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3-05-04 07:18刘垚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牵拉踝关节康复训练

刘垚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行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的效果。方法:调查某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间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66例患者,随机单盲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机械动力牵拉。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小(P>0.05);治疗前相关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很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疼痛分数和对照组比较更低,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观察组旋后、旋前、伸展、屈曲活动度和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开展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训练的效果比较理想,加快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减轻疼痛感受,增加关节活动度,而且安全度很高。

踝关节是主要负重关节,稳定性和灵活度都比较高,满足日常活动的要求(承重、步行等),活动非常频繁,受力大,发生伤害的可能性高,如打羽毛球过程中,需要迅速转向等动作,在转动或者加速移动中,对于踝关节灵活性的要求很高,如果未做好防护或者热身运动不充分都会增加踝关节骨折的风险。踝关节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全身骨折占比超过3.9%。针对踝关节骨折一般会选择手术治疗,解剖后对其复位,恢复踝关节的匹配度,稳定骨折端的状况,为早期功能康复练习提供基础。在临床发现,对部分踝关节手术患者仍存在功能障碍,对正常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现代康复医学发展很快速,足踝支具等在康复中得到应用,提升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生物力学特性比较好,但是部分足踝支具对骨折端产生刺激,作用力调控难度高,增加破坏成骨细胞的数量,延长骨折愈合的时间,作用力小会提升恢复的难度。目前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方式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获取到的康复效果很明显,相对比传统的足踝支具以及康复锻炼更具备优势,更符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快踝关节的恢复速度,而且安全度很高,对患者的伤害很小,患者的依从性好。但是针对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是否起到显著的影响存在争议,所以将随机选出部分患者开展研究,确定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是否存在优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康复治疗的66例踝关节骨折术患者,随机单盲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女15例、男18例,年龄26-68岁,均值(41.84±6.31)岁。观察组:女14例、男19例,年龄28-67岁,均值(41.81±6.35)岁。基线资料差异小(P>0.05)。纳入标准:经过医学检查明确诊断踝关节骨折,符合手术治疗标准,术后需要康复治疗;患者和家属知情研究内容;排除标准:骨质疏松严重;软骨肉瘤;凝血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变;踝关节骨折史。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手术结束后1天,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基本稳定,开始康复锻炼,趾背屈伸为主,缓慢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要尽可能降低对踝关节的伤害,每天至少三次前抬腿、后抬腿,每次至少二十下,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不要感受到疲劳感;术后一周活动膝关节,抗阻伸膝、弯曲方法为主,每天至少六十次练习,术后两周进行主动踝关节锻炼,主动屈曲、旋转、屈伸等活动为主,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做出指导;术后一个月开始负重练习,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过度;术后三个月开始练习慢跑。训练期间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活动量逐渐增加,练习时间逐渐延长,不要让患者感受到过度疲劳,同时也需要指导患者做好关节保护和保暖。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端骨痂的生长情况等信息,根据恢复情况合理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观察组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术后给患者佩戴可调式膝踝足固定器,指导患者在护具保护下开始练习,跖趾关节屈伸等为主,三天后指导主、被动活动膝关节、髋关节、抬腿等训练,逐渐增加踝关节旋转活动角度;术后2-4周时间,主动被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观察患者的耐受、活动度等情况,对支具做出合理的调节,指导患者进行最大角度运动;在训练中可以取下支具开始自主活动,每天15分钟左右,然后重新佩戴支具,固定踝关节为屈、伸位各十分钟;在训练后,使用冰袋对患处冷敷,减轻肿胀程度;术后4-6周,重复练习为主,增加踝关节对抗练习,根据患者的耐受确定活动时间;术后6-8周进行X线检查,检查骨痂的生长情况,开始部分负重训练,逐渐过度到完全负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完全负重锻炼。

1.3 指标观察

在康复期间记录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关节粘连、关节积液、下肢深静脉血栓,计算发生率。

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1周时间点,参考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AS)对患者做出分析患者的疼痛感受变化情况,分数0-10,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感受越强;踝关节功能量表(AOFAS)分析踝关节功能变化,分数0-100,分数越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在治疗前后对关节活动度做出比较,包括旋后、旋前、伸展、屈曲。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结果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差异小(P>0.05),见表1。

2.2 两组指标分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比较指标分数差异很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疼痛分数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指标数据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旋后、旋前、伸展、屈曲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踝关节是非常重要的负重关节,行走时踝关节需要承受高出体重5倍的力,而且在羽毛球等运动中,球的落点变化非常大,需要不停的移动,容易出现扭伤、摔伤等情况,都会对踝关节造成伤害,而踝关节也是羽毛球运动中很常见的损伤部位,所以发生骨折的风险很高,对患者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疼痛感受强烈,而且还会导致踝部畸形的发生,治疗不及时会对整个下肢造成伤害,提升残疾的风险。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改善关节的稳定情况,为骨折的恢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在术后需要长时间制动,发生关节粘连、积液等情况比较多,对正常的关节恢复非常不利,而且手术治疗对患肢的血运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康复治疗会造成影响。所以对患者开展早期的规范化康复治疗非常重要,早期康复锻炼能加快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是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康复训练的开展能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方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对相关参数做出调整,确定运动强度、次数、训练的项目等,能加快骨折的恢复速度。在康复训练中,开展长期、分阶段的功能练习,减轻术后疼痛感受,改善肿胀程度,能加快踝关节的恢复速度。术后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关节,改善肌肉痉挛的情况,随着患处的恢复增加活动量和练习的方式,能对肌纤维产生刺激,恢复关节各个角度活动,降低纤维组织对正常活动的影响,增加活动的范围;指导患者开始负重活动,提升踝关节的稳定度和耐受度,能让关节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是部分患者存在康复不规范、关节活动过度等情况,对患肢的血运造成影响,血管恢复速度延长,增加关节恢复的时间,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肢的固定非常重要。机械动力牵拉也是比较常用的术后康复工具,发挥出支具作用,对患肢实现保护和固定,通过佩戴能提升关节稳定度,调整活动的范围,提升耐受度,改善踝关节畸形的情况,为康复训练的恢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骨折端的恢复速度。机械动力牵拉在固定患肢的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不在训练期间不需要拆开工具,能在加强训练的同时开展康复练习,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的情况,增加组织部位的血液流量,避免长时间制动导致的粘连等情况的出现,能提升康复训练的安全度。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训练更为有效地加快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进程,采取的练习方法对相关肌肉组织能产生刺激,更好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保证骨折位置的血液供应,同时也加快水肿、淤血等有害物质的吸收速度,为关节功能和创面恢复能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改善关节功能,也降低肌肉痉挛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风险。在联合锻炼能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中,踝关节的功能能满足日常活动的需求,对患者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我国国足运动员某人在6月中旬的某一次比赛中,肌肉突然受到快速、剧烈的牵拉发生外踝撕脱性骨折,撕裂下小部分骨质,经过检查确诊右胫骨内踝撕脱性骨折合并胫腓前韧带和三角韧带撕裂,在北京某医院康复治疗一个月,但是在下蹲、跑跳活动中受到轻微限制,存在压痛感受。经过专业康复师等共同努力,针对关节损伤情况评估,指导腰椎、骨盆、膝关节、躯干等部位的准确训练,并在急性炎症期和功能重塑期加入机械动力牵拉训练,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康复后,运动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重新回到赛场。

在本次实验研究发现,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更少,表明在联合机械动力牵拉训练后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安全度比较高,联合方法加快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一定程度改善機体的状态,提升对相关并发症的抵抗,缩短外界因素对踝关节影响的时间,从而提升安全度。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更低,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说明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在康复中能结合患者的活动情况和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关节活动量,而且机械动力牵拉提升关节耐受度,能一定程度延长康复练习的时间,而且训练的强度高于常规康复练习,能加快骨折端的生长速度,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中,也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降低纤维组织对关节活动的阻碍,增强关节的灵活度,提升关节功能。观察组旋后、旋前、伸展、屈曲活动度更高,说明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更好地改善踝关节的活动角度,也显示出联合训练的优势,踝关节正常活动需要恢复的时间更短。

综上,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治疗的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加快踝关节的恢复速度,提升关节功能,而且安全度比较高,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猜你喜欢
牵拉踝关节康复训练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