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土肥技术促进水稻产业发展

2023-05-09 12:07郜文杰
新农民 2023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措施

郜文杰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影响水稻土壤肥力的因素,其次就水稻施肥关键点进行了探究,最后从无公害施肥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明确综合应用土肥技术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肥技术;水稻产业;应用措施

我国水稻田面积达2978.00万hm2,占全国总耕地的1/5。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稻米土壤可划分为四个主要地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可见,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较广,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土壤类型。为此,综合应用土肥技术促进水稻产业发展较为关键,在明确各水稻种植区域施肥、耕作措施、田间管理等差异性后,需制定出合理的种植方案,继而发挥技术优势,促进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1 影响水稻土壤肥力的因素

1.1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生长于地球地表,具有松散的、多孔结构的,可生产绿色的植物。其含有95%的矿物质,5%的有机质-固体—半矿质的体积;土壤含水量,液相(含有溶解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土壤溶液),体积变化的幅度从15%~35%;土壤空气—大气-气相(N2,O2,CO2,以及微量气体)。在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土壤,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土壤因子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也可以互相限制,且经常发生改变。

1.2 土壤因子综合作用律

在水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改变光、热、水、气、肥五个因素的限制,以此达到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效果。相应的作物种植方式和最适宜的作物品种可依据土肥技术重新进行调整,以下仅从土肥综合技术运用角度提出笔者的一些启示和体会。

(1)综合土肥技术下。首先要考虑土壤质地、结构、含水率,其次影响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重要因子,其中,土壤质地是影响灌溉水量向土壤水分转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和肥料结合后的营养分配有直接的影响;水溶性肥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灌溉系统的选型和水溶性肥料的选用,所以,掌握土壤质地和断面,制定出合理的水肥结合方案才可达到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效果。

(2)土壤酸堿度。在选择施肥、选用合适的灌溉设备时,可发挥其主要的作用。基于综合土肥技术,其肥效易受到土壤 pH值的影响,因此,肥料的选用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pH值大小、肥料品种特性、施肥方式等。

(3)土壤的耕层厚度。作物根系的分布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且属于施肥与灌溉的目标,只有根据土壤的不同来进行灌溉和施肥,才可发挥土肥施用技术。

(4)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量的迁移特性是影响水肥综合利用效率的关键。由于滴灌与灌溉结合的特性,使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滴水形成的湿体内得到了集中的分配。土壤水分以及养分含量在50cm以下明显下降;而地下水对水分的二次分配有一定的影响。

(5)在水、肥结合的施用过程中,不得完全忽略土壤的养分,特别是对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目前针对土肥技术其主要投入N、P、K为主。从这一点分析,在水、肥结合的情况下,必须重视中、低微量元素以此发挥土肥技术结合优势,促进水稻高产增效。

2 水稻施肥关键点

2.1 水稻施肥技术实施原则

2.1.1 在降低氮磷稳钾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氮磷肥的总施用量

施肥建议:氮肥(N)9~13kg/667m2,磷肥(P2O5)4~6kg/667m2,钾(K2O)3~5 kg/667m2。在整个生育期,氮素的总量要控制在14kg以内。

2.1.2 氮肥分次施用

氮肥基施60%,分蘖肥,穗肥各占20%或者80%的氮肥基施,穗肥为2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以基施为主,施80%的基肥,穗肥20%的追肥。建议采用缓释肥料,在后期可以随生长情况增加5~8kg/667m2的尿素。

2.1.3 加大对有机肥的施用,对秸秆进行碾压和还田

在增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基肥的用量;长期使用秸秆还田,可以使施钾量降低10%~20%。第一个季节,还田绿肥鲜草量在1500kg/667m2下,施氮肥3kg/667m2。

2.2 不同季型水稻施用化肥定额标准(试行)

2.2.1 一季中稻

若目标产量为650~700kg/667m2,则施 N 肥11~12kg/667m2;在目标产量为600~650kg/667m2,施 N肥10~11kg/667m2。

2.2.2 双季早稻

若为450~500kg/667m2 的目标作物,施用 N肥9~10kg/667m2;如果目标产量为400~450kg/667m2,则施 N肥8~9kg/667m2。

2.2.3 双季晚稻

若目标产量为550~600 kg/667 m2,则施 N肥

10~11 kg/667 m2;对500~550 kg/667 m2的目标作物,施用 N肥9~10 kg/667 m2。

3 综合应用土肥技术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无公害施肥技术

一般情况下,水稻的施肥量可以按照目标产量来确定,对于中低产稻田,农户往往采取一次施足足肥,以节省劳力。在高产水稻中,以目标产量为基础,施用有机无机肥,并充分施基肥、全面实施面肥、早追肥,巧施穗肥。但由于品种的差异,施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对于生长期较短的区域或品种,例如:东北早熟、华北小麦、南方早稻等。多数采用前保后施肥法,即先施基肥,基施占肥料总量的80%以上。同时,提前施分渠肥,适时施穗肥,以达到“早期可炸”的效果,以中期稳定,后期健而壮为技术实施标准,以提高每穗的产量为目标,并合理地追求每粒产量和千粒重。

(2)对于中稻,通常是先施一次中控肥,即施一次基肥,基肥通常占据总施肥量的70%~80%。在分渠后期、穗分化初期,注重分蘖肥、穗肥的管理,即“攻头、保尾、控中间”。此种施肥方式是以穗粒为主,以多穗、多粒为目标[1]。

(3)在水稻田施有机肥时,要采用翻耕时均匀撒施,一般每亩施2m3。有机肥包括:绿肥紫云英、沼气肥、草塘肥、堆肥、厩肥、秸秆还田、精制有机肥等。任何一种有机肥料,都必须经过良好的腐烂处理。

(4)氮肥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在土壤中蓄水耙地后施一次面肥,一种是作为追肥,另外一种是作为基础肥料。无论基肥还是追肥,都需进行深施工序,以此增加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肥料流失。

(5)在北方的酸性土壤中,为了增加肥料施用效果,可以采用水溶性磷肥。同时,由于其容易与钙离子结合而固定,因此,要适当增加其用量。水稻在拔节后开始大量吸收钾肥,到了生育后期,仍然需要大量的钾元素,由于植株吸收能力较强,因此,钾肥通常作为基肥一次施用于水稻的耕层。在一些高产水稻中,还可以将钾分作基肥,在抽穗和孕穗期两次施钾,具有促进幼穗发育、促进灌浆、提高粒重、抗倒伏等效果。

(6)水稻对微量元素的敏感性较高,南方酸性水稻土容易缺锌,为此当土壤中锌含量小于0.5mg/kg的情况下,要适时地增施锌肥。一般情况下,施用1~2kg/667m2的硫酸锌作为基础肥料。由于锌肥有后效,所以一般两年一次施用。不建议将微量元素加入复合肥料中施用。根据笔者经验,在一定的條件下,叶面喷施是最佳施用的微量元素。在水稻抽穗后,适时喷2~3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每次50~75kg,其对提高水稻产量有一定的价值与作用。

3.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2.1 早稻测土配方

施肥原则: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实现有机无机有效结合;对氮肥的总量进行控制;增施基肥、分蘖肥,适当时施穗粒肥;施用基肥,施完后耙地,使土壤和肥料相互融合;推荐使用配方肥,并按卡施肥。施肥建议:在单产450kg/667m2,依据土壤测定结果,采用2~3kg纯氮有机肥、晚稻稻草还田,施用氮肥8~9kg/667m2,磷(P2O5)、5~5kg/667m2,钾肥(K2O)5~6kg/667m2;缺锌、硫地块,基施硫酸锌2kg/667m2、硫磺2kg/667 m2、酸性土壤的施40~50kg/667m2的生石灰。可采用配方化肥,以50%为基肥,30%为分蘖肥,20%为穗粒肥。

3.2.2 中稻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实现有机无机的有机结合;合理控制施氮量,降低施用量,分次施钾,适度提高施钾水平;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穗粒肥的施用;施用基肥,施完后耙地,使土壤和肥料相互融。施肥建议:在单产500~600kg的情况下,在土壤测定结果基础上,以2~3kg的有机肥为基准,施 N 10~12kg/667m2;磷(P2O5)4~6kg/hm2;钾(K2O)6~9kg/hm2。缺锌、硫黄的区域,基施硫酸锌1kg/667m2,硫黄2kg/667m2,而在酸性土壤中,则用40~50kg/667m2的生石灰。可采用配方化肥,以50%为基肥,20%为分蘖肥,30%为穗粒肥。

3.2.3 晚稻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实现有机无机的结合;对氮肥的总量进行控制;施用基肥,施完后耙地,使土壤和肥料相互融合;“以水带氮”追肥,后期要注重对穗粒肥的追肥。施肥建议:在450~550kg/667m2的情况下,在施2~3kg纯氮有机肥和早稻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按土壤测定的结果,合理使用氮肥(N)9~11kg/667m2;施3~4kg/hm2磷(P2O5);施钾(K2O)6~7kg/hm2。采用配方肥,基肥50%,分蘖肥25%,穗粒肥25%。

3.2.4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

(1)培育壮秧。育成壮苗是水稻侧向施肥技术的基础。侧向施肥是在机械插秧的基础上进行的施肥技术,所以秧苗一定要符合机插的需要。首先要确保秧苗的均匀性,以确保秧苗的品质。同时,要认真落实机插育秧苗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机插育秧田间苗标准化、育壮苗的规范化管理进行操作,进而培育出一种高标准、高质量的壮苗[2]。

(2)土壤耕作。该技术对土壤的具体要求为,有适当的耕作深度。根据耕层深度和有机质含量的不同,适当的耕深应大于12 cm,若耕层太浅,导致水稻中、后期容易发生脱肥。水稻基本类型为松旋耕、轮耕。水分整地时,土壤需保持足够的松软程度,可按照手画沟为自然合拢状态,以此避免土壤变软或变硬,从而影响插秧品质和侧向施肥的效果。

(3)适时插秧。为了保证安全抽穗、成熟,必须进行适当的秧龄调节。根据盘育种苗的要求,在播种时,最低气温应该在13℃以上,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不同的成熟期来选择合适的秧苗时间,处于五月中旬,其栽培密度可适当密植;低产量或秸秆还田、排水不良、冷水灌溉等地块的种植密度与常规施肥基本一致,一般地块的种植密度要降低10%以上。秧苗要均匀、每穴的数量不宜过多,同时要考虑选用的品种是常规水稻品种还是杂交水稻品种,常规品种要密植,杂交品种要适当稀植。

3.3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将水稻秸秆直接或堆肥后施用于土壤中的一种处理方式。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属于一种能量转换的过程,水稻自身在实际生产中时需维持自身能量,并达到补充能量的效果,以此持续调整土壤水分,肥料,气体和热量。水稻秸秆是一种富含新鲜有机物的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在一定的时间里,它会分解为有机物和有效的营养物质。不仅能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质,还能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3.4 核心技术

(1)秸秆还田通常是作为基本肥料使用。由于其养分的释放缓慢,若施完则无法被作物吸收。

(2)适当进行秸秆还田。一般秸秆还田的标准是折干草料150~250kg/667 m2,秸秆量大时,应采取相应的耕作措施,适当增加氮肥。

(3)要保证秸秆的均匀施用。若不均匀,则难以在厚地上翻地,会直接造成田面高低不平,容易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出苗不平均的状态。

(4)适量施用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普通的禾草秸秆含有30%~40%的纤维素,在还田后,土壤中的碳元素含量会急剧上升,大约是原来的一倍。由于微生物生长以碳为能源,氮素为养分,而有机物质与微生物的适宜分解比例为25:1,大部分秸秆都为75:1的碳氮比,所以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来弥补。

3.5 实施措施

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要求采用收割机,在田间留茬25~30cm,然后再进行深20cm的深翻。使用搅拌机对土壤进行平整,以保证土壤保墒和翻耕,然后在土壤中施用腐蚀剂,达到保墒翻土率达到98%,随后将腐蚀剂撒在泥土里,并完成农艺管理,秸秆还田时,要保持3~5cm的水深,3~5d后进行移栽。在秧苗返青后,要确保水深3cm,然后采用喷灌技术,在分蘖结束前进行喷灌,在水稻扬花期后,采用交替灌水的方式,可以加快秸秆的分解速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的改革中,采用综合土肥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需大力发挥技术推广的作用,提高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而本文提出的综合土肥技术不仅可促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可达到高产增收的种植效果。在应用综合土肥技术时需确保发挥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需对种植土壤环境、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并设计出合理的施肥方案,以此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开达.水稻土肥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3):70-71.

[2] 杨翠梅,崔惠杰.综合应用土肥技术发展水稻产业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1(17):110.

猜你喜欢
应用措施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桦甸地区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技术与特点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问题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其技术措施
电子设备防雷保护浅析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