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023-05-04 10:54张玺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张某心理素质学科

张玺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素质还不是很健全,很多问题也没有详细思考,直接给出结论,但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观念引导,认真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获得较强的心理素质,甚至能够有效地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将面临许多科目的学习。从这一内容中,不难发现初中生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太重视艺术课程,以其他借口占用相关课程,这种错误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体育是初中生学习的必备科目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了巩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初中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快乐学习。

1 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

中国式的教育只是注重学生的结果,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种模式在人们的心中似乎已经是根深蒂固,根本得不到解决。可随着时代的到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前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改背景下,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重视学生在基础的学习理念上要对其进行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善学生在体育这门学科中学到的信心。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进取心的培养:

1.1 参与积极性较低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较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跟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国家的教学相对来说更加重视的是教育,可教育是育人之本,但教师所注重的教育却与育人之本有着一些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本身所出现的教育,应该是从学生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可是如今的教育却遵循相关的教学进程,完全按照教学步骤展开教学,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体育这门学科来说,如果教师随时随地让学生拿一本体育的书,不断去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不断去挤压时间让学生获得成绩的提高,这一课程的设计就与最初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被其他科目所占据,慢慢的学生就会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再加上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积极性较低的一个更为主要的就是因为学生的自身体育素质比较差,有一些学生常年不运动,身体比较肥胖;有一些学生虽然会进行运动,但是自己的身体会呈现出排斥的状况;还有突然间在体育课堂上做一些锻炼时,会出现身体不适。诸多因素出现,都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这门学科的积极性逐渐变低。

1.2 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

体育课的开设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就算完成了任务,还应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某些知识,甚至是通过这些知识感受到相应的精神,进而为接下来的学习之旅奠定基础。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初中阶段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内容的引导,让学生有自信心。可从现状中可以看出,有些女生因为自身身体发生了变化,在体育课堂上会比较害羞,教师怎么鼓励也不能够放开地锻炼,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还有的学生对这门学科相对来说不是特别感兴趣,会将关注度放在成绩上;还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参加活动后害怕遭受到其他同学这种冷嘲热讽。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不了体育活动就缺乏对这边学科的自信心,越缺乏自信心,就会越缺乏进取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2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意义

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为主要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初中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并不是特别地全面,而体育作为一门特殊性学科,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肢体的相关动作懂得自己所要学习的某种精神。例如:体育这门学科中会有长跑的锻炼,那么长跑出现后,学生参与到锻炼中,可以让学生拥有耐力;也可以通过短跑的锻炼学生的速度,进而懂得做什么事情时一定要看得准,看得快,这样才可以掌握先机。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叛逆的关键时期,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时,体育课堂的开展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而通过心理素质内容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有全新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就能够对体育学习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就能够锻炼学生的信任感;而锻炼学生的信任感,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最后,能够让学生有健康的心态。体育课程中,学生会借助体育的方式,将自己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压抑情绪释放后所呈现出来的烦躁心理就会消失,慢慢地学生就会变得既开朗又乐观。例如:通过跑步能够让学生本身所出现的烦恼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在跑步的过程中放飞思想,就是让学生心情开朗的主要渠道。

3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3.1 借助技巧,增强应变能力

当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是极为正常的。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都是在困难中不断突破自我,即使有的人生活真的一帆风顺,但这样的生活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反应,对于初中生来说,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出面进行处理,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抗压能力比较弱。对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既要不断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又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减少学生的畏惧情绪。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训练“折返跑”的项目时,可以先讲含义。折返跑的含义是先画出距离,然后在这个距离内跑,进而测算学生折返跑能力。这不仅会锻炼学生的速度,还会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而折返跑的训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的训练可以设计100米的范围,然后让学生展开折返跑。教师说完规则后,让学生展开练习。这里面的规则是没听到哨声,学生跑到100米处折返回来。也就是听到哨声,不管学生跑到哪里,都需要折返回来。跑到一半也要折返回来;刚好折返回来的同学则继续向前跑,这是折返跑的相关规则。此时,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折返跑摔倒过,还有的学生为了随时折返跑,而且减缓速度。此刻教师不可以直接指出学生是投机取巧,也不可以直接说某些学生是乱跑,而是采取相应的策略告诉学生折返的幅度以及如何去降低身体的重心,保持平衡等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如果通过捷径获取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可以有方法,可以有策略,但不应该投机取巧,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价值观念是正确的,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朝着健康方向成长。

3.2 多样方法,增强耐力

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会设计多种多样的手段,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而在这种多种多样手段的引导下,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能教师所引入的手段,让学生复制粘贴,减少学生的兴趣。通过我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很多方面,除了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外,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力。而体育这门学科刚好可以利用跑步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耐力。而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失去兴趣,这是因为教师的锻炼方法过于单一,本身对于跑步就有了抵触感,再加上教师手段过于单一的情况下就会失去新鲜感;另外一个方面,学生在体育训练时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一圈一圈地跑步会很累,所以学生还没开始跑,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面对此种状况,教师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例如:在引导学生锻炼耐力的环节,可以引入一些趣味的训练内容。之前是800米跑步,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围绕图形跑、曲线跑、围绕着校园的花草树木跑,甚至是围绕着台阶进行速度的训练,再比如引入一些游戏设计接力赛。总之,这种趣味内容的出现,可以应用到如今的体育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懂得遇到强敌是正确的,正所谓人外有人。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应该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要提高自己的耐力。只要自己耐力强得过别人,整个游戏的环节,自己一定会成为胜利的一方。

3.3 团队意识,开展挫折教育

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团队意识。而这些竞赛类活动的出现,不是为了颁发相应的奖品,也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觉体育就是竞赛,设计此种理念的原因是为了之后实施挫折教育而奠定基础。很多学生都不懂得这一理念开展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引导。先让学生参与其中,和学生保持着平等的关系后,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要告诉学生比赛出现后,什么叫做“友谊第一”,什么叫做“比赛第二”,在此期间,团队的意思是小组抱团;最后,合作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特色。学生走入社会后,就成为了集体之中的一员。如果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在整个优秀的集体中就会成为“另类”,这是让学生参与团队意识的原因。而挫折意识的出现是让学生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每一种活动的出现、每一次学习的挑战,学生都有可能失败,不可能所有的挑战学生都会赢。一旦学生经常赢,之后出现一次挫败,就会面临崩溃,接下来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可以渗透挫折教育。

例如:教师在训练“4×100米接力赛”这一内容。很多学生都知道选择比赛的人很重要。比赛开始后,A组同学中的张某因为跑步速度很快,经常会获得冠军,被放在了最后一棒。前三棒的交接都非常的顺利,甚至在其他小组之前,因为后一半是张某,全班学生认为这次比赛一定会获得成功。可是张某因为过于紧张,在接力的过程中不小心将接力棒掉在了跑道上,这就延误了一些时间,其他组的学生超过了张某,班级内的学生还是抱有希望,继续喊加油。可是最终结局已定,张某这一小组获得了最后一名。事后班级内的其他同学都责怪张某接力出现失误,而获得了最后一名。张某因为班级内其他同学的斥责,再加上自责,就出现了抑郁的情绪。此刻,体育教师在看到张某出现此种状况后,就要将全班学生集中在一起,而且告诉学生“任何场合都会出现困难,出现困难后失败了不应该去责难,而是应该如何去面对他,从困难中走出来。张某虽然在整个体育活动中没有表现得极为优异,没有为我们班级获得了金牌,但是它也发挥了自己全部的实力,你们不应该去责怪他,你们应该学会去尊重别人”。对于张某,教师要进行耐心地讲述“你在比赛时虽然失误了,但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着次次的失败,你在接下来的表现中会更好,但首先你应该跳过你自己心里的坎,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使出别人使不出得劲,吃得别人吃不了的苦,你才可以成为下一颗新星”。一点一点地引导,一点一点地让学生懂得自我价值的存在,才可以在锻炼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临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进而为接下来的锻炼奠定基础。

3.4 教学内容,培养意志品质

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所呈现出来的运动项目不足,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时一定要根据各种项目的不同来选择培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这门学科所蘊含的精神。当然,为了可以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的手段也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

例如:在体育的训练中会有短跑的训练,短跑需要训练学生的速度,也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负重跑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先尝到训练的苦,在懂得之后的甜。那么,运动项目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先前训练的苦一定是压力极大的,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意志力,就形成不了乐观的态度。

再比如:教师在训练学生“铅球”这一内容时。需要训练学生的臂力,也需要训练学生抛球的方向、着力点等等。那么这个环节要训练学生的忍耐力以及蓄势待发的力量,如果学生没有沉稳的品质,学生的铅球训练结果兴许不能够与教师最初的设想相吻合。由此可以看出,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品质,也成为教师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案之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训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学生体育是一项有用的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教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引导学生展开锻炼,也要开导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体育这门学科的价值,进而做到身体和心理双向锻炼的目标。当然,在此期间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进而达到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相关要求。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张某心理素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你非叫我跑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张某拐卖儿童案公诉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