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三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2023-04-19 13:35丁笑君邹奉元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创服装专业

丁笑君, 张 颖, 夏 馨,c, 邹奉元,c

(浙江理工大学 a.服装学院,b.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c.服装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国高度重视创意、创新、创业(简称“三创”)人才的发展,并把加快“三创”人才培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2]。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3]。以上文件充分说明“三创”人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服装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达235.41亿件,服装出口金额1 702.63亿美元[4]。当前我国服装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生产加工环节,在设计研发、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创新、人才支撑和产业协同创新等高附加值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培养具有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5]。高等院校服装“三创”人才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践教学的建设正是实现“三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路径[6]。

一、服装实践教学的现状

服装是1门艺术与技术兼具、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既强调时尚创意又注重实践的学科。服装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创新创意的思维,更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产业适应能力。我校(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实践教学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以培养具有时尚创意思维、创新素养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服装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实践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如实践教育与“三创”能力结合不紧密[7]、产教融合缺乏多维协同育人支撑[8-9]、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10-11]。针对以上问题,深度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服装人才的培养需求[12-13],对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与支撑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了面向服装“三创”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融入“三创”教育理念的服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三创”与实践教学理念的融合

我校服装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培养高素质服装“三创”人才为目标,建立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服装人才培养分为注重创意能力的设计类、侧重创新能力的技术类、强化创业能力的营商类3大类,培养学生既能“画”服装——具有服装创意设计能力,又能“做”服装——掌握服装制作工艺、了解服装生产管理;既能承担服装科技研发,又能带领团队开拓市场;既有扎实的服装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既能迅速适应服装行业,又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意引领创新,以创新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了1个层次分明、多元融合、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服装“三创”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2.“三创”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融合

服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以服装学科为依托,构建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的融合课程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三创”实践教学体系。

(1)分阶段逐级深化的能力培养体系。①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其服装感受力与表达力,先引导学生对文化背景、时尚产业、纺织服装专业发展脉络有初步了解,开拓学生视野。通过服装基础实践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美学艺术等素养,如开设“创意思维设计”“创意思维开发”等实践课程,由教师传授实践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②专业技能提高阶段。通过开设“服装学科导论”“服装生产认知实习”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知识及设计方法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如在“综合材料创意思维设计”课程中,为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服装面料的“束缚”,引导学生搜集自然界各类可挖掘、可利用的服用与非服用材料,并将其制作成服装,从而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了从专业知识学习到专业思维表达的转化与提升。③综合设计能力应用阶段。专业设计运用及创意能力培养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如在“服装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中,融入“三创”人才培养理念,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团队,模拟创办服装企业。学生在企业中扮演1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接触到服装生产的理论知识,还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应用与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④研究创新能力拓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创意实现,完成创意到产品的有机转化。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做创意创新型实验,实验内容可以结合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课题及各类课外竞赛。此外,利用校园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等资源,对学生创业实行持续帮扶及全过程指导。利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对成果进行培育孵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构建从培育、训练、实践进阶到孵化的全过程支持平台。

(2)“三创”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融合。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依照新工科、专业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和行业需求,始终注重将“三创”的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①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通过对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如在“服装材料学”“成衣工艺学”等服装专业核心课程中,针对服装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教师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引入科研成果。紧跟学科前沿,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教学,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如引入智能制造流水线、虚拟试衣等新技术,让学生洞悉科技对服装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将教师的特色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验项目,开设了“创意服装产品开发实践”“服饰图案元素提取及创意化设计”等特色实验,以加强学生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开发虚拟仿真项目。我校自主开发了“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等项目,这些项目将传统二维服装设计向三维服装模拟进行转变,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快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提升创新能力。④设立创业类课程。通过设立“创业基础”“淘宝创业实践”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创业基本流程和方法,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实现更好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推动灵活就业,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

(3)“三创”与考核评价的融合。针对考核评价不健全、实验方式缺乏创新、同组成员成绩差异小等问题[14],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考核中,将能体现学生“三创”能力的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指标点。以“成衣工艺学”课程为例,将“三创”能力的考核贯穿于课前预习、调研、虚拟仿真实验、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成果展示等环节,将考核内容多样化,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创新创意能力所占的比重,如通过成衣特色工艺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以及成衣先进企业成功案例分析等,对学生的“三创”能力进行针对性考核。

(4)支撑与保障。①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三创”人才,师资是关键[15-16],教师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创业校友和业界精英组成。擅长理论研究的专业教师引导学生“攻”关键技术;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带领学生“解”企业难题;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校友“享”创业历程;业界精英“评”学生创新作品,并带领学生“践”创业项目。教师团队汇聚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实战等多元优势,为“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②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依托我校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装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产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中心和教学基地配备三维人体扫描仪、织物风格仪、虚拟试衣软件等先进设备,并且建成了涵盖面料仿真设计与模拟、服装仿真设计与展示、服装加工与虚拟制造、服装贸易模拟与仿真营销4大方向、共计37个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满足多层次实践教学要求。同时,我校与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鼎集团、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服装头部企业签订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协议,建立长期的学生实践教学合作,可满足学生日常创意、创新、创业的实践需求,为“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

三、“三创”育人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服装专业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多元融合、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面向“三创”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近5年,服装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34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二等奖共3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省赛金银铜奖共6项,“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一、二等奖共3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省赛金银铜奖共6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赛三等奖共2项,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学科竞赛A类)一、二、三等奖共55项。服装专业本科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获授权外观专利152项。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一批批优秀创业学子成为创造性企业的缔造者或中坚力量,其中10位毕业生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杭派女装近70%的品牌由我校服装毕业生创立或担任设计总监,许多企业称赞我校服装专业毕业生“顶用”。我校也获批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事迹进行了报道。

四、结语

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教学与服装 “三创”人才培养的关系,把“三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的融合课程群,形成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全程化、立体式“三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服装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出一批批有创意、能创新、会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服装“三创”人才。

猜你喜欢
三创服装专业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