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低段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4-14 11:55于雁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段识字双减

于雁

2021年,教育部提出“双减”概念,要求教育系统围绕“双减”,实施“提质增效”。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输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肯定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小学低学段学生理解能力、识字能力较弱,加之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视度不高、教学评价匮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小学生朗读兴趣缺乏,严重阻碍小学生朗读水平提升。而如何将“双减”与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工作相结合已成为教育领域语文教师所思考的重点。

一、小学低段朗读教学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朗读机会较少

《新课标》中对各学段的语文教学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指出低学段语文教学工作中识字写字练字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生僻字教学上,当学生完成识字训练后才会开展朗读教学。而一节语文课仅有35分钟,并且小学低学段学生自身识字能力有限,小学语文教师难免在识字教学中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据实际“推门听课”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学段教学课堂中识字教学便会花费20—25分钟时间,加上写字训练,当堂课所剩的朗读时间已寥寥无几。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未将朗读训练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各教学环节“割裂”现象明显,导致低学段学生无法拥有充足的朗读时间,最终出现朗读磕磕巴巴、缺乏情感等问题。

(二)评价过于匮乏,评价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最重要的激励工具。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自身渴望被肯定、被鼓励、被表扬,往往经常接受鼓励和表扬的小学生学习水平更高。然而在实际小学低学段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教学鼓励常常被教师忽视。以《邓小平爷爷植树》为例,在当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蔚蓝的天空”,要求学生理解“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而后进行朗读。在实际朗读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加重读了这两个词,整段课文毫无启发和重点,而教师面对此类问题也只是单一地使用“还可以更棒!”“不错!”等进行评价,并未对“哪里可以更棒”“不错在哪里”进行解释,导致学生无法针对性提高自己的朗读质量。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评价过于匮乏,且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主观感受,最终导致评价流于形式。

(三)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因材施教

据了解,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低学段语文教学工作不适宜开展朗讀教学,而是以识字、练字、写字为主要学习任务,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只要能读出来即可。在当前的低学段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朗读的因材施教仍有待细化,并且教学方式应当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然而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朗读教学为范读法。范读法是教师根据课文主题进行示范朗读,小学生聆听后对照课文进行朗读。在范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对教师的朗读有更多的理解,教师自身也未对自己的朗读重点进行勾画解释,导致范读并未发挥“示范”作用。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教学指导能力的低下,未拥有创新朗读教学的意识,导致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最终影响学生朗读效果。

二、“双减”下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

(一)重视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课堂应当是富有诗意、快乐和谐的。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文中的书面语言变得“有声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正确了解《新课标》中对低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指示,提高低学段朗读教学认知。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提高自己朗读技巧,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渠道搜寻有关朗读教学的资源,了解各位朗诵大师的朗读技巧,结合教材课文反复练习,保证朗读过程中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二)依据学生特点,变化评价方式

上文所说,评价是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工具,结合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要求,教师朗读教学评价可从正确朗读、读得流畅、有感情朗读三方面进行评价,并且针对学生表现不足之处和良好之处给予典型评价。首先从表现不足进行评价而言,针对部分小学生朗读磕磕巴巴、断断续续的情况,教师可自行或邀请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提问;而面对朗读表现良好的学生则可注重进行针对性表扬、肯定,例如针对部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可在课堂中评价:“你读得入情入境,而且重读了‘茂密‘绿色这两个词,就连老师也想钻进你搭的凉棚里了!”以此让其他同学明白该同学读得好且好在哪里。

(三)根据课文体裁,丰富教学方式

小学低学段教材中所收录的课文体裁多种多样,以提高朗读教学质量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体裁选用不同的朗读教学方式,如可积极开展范读、分角色朗读等朗读教学方式。以《秋天》为例,该课文通过天气、树叶变化和大雁的行动为学生呈现出秋天来临的景象。首先,教师可声情并茂地为学生作出示范朗读,而后邀请班级中的同学进行示范朗读,通过“生生范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模仿兴趣。在分角色朗读教学过程中,该朗读教学方法是契合低学段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的朗读教学方式。以《狐假虎威》为例,该故事中涉及老虎、狐狸、野猪、小鹿、兔子等角色,教师可邀请同学们按照故事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时可为同学们准备与故事角色相对应的头饰,让学生与故事产生共鸣,加深对“狐假虎威”故事道理的理解。

“双减”的提出,为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指引了新的方向。而小学低学段学生虽然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尚未发展完全,但是其好奇心强烈,有着较强的模仿欲望,所以小学语文低学段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此作为切入点思考朗读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因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视度不高、教学评价匮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小学生丧失朗读兴趣。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从“重视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依据学生特点,变化评价方式”“根据课文体裁,丰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善。

作者简介: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星河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段识字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