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文本 朗读有温度

2023-05-09 04:33钱飞飞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纸船朗读课文小熊

钱飞飞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建立词汇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经验,推动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思想呢?只有做到心中有文本,朗读才会有温度。本文将以《纸船和风筝》一文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有温度地朗读课文,具体方法如下:

一、指向理解,使朗读有意义

语文教学不是单一地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技能,习得学习的方法。朗读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该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感悟文本意义的朗读模式。

在《纸船和风筝》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松鼠和小熊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再现情景:画面中有一座青山,山上有一间树做的屋子,松鼠就住在山上;山脚下有一座小木屋,屋前站着可爱的小熊,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上流下,一直流到山脚下小熊的木屋前。其次,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朗读重点不知不觉就会聚焦到“一座山上、山顶、山脚、正好、流过”等词语上,从而在阅读文章时,读成“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其中加“/”表示朗读的停顿,加“·”表示需要重读。所有的停顿和重读都是为了着重强调故事中的角色,即松鼠和小熊,以及这两个人物一个住在山上一个住在山脚的位置关系,同时也为了说明两人物之间的联系——一条小溪,这也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开展埋下了伏笔。

二、指向内涵,使朗读有情感

语言学家林焘先生指出,只有放声朗读才能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因此,指向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深度学习语文的必行之路。

课文《纸船和风筝》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传递祝福、快乐并建立友情。文字里洋溢着欢乐,通过直接描写或间接表达的方式传递了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内心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深处,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与“松鼠一把抓住風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这两句时,可以这样引导:“‘小熊拿起纸船一看’是怎样看的?‘松鼠一把抓住风筝’是怎样抓的?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体验,盼了好久,喜欢的玩具终于到家了,你会怎么做?”学生很快反应过来,说:“盼了好久的积木玩具终于到家了,我乐坏了,一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一把抓住,打开就看。”教师的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共情体验,这时候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动作,然后再朗读这两个句子,语速、情感便可一步到位了。

三、指向思辨,使朗读有味道

童话是饱含智慧的儿童文学作品,人们往往能够从童话浅显的故事情节背后揣摩出发人深省的道理。如何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文字里读出不一般的道理呢?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在思辨中逐渐走向深刻。

在《纸船和风筝》一文中,一开始小熊和松鼠互送祝福,成了好朋友。后来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断了联系。尽管如此,小熊和松鼠还是彼此默默牵挂着对方,文中写道:“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小熊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松鼠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为了探究小熊和松鼠隐藏在“很难过”之后的“心灵秘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熊和松鼠为什么吵架呢?什么样的事是‘一点儿小事’呢?你和同学之间也因为‘一点儿小事’吵过架吗?”教师的引导勾连了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纷纷发言。而后,教师再次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是呀,就为了一点儿小事吵架多不值得。小熊和松鼠很难过,他们都在心里说些什么呢?”联系小熊和松鼠扎风筝、挂风筝,折纸船、放纸船的行为,学生马上就能推理出小熊和松鼠“很难过”的心灵秘语:“想想之前,我们折纸船、放风筝,互相祝福对方,给对方带去了多少欢声笑语。再想想那天我们吵架的场景,就因为一点儿小事,如果我体谅一下我的好朋友,不和他吵架,那该多好啊!现在我想跟他和好,不知道他会不会原谅我呢?”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思考,抽丝剥茧地解读小熊和松鼠难过以及不好意思背后深深的愧疚与后悔,这时候再让学生朗读松鼠写在纸船上的那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其中隐藏的后悔、期待、小心翼翼等意味就突显出来了。

四、指向表演,使朗读有情态

“表演是有情态的朗读”,学生通过表演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与动作。这样的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心、脑、口、耳、眼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助力的作用。

《纸船和风筝》这个故事中的对话不多,不适宜直接用来表演,但是在文本的转折点、关键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补白,利用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文本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小熊和松鼠闹矛盾的原因是“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吵架的情绪,教师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一点儿小事”之后,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小熊和松鼠,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演。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情景再现:下课铃响了,小熊因为着急上厕所,埋着头往前跑,在走廊拐角处不小心撞到了松鼠的胳膊。松鼠只顾看墙上爬行的蜘蛛,也没有注意到着急的小熊,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松鼠急了,对着小熊破口大骂,小熊也不甘示弱骂了松鼠。从此,两个曾经的好朋友谁也不理对方,陷入了冷战。学生表演之后,教师采访“观众”:“你们认为这件事情谁对谁错呢?”学生表示,两个人都有错。有的说:“小熊撞了松鼠也是不小心,作为小熊的好朋友,松鼠应该原谅他。”有的学生说:“松鼠骂小熊是不对的,但如果小熊立刻道歉,他们也不会吵起来。”接着教师采访“小熊”和“松鼠”:“你们觉得刚才的行为对吗?”“小熊”说:“我应该在一撞到小松鼠之后就立即道歉,说明原因,那就不会产生后面的误会了。”“松鼠”说:“我竟然对着自己的好朋友破口大骂,真是不应该啊!”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学生潜入文字的背后,深入理解文本。这时候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的朗读自然就更加声情并茂了。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朗读的声音总是伴着温度和深情走进孩子内心的。所以,朗读不是纯粹玩弄技巧,它需要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呼应。语文教学应呼唤知性的朗读,这就要求读者做到心中有文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用口朗读、用耳分辨,在理解、思辨中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在有温度的朗读中走向更深处。

猜你喜欢
纸船朗读课文小熊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纸船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小熊
纸船
可爱的小熊
探秘“纸船承重”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