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英语中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方法与策略

2023-04-16 02:04杨永菁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思政农业

杨永菁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愈加频繁,其中农业领域的英汉交流也成为我国参与农业全球化的重要方面。农业英语在农业文化交流、农业科技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本身兼具的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农业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从整体上看,农业英语学习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兼容性的特征。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也需要具备英语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农业科研、交流互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农业英语语言学习适用于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另一方面,农业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方式。

1 农业英语中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必要性

1.1 农业英语人才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在实践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农业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分支,与普通英语相比,农业英语也具有其自身特征。一是农业英语信息量大,农业英语涵盖农业基本知识、农业技术、农业方法、农业科研成果等。农业英语是获得国外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精准地掌握国外最新科研成果成为农业英语信息传递的关键。二是农业英语具有精准性、概括性和生动性的特征。在农业科研互动过程中,文献中通常会罗列大量数据,在翻译这些数据过程中不能出现差错,同时对于定义要反复概括,既要体现出定义的基本属性,也要使整个翻译变得更为凝练,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要体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有利于农业知识科普。三是农业英语具有逻辑性强、严谨简洁特征。农业英语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复合句和复杂句,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理顺其中的主次关系,如何用严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必须成为农业英语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农业英语人才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

1.2 课程思政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农业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和作用,即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农业英语教育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农业人才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引导农业英语学生增强对未来就业的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思辨能力,进而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农业英语与课程思政具有紧密联系,课程思政本身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课程,将课程思政的思辨思维融入到农业英语之中,有助于农业英语人才塑造优秀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作业观和就业观。对于农业英语人才培养,无论是思辨能力,还是道德品质都对农业英语人才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而农业英语人才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必然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从这一层面看,有必要解决当前在农业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与农业英语教学融合问题,以课程思政思辨思维作为农业英语教学的重要导向,通过分解教学任务目标,将课程思政蕴含的思辨思维落实到农业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2 农业英语中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农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意识和能力,一要发挥好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丰富农业英语知识内容,体现中国农业的特色;二要发挥好第二课堂的巩固和提升作用,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2.1 发挥好第一课堂对学生思辨意识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是培养英语人才的主阵地,要将思辨思维与农业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一是要找到思辨思维融入农业英语教学的具体切入点。要对思政教育蕴含的思辨元素和思辨性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农业英语知识与思辨知识的有机结合,借助课堂教学内容讲解,让学生对思辨性知识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农业英语人才对思辨性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农业英语学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就可以将思辨性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进入大学第一课就对思辨思维有正确认识。二是要突出农业英语的农业底色。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农业种植经验和科技成果,很多与农业相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对于学生而言,要重点掌握和学习,例如,当前在落实乡村振兴过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正确掌握其中蕴含的生态寓意,辩证地看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能够用带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翻译出去,才能够体现出农业英语的农业底色和特点。

2.2 发挥好第二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巩固作用

农业英语是农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系统掌握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实践课堂作用,让学生将农业英语相关知识和思辨性思维与实践有机结合。例如,学校在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围绕农业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辩论会和主题翻译赛等。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收集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材料和国家出台的各项农业方针政策,通过组织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并尝试将我国最新农业成果进行翻译,进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挥好第二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巩固作用,不能仅依靠学生单独完成,教师也要主动地参与其中,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英语知识和思辨性知识的运用能力,要对学生在语法、用词上的错误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让学生对词汇、语篇、语言、语法应用的更为熟练,巩固学生农业英语的基本功。

3 农业英语中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双主体”策略

3.1 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为学生学习农业英语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手段,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农业英语学习的空间。教师在农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移动技术、移动设备开展广泛的移动教学。移动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为学学习农业英语提供了遮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农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移动载体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对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加以探索和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获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得到加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思辨思维、研究能力也会得到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形式和内容,加强与学生沟通互动,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更好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3.2 教师引导与教育策略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农业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在农业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农业英语教师的政治素质教育,打造一支有担当、有责任、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主动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辨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道德品行教育,大力倡导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农业英语教师厚植爱国情怀,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业英语教师的理论功底和育人水平,让农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成为思辨思想的践行者,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辨精神。

4 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增强教学环节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激发农业英语人才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农业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练习,让学生在农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重学生翻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持续提高农业英语人才综合素质,引导其用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思辨性思政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