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和理趣

2023-05-06 12:57赵婷婷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理趣文脉情趣

赵婷婷

编者按

情趣,即情感趣味;理趣,即哲理思辨。近年来,高中作文的命题呈现宏大叙事的价值导向。宏大主题的作文最突出的问题是“同质化”作文严重,因为题目的导向十分清晰,立意范围非常有限,无法在主题上写出新意;在情感上,往往表达的也是国人共同的情感,不容易体现自己的情趣和理趣。今天,我们以一篇佳作为例,探讨如何在作文中做到情趣与理趣的结合。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现代文《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我见青山多妩媚

【标题化用辛弃疾《贺新郎》中的词句,在富有文化气息和文人趣味的同时,也富含人与自然相互观照的哲思。】

◎孙家驹

高陵变谷,沧海桑田,数万年前的地壳剧烈碰撞,造就赤县神州版图上数不胜数的壮美风景。我欲穿花寻路,携君共赏山泽。【“穿花寻路”,画面唯美,极富情趣】我见祖国之美,在乎山水、人情、历史之间。【此句使人自然联想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人志趣,正在此间】我见青山多妩媚,胜丽美景,今与君共赏。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祖国之美,在高山大河、巍峨激荡之间。

自大禹“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后,中国人便对九州有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记忆。我们见五岳、游云梦、渡黄河、泛洞庭,在与高山大川的相遇中,用脚步丈量祖国的版图,用诗文歌颂不朽的盛景。孟浩然描摹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惊诧蜀道“噫吁嚱,危乎高哉”;杜甫赠给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无数文人骚客行程万里,只为一览祖国之壮美胜景。他们为祖国山川所写诗文以文字或碑刻的形式,与这些高山大川一同历经沧桑,传诵至今。【列举古代诗人与祖国山川的情感碰撞,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趣,也为下文的结论作铺垫】我们惊叹祖国的胜景,更在口耳相传间形成“华夏认同”,于是,山川并不只是自然的存在,它已然成为国家、民族的象征,追寻山川,正是捡拾对过去文化与美景的回忆。【由上文引用的诗句顺理成章地得出“山川是国家、民族的象征”的结论】我见青山多妩媚,怎能不多情?岂能不留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祖国之美,亦在一木一石、平凡生活之间。【由宏大背景转入平凡生活,更易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

不是所有人都能饱览高山大川之美,那何不就近欣赏身边的一木一石、一花一叶呢?我们看见农民“昼出耕田”,也看见他们“荷月带锄归”,炎炎天光也好,清凉月色也罢,都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人生?至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农家生活,也因邻里之间的互通有无、及时互助而显得温情脉脉。我们看见诗人与农家高话桑麻,丰年盛宴,留置鸡豚,这又何尝不是质朴人情之美?【平凡生活的情趣:人间温情,暖人肺腑】平凡生活中、寻常巷陌处,依然有美好,依然是真情。反观步履匆匆的现代社会,我们倒似乎少了些什么!【反思当今社会缺少情趣的现状,这种反思恰恰体现出理性之美。】

悠悠五千载,文脉承未休。祖国之美,更在历史文脉、浩然正气之间。【由表及里,揭示祖国之美的精神内涵,理性升华。】

文天祥有诗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不错,正是这“郁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于是才有了岳武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慷慨豪壮;才有了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殚精竭虑;才有了陈祥荣、祁发宝等烈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寸土不让……【揭示了这些爱国精神的源头正是中国的历史文脉,这也呈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同时表现了对这些民族英雄的赞美之情,情理兼备】这千百年传承的文脉,才是至美至刚的存在。

祖国之美,有山水、人情,更有煌煌五千载的历史。此身入华夏,不悔中国人!

【湖北襄阳四中】

学生点评

点评一:

这篇作文引用了很多古诗,文化意蕴深厚,作者的文人的气质和高雅的情趣立显。

点评二:

这篇作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感情真挚,既有激昂的爱国情,又有平凡生活的温情,充满感性。由山水到人文精神的升华,又体现了理性的一面。

点评三:

这篇作文从山水、人情、历史三个方面,由外到内逐步深入地描绘了祖国之美,在情感的表达上和理性的思考上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的佳作。这里的“情”是指“情趣”,即情感志趣或情调趣味。它既包括情感,也包括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而“理”即“理趣”,是指本文基于思辨的理性升华。这篇作文从山水、人情、人文历史三个角度写祖国之美,在情感上,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上,体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并由表及里地进行理性深入的思考,反思今人的生活方式,总结祖国人文精神之美。多种修辞手法及整句的运用,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底蕴,深情款款,娓娓道来,既入情又入理,让读者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情感之美、思辨之力。

教师提纯

这是一篇情趣和理趣完美结合的作文典范,在“情理结合”这一点上有以下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在宏大叙事中呈现个人的情感

如何在宏大叙事中呈现个人的情感?这篇作文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标题用一个“我”字突出本文的写作主体和抒情主体。第一段“我欲”“我见”“我见”一连三个“我”,一再强调抒情主体。第三段写祖国山河,用了一系列动宾关系的三字短语,饱含深情。第五段中用了两个反问句,在点题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河山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读来真挚动人,毫无空洞之感。

二、在情境描绘中表现个人的情趣

本文对古诗词的引用,并不是单纯列举,而是注重情境的营造,在情境的描绘中去表现个人的情趣和志趣。而在写平凡生活的情趣时,对诗词的引用和化用更是與生活场景结合在了一起,不着痕迹。

三、在概括反诘中体现个人的思辨

这篇作文的理性思辨主要体现在一些概括总结性的句子和反问句中。如第一个分论点中由对山河之美的赞叹上升到“华夏认同”,进而揭示出“山川是国家、民族的象征”这一深刻道理。第二个分论点,用两个反问句,指出“平凡生活亦是一种美丽人生,拥有质朴的人情之美”的人生哲理,并进一步对比反思当今社会精神上的缺失,使思辨更深刻。第三个分论点,由具体的山河之美和平凡生活之美转入抽象的爱国精神之美,并指出爱国精神源远流长,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理趣文脉情趣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