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023-05-04 06:50张伟强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排球体育运动初中生

张伟强

体育是初中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增强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但在新时期下,初中生的运动特征和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用。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育人员紧跟上时代步伐,准确把握初中生的运动规律和需求,积极探索更为先进、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故此,本文主要从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入手,就如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初中生物质生活优渥,但需要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大大缩短。再加上部分初中生对电子产品有着较大的依赖性,课余时间也只会选择电子娱乐,很少会主动运动,初中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而体育课堂是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之一,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动机。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及时摒弃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结合当代初中生的体育运动特征和规律,推动体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和创新,提升体育教学与学生运动学习的适配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新时期下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设立了体育课程,旨在让学生接受专业的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身体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各界加强了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并在原有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立全新的教学目标。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生,不但要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顽强意志,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使学生得到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总体而言,可以将新时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总结为以下几点:(1)增强学生体能;(2)帮助学生掌握必备运动技能;(3)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4)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的形成;但要想促使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初中体育教育人员就必须要意识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以全新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推动体育教学模和方法的创新。

2 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从生理方面而言,当学生接受到专业、科学的体育训练后,则可以获得运动能力的提升,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当学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后,心肺功能、人体骨骼、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等身体机能都能得到改善和增强,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其次,从心理方面而言,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品质,让学生得以更加全面的发展。

2.2 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和特长

经过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生,很多初中生都确定了运动兴趣,并且运动特长也逐渐显露出来。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育人员应根据学生的运动特征和需求,仍旧将学生运动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此,教师则需要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案和策略的创新,在完成常规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优势,对学生展开专项训练,开发学生运动潜能,发展学生运动特长。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班级分组方式,以年级为单位,采取单项分组织,或者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和普及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如适合女生的“健美操兴趣小组”、适合男生的“篮球兴趣小组”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和特长。

2.3 推动体育课堂教学革新

体育运动在促进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使得体育课程在初中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不过由于部分初中体育教育人员的教育思想尚未得到及时更新,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较大封闭性,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和能力发展。而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则可以有效打破傳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封闭性,让学生可以更高效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感受运动乐趣,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3 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弊端

3.1 教学形式滞后

虽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被更多人所熟知,体育课程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受限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初中体育教师依旧会将体育教学重心放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旨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可以完成测验,顺利达标。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引下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所采取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滞后,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过程中,只能被动听讲和训练,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3.2 教学质量不佳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强烈兴趣,他们才会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但由于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意识,一直沿用传统体育训练模式和方法,并未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难以形成深刻理解,运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不佳。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会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很少会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其他育人资源,导致学生难以从体育课堂中获得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导致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教学质量不佳。

3.3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初中生正处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阶段,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育情况不同,所表现出的运动能力也会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点在不同性别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但为了方便教学和管理,目前初中体育课堂多是采取集体授课、统一教学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体育教学难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学成效。

3.4 教学评价不合理

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和激励等重大功能,要想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意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经验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但在传统体育授课模式中,教学评价环节缺失,导致教师难以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影响到教学有效性。另外,即便是开展教学评价,也多是以固定的体育项目考核为主,忽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导致学生难以从教学评价结果中获取有效信息,不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4 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

4.1 游戏教学

虽然初中生都喜欢体育课程,但他们对于体育运动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喜欢体育课程中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为了激发的运动热情,让学生可以更主动、高效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初中体育教师则可以利用学生爱玩的特征,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通过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我国民间有很多有趣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等,这些游戏不仅有着较强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协调性。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则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将这些民间游戏进行改良,增强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跳高”这一体育运动教学为例,传统跳高训练形式单一,运动强度较大,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将跳高与民间传统游戏中的“跳皮筋”游戏相结合,通过将皮筋的高度一部部上调,让学生利用跳高技巧,逐步完成挑战。通过这样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运动乐趣,增强学生运动动机。

4.2 多媒体教学

虽然体育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理论教学不重要。只有当学生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能、注意事项等有着清楚的了解和认知,才能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不过在以往的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都会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体育训练上,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相对忽视,导致学生在对体育运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运动,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运动效果,而且还极易出现运动损伤。针对这一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应加以重视,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体育理论知识通过直观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将体育项目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对课件的观看和学习,了解到运动项目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比赛规则、重要赛事、重要人物等,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认知。而在体育运动工作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体育动作进行慢动作回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动作要点。当学生对体育项目和运动动作要点都有着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则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以“排球”教学为例,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排球运动的相关资料,如排球的发展历史、运动规则、我国女排取得的成就等,强化学生的排球运动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播放重要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并体会到中国女排勇于拼搏,永不放棄的体育精神。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演示功能,将排球运动中的一些重要动作进行慢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动作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排球训练,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当学生熟练掌握排球运动技能后,也可以更好从排球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运动动机。

4.3 小组合作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不过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对体育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理解能力有限,运动成效较低。故此,教师则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体育课堂中,发挥出集体优势,促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帮扶的过程中,强化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运动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先做通过运动测试、日常观察等,做好学情收集和分析工作,然后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班上学生科学划分为多个运动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促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以“篮球”这一体育运动中的投篮运动为例,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对于投篮动作要点都有了基本认知,缺乏实践训练。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基本学情,按照科学原则,将学生分为多个运动小组,让篮球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队长,组织和帮助队员完成投篮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既可以促使学生在与同伴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

4.4 团队竞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极强,并且非常渴望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赞扬。因而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合理设计和组织团队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升教学质量。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将传授完排球的运动知识和技巧后,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合作练习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进行消化,转为化排球运动技能。然后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先通过两两对决的方式,选出几个优胜组,再让优胜组进行对决,最终选出冠军组。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排球训练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运动战术意识,发展学生的运动素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人员应对这一点有着清晰的认知,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找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优化体育课堂,促使学生在高效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

猜你喜欢
排球体育运动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