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2023-04-27 23:03杨忠娜阿迪力·艾合买提张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杨忠娜 阿迪力·艾合买提 张青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与改革现状、存在问题、优化措施三个方面,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从改进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教学组织方式和实践教学条件等着手,以期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农村输出有知识、懂农业、能动手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40

新时代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知识性”的专门化人才,更需要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沟通协调、实践操作、创新创造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綜合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实习运行机制,加强教学实践相关的体制、机制与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并提出要把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工作,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这反映出国家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加,强化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投入,大力推动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善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

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是高等院校将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关系着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否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和解决新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基础设施落后、评价方式单一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制约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因此,探索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教学思路与改革路径,对及时调整和改进高校的本科实践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环境以及保障条件等,提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优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等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概况

服务“三农”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特色与目标,培养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本专业的责任与使命。以涉“农”专业为基础和特色发展起来的院校,相较于其它非“农”院校开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其优势与特色也在于“农”。目前,由于高等院校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引导力度不够,加之在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造成部分学生中存在爱农敬业的职业情感不足、兴农富民的认识欠缺和富民强农的使命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导致在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资源浪费巨大,客观上限制就业率的提高。强化农林经济管理的专业实践教育,从低年级学生起就指导学生培养爱农、兴农、强农事业的强烈社会责任心、使命感,端正学生的从业心态,以便于培养造就出社会更多优秀的劳动者爱农、兴农、强农,致力于扎根农业,立志服务农业的优秀的人才是现在急需去解决和改善。

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快速发展,建设了许多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普遍存在基础薄弱,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水准,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质量、优秀的人才,完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体系,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社会及农业行业各部门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挖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真正能为社会、农业、农村解决实际问题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开展得好与坏、质量的高与低、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构建科学客观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体系,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使用、实施,及时地反馈各个环节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准都有着重要意义。

3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重理论而轻实践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许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亦然。目前,在高校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讲授而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在当前许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无论是在课时安排,还是在重视程度上,都远胜于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性课程,如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训等,但通常存在实践时间偏短、缺乏指导和时期分散等问题。例如,社会实践一般多安排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相对集中时,学生分散至各地实习,实践教师难以做到有效指导;时间相对分散时,又难以做到实习内容与理论知识的合理衔接。这种现象在学习的毕业实习中更为突显,由于实践平台的不足,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与之专业相匹配的实习岗位,造成实习过程中毕业生难以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的工作,一方面使实践教学成了“走形式、走过场”,另一方面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不仅无法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消极思想,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念,甚至动摇其服务“三农”的决心和意志。

3.2 基础建设落后

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由于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校内实验室建设的资金缺乏。其结果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在教学设施设备、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软硬件条件方面较为薄弱,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另外,还存在将实践教学实验室置于其它理工类专业实验室的从属地位,认为只是完善高校实验室体系的一种形式,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实验教学作用的错误思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通常只在上下课时间,造成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开放和共享程度偏低,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

校外实习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校外实习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其实践、沟通和融入等多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多数高校与校外相关实习单位尚未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看,接受实习生并不能为企事业单位创造与之投入相匹配的价值,反而会增加运营成本和用工风险,因此,企事业单位往往存在不愿意或勉强接受实习生的情况,实习生也经常出现接触不到具体业务或工作的现象。

3.3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方法落后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校内主要以实验报告评价为主,校外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最后实习报告分数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章子来衡量学生成绩,实习报告分数几乎成为衡量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创造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涉及较小,忽视了实习考核过程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评价缺乏,多数以企业盖章代表实习结束。这种实践教学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地评价实践教学培养效果。

3.4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内容陈旧

在整个教学成果评估的过程体系中,通常我们都会习惯于采用一成不变式的教学评估量表,未充分地考虑到专业教学的培养的目标,学科特殊性以及专业理论课教材和专业实验课的匹配性,使得整个实践教学评估内容陈旧。课程教学评价量表一经确定,而没有根据每个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内容去修订评价量表,会很大程度地去忽略学科特殊性、专业未来的发展,忽视高低年级之间的差异,使得无法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就算能够以现有方法得到评价结果,也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和突出问题,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不具指导作用,难以凭借评价结果对现有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进行优化改良。

4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措施

4.1 优化人才培养内容、目标

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充分考虑学校、专业学科,当地社会资源等优势,并结合当地与周边城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期望,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体系,从而突显高校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学科特点、地域特色和人才优势。坚持以国家、社会的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培养内容,优化培养方向。同时,还要坚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精细化、多样化、实用化。在实践教学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长,并不断根据实践教学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学与理論教学双动力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懂知识,能动手的优秀人才打下夯实基础。

4.2 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方面的建设

建设高标准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是做好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实行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由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

加快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校企互惠和共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创建一种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实现“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在实践、创新和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和锻炼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优秀毕业生和创新创业人才参与到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以增加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并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工作,找到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结合点,从而展现出当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实习单位的作用与价值,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4.3 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因为高校实践教学在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各方面与理论教学存在显著的差别,高校应当尽快改变这种“用理论教学效果来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的观点,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能否充分体现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机构的评价可以通过师生综合评价、课堂讲课等方式进行;评估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和环境等保障条件,增强实践教学和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建立有效并合理的监督组织保障机制,面对各种复杂的专业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学生的监督效果较差。有效的监督组织保障机制应首先确定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对象,负责人应充分处理监测对象收集的信息,监测对象可以由教学负责人负责并要求学院参与;监督机构来具体执行工作,可由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相关工作,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要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建立更加有效、合理的保障体系,如,对课外实践培训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团队参与的积极性。

4.4 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收集、处理及反馈程序

实践教学质量把控的关键在于精确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实践教学的信息包含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记录、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及其他各类数据等,任课老师、指导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基地、毕业生等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体现出来的结果比一般教学评估更加具体、细致。在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后,要快速处理相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监控的目标,为此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反馈程序就尤为重要。有效的评价反馈能够切实地反映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因而,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反馈程序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能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5 结论

通过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体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落后,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方法落后以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内容陈旧等一些问题。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从强化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为突破口,从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符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收集、处理及反馈程序,并且不断调整高校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及其保障条件,以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出更多的爱农、兴农、强农,致力于扎根农业,立志服务农业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才远,李金成,邹淑珍,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1):9599.

[2]逄博,陈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视界,2022,(02):138140.

[3]罗红霞.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06):4246+66.

[4]李惠芹,钟群,佟明亮.基于产教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科学,2019,10(21):3839.

[5]马松艳,赵东江.基于CIPP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6):132134.

[6]韩丽华.综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46):281283.

[7]孙玉龙,孟迎辉.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03):2124.

[8]吴立春.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03):8081+116.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