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整本书阅读有效“列单”

2023-04-23 14:24李建民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西游记初中语文

李建民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阅读效率,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初中阶段整本书必读作品《西游记》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三单”,即预习单、研究单和检测单,更好地突出阅读的关联性、实用性和思辨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当前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还存在着真正潜心阅读的不多,大多只是翻翻而已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逃避整本书阅读,因为整本书阅读需要他们投入的时间多,运用的阅读方法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多。教师的指导能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更好地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整本书阅读的受益者。教师可以设置预习单、研究单和检测单,推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一、课前预习单,强调阅读的关联性

语文教材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大都以中长篇小说为主,完全由教师来讲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进行整本书阅读,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设置预习单能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设置预习单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强调文本的整体性,推动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每次预习聚焦一个章节,让学生扎实推进。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设置的预习单不仅要从大处着眼,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还要让他们关注当前阅读章节的细节问题。如果设置的预习单上有学生暂时不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让他们随着阅读的深入尝试解决。也就是说,以预习单推动学生阅读的深入。在初始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预习单。问题1:孙悟空被众猴拜为“美猴王”之后,从谁那里夺得了定海神针?谁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是谁教给了唐僧紧箍咒?学生之前尽管没有系统地阅读过《西游记》,但是他们在绘本、电视、电影中已获得片鳞只甲的认知,有些问题是能回答的,有些不能回答的问题能驱使他们深度阅读。问题2: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美猴王”的出世。对照预习单,学生已经知道这一回讲述的是“美猴王”的身世,进而能将思维聚焦在这一话题上。同时,学生要将庞杂的信息进行统整,以形成最能阐述问题的语言。有名学生是这样说的: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只石猴;石猴行动敏捷,心思灵巧,纵身跳进瀑布,发现山洞里面有石锅、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好的安身之所,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借助预习单,学生不仅提前思考相关问题,还能尝试谋划整篇的解读。

二、课中研究单,凸显阅读的实用性

课中研究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就书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既让学生进入深度阅读阶段,也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研究单的设置要能突出阅读的实用性,促使学生将阅读“用”起来。阅读是一次语言与思想的输入,阅读的目的是输出,输出是学生将阅读获得的认知转化为能力,最终达到整本书阅读的真正目的。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研究单:将唐僧成长的心路历程制作成思维导图,以更直观地感知这一人物形象。研究单重点突出了学生的阅读输出,学生要将获得的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突出阅读的实用性。教师要求学生将有关唐僧的认知进行分析、整合等,进而以图式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先要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进阶路线”,学生自然想到了唐僧在不同章节里的身份。学生发现书中先介绍了江流儿的身世,接着展示了他的成长轨迹——玄奘、御弟、唐三藏、旃檀功德佛。学生接着想出关键词“主要事迹”,他们将与唐僧关联较大的事件呈现出来,进一步探究这一人物的心路历程。学生想到第二十三回的“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七回的“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三十七回的“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五十四回的“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在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逐步输出唐僧的主要事迹,展示在一张图表上。对照思维导图,教师让学生加上“形象特点”这一关键词,以让研究得以延伸,让实用性得以彰显。有了之前的研究作为铺垫,学生眼中的唐僧不再只是愚善固执、缺乏风险和危机意识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意志坚强、慈悲善良,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的人。因此,教师在阅读中要借助研究单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落实整本书阅读的实用性。对于整本书阅读,不只是让学生阅读书中的内容,而是让他们成为活用书本的人,借助书本获得更大发展。

三、课末检测单,凸显阅读的思辨性

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进行检测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有效举措。当前的整本书阅读在检测上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没有检测,只布置阅读任务,不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跟踪;另一种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检测,以考查他们的识记能力为主,这样的检测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等。因此,教师可以设置课末检测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表个性化见解的能力,不盲从跟随原文本,也不完全盲目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在辨析之后作出理性取舍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在检测单上设置这样的题目:有人说沙僧在《西游记》里缺少存在感,甚至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你对沙僧这一角色怎样评价。在检测单上设置这样的题目,不仅是考查学生对原文本的熟悉程度,还要求学生深刻分析人物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对学生的检测不是集中在他们对认知的识记上,而主要集中在思维的辨析上。学生要思考教师列举的说法是否合理,这样的观点是否成立,能不能用翔实的证据反驳。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教师提出的观点也有相关例子佐证。这其实就需要学生深入思考这些例子是否片面,有没有可以反驳的例子。如果同意这一观点,有没有更多的实证。有名学生是这样思考的:沙僧这一人物有没有存在感,要看其有没有参与一些重大事件,有没有一些突出表现。因此,他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发现在第九回他有大战流沙河的神勇,在第二十八回至三十一回有大战黄袍怪的气吞山河,在第五十七回有真沙僧怒打假悟净的豪迈,在第九十二回也有“三僧”大战青龙山的勠力同心。还有的学生发现:没有存在感的人基本不会追求上进,但是沙僧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从卷帘大将到流沙河囚犯,再到沙悟净,最后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也是一路披荆斩棘。可见,学生在完成检测单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空间,激发学生找寻更多可供思辨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让他们的能力在完成测试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对照测试单的反馈结果调整其他单目设置的方式。

毫无疑问,阅读占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阅读的效果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进一步地内化教师讲述的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进而带动他们语文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整本书阅读能将这四点综合起来,持久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对整本书进行有效分析;在“三单”的敦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整本书阅读丰富了学生阅读的经历,促进了他们关键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立新. 巧用多维阅读,提升思维品质:《西游记》整本书导读课策略梳理[J]. 山东教育,2020(17).

[2]杨浩坚. 基于任务单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6).

[3]陳晓玲. 借助策略支架,引领名著阅读: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 新教师,2022(9).

猜你喜欢
西游记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