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3-04-20 11:09李志英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减高效课堂政策

李志英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创新与进步。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构建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各学科教师教育研讨的重点。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言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双减”政策仍存有片面化的认知行为,无法将其引入其中,达到提质增效。因此,融合政策要求与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减轻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语文教师应积极改良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与手段,立足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兼用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优质的语文学习体验,构建“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杜绝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对“双减”政策的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素质教育步入了全新的阶段,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建下了一座里程碑,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划定了全新的任务、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双减”政策的解读,仔细分析并领会《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将“双减”政策的内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彰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看来,“双减”政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与助力,契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可将其内涵简要概括为如下几个层面:首先,“双减”政策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学习需求,精简教学手段,构建寓教于乐的课堂,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次,“双减”政策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政策,有着“减负、提质、增效”的政策实施目标,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真正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精神,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良,尽可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最后,“双减”政策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一致,因此教师应针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制定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方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揠苗助长”,引导学生在压力少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我成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2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的总体表现来看,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组织不严密。教学是一个有节奏、有组织、有衔接的迁移过程,其过程的严密与否,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关键性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缺乏兼容性思考,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形成体系化的语言架构,影响了其言语根基以及认知的发展。第二,主体难把握。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核心对象,以其为根本,才能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依旧存在。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存在单一化问题,未能给予学生合理且科学的学习策略,间接增加了其学习难度与学业负担。第三,课堂少互动。课堂互动是增进师生情感、调节学习氛围的一种有效途径,沟通交流少、互动频率低仍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真实写照,这也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以及学习压力的减轻造成了一定影响。

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3.1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老师在上课前,要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前及课后老师都要充分准备好教学时间与计划,在上课中针对孩子的身体发展特点以及学习掌握情况有意识的改变课堂进度,在上课中分配好时间,前十五分钟由老师进行讲解知识点,中间十五分钟可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他们积极讨论自主学习问题,在课堂上训练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动手操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10分钟教师用来总结,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的逻辑关系。同时还可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合作研究、分组讨论,组织学生竞赛、辩论、知识问答的形式等等,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诗词赏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而是要引导他们针对诗歌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对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要予以相应的激励与指导,以表扬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2增进课堂互动

互动是人与人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行为过程。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帮助,还对教情、学情的把控产生指向作用。第一,游戏互动。游戏是增进情感的有效方法,组织趣味化的游戏活动,如“填词造句”“部首找朋友”“头脑风暴”“猜字谜”“火眼金睛”等,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会并掌握语言的具体运用,进而增强其语用能力和学科素养。第二,问题互动。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提问对学生语言思维的深度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考虑到学情特点和时代特征,為优化师生的互动体验,教师可以奇、趣的方式进行提问。

3.3巧用习题培养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师用来检测自己的教学质量、学生用来检测自己的学习质量的一项重要工具。“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应严格把关对课后习题的布置,将课后习题的主要内容,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在脑海中构建起更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与高效,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还需广大教师切实为学生提供多元、多样以及多向的发展渠道,进而推动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谢志文.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4):2.

[2] 许蕊.“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3.

猜你喜欢
双减高效课堂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