竞技相结合,逐渐成为了行业内的潮流与共识。2022年咪咕就先后打造5G时代“首个元宇宙冬奥会”“首个元宇宙世界杯”“首个元宇宙文旅体验——鼓浪屿元宇宙第一岛”等创新实践,在体育元宇宙领域的率先发力,推动科技体育行业的全方位数智化演进。

而体育与科技更数字化、更智能化的创新结合带来的全新体验,无疑将吸引更多人登陆数智竞技元宇宙,步入科技体育新时代。以这次咪咕推出的首批数智竞技项目为例,以《终极战甲》为代表的由人操控智能科技产品竞技,不仅让项目更具有未来感,引领未来体育潮流,还能通过研发相关产品和服务推动国内外科技行业产品的竞技化创新,以及5G和XR与体育运动的结合。

而融合了5G技术、云游戏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而打造的数智骑行体育类项目“比特骑行”则是将传统体育竞技数字化、智能化,用5G和XR等技术全面赋能传统体育,增强产品的互动性及社交性,提升传统体育的价值。

除此之外,“火线精英”这种基于大空間VR定位技术和穿戴式VR交互竞赛设备,实现参赛队员在数字世界中高强度PVP对抗的团队竞技项目,则能够推动传统游戏电竞的体育化、公益化、健康化发展,以创新的玩法和模式,打破市场对于体育竞技的刻板印象。

从咪咕发布的首批数智竞技项目选择中不难看出,“数智竞技”并不拘泥于任意一种单一的竞技模式或者体育项目的延伸,从传统的骑行、到电子竞技代表的射击游戏、再到机器人对抗,潮流与竞技属性并存的设置、打破时空界限的便捷运动体验、集多种“黑科技”于一体的观赛科技展示,让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体条件的受众都能够在数智竞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项目。

更重要的是,作为面向元宇宙的全民健身项目,以“更快(Faster)、更拼(Harder)、更智慧(Smarter)、更团结(Together)”为口号,数智竞技具备“自主可控、自由发挥、即时对抗、实时在线”的全新特点,也是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深度融合、全面发展的全新赛道,在助力全民健身的过程中,为我们展示了数智竞技所具备的无限可能。

体育与科技更数字化、更智能化的创新结合带来的全新体验,让元宇宙全民健身走向现实,而数实融合体育竞技的新模式无疑将吸引更多人登陆数智竞技元宇宙,步入科技体育新时代。

数智竞技未来的可塑性

事实上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更大的纬度,以“数智竞技”为代表的新兴体育正在迎来一股发展浪潮。

通过”体能+智能、物理+数字时空“,让竞技场景无限拓展,数智竞技大大降低参与体育运动的门槛,而兼具数字化和社交属性更是让数智竞技成为了全球发展势头最快的赛道之一。数智竞技、元宇宙等概念受到国家和国际性体育组织的背书和青睐,成为了体育行业中的焦点之一。

在2021年咪咕率先提出“数智竞技”概念后,数智竞技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9月,咪咕公司与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共建“亚洲数智竞技创新中心”。2021年11月,咪咕公司正式发布“元宇宙MIGU演进路线图”,依托中国移动5G+算力网络技术优势,打造全新场景,展现数智竞技元宇宙魅力。

而早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国际奥委会(IOC)就与五个国际体育协会和游戏厂商合作,举办了尝试融合”体育+元宇宙“的奥运会虚拟系列赛(OVS),这项系列赛最终共吸引了来自100个国家/地区、超过25万名参与者。

国际奥委会与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对于数智竞技的重视,足以说明数智竞技已经被国际国内认可,成为了传统体育转型的一个新方向。

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中相继提出过“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等政策,进一步为数智竞技发展带来长期利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基于这样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体育赛事和项目也在国内逐渐兴起,除了咪咕发布首批数智竞技项目之外,刚刚过去的周末第二届虚拟体育公开赛也在上海正式开赛。

以这一批智能体育赛事为起点,我们可以期待,数智竞技将助力5G应用、人工智能、XR穿戴设备、智能运动装备的研究与场景化应用推广,开启万物互联的全新数字化智慧生活方式,并构建“数实结合”内容渲染新场景、新技术和应用平台,建立数智竞技大数据平台,推出多品类沉浸式数智竞技产品,通过升级改造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改良传统游戏电竞项目,构建全新的数智运动竞技竞赛平台。

对整个行业而言,咪咕的数智竞技打造了体育元宇宙新体验,同时还成功助力体育产业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既有助于体育文化、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又能开辟科技体育乃至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新方向,推动科技体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数智竞技不仅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将是实现全民健身等大众目标的重要渠道。放眼未来,以咪咕和数智竞技为代表的中国体育力量,有望在国际维度为中国体育建立全新认知。

猜你喜欢
赛事体育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