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4-15 03:11余慧琳袁青婷吴文雅
公关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思政

文/余慧琳 袁青婷 吴文雅

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跃升,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理清了思路。[1]同时国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也提出了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20年就明确体育、美育工作的方向。[2]所以,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健美操既有团体项目又有单人项目,课程的开展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完美的身体姿态,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断推进高校健美操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4]立德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其次是树人,坚持以人为本。[5]大学生三观基本成型,思想逐渐成熟,但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认识存在局限性,心智不成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做出错误的举动。例如:校园电信诈骗,校园网贷甚至传销组织。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些风险,学校鼓励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堂是发挥育人功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立德树人实施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其次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

“三全育人”是指对所有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命题。[6]“全员”体现在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主动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全过程”体现在教师对大学生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强调全面性育人的成效,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指向。[7]课程思政旨在通过强化各类课程、各种活动的育人功能,实现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更好地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度符合“三全育人”理念。因此,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担负起育人职责,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中融入育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带动“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

二、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研究

国外几乎没有“课程思政”这一词,其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隐性课程、隐性教育等与思政理念相似。美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形式是“隐性政治教育”、服务性思政教育、非中立性的高等教育的政治意涵、以“审美、文化、阐释”为基础的道德价值引导、自我思考、独立判断与忠于国家的联动性教育等。[8]英国以仪式教育、绅士教育和网络教育等手段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9]20世纪90年代英国颁布的《道德教育大纲》对道德教育的开展给予明确规定。[10]

我国部分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的政治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如:周嘉楠通过分析研究美国“服务性学习”发现我国的“思政教育”要加强理论研究,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实践育人,将“思政教育”深入人心。[11]陈冲通过对美国隐性政治教育的研究得出高校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认清重点,强化隐性渗透的重要作用,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新路径。[12]英国的仪式教育被陈琴提出作为“思想政治支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强调要有效转变思想政治发展的教育形式,从思政仪式入手,实现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实践效果。[13]

三、高校健美操课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体育课是高校公共必修课,自然要将思政融入其中,立足于“体育强国梦”,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健美操集舞蹈、音乐、娱乐、健身于一体,广泛普及,并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通过操作练习,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14]健美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课程不仅有趣,而且富有意义,旨在创造舞蹈,实现具有政治、文化底蕴和新机遇的教学风格,未来的健美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综合实践技能和审美。[15]

喻丹提出“四位一体”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职业素养必须提升,打造“四好学生”形象,并培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协同育人理念。[16]张巧云等人通过分析健美操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当前健美操课堂普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新途径,构建健美操课程思政新模式,探索健美操课程新途径。[17]樊华华通过整合操舞类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健美操的课程设计,将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审美素养、体育精神、创新精神、社会准则以及健康观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以及评价体系中,并予以实施。

1.高校健美操课课程思政建设不足之处

(1)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团队建设薄弱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由于高校健美操专业教师大多是体育师范生,专业技能强,但有关政治知识比较薄弱,且体育课较其他课程特殊性在于是身体活动为主,在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块相对有点困难。如果教师自身政治思想意识薄弱,很难给学生树立榜样,也很难在课堂上通过隐性手段教育学生。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无思政教学要求,缺乏对教师思政教学的培训,接近一半的高校没有专门的特色思政课程。[18]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而很多高校不重视体育课,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高,缺乏专业培训,针对课程思政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课程思政意识,团队的建设更是匮乏。

(2)课堂教学设计单一

其实健美操课的每一个环节处处透露着思政的元素,例如:健美操的操纵和难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拼搏和团结的精神;健美操的比赛规则,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公正;健美操队形的编排,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健美操的表演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等。健美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只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显得课堂枯燥,缺乏活力,学生因此也对健美操的兴趣逐渐消退。

2.高校健美操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1)提高健美操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赵倩就艺术类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教师必须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就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思想政治意识,须做到:一提高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完善各项评价、考核、激励指标体系;二定期进行课程体系的培训,注重研究与开发;三要完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加强教育的正确支持;四制定“课程思政”专项激励计划,学校要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和实践,教师要多参与公开课和说课,学校积极组织推出示范团队以及精品课程,引导教师群体一起学习探索,发展道德智慧。周天侃提出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一方面依靠体育教师的自我学习,发挥自身预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思政知识和思政教法方法。另一方面要开展专业培训,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积极主动摸索,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在开展专业培训的时候借助思政老师或其他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以往鉴来。因此,要想做好健美操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提高健美操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

(2)优化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关注思政目标的设计,樊华华觉得教学内容要显性隐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探究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多重思政点相融入,通过课程评价进行总结与查缺补漏,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张巧云的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能力、育德三方面体现;课程内容分为理论课、实践课、服务社会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师评和生评,对知识、运动和情感目标进行评价,构建健美操课程思政新模式。因此,首先必须要从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才能优化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刘健全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引导。体育课侧重于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对学生的精神蕴含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不畏困难、磨炼品质、培养团结与集体主义的精神”。课程思政必须探究课程的建设以及深度的教学方法,应有清晰准确、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表达,要深入研究并挖掘出体育课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并与思政点融合,最终形成富有明确的价值观引导的教学目标。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方法,授课内容向立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健美操需要学生不断地、反复地去记忆大量的操纵动作,一成不变的套路动作,显得枯燥乏味,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并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下调,学习效率不高,并且仅靠课上的时间是很难掌握的,需要学生课后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才能跟上课堂的进度。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多选简单易记欢快的套路,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模式混合,课上不仅传授健美操的知识,还应该传授体育历史、体育精神、体育故事有关知识,传承体育文化信念。

最后是评价体系,要走向主体多元、方式多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欲望以及体育习惯受评价方式的影响。不能只通过教师评价或者学生评价,要两者相互结合评价;也不能是单一的技能评价,要从多维的角度进行评价,戴郁珠“五维”评价体系启示健美操要立足“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理念,从技能掌握、知识运用、交流创造、思维培养、行为养成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