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2023-04-15 03:15胡进勤
学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陶行知课文生活

胡进勤

(甘肃省静宁县第三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之上,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为目标,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枯燥、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个性品质无法得到体现,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而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下,教师将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把学生从呆板的课堂和枯燥的书本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获得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下,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和落后教学方式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把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对于知识的掌握依赖于死记硬背和大量做题。在陶行知教学思想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知识传授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使语文课堂教学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的又一重要教育思想,教师和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任何一个都谈不上是完整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一种严厉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心生敬畏而不敢靠近,不愿意或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与互动,甚至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节。而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下,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对学生倾注真心与爱心,“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与支持者,让学生信任并喜爱教师,提高课堂互动效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1.以生活为背景,优化新课程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生活即教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进行课堂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都是生活的写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到生活中去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唤起学生内心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独特的情感,调动学习的热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不由自主地融入课文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书本文字“活”起来,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文中的生活场景,在参与中深化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照片或视频,将其制作成课件,并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播放,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以“主讲人”的身份进行讲述,通过情感的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深厚情感。

2.以生活为媒介,锻炼学生的表达力。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秉承“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说的环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将自己看到的事物特征用语言描述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校园生活亮点,用手机、DV 等记录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瞬间,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画面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学,甚至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激发起说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场景进行“说话”训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布置,把教室想象为生活场所,让学生在教室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场景,在逼真的情境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在语文课堂上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用笔记录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既可以锻炼其观察力,又能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二)优化师生关系,增强课堂互动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陶行知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前提。在“爱满天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关爱学生,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在课后与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和学生一起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完成所制订的目标。如此,教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合作伙伴,可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放下严师的姿态,主动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与支持者。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学生自然会亲近教师,自觉和主动地学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优化课堂师生互动。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下,师生互动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突出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弊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重点突出、难度适中的课堂问题,通过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等方式增强课堂提问的趣味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设标准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增加课堂互动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课本剧表演、分角色课文朗读中,和学生一起演绎课文内容,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人物个性和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三)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以致用

1.组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结果培养出一大批的应试型学生。学生虽然在考试中可以获得优秀的成绩,但是却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无法将语文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在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学习,接受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还要让学生多听长辈讲家乡的历史、民俗等,多去探访民间艺人,参加各种民间艺术活动等,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2.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需要在社会与生活中历练,同时也需要在课外阅读中丰富和拓展。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教学主题,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文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名家名作,教师可以围绕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后去阅读“整本书”,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从多维度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人格,探究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蕴。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或写作手法,选择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相同情感的表达方式,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深刻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降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难度。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优质的语文学习网站、公众号、学习软件等,挖掘网络资源,开展线上阅读,使学生可以接触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1.巧妙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地位,对当前正在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万万千,起点在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学生感兴趣的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把学生带入问题的天地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获得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与思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在创造教育思想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善思多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与创新思维。在新知识教学之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将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或标注出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和解决,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2.科学点评学生,实现持续创新。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有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漠不关心,只是告诉学生答案,并没有启迪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对学生的质疑做出点评,当学生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推动下,教师要秉承“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并且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质疑,做好整理和归类,从而更全面地点评学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当学生提出新想法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求异的精神,维护好学生课堂质疑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好答疑解惑,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感想,从中寻找改进教学方案的有力依据。整个活动过程,对于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能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也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仍发挥着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打造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师还要遵循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让语文教学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陶行知课文生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