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2023-05-04 07:10谭波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张继科课程思政思政

谭波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体育学科的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已经纳入教师教学规划中,国家对于体育学科的关注度也愈发强烈。思想政治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极其大的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接收来源,应不仅局限于在政治课程中。在新时代大环境的作用下,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接纳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前景,“课程思政”已经逐步融入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对此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教学方案,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思政”加以引导。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是大势之所趋,“课程思政”是深刻落实我国“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战略举措,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主科,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抑或是大学都设有体育学科,为此体育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基地”。“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课程思政”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形式,体育学科不应该仅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应注重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1 体育课程中“课程思政”现状

就当前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程度来讲,还亟待完善,仍存在许多弊端。大多数教师的融入方法相对来说“强硬”,类似于“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相关说法,大多数教师大多是就知识而知识,没有建立很好的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的桥梁。课程思政的体系不够完善是当下十分显著的状况。首先,体育课程对于“课程思政”的引入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教师在传输思政知识时大都是“开门见山”,没有采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进行知识链接,导致学生的接受率低下。其次,教师在该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完善,教师只有在专业培训时接触“课程思政”,在其余时间对于“课程思政”了解过少,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知识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再者,“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启动资金,也同样需要科学技术,而平日里对于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疏忽,对于其投入较少,从而导致该方面相对薄弱。诸如此类,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相关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制度和体系的不够完善,针对此现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体育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

2 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学识水平、道德素养、思政高度等等从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水平、道德素养以及思政高度。博古通今,教师的社会价值都十分强烈,教师为祖国的花朵“浇灌”“施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地方性差异,无法保证全国教师水平完全一致,就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而在,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思政水平并不在一个高度,全国水平不能同在一个水平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得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以及道德素养以及思政水平。首先,秉持着学无止境的求学态度,在参加专业培训时悉心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其次,从多方面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知识”,例如“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真理”,在此理论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引入,在对学生体能训练时,对学生提问“大家觉得自己能坚持多久”,众云纷纷后教师可说“咱們试一试就知道了,毕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真理,实践一下就知道了”。教师要多善用思政知识,巧妙插入到体育课程中。最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搬运者,决定着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发展进程。

3 多采用恰当方式引入“思政”

3.1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以及身心健康为主要方向。就这一方向而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个人都存有逆反心理,倘若教师在输入思政类知识的时候过于单一,过于枯燥范围,学生会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这样就会适得其反。针对该情形,教师应注意渗入方式,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进行思政知识结合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稳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众所周知有一个不成文的现状就是学生都非常喜欢体育课,教师要抓住这种优势。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教学,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的传播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在上课时可以播放体育赛事,例如世界杯、奥运会以及世锦赛等等具有一定地位的赛事,在对于中国队讲解时多渗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课程思政”的深刻落实。体育课程在线下实践教学中,避免不了运用一些体育器材,教师可以通过国家提供的高质量体育器材,引出思政理论,“我们能享有当下体育器材,都是国家的政策,国家重注教育,身为当代青年大家要不负使命,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以及贡献”等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3.2 游戏导入法

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体育课程自始至终都不是一门过于死板的学科,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法来渗透思想政治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育课程的授教内容不局限于学生的体能、灵敏度已经身体素质,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也逐渐重视起来,正所谓学科不分家,这意味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不止步于政治课堂。体育课程的寓教于乐便是通过游戏,可以采取“二人三足”“跳绳接力赛”“多人多足”等等。首先是“二人三足”“多人多足”,教师可先组织进行“二人三足”比赛,在游戏过程中,两组的比赛,肯定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组配合度非常高,另一组失败连连,教师可在第一回合结束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二人三足这个”小游戏,说难不难说简单它又不简单,同学们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大家不仅要铭记于心,还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二人三足就是考察大家的团结度以及配合度,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以及的搭档团结一致,一定会非常成功。”而后让大家再继续进行该游戏,“多人多足”和“二人三足”只是在人数上有所不同,但是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一致的,教师只需要将团结精神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引入知识点合理恰当引入即可。“跳绳接力赛”也是同样的原理,接力赛便是讲求一个团队精神,教师需在这个过程中向同学们传达团结精神的重要性,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游戏是简单的游戏,但是加以升华它就赋有新的含义,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立德树人”也是教师的责任之所在,“二人三足”“多人多足”“跳绳接力赛”诸如此类游戏可以在锻炼学生体能与灵敏度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做到“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学生一生,同时也是体育课程深刻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体现。

3.3 经典案例引起法

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方法从来不拘泥于简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经典体育人物故事引入思想政治知识,通过故事的讲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思想政治知识的引入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课程中,我们不仅仅有对于学生体能的训练,同时还开展体育兴趣班,会开设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兴趣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悄无声息”的渗透思想政治知识。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在教学开始前,为同学们介绍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合理恰当地引入思想政治知识。拿世界冠军张继科的运动员职业生涯当作事例,教师:“很高兴同学们将乒乓球选作自己的体育兴趣班,那课程开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故事。”此时同学们会充满好奇心,内心想:是什么呢?教师在这时可以介绍说:“张继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家在没有对他深入了解之前,一定都觉得他天赋异禀,职业生涯一定十分顺利。事实并非如此,张继科幼时被父亲送入足球训练,大家心里充满了疑惑吧!为什么去学足球?因为张继科的父亲也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他不想让张继科“子承父业”,想让他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可是事与愿违,张继科踢足球的水平可谓是烂得一塌糊涂,张继科父亲看到这种情形也开始明白儿子并不适合足球。而后张继科父亲送张继科学习乒乓球,在乒乓球的学习中,张继科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乒乓球天赋,训练过程中比同龄人的技术水平高出一大截。在多年后张继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国家多,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张继科当时年轻气盛,违反了规定被退回了山东队,但是张继科并没有被困难击垮,也没有气馁,反之训练更加刻苦,对自己要求极高每天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最后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这便是世界冠军。”教师讲完故事后:“同学们张继科的故事我们可以用政治的发展是永恒发展的原理解释,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无论同学们在体育中、学习中甚至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任何困难都会随风而去,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名人故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生活,更具有真实性,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是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小妙招。

4 “课程思政”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需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引导,对于学生思政引导是保障教学内容同党和国家发展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方式。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促使学生内心深沉的意念被唤醒,产生情感共鸣。布夫勒曾说过“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是啊!思想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理论,为大家提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确保大家不要“误入歧途”,在人生道路“风驰电掣”的行驶。体育课程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平台,“课程思政”的引入,可以起到感化作用,思想政治为积极向上的内容,该教学方式可促进学生促使态度,调整学生心态。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程,可以在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国民政治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同时也是社会安定与和谐社会的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实现中国梦当作奋斗目标。思想政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德育教育不止于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就是为了打破固有教学渠道,响应国家“课程思政”的政策。课程思政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政治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当今教学的重磅核心内容,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打基础。在一个集体中教师无法保证所有同学的思想一致,保证每一个同学的思想都是正确的,为此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可以很好地检验同学们的政治觉悟,以及是否存在一些意识形态的错误。同时“课程思政”的融入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高坚实的思想保障,也是帮助同学们修正错误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的关键,“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5 “课程思政”引入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自成一格,又因为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教育部对于体育课程的学科要求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陶冶与熏陶。对于当今时代来讲,强健的体魄固然重要,值得学习的思想素养也是重中之重,在此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符合教学潮流的,同时也是教师对于学生负责人的一种体现,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方案。课程思政的本质也是一种教育,而教育的实质就是“立德树人”,我们可以得出“课程思政”就是“立德树人”,为了很好地“育人”,我们应该注重“育德”,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应把握教学方向,多方面关注学生“德育”发展。注重加强学生的“德”,促使學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拥有信仰,那么国就有希望”,思想政治就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信仰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课程思政是由国家教育部权威出台的政策,其符合我国国情,作为人民教师要深刻落实。

6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来我国提出的教学理念。体育课程在各个学科中最具有灵活性的,针对体育课程特点,对于“课程思政”的引入相对容易,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教学质量得以升华。课程思政的融入同样是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门政策的“引领”,是全国教育的灯塔,教师在这航海过程中要不迷失方向,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强化思政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吉利学院)

猜你喜欢
张继科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