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中学体育课中的价值与作用

2023-05-04 09:41闫小磊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音乐

闫小磊

音乐与体育在促进人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音乐在治疗亚健康,心理疾病上有一定作用,而体育运动能舒经活血,增强心肺功能和疾病抵抗力等。本文从中学生的身心需要和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对音乐在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调节紧张情绪、烦躁等现象,减轻运动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感,以及音乐引入体育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前言

音乐在现代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可以与部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在体育教学中作为辅助手段引入合适的音乐,可增强教学效果,增加体育教学美感,活跃教学氛围,消减运动疲劳等。为了让音乐更好的促进、服务中学体育教学,通过探索体育与音乐之间的规律,揭示“节奏性规律”是联系体育与音乐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们身边的有些体育教师也不知不觉应用了一些简单的音乐融入他的教学中。课堂在结束部分为大家唱歌,到准备部分进行体育游戏,以唱歌等方式象征性惩罚学生,虽然只是简单的应用,但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改善了不少,因此,我发现在体育课中适当地引入合适的音乐,应该有潜在的作用。

2 音乐引入体育课的作用

2.1 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行为,是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例如一些人一听到某种音乐,就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表情放松,很享受的样子。有些人一听到熟悉的体育类节目的音乐时,心理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往感或者是关心感,这就是音乐催生的是体育兴趣表现。比如体育课堂开始之前,体育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调整个人的体育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体育动作的过程中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强烈的音乐节奏,和教师一起学习某些体育动作。中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丰富的教学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音乐就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教学元素,能够让学生的内心深处萌生起一股参与运动的热情,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育学习的乐趣。音乐的节奏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能激发运动员的情绪,例如赛前的奏国歌仪式,观众加油的音乐感,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激发运动员的热情,使人感到有力量、有责任,提高运动员的兴奋程度,调动积极性,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2 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运动疲劳感

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通过一节课或更长的学习训练,参与者身体和心理上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产生疲劳感,身体上的疲劳感可以通过相应的放松、按摩等物理手段可以逐步减轻、消除,精神上、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情绪在课堂或放松中经常被习惯性忽略掉,现有的放松手段也不多,多数都是采取言语的方式达到目标。适当地采用音乐的辅助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心情紧张、烦躁、焦虑时,听到优美的音乐,情绪逐渐舒缓、平静下来。组织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经常遇到很多学生无法第一时间进入运动状态,体育课堂的动态性比较明显,如果想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取得更加出色的表现,教师同样可以运用音乐帮助学生找到运动的感觉,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播放一些律动感比较强的音乐,让学生伴随音乐开始跳动,调动身体的运动细胞,保证接下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音乐通过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直接影响,利用节奏、速度、音调起到镇静作用,降低兴奋,镇痛感,调节心率、血压。在体育锻炼结束后的放松活动中,适时播放一些诸如轻音乐以达到减轻和消除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3 音乐引入体育课的几点需要

3.1 音乐引入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节奏感,发展协调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终生享受运动乐趣的需要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逐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也必然地发生变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健美操,韵律操,街舞等运动方式有助于大脑神经细胞分泌有兴奋提神作用的物质,例如,全国推行的第九套《放飞理想》广播操,能使学生在做操的过程中,陶冶身心,使其得到训练与改善,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正确优美的身体姿势,培养节奏感,发展协调性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甚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丰富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3.2 体育课引入音乐是现行体育课准备部分和結束部分的需要

通常冬季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是以慢跑的形式使学生身体发热的练习,其他季节多以徒手操,这种老一套的练习方法不仅使学生厌烦,教师也觉得低调。如果把身体发热的慢跑变为“律动”,把听口令做操变成按音乐的节奏做即兴体操,在遵循人体生理活动,坚持高质量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变换练习内容,组织教法或练习条件。这样既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准备部分的练习质量。如果不用音乐,用口令来指挥学生“律动”,仅改变练习内容而不改变组织教法,效果就差很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结束部分,单纯的放松操对学生的放松效果不够理想,尤其对心理疲劳的缓解效果不佳,学生也不容易进入放松状态。如将音乐引入到学生的放松活动中,能使学生更快的消除和缓解运动后产生的心理疲劳及生理疲劳。所以说我认为把音乐引入体育课是现行体育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重要手段。

3.3 音乐引入体育课是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的需要

体育课的练习,通常是在体育教师的口令下进行统一做动作的活动,例如,做徒手操喊口令是“二·八”呼或“四·八”呼,到“八·八”呼是非常少的。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情绪会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增加而慢慢趋于平缓,刚开始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尚且能够展现出比较热烈的学习兴趣,随着课堂教学时间向后推进,教师会发现,原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慢慢也开始丧失了体育学习热情。特别是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研究重复性比较鲜明的体育动作,教师会发现,如果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丰富且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如果强制性要求学生练习那些重复性特别明显的动作,学生常会因反复练习觉得枯燥而不能完成理想的数量和强度。如引入音乐,一个练习重复2至5分钟,既不会显得单调枯燥,又节约了组织教学的时间,在保证重复次数的同时,又促进了练习质量的提高,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加大,从而保证合理的运动量。运动量的加大,练习密度的提高,学生身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适应的过程,如,简单枯燥的练习,时间一长,学生疲劳的情况会更加突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疲劳往往不是肌肉本身的现象,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性抑制,简单的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心理疲劳的成分要多些。音乐可以调节人体情绪和心理状态,在有音乐背景的体育练习中,不仅可以保证练习的重复次数,而且可以缓解疲劳的出现。我认为把音乐引入体育课是保证体育课的健身性,科学性,消除或缓解体育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保证课的练习密度的好方法。

3.4 音乐引入体育课是活跃体育课的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消除运动饥饿,使大脑皮层得到积极性休息的需要,也是保证体育锻炼符合心理卫生的需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中,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多数课都是在教室里学习,再加上初中高中对升学率的追求,必然导致学生精神紧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可以使学生消除运动饥饿,减轻心理压力,释放自己心情。我认为现在的体育课存在两个极端,一种就是学生过分涣散,教师放任自流,俗称“放羊式教学”。另一种就是课堂过分严肃,过分强调纪律,使学生产生害怕上体育课的心理。如将音乐引入体育课,在保持课的纪律性的前提下,兼顾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在相对活跃的教学环境下,学到知识和技能。音乐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既促进了运动神经元的积极兴奋,又促进了思维神经元的休息,对消除学生因文化学习紧张带来的神经疲劳,促进积极休息起到良好的作用。正如前人所说的那样,我国大部分的学校体育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尤其是运动能力相对差的女生,体育课让她们感到负担,所以学校体育课一大难点就是对女生的体育教育。很多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问题,比如,有些女同学会因为个人的力量比较弱,体育运动能力相对差,而不愿意参与体育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学生的运动素养也自然会变得更差。所以可以根据女生,不喜欢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等心理特征,将音乐引入体育课,以韵律操,健美操作为体育教材,选择不同的乐曲,增加体育课的变化性,趣味性,学生更能以良好的情绪参加锻炼,使体育课符合学生心理卫生要求,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4 音乐引入体育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的选择要与教学训练等实际情景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根据音乐的音调、节奏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音乐必须积极向上,最好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因此,学会分析、鉴赏音乐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引入音乐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要根据课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音乐

4.1.1 准备部分音乐的运用特点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阶段,是要在短时间内让身体尽快达到锻炼时的状态,身体各系统迅速调动起来兴奋起来,上课锻炼的氛围活跃、热闹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欢愉的气氛中动起来。这个时候应该选择一些节奏强、高亢的、欢快的、能调动情绪的电子音乐或摇滚音乐。最好是音调由慢节奏加快过渡到快节奏。一般来讲,学生在上课之前需要快速进入运动状态,调整个人的运动行为,这个过程比较考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准备部分引入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喜爱的律动感比较明显的音乐。比如有些欧美舞曲,抖音神曲都非常适合引入到中学体育课堂上,学生平时在娱乐时间经常听到这些音乐,加上这些音乐本身有较强的律动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保证接下来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4.1.2 基本部分音乐的运用特点

音乐运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一般是以健美操课和韵律操课为主。就以这两种课的基本部分为例,应选择以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表现出一种激情高昂、精神振奋的情绪。使其配合动作练习达到适当的运动量,收到最佳的运动效果,用音乐要注意,不同的音乐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摇滚等歌曲会使人心情浮躁,心跳加快,注意力分散,而抒情歌曲或轻音乐容易使人放松,心理平静,所以说在体育课中音乐的引入要特别注意,要根据课的要求合适的加入音乐,比如轻音乐最好运用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中。

4.1.3 结束部分音乐的运用特点

在一堂紧张而又有较高强度的体育课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达到了一定的疲劳,为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消除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应当以旋律优美的音乐来调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得到了轻松又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一般来讲,在这个环节里添加音乐,教师可以选择轻音乐为主的音乐类型,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引入巴赫的古典音乐作品有利于舒缓学生压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值得音乐教师深入探索。

4.2 音乐风格与动作风格、内容相致

在音乐的引入中还要注意,不能呆板的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并不是任何体育内容都可以引入音乐。如果运用不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会造成学生厌学,等问题。所以,音乐教师需要灵活调整音乐风格,比如上一星期,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的舞曲,动感比较明显,那么,下一星期,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有时候k-Pop音乐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很欢快的体育学习体验。

在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实际情况,选择音乐时,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健康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和乐曲,同时也要及时更新所选歌曲,让学生感觉新鲜,还要根据不同性别选择歌曲,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达到预期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1)在中学体育课中,音乐的正确科学引入,是符合人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的。

(2)建议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加入音乐元素,以达到整堂课各方面的要求。

(3)建议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在完善充实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和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为音乐引入体育课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贵陽市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音乐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音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