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养老背景下老年人健康权保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3-04-24 14:17文君许佳兰周紫彤阎红
医学与法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健康权养老人工智能

文君 许佳兰 周紫彤 阎红

随着经济与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全球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在各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方面,中国均居于全球之首。[1]据预测,2033年我国老年人数量可达4亿,且保持持续高幅度增长趋势。[2]巨大养老压力与有限养老资源的矛盾,是目前我国养老护理领域亟需应对的突出问题;而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辅助养老技术迅速崛起,愈来愈多的医疗智能辅助养老产品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具有的及时性、交互性,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领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被应用于养老照护领域,也可能使老年人面临新的未知健康风险,因而老年人的健康权益保护问题亟需探讨。

一、概述

(一)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之概述

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养老服务”是指通过物联网将生物识别技术、机器学习能力、大数据收集功能等进行整合,利用智能终端采集老年人语音、动作、情绪、身体状况等数据,进而推断老年人的需求并给予相应反馈,以综合实现日常照护、行为检测等医养结合的服务。[4]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多方位、全天候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之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人工智能产品合理、适时地应用于养老服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二)老年人健康权保护之概述

1946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提出,健康权是人人享有可获得最高标准的健康水平的权利。[5]2019 年12 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之总则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四条明确指出,自然人所享有的健康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认知能力减退,极易遭受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侵袭,故其健康状况是我国卫生事业所关注的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11月出台《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6]、2022 年2 月又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多部门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7]等系列政策,旨在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照护领域,开展“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利用智能机器人的深度学习能力,有助于提供更优质护理,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

二、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的对象和内容

(一)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的对象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养老照护等多个领域。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种类繁多,可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研究者高玉卓等根据自理能力和护理需求,将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三类。[8]“自理老人”是指年龄大于60周岁且身体状况良好、能独自料理生活事务的老年人群体。[9]研究者谢会群等认为,良好的居住环境、适老化产品可预防老年人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减缓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速度。[10]尤其对于退休、独居等社交活动减少的自理老人,天猫精灵、小度AI 音箱等智能产品可帮助其获取外界信息、参与社交活动,提高认知能力及获得认同感。[11]“介助老人”通常指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依赖拐杖、轮椅等辅助设施协助日常活动的老人。[12]借助人工智能产品,可帮助介助老人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其向介护老人转变的进程。例如,利用智能灯具的声控或人体感应功能,能方便介助老人对室内光线进行控制;智能餐桌能自动完成餐具清洗、烘干、消毒等工作,实现进餐活动自理;扫地机器人能定时自动规划清扫路线清洁地面等等。[13]“介护老人”通常指日常生活行为需要依赖他人照护的老年人。[14]目前辅助进食机器人[15]、多功能按摩床[16]等智能产品,可为介护老人提供养老照护服务,不仅可减少介护老人对照护者的依赖,维护自尊,还可将照护者从简单、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照护者的照护负担,提高其照护工作效率和照护质量。

(二)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的内容

1.日常生活照护。

日常生活照护是养老照护的重要环节之一。人工智能产品能协助老年人的日常进食、活动、生活护理等,提高其生活独立性。2008年日本神奈川工科大学研发出适用于上肢肌力减退或瘫痪的介助、介护老人的辅助进食的智能产品,通过超声波探测,使用者头部和脸颊的摆动弧度即可实现人机交互。[17]饮食护理机器人的协助介护老人独立进食,保护其自尊心。由瑞士研发的Lokomat 可帮助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步态障碍的介护老人进行步态训练。[18]武汉某公司所研发的一款处理介护老人排泄物的机器人,可与病床相连、感应老人的排泄状况并自动完成清理、计量等操作,同时能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便于监测分析。[19]

2.用药服务。

2018 年重庆科技大学研制了一款与物联网相连的智慧药盒,其通过液晶显示、语音播报等方式,可提醒自理、介助老人按时服药。[20]2019年,由内蒙古科技大学研发的智能药箱,具备药品过期提醒、药箱温度和湿度监测等功能。[21]美国My chart 智能系统除可提醒患者服药外,还可在系统中查看药物种类、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科普知识。[22]

3.陪伴性的服务。

研究认为,长期独居老人更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23]把老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机器人照护老年人日常;通过不同类型的陪伴型机器人的陪伴,可减轻自理、介护老人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2013 年挪威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养老院的介助、介护生活,实验组老年人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老年人;15家养老机构将其运用于老年人的陪伴照护,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24]法国和比利时公司共同研发出一款名为“PARO”的社交宠物——借助宠物机器人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促进其心理健康。[25]

4.健康咨询与监测的服务。

由美国研发的Alme Health Coach和我国研制的阿里健康系统,均可提供疾病线上咨询、就医提醒、医疗信息记录等服务。[26]2018年在上海上市的个人智能疾病预测系统,可为服务对象测量血压、心率,还可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预测。[27]由澳大利亚研制的无线三轴加速度计(TA),能检测、记录独居自理老人在不同姿态下的健康状态和能量消耗情况等活动状态。[28]美国的微型呼吸探测器及中国小米、华为品牌的可穿戴设备,皆可监测用户呼吸、脉搏等数据,并将其用于分析老人身体状况。[29]

三、人工智能养老背景下老年人健康权保障中的问题

目前,人工智能产品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提供养老服务:一是协助老年人完成日常事务;二是监测其行为与健康状况;三是提供陪伴。人工智能产品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与危害,引发多种问题。不同专业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产品进行风险分析,例如,李俊等指出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产品可能会导致生物特征信息滥用及行为数据过度采集[30];李小燕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减少老人的社交活动总量、引发欺骗性风险等[31]。

2023年5月国务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务院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作《办法》),强调运用人工智能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合法权益。[32]当前我国法律暂未明确规定健康权的属性,但从其他条文中可推导得出健康权有自由权属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作《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涉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宪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对公民健康权的规定,都涉及健康自由权的各个方面,意味着公民健康受自身自由支配,其健康不应受到非法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应受法律保护等。[33]在人工智能养老产品的应用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自由健康权损害,主要体现在对老年人自由的限制、意外伤害、个人信息泄露等方面。

(一)老年人自由被限制

我国学者王启辉认为人人生而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实现个人的人身自由是保障其健康权的首要机制。[34]据国外学者调查,老年人普遍认为自身行为不应受限制、自由不应被束缚。[35]应当指出的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减少和威胁老人的自主和自由。首先,在人工智能照护过程中,老人的自主行为、想法可能被限制。例如,智能烹饪机器制作出介助、介护老人所不喜欢的食物,影响其进食需求;自理老人不慎摔倒时,即使老年人能独立处理也不愿告知子女,但智能感应器却会向外发送跌倒信息,可能违背老年人意愿,侵犯其自主权益,对老年人造成一定困扰。其次,部分智能产品可监控老年人行为,并制止其外出或者程序设定为“危险”的其他行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自由。现阶段人工智能产品对老年人自由限制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如何达到智能护理与老年人自主意愿的平衡状态,仍是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意外伤害

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但其安全问题仍难以完全避免。罗马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群众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信任。[36]智能机器人在协助老年人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出现老年人跌倒、食物卡喉、坠床、压疮、误服药物、触电等安全事件且较难预测,一旦发生将损害老年人健康权。[37]此外,介助、介护老人由于身体活动受限、行动不便,活动范围缩小,往往通过照护人员了解外界信息以满足社会交往需求;而过多自动化产品“入侵”老年人生活,代替真人照护者与其交流,则会减少老年人与他人的情感沟通,降低其社交质量,可能加速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进程,增加其发生痴呆的风险[38]。照护机器人短暂的陪伴可带来一时新鲜感,但随着时间推移,智能产品固化的程序及其机械语音难以实现真实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还可能造成其“对象化”,导致长期接受人工智能照护的老年人感到失落、空虚,带来心理伤害。基于国家和社会依法尊重及保护公民健康权,因而任何损害公民健康的行为均可被认为侵犯其健康权。[39]

(三)个人信息泄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保护公民隐私是维护其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40]《办法》第四条规定,不得侵害个人肖像权、隐私权。而收集个人生物信息是人工智能协助养老必不可少之步骤。老年人的语音、面部特征、指纹、行为等特殊个人信息通过特定手段被收集,再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上传至云端,形成其独一无二的数据库。部分人工智能助老产品可通过数据库的信息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记录其活动轨迹、推断其个人偏好等。例如,智能机器人或可穿戴设备通过红外线、接触、光等类型组合的传感器监测老年人的身体活动状态;智能门锁通过语音、指纹或面部识别开启;某些传感器通过记录脑电波活动测量老年人的深度睡眠时间;某些手机软件对老人进行精准定位,等等。[41]如果以上数据安全保存、处理得当,可帮助照护者及家庭减轻照护负担;但若信息过度采集、不慎泄露,甚至被恶意使用,则可能导致老人面临巨大风险。大量个人信息泄露极易引起网络诈骗,老年人是主要受害者;而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利用老年人分辨能力差、易轻信他人的特点对其进行诈骗,可能造成老年人人格尊严和财产安全损害。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老年人健康权保护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意愿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认为,以人为本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主旨内涵。[42]人类是社会主体,其地位不可替代,人工智能技术不能脱离人类独立存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坚持人类主体性发展的战略地位,尊重人类的自主与自由。人工智能协助养老的前提是保证老年人的安全、保护其尊严、尊重其自主意愿。任何人工智能助老产品必须尊重且严格执行老年人传达的语音及操作指令,以保证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绝对权威地位。但是,由于产品是通过植入固定算法程序进行工作,所以特殊情况时需要照护人员评估是否应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服务。在未来,设计者应正确引导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将以人为本、尊重老年人自主性的理念植入人工智能程序,再通过技术革新给予智能产品自主、深度的学习能力,对各种特殊、危急情况进行精细化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此外,照护者亦应深入学习老年照护专业知识,准确评判老年人自主意愿行为的危险性,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二)构建人工智能安全保护的体系

1.设计和管理层面。

首先,从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环节把好安全照护第一关。设计者设计养老照护智能产品时应将用户安全置于首位。[43]出厂前必须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完成安全性能测试,制定紧急避险方案。其次,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指数评价系统,给予人工智能研究者和用户明确的评价指导,该系统有助于从根源上防范人工智能养老照护应用风险,同时为老年人家庭选择安全人工智能产品、为法院判断人工智能侵害健康权益相关案件提供可循思路和裁量标准。[44]再者,培训人工智能产品安全保障团队,关注国内外人工智能产品健康权益保护的发展前沿动态,搜集总结最新研究成果,将其纳入智能产品使用安全培训内容,定期抽检产品,及时维修故障产品,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安全。最后,划分团队管辖片区。基层管辖人员作为最靠近用户的一线团体,应对产品使用者提供相应帮助。了解本社区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老年人家庭情况,建立详细的产品档案和随访记录。定期安排管辖人员上门检查产品使用情况,做好产品巡查记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

2.老年人层面。

提高用户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教会老年人使用方法,避免操作错误,保护自身安全。建立社区智能养老照护家庭微信群,定期开展群内答疑活动,提高老年人用户参与度。通过线下产品宣讲和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收集产品使用反馈意见并积极应对。

3.照护者层面。

加强照护者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理解与认识,厘清人工智能助老产品、老年人、照护者三者关系,明晰人工智能产品“辅助养老”的定位。明确照护者负有关心老年人心理状态、倾听老年人心声、了解其内心需求的责任;照护者应及时提供健康指导以缓解老年人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照护者还应适时陪同老年人参加多种社交活动,预防因长期人工智能养老照护而产生孤独、空虚等不良心理。

(三)落实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

我国已制定相关政策及法规保护公民信息。但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养老产品使用老年人信息的限度可能超出法律许可范围。[45]故应严格规定设计及生产过程中采集、分析个人信息功能限度的通用制度标准,收集、访问数据前必须征得老年人同意,最小限度收集个人隐私信息,同时保证老年人可随时、无条件删除有关数据。此外,建立强有力的人工智能养老产品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应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管,防止其泄露、非法售卖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是对助老产品使用及信息收集情况进行监测,防止其过度收集或泄露数据。再者,完善责任事故处置及赔偿制度,明晰信息泄露事故责任方,按照法律法规追责并给予受害方一定补偿。最后,通过人工智能监管部门进行安全信息宣讲活动,以培养老年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其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

五、小结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开发人工智能产品应用于养老服务,可以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照护等,大大减轻照护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养老负担,其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如何更好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养老照护领域,需要多学科、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技术革新、完善管理体系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促进老年人健康,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健康权养老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数读人工智能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健康权 健康中国的法治理论
下一幕,人工智能!
养老之要在于“安”
以反“三违”行动为载体 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