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方法探究

2023-04-19 19:06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主旨历史教师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 胡 壮

大单元教学具备较强的主题性、整体性、综合性特征,通过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围绕“单元主题”来串联知识,引领学生完善、健全历史课程知识结构,掌握历史发展中的具体时代特征、核心线索,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在当前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大单元教学的落实较为形式化,教师只是给出单元主题,学生在串联单元知识期间,缺乏导向和目标,根本无法展示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优势、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形式,在给出单元主题之后,让学生获得思索、串联历史知识的空间,加深对历史教材知识的记忆,提高历史课堂活动效率。

一、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基于新课改背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如何落实、渗透“立德树人”目标,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方式,能让学生扎实掌握历史单元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整合、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辩证性、逻辑性历史思维,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成长与提升。同时,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思维混乱、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在单元主题和主旨的引领下,逐渐优化、健全历史知识结构,培育学生积极的历史观念,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另外,在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基于整体视角去辩证地学习历史知识,能重新做出历史解释,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知,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者”,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大单元教学的导向价值和优势,教师就要明确单元目标、提炼单元主旨,让学生围绕单元目标和主旨串联历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学习思路,扎实掌握所学历史单元知识。

(一)明确单元目标,提炼单元主旨

1.明确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关联微观课时、宏观课程的要点,能发挥出重要的“上接下联”优势,统领各个课时教育目标。教师要围绕单元内容来设定单元目标,让学生宏观、整体把控单元学习任务,掌握更多的历史学习方法,把历史零碎知识整合、归纳在一起,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在正式设定单元目标前,教师要详细、具体了解课时目标,以此来宏观把控、设定单元目标。例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掌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经济特区建设、城市改革、农村改革等史事,感知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设立;掌握一国两制对祖国完全统一的引领作用;了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熟悉‘三个代表’思想、邓小平理论”。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知识期间,教师要围绕课程标准来设定单元目标: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涉及的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中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基于特定历史环境来展开分析;结合历史问题、史料来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成就。通过设定如上单元目标,能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历史解释能力、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力等,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提炼单元主旨

单元主旨主要是统摄单元内容的核心问题,围绕单元主旨能规划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碎片化知识讲解的模式,通过是综合剖析、整理历史单元知识,让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过程更有方向、目的,能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培育学生良好学科素养。例如,在探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炼出如下主旨内容:分立主旨、交融主旨、开发主旨等,让学生去“探索三国鼎立局面的构成”“江南地区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单元知识,实现单元知识的整合与归纳。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通过提炼单元主旨,能改变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逐一讲解知识点,学生盲目记忆和记笔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梳理历史教材知识间的关联性、融合点,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历史知识。

(二)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1.整合教育资源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整合教育资源,其中不单指整合单元内的知识,而是要重视课外的补充和延伸,以此来拓展学生历史视野,感知探索、学习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完整。在历史课堂活动中,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能引领学生多视角、多层面探索历史问题,联系实际生活案例剖析历史知识,深化对历史教育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单元知识期间,教师要对历史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具体包含了如下内容: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及开通大运河;唐朝在盛世局面、安史之乱中的由盛转衰。其中核心内容为唐朝兴盛时期中的对外交流、文化元素、政治元素等,教师需要梳理唐朝历史发展的变迁。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围绕唐朝每一个发展阶段,为学生展示对应时期的唐诗,让学生了解其时代背景,如初唐时期的骆宾王、盛世时期的李白、晚唐时期的杜牧等,学生通过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能了解唐代时期的社会发展与变迁。

2.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当前很多教师意识到了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施、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偏差、问题,例如,教师习惯于把历史单元知识罗列出来,让学生逐一整理、归纳。这样的单元教学形式,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育效率,还会让学生混淆历史知识点。因此,教师要重视梳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对历史单元知识有一个清晰、综合化的规划,标注出难点、重点的单元知识,训练学生系统性、逻辑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时候,教材中的历史时间脉络较为清晰,不同时期拥有对应的阶段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朝代变更顺序”来梳理单元知识、完善单元知识体系,引领学生更专注地理解、探究教材知识。

(三)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活动

1.创设情境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设定单元目标、单元主旨,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历史课堂活动。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单方面讲解习题、知识点,在学生心目中,历史知识是静态化、枯燥的,而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展示历史知识,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历史体系、历史概念,能把历史知识放置在对应情境中去探索、思考,训练学生历史知识理解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史料来创设历史教学情境,通过为学生展示真实、有趣的史料,让学生实现跨时空思考,基于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解析事件,用心感知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所折射出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心理去创设历史单元教学情境,展示出历史单元知识素材的弹性、开放性、适切性特征,例如,在讲解“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历史单元知识期间,教师可以开展“少数民族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和少数民族相关的理论知识,从中来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无形之中掌握单元重点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

2.优化内容,以生为本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历史学习进度、学习经验,灵活调整、优化历史单元内容,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历史单元知识期间,教师可以把“我心中的英雄”作为单元核心内容,让学生围绕单元内容、知识经验,选取一个历史人物去介绍,这个历史人物必须是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学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收集和人物有关的事迹,并且要具体阐述自己选择这位历史人物的缘由。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提到了孙武、韩非子、荀子、墨子、孔子等,学生结合历史教材、文献资料,对这些人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学会自主概述其历史事迹,更为扎实、全面地理解历史单元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

3.活用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活用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整合、选择、归纳历史单元知识,唤醒学生探索历史单元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历史单元知识期间,要想重点体现“社会变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以诸子百家作为主题的美丽公园,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初步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去交流“儒、道、墨、法”等学派的思想,分析出现百家争鸣的详细原因。在小组合作期间,既能营造良好氛围,还能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深刻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打破学生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围绕“百家争鸣”话题辩论各家代表人物的功劳,从中来整合、归纳历史知识。

(四)基于大单元教学开展复习课活动

初中历史教材知识量比较大,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知识之后,学生很容易出现混淆历史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基于大单元教学开展复习课活动,让学生在单元主题、单元主旨的引领下,有规划地复习历史单元知识,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1.激活思维,引发悖论

在初中历史复习课活动中,教师要改变逐一复习知识、重复做试卷的形式,而是要通过引发悖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性地复习历史单元知识,从中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深化对历史单元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发悖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历史知识期间,形成全新的历史解释、解决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复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学习了“魏晋南北朝”历史单元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谈一谈自身对魏晋南北朝的综合认知”,并且要让学生基于灾难、混乱角度去谈,引出“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崩溃和扩大”的观点,试着让学生去辩论一下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从而对魏晋南北朝有全新的历史认知,设立新的联系与观点,搭建思维桥梁,为深层次理解历史奠定良好基础。

2.设定问题链,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定问题链的形式,引领学生更为专注地参与复习课活动,以此巩固、深化、归纳历史单元知识,加深认知和理解。同样,在学习了“魏晋南北朝”相关历史知识之后,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历史批判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史料辨识能力,留给学生更多表达与探索空间,实现新旧历史知识的关联,构建完整的历史解释体系。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较为熟悉的历史发展、王朝更迭时序,之后设定问题链“讲述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发生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乱,归纳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的核心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在生活、生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孝文帝改革包含了哪些内容?”通过设定问题链,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温习历史单元知识,重新搭建历史知识框架,构成完整的历史解释。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来寻找历史知识间的“关联点”“内在逻辑”,寻找历史线索、历史主线,帮助学生整理历史单元知识,训练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强化对所学历史教材知识的记忆,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取得理想化的历史教育成效。同时,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优化模式,以学生为主剖析知识、提出问题,转变教育观念,进行多元化教育评价,实现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的融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主旨历史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主旨演讲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