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是学生自我心灵的声音

2023-04-14 15:18岳辉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喇叭花烟花习作

岳辉珍

习作是学生内在的自我心灵的声音,是自我情感的流露,是自我思想的道白,是自我创意的展示。习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宽阔的习作天地自由翱翔,充分发挥其个性潜能,闪烁自己的生命火花。习作要激发他们的心灵跳动,牵动他们的感知意识,撬动他们的情感涟漪,引发他们的思维浪花,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得之见,表自我之意,抒自发之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物,才能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就有了习作的内容。从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看,有学生熟悉的,也有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它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如何充实学生的生活内容,不让学生做无米之炊。

我的做法是:依据语文教材内容,调整,拓宽。调整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不熟悉的内容,拓宽训练范围和内容。例如,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好些看图说话、写话。有些内容学生不熟悉,没有亲身体会,我就更换内容,把课文中的单幅图,改成多幅图;把单向独白,改成双向交流,把双向交流改成多向交际,进行多元化训练。又如: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有学生不熟悉的,我就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并事先组织学生观察体验,或布置学生查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通过调整和拓宽习作训练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习作内容不雷同,学生能写自得之见,克服了千篇一律的弊端。

习作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意思。文中之意来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感悟是一种心理的活动,又是一种认知的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体验不同,习作所表达的意思当然就不同了。即便是写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物,也有不同的立意。如学生写《烟花》,有学生写烟花的美丽,通过形状美、色彩美、质地美,抒发其赞美之情,歌颂烟花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给人们带来美的观感和享受;有学生写放烟花污染环境;也有学生写放烟花不安全。对于放烟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体验,所写习作就有不同的立意。

习作训练提倡表自我之意,就是要让学生真实地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看法。叶老指出:“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要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必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感知事物是习作之本,对事物认识是否正确,决定习作是否有理。小学生习作不要求立意过于深刻,只要求有一定的意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自己的,是真实的。如果不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是“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因为说话、习作最要不得的就是“言不由衷”。说错话,表假意,会妨碍学生思想观念,有害终生。提倡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也有利于以文育人,学做真人。

习作要求学生抒自发之情,就是要求学生在习作中一定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出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会因人而异的。同样的事物,学生可以说出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

比如:我指导学生写“喇叭花”,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引发学生思维,在思考中让学生交流,加深对“喇叭花”的认识,在理解和认识中产生情感。同一个内容,学生所抒发的情感不同。有的对喇叭花抒发赞美之情;有的对喇叭花节节向上的攀登精神抒颂扬之情;还有的对喇叭花抒发贬义之情,说“喇叭花”之所以能奋发向上,勇攀高峰,是因为它依靠一根细绳、一根小竿、一道栅栏、一面白墙,如果没有他物的依附,只能趴在地面,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但这种情感的表露是出自内心的,是真实的。可见,只有“心有所想,情有所感”,而后才能习作。若无真情实感,就难以习作,如硬要习作,那只能抄袭,说假话。若真有要说的话,有要写的感受,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后,才会有自己要抒發的情感需要。

总之,习作不仅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还要吐露个人的真实情感,那就应该有自己的生命活力,期待所有的学生挥洒自由之笔,思维灵动,情感奔流,个性飞扬。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喇叭花烟花习作
放烟花
烟花
小喇叭花
喇叭花藤
烟花
喇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