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2023-04-14 16:01古秋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实践性双减

古秋华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落实,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业是教学的反馈环节,它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检验学习效果、优化教学的重要渠道,优质的作业设计将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在“双减”视域下,对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进行探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以考试为导向的作业设计

初中阶段的学习,课时紧,任务重,压力大。“双减”后的语文学科围绕考点布置作业的倾向更突出。考点决定了语文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背诵、赏析、写作等内容,表现形式稍显单一,价值取向更功利化,缺少对学生文学修养的熏陶,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划与引导。

(二)随意性的作业设计

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师从学情出发,精心开展教学设计,课堂上重视学习目标的落实,而在作业的设计方面则显得较为随意,大多围绕学生手上的教辅资料、教材课后思考探究的练习来布置作业。该如何设计作业以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在课前备好作业,这样随意性较大的作业设计,缺少作业的序列化,难以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层次模糊化的作业设计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教学事务繁忙,课时繁重,除了常规教学工作,还有一系列非教学工作需要完成。为了高效优质地批改作业,语文教师大多习惯在全班布置同一个作业。作业没有从学情出发,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符合因材实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不分层的作业设计,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抄袭或不完成作业的行为,对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实践性不强的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对语文作业提出了具有实践性的要求。传统的语文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教师考虑到学习环境、作业时长等因素,较少设计实践性、创新性的作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严重阻碍学生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不利于思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种种不足,思考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语文教师缺乏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系统培训和专家引领,导致部分语文教师设计优质语文作业的能力不足。众多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而忽视课后的作业设计,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也导致语文教师缺少系统性、整体性进行作业设计的专项时间,依赖于课后的思考探究和教辅资料里面的题目,难以发挥作业育人的功能。

(二)学生层面

初中学段科目多,作业总量大,学生在作业时长安排上有偏差,影响了部分语文作业完成的效率与质量。这些因素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优质作业设计的有序开展和深入研究。

(一)作业层次明晰,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别,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学生个体的秉性有所不同,统一的语文作业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学习中,学生居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该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个体差异的作业,以实现作业的最大育人价值。

如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诗时,作业布置如下。

1.抄写课文“读读写写”的字词。

2.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这些诗句后续写诗句,使它们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

3.推荐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体味读诗乐趣。

作业1和2是全体学生必做的基础作业,作业3是针对语文潜能生而设计的拓展作业,鼓励他们主动完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得到最优发展,提高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作业富于趣味,激发学生动力

初中生思维活跃。“双减”背景下,以兴趣先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发展语文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教师设计富有趣味的语文作业,能吸引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自觉性得到最大化激发,达到学生乐学、善思的效果。

比如教学《变色龙》后,教师设计以下作业: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传达他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形象。请你发挥想象,设计一个细节来突出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作业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从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络腮胡、烟斗、军靴等细节进行描写,再现经典形象。学生的联想与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训练。

(三)作业形式丰富,实现全面发展

样式不变的作业,会影响学生潜能,固化学生思维。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离不开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除练习册等常规作业外,语文教师还可设计口语作业,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交流会、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训练,感受语文学习的轻松与快乐。

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关于刘姥姥的人物描写,给刘姥姥创作一幅肖像画。可结合节日来设计创意作业,如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歌曲,把歌词改写成与节日相关联的题材来表达情感。总之,作业的形式越丰富多彩,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就越强。

(四)作业重视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平台,新课标提及“语文学习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实践类语文作业能够综合运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拓学习领域,把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师应充分合理地运用好教材,挖掘语文作业资源,思考实践类作业的种类、形式和内容,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突破语文能力。

如事物类说明文的作业设计,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工艺品、建筑物等,收集整理好相關资料进行展示,通过这类作业设计,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双减”下的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教学主体重视作业的价值功能,语文教师要掌握科学的作业设计理念,结合学情,设计层次明显、形式丰富、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语文作业,使学生感受作业魅力,增强语文自信,促使语文学习卓有成效。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秀灵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实践性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