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3-05-08 18:15张秀珍邓晓君
医学信息 2023年9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降糖

孙 铎,张秀珍,邓晓君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内分泌科常见病,其发病多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原因有关,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引起机体代谢失衡,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2]。现阶段,二甲双胍(Metformin)与磷酸西格列汀(Canagliflozin)均为T2DM 常用治疗药物,前者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可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强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以达到降糖目的[3];后者则属于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DPP-4,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控糖作用[4]。此二者多联合应用,其降糖机制的互补,可促进降糖及控糖效果的提升[5]。据研究指出[6],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与其剂量密切相关,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二甲双胍的用药剂量,有利于T2DM 病情的进一步改善。但目前为止,临床关于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的应用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结合2019 年2 月-2022 年2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 例T2DM 病例资料,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2 年2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 例T2DM 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45 例)和低剂量组(45 例)。高剂量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46~76 岁,平均年龄(56.80±6.72)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4.75±1.62)年。低剂量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56.75±6.80)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4.80±1.5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7]诊断标准;②无药物禁忌;③入组前1 个月未接受降糖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④糖尿病酮症及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⑤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规格:0.85 g/片)与磷酸西格列汀片(Merck Sharp&Dohme Italia SPA,国药准字J20140095,规格:100 mg/片)口服治疗。其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给药剂量0.50 g/次,2 次/d;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给药剂量0.85 g/次,2 次/d,均为随餐分服,治疗时间3 个月,期间维持合理饮食及运动作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 [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生殖系统感染、肝肾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HbA1c、FPG、2hPBG 低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HbA1c、FPG、2hPBG 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FINS 高于治疗前,HOMA-IR 低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FINS高于低剂量组,HOMA-IR 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TG、TC、LDL-C低于治疗前,HDL-C 高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TG、TC、LDL-C 低于低剂量组,HDL-C 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64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二甲双胍为T2DM 一线用药,该药可增加葡萄糖利用度,抑制肝糖原输出,以此降低机体空腹血糖水平,同时还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周围糖代谢,发挥良好的降糖作用[8,9]。但研究认为[10],二甲双胍虽可短期内降低整体血糖水平,但难以实现血糖的长期控制,对此,临床多推荐二甲双胍与DPP-4 抑制剂联合使用。磷酸西格列汀为当前常用DPP-4 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DPP-4,减少胰岛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合成,控制血糖水平,达到稳定血糖目的[11,12]。将二甲双胍与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T2DM 治疗中,可利用二者降糖机制的互补,发挥协同降糖作用,控制T2DM 病情进展[13,14]。但二甲双胍作为T2DM 的基础用药,其使用剂量可影响整体降糖效果,常规多采用0.5 g/次、2 次/d 这一剂量方案[15],其疗效存在一定上升空间,对此,可通过剂量上调,促进降糖效果的提升,以实现“强效降糖、持久控糖”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HbA1c、FPG、2hPBG 低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HbA1c、FPG、2hPBG 低于低剂量组(P<0.05),提示高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的降糖效果优于低剂量方案。分析认为,高剂量二甲双胍可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进一步提高,增加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其与磷酸西格列汀的协同效果更为明显,因而降糖疗效更佳。据报道指出[16,17],多数T2DM 患者在确诊时,其胰岛β 细胞功能已存在明显损害,随着病情加重,其胰岛素抵抗逐渐增强,胰岛素分泌随之减弱,可导致血糖的进行性升高。因此,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是T2DM 治疗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治疗后FINS 高于治疗前,HOMA-IR 低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FINS 高于低剂量组,HOMA-IR 低于低剂量组(P<0.05),表明高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可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水平,其效果较低剂量方案更为显著。分析原因,二甲双胍可促进外周胰岛素与胰导岛素受体的结合,其用药剂量的增加,可增强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18]。此外,T2DM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血糖波动可引起脂质紊乱,导致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19]。高剂量组TG、TC、LDL-C 低于低剂量组,HDL-C 高于低剂量组(P<0.05),提示高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对T2DM 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剂量方案的不良反应风险与低剂量方案相似,二者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及生殖系统感染情况,具有良好安全性。究其原因,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并未刺激胰岛素分泌,其剂量的增加不会引起低血糖风险上升[20]。此外,二甲双胍在胃内不易溶解,肠胃刺激小,且可以原形经肾小管随尿液排出,其肾脏清除率高,即使高剂量方案也可保证良好的用药安全[21,22]。

综上所述,高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T2DM 效果可观,相较于低剂量方案,其在血糖指标、胰岛功能及血脂水平的调节中具有更高优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降糖
快乐降糖“穴”起来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命悬一线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