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3-04-27 09:34许乃千徐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启示

许乃千 徐晶

摘 要:瑞士由于实行“直接民主制”,其公民教育更多地表现为渗透而非自上而下的灌输,这也促成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即隐性化。纵观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沿革,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显现出目的隐蔽性、主体自主性、载体多样性、途径开放性等诸多特性,对推进我国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有寓教于境、寓教于人、寓教于研,资源联动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瑞士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70

1 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溯源

纵观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中世纪时期,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完全由教会掌控,只局限于培养教会人士。16世纪初,瑞士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这种集权逐步趋于缓和,而真正摆脱宗教控制实现向理性的转变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

1.1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以日内瓦人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哲学、艺术、政治等领域掀起了一场强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教育领域,卢梭主张“归于自然”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发展,特别是反对对儿童的过度干预。这一理论并不仅仅是强调自然的作用,在论述中,卢梭将教育的来源归结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事物”和“受之于人”。由于事物与人的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加以控制,而自然的教育不能,因此为了三方面教育的协调一致,事物与人的教育要同自然发展靠拢。卢梭进一步提出“消极教育”的思想,即以任凭儿童的自然结果来引导儿童,让儿童在过失中自我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加引导,同时防范潜伏的不良影响。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精心创设的情景,让爱弥儿在找寻回家之路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认识到所学知识带来的好处,这份兴奋与满足感会源源不断地激发他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探索。这种问题教学法、寓教于境与当今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不谋而合。

1.2 裴斯泰洛奇的愛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一定程度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将人的心理与自然教育紧密联系,提出了“教育心理化”,同时孕育而来的还有爱的教育思想。它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方面,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职业责任感,教育者应对教育对象表现出全身心无保留的爱。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要以爱为基础,因为基于自然和天性,母爱于儿童是与生俱来的,是情感的渊源。德育的任务就是要唤醒和促进儿童爱的种子的萌生与传播,从爱自己的父母,到爱兄弟姐妹,再到爱全人类,这就是裴斯泰洛齐所构想的爱的教育。换言之,通过以爱为依托的学校教育家庭化,来释放师爱的能量。另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感召与示范作用。裴斯泰洛齐不会向学生直接灌输道德理论,而是以言语和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因此,爱的教育所传递的同样是一种隐性教育,它渗透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以情感为纽带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的形成。

2 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多元化的政治结构、历史悠久的地方分权制约传统以及小国寡民的客观环境,都构成了瑞士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必要条件,因此相比于其他国家,瑞士公民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与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瑞士人认为政治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政府的一切政务活动应在‘阳光’下操作,这种政治理念致使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表现为生活化和隐性化的特点。”

2.1 教育目的的隐蔽性

“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所要求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始终贯穿着巩固意识形态、维护国家地区统一安定的政治主题,而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公民教育来统一多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民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瑞士联邦和政府很少采用自上而下式的灌输,也没有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而是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的旗帜下,悄然无息地进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并将其转变为强调以培养公民的自治能力与对多元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来带动公民政治自觉地发展。

2.2 教育主体的自主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内容隐藏在各类活动中,教育者不会给予受教育者任何直接的、强加性的意图,而是使其处于自愿、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自发状态。瑞士思想政治教育自摆脱宗教控制后,逐渐走向理性并突出个体的主体性。瑞士的公民教育认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应该具有自主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毫无政治自觉性和社会热情的无知者。”瑞士的联邦主席由七名委员轮任一年,其中国民院每四年由人民直接选举。在选举活动中,联邦会利用媒体与网络加强对公民政治自觉性的培育,通过打造“明智选举网”等平台,在宣传和收集政治信息的同时,给公民提供政治交流的通道,以达到强化公民政治自觉意识,增强人民主体对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的认同。这种尊重和践行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意识养成在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得到极力展现,同时又反过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教育载体的多样性

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局限于公民教育课上,而是渗透在其他的各个学科教学中。比如,瑞士的小学老师会亲自带领学生到十字路口过马路,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秩序与自律。在培养公民环保意识方面,瑞士的中小学除了会开设“人与环境”的课程,还会要求学生放一双干净的鞋子在教室,每次从户外活动进来,都必须换上干净的鞋子,这不仅让学生养成爱整洁的习惯,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对于瑞士居住民,日内瓦环卫所每年会为他们发放一本记载收取垃圾信息的年历,间接性地培养公民自觉处理垃圾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瑞士职业教育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上也有突出表现。在瑞士,九年的义务教育结束后,通常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或参加学徒培训。以学徒制托起的瑞士双轨制教育,给受教育者提供了可以在VET教育、通识教育、大学教育三种类型间进行切换的机会,同时这种互相渗透的教育模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的交融提供了隐性化的渠道,让他们具备高技能的同时,也拥有完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瑞士的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三元制的办学模式,即在学校、企业和培训中心三个地方展开职业教育培训。其中由学校培养发展思维技能,由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日常技能培训,由行业协会主管的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作为跨企业培训机构补充培养。较其他二元制模式,瑞士职业教育三元制模式的一大特色就是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职能,它有双重的教育目的,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强文化教育,促进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根据瑞士职业指导中心服务项目表显示,除了职业资源相关咨询外,指导中心还会提供专门咨询,包括青春期家庭教育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等专门针对因健康、家庭等原因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并对他们提供长期跟踪量身定做的服务,以帮助其顺利完成学徒制培养。这项职能设置不仅针对性满足了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而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到瑞士的职业教育之中。

2.4 教育途径的开放性

隐性教育的途径往往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等要素,表现为受教育者通过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的行为获取需要的知识。而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就表现在渗透于个体与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互动中。

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主张通过集体活动和自治管理进行道德教育,这一思想拓宽了瑞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施途径,使之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的四位一体互动来完成,而隐性化的教育理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黏合作用。比方在家庭教育,它延续裴斯泰洛齐所倡导的母爱精神,爱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也延续了裴斯泰洛齐重视德育,强调教师以身示范的感召作用,可以说是充分做到了对瑞士隐性教育理论渊源的良好传承。在社会中,社区以及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都会承担着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任务。通过这些开放性途径,个体可以广泛地亲身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在同多方面要素的互动中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

3 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3.1 寓教于境,以行导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的寓教于境与裴斯泰洛齐所提倡爱的教育中的寓教于情都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的有效途径。我国也倡导寓教于境、寓教于情,但在具体实践中,多止步于作为学科课堂的教学方法,没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梳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可以发现,他在《爱弥儿》中所提倡的寓教于境,一方面需要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一方面也需要受教育者的实践,这往往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改进的。因此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归根到底是要突出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以行导人,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将观念与行为结合在一起传递给受教育者,带动他们参与实践。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号召的那样,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

3.2 寓教于人,以人为本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个体对于社会和群体的依存性,放大其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性,忽视对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的培养。而瑞士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政治自觉的意识,有一定学习和借鉴的意义。“真正做到‘知而有信’、‘信而能行’、‘知行合一’的理想效果,是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增强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化与能动,同时为发展人的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只是青年人的专利,在个人发展的不同年龄段都要有更新知识的意识,不断寻求自身全面平衡协调发展。寓教于人,积极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我国发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有助于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3 寓教于研,以新为径

瑞士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徒制培训体系的做法,为我国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了借鉴意义。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走上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师资力量弱,重管理轻培养,教学内容泛化没有针对性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空虚、抗压能力弱的现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经验的不足,隐性教育缺乏合适的途径推进。因此,可以借鉴瑞士三元制在教育载体上的创新,通过职业技能指导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网络。在保障职业院校同企业有效衔接的同时,促进职业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活动的开展。职业技能指导中心提供的个性化跟踪服务,可以针对职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的问题,制定量身定做式服务,解决处于不同阶段、专业、学情的学生面临的困难,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体现实发展解释力与引导力的生动体现。

3.4 资源联动,增强实效

我国也一直强调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社区、学校、家庭、个体等要素的协同作用。但由于各个要素在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往往对某方面有所忽略。比如“社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从社会本位出发,注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社会整合力的加强;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在努力传播和践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忽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现实需求;家庭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个体的成才成功服务,对思想道德素养重视不足。”因此要改变家庭教育重智轻德、重个人成功,轻公共关怀等与学校教育错位的不良理念和行为,加强家庭与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联动。同时借鉴瑞士,发挥社区及社会文化设施在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渗透在四位一体的资源联动中去。

瑞士隐性化的教育方法,著手于受教育者不设防的心理,突出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使之不再拘泥于纯粹的说教,有助于改进传统教育形式化教条化的时弊,避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为我国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创新提供有益启示。同时,鉴析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去芜存菁,特别是要剥离西方对“灌输”一词的片面或错误认识,客观理性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内涵与本质,认识到灌输理论无论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还是当下工作实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因此,对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并不意味着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而是在始终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前提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鲜活自然地融入群众生活。要善于办好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将软性教育资源渗透到人际交往、职业活动、组织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多手段多层次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陈宗章,颜素珍.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3235.

[3]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1:262285.

[4]王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J].渤海大学学报,2012,34(04):118122.

[5]Anna Keller;Chris Zirkle;Antje Barabasch:VET教师培训的焦点:美国和瑞士VET教师教育的比较[J].李侃译,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6):6271.

[6]詹丹辉,潘建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瑞士职业指导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6):4451.

[7]布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及重要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1):5962.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启示
中职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探讨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