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基于“双减”背景优化作业设计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

2023-04-19 14:08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中学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双减知识点优化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中学 赵 霞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以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当下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学活动有益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为了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往往会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习效率达不到预期,而且压缩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与当下的教育理念相悖。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国家颁布“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减质增效。对此,广大教育者不断实践,聚焦核心素养目标来优化作业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一、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传统的作业设计比较枯燥,大量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以独立学习的形式完成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只有学习过的书面内容,对其他能力的发展没有可拓展的空间。而且大量的书面作业挤压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学习任务多、学习压力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优化作业设计将从数量、内容、模式上进行优化,区别于传统的作业设计,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的作业设计可以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查缺补漏,强化自身的不足,保障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步,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

将优化作业的设计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抓手,腾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

(四)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作业设计不再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还要兼顾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在具有科学性、启发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的作业中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当下教学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设计作业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师生交流信息的窗口,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提供依据,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重点。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将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手段,忽视了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刀切”的作业,无法科学检测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导致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无法分析班级学生的问题,无法改进教学方法,由此造成不良循环,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教师的教学任务依旧很重,教学压力大。除此以外,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不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难以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与当下的教学理念不符。

三、农村初中基于“双减”背景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要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完善作业设计体系,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入手,即通过优化作业内容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通过优化作业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优化作业评价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一)控制作业完成时间

在规定的科学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才具有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才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作业完成效率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由此可见,布置作业的时候规定完成时间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当下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是将作业展示给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注意时间规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比较拖拉、不积极,这是不好的学习行为。对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先自己做一遍,看一下所花费的时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延长完成作业的时间,并让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严格按照时间执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个知识点上。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布置作业,教师在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时间进行把控,知道布置多少作业量比较合适,避免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习效率却得不到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法律的特征。而关于这两个知识点的考核方式包括基础性的概念解释、从复杂的事件中概括出基础概念,并分析具体的作用。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理解这两个考核方式,因此设计的题型在基于这样的教学任务下只需要把控好时间,无需设置重复的、机械的、相同的习题。

(二)丰富作业内容,增长学生见识

作业设计除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教材内容,还应该起到拓展学生知识范畴的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减”政策要求达到减质增效的效果,即通过少量的作业来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作业进行有机结合,体现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亲情之爱”中的三个小节知识“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如何爱家人。对这样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不同,因此可以联想到的为家人做的事也会不同。学生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对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统一的作业内容的同时,应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然后将具有开放性的作业在班上进行展示,拓展学生认知,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家庭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通过分享,学生会认识到父母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幽默的,父母是成年人,但是也有小孩的童趣。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学习了“让家更美好”后,你觉得你可以为家里做些什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你觉得父母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你做什么会让他们更开心呢?这样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将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梳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寻找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既升华了主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又体现了课程育人的教学要求。

(三)作业内容层次化,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农村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如果离开教师的指导,自己可拓展的学习渠道有限,缺少可借助的教学设备。如果教师设置“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关注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会导致思维活跃的学生感觉作业过于简单,难以获得有效发展,而思维迟缓的学生感觉作业难度较大,很难取得进步。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梯度式的完成过程中取得进步,进而树立学习自信。

保证作业的层次性是当下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研究不同程度的习题,以供学生选择,并在批改过程中仔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发现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治”这两个单元对中学生来讲内容较多,概念比较陌生,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设计单一的综合性作业习题,忽视层次性的过渡,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很难取得进步,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该设计低、中、高三个层次性的习题,让学生从理解基础概念过渡到在比较简单的文本中分析概念,再到从复杂的文本中分析概念,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四)作业形式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长期固化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形成固定思维,对作业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习效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将作业形式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常常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书写来记住知识点。而实际上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教学内容,那么采用新颖的作业形式反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点。对此,教师要认识到设计作业的目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布置学生喜欢的作业。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掌握交友的原则、交友的意义、维护友谊的方式等。学生通过教材可以掌握基本的概念,再通过书面作业来巩固基本概念的意义不大,起不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而初中生喜欢参与团体活动,思维活跃,对陌生的事物好奇心较大,探索能力更强。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代替书面作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小刚与小飞是好朋友,两人的成绩一直很好,后来,小刚迷上电子游戏,悄悄地将电子产品带到教室,为了有更多时间玩游戏,小刚让小飞给自己写作业,由于两人的写字风格不同,代写作业的事情被老师发现了……请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接下来的故事。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似是让学生随意发挥,但是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将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交友观,且本课时已经学习了交友的原则和维系友谊的方法,学生的作品将体现学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续写故事是语文学科的内容,学生有所了解,因此完成难度不大,且没有限制,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大,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效发展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兼顾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丰富了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这样的作业形式还有情境表演、朗诵等,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五)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应该引起学生重视。教师的及时反馈是引起学生重视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优化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还要优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建立自信。

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会比较自卑,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自驱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只有建立自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所采取的评价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提高标准,严要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式教育,激励其继续努力。另外,当下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也是基于这样的教学需要而提出的,作业的优化设计也是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因此,作业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理念相符,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质量,以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其他能力的发展。教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应该将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或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作业评价应该起到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解读教育政策,利用已有资源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完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双减知识点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