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思考

2023-04-15 03:15常建兵
学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

常建兵

(甘肃省镇原县方山九年制学校,甘肃镇原 744508)

历史所记录的是发生在人类社会的真实事件,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活动历程,它能从某个角度映射出当前的时代发展状况。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各类史料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乡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史料,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贴合[1]。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入符合学生由远及近的学习规律,同时可以使他们对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感受家乡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学校和历史教师来说,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突出历史学科的教育特色和地域风采,使教学素材变得更为丰富,使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都有更多的落脚点。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就是一门布满年份、堆满事件、充满知识点的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复杂。而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这一刻板印象,使他们感受到历史是充满魅力的。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进行阐述并对发展规律进行总结的学科,其所研究的事件都是在过去某个时间点曾经真实发生和客观存在的。由于这些事件与当前社会有较长时间的间隔,很多学生难以产生真实感,也无法运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加以理解。因此,当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疏离感,对其中涉及的间接性研究成果感到无趣,无法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而乡土文化资源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更为贴近,是学生能够真实感觉到和熟悉了解的内容,将其融入历史课堂当中可以消除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疏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乡土文化资源能够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更好地对历史本身进行感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之外,还要通过对事件的深度分析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以古鉴今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仅仅依靠知识点的背诵和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难以实现的,历史教师要基于情感层面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使他们更加客观地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能够基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是达到这一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通过历史情境的创建,可以使刻板的历史事件“活起来”,使历史知识变得有“温度”,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充分感知和体会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2]。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资源还可以作为学生自主讨论和自主学习的重要素材,使学生可以依次对材料进行史料论证和观点解释,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

(三)弘扬地方优秀文化

不同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形成了意蕴丰富的乡土资源,它们所代表的是民俗文化,是风土人情。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课程当中,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就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被后人所了解和探索,这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可以帮助他们对家乡的文化、地域的发展形成更好的了解,了解先祖们的经历并感受他们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通过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对家乡文化感同身受,并触摸到这些文化的特有温度,进而对家乡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从地方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环节。而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努力,需要青少年的加入,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课堂,为初中学生弘扬家乡文化创造了条件。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分寸,一方面要防止过度使用,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防止使用不足,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内容繁多、种类多样的乡土文化资源,但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运用这些资源,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将乡土文化资源安排在特定的环节当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使这些资源成为课堂的辅助,而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避免喧宾夺主,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秩序的维持和教学任务的达成。除此之外,在选择的时候,教师要确保资源本身的可操作性,积极寻求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融合点和整合点,而不是生拉硬扯。

(二)灵活性原则

所谓教无定法,在乡土文化资源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对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资源使用的形式进行灵活变通,结合学生的问题和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乡土文化资源并没有规定的融合点,也没有特定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进行穿插,也可以在核心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将其作为辅助性手段,还可以将其作为课后补充材料或者课后作业巩固资料。从乡土文化资源呈现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使用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3]。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比,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刻板性,教师在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时,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可以缓解历史本身的枯燥性,使学生在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当中感受到历史的鲜活性,同时增强历史课程的灵动性。

(三)直观性原则

虽然乡土文化资源就在学生的身边,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他们的课余时间都放在了电子产品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从时间维度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空间维度的角度来说,乡土文化资源与学生都有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教学的初期,教师要坚持直观性的原则,运用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资源的直观呈现,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具体来说,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纪录片等形式来呈现周边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同时还可以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最终以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出来。如果将初中历史课堂看作一部电影作品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观众,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通常需要使用直观的“道具”来进行内容的呈现,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加深“观众”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策略

(一)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合应用能够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应该受到一定的重视和鼓励。为了使这些优秀的资源能够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长久地流传下去,学校可以组织历史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并在校内外课程权威机构的帮助下完成校本课程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出版。当前,甘肃省所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全国统一的,这些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会基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共性,并没有过多融入与甘肃乡土文化资源有关的内容[4]。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求同存异的原则,根据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历史课程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比如可以基于“青城文化探秘”的主题,来深入挖掘和使用地方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地方史,比如青城古建筑群、高氏祠堂、青城书院、罗家大院等,同时还可以在课程当中与学生一同探讨李自成归隐青城之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要积极寻求地方史学家的合作,历史教师则要做好实地调查的工作,要能够立足于地方特色,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从而实现特色化与地方化的有效融合。

(二)培养教师的乡土意识

在乡土文化资源运用的过程中,历史教师是中坚力量,他们自身的乡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对资源的融合运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有很多教师对地方历史文化不够了解,相关知识体系并没有构建起来,在乡土文化资源融合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只能基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料,并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资源与知识的融合点,这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在具备较强乡土意识、掌握更多乡土文化知识的情况下,教师群体对于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热情将会被激发出来,同时也能够了解在不同课程当中应该使用的资源类型和文化内容。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与乡土文化资源相接触的机会,通过开展实地参观访问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来拓宽教师的视野,使他们保持创新的精神来对历史课程不断加以完善。此外,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当地人,他们对乡土文化资源往往不够了解,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文化交流会、文化研旅活动等帮助历史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使教师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同时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三)建设乡土文化资源库

乡土文化资源是地域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所形成和积累的,它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搜集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建设一个资源库,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数据库,这样可以为教师的教学使用提供便利的条件,有效解决教师在资源选择、资源搜集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难题,同时使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在查阅甘肃省各个地方的乡土文化资源时发现,很多市志和地方县志都没有及时更新,教师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难以获取最新的内容。因此,乡土文化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政府及地方教育部门的辅助。教师也要通过积极的实地考察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并通过网络搜集和文本资料校对来使资源库变得越来越丰富,最终还要与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标准相对应,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删减和剔除[5]。甘肃省作为西周青铜文化的聚集地,受到了西周文化的影响。其中灵台县是周文化的发源地,分布着很多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物以图片和文字解析的形式放入乡土文化资源库,并在《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当中使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材当中,每个单元都会展示相关的综合活动课程,旨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对历史的奥秘进行探寻,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在乡土文化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活动来构建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的授课位置,在博物馆、文化遗址、公园等地方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地观察,以直接经验和直观感受来理解客观知识。比如在学习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甘肃省博物馆当中进行参观,在“甘肃彩陶”展厅当中感受古代人的智慧,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当中感受文化遗产的丰富。在参观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向学生普及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结语

乡土文化资源是一种与生活、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特殊教育资源,其拥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在初中历史课堂当中,历史教师要坚持制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直观性原则来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还要开发和编创独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增强教师群体的乡土意识,同时要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辅助下建设乡土文化资源库,最后还要在课堂当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这样多管齐下,能够加大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乡土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