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扰动下制造业供应链应急能力的韧性研究
——面向供应链中断风险

2023-05-16 13:12马丽娜姜思宇杨坤
现代交际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断韧性供应链

□马丽娜 姜思宇 杨坤

(1.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人民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在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中,供应链中断的问题一直存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导致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外包业务兴起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更长、更复杂的供应链[1]130,增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也加剧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国际形势变动、自然灾害等“黑天鹅事件”使供应链频繁受到冲击,突发事件的扰动成为供应链中断的重要原因。

学术界对供应链韧性的研究较为广泛,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探究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Soni等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全面考虑了韧性的所有主要促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供应链协作能力和敏捷性确定为影响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因素[3];孙华平等指出,提高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全球供应网络,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韧性,提高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嵌入韧性[4];樊雪梅等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汽车供应链韧性进行评价,总结出受新冠疫情影响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对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负面作用主要集中在短期物流受阻和延迟复工带来的运作管理上[5]27;盛昭瀚等提出供应链韧性具有复杂整体性的属性特征,供应链是一个社会型多中心复杂适应性系统[6]。面对突发扰动造成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供应链的韧性治理能够有效增强供应链风险下的应急能力。因此,本文针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研究面向风险时从供应链韧性角度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而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短板问题,提出提升供应链应急能力、有效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问题的发展建议。

一、理论研究

(一)供应链中断风险

近年来,学者们对供应链中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缓解和管理方面。突发扰动造成了供应链网络安全的不确定,可靠的供应链网络设计能够有效缓解节点中断和需求波动风险[7],或者将应急策略融入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中,以防某一节点失效引发整个供应链服务水平降低导致中断风险加剧[8]。此外,提升供应链的应急能力也是应对中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供应链的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供应链整体适应外部环境变化。[9]姜婷等构建了七种动态能力组成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应急能力图谱,提供了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应对思路[10];在动态能力的基础上,王海军等创新性地提出提高供应链的复原能力,可以促使供应链遭遇中断风险后,迅速恢复到期望或计划的水平,直接减弱供应链风险[11]。由已有文献可知,设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供应链的应急治理是目前部分学者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时要注重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加强供应链的韧性管理。

(二)供应链韧性

供应链韧性的概念从物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对韧性的应用中引入,主要指失误快速恢复的能力和还原能力。韧性概念引入管理学研究后,学者们从多角度对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展开研究。有学者从供应链响应能力的角度剖析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将供应链韧性解读为供应链在网络能够承受、适应并从中断中恢复以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性能状态[12],设计有韧性的供应链,能够使其在破坏性事件中快速恢复[13],并且可以通过快速高效的规划来应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并恢复稳定的供应链运营[14]。也有学者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供应链韧性进行研究。李维安等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探讨影响企业供应链韧性构建的多重并发因素与组态机制[15]28;樊雪梅等则从预测、适应、反应、恢复和学习五个维度构建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5]21-22;刘婧怡将供应链韧性治理和供应链的中断风险相结合,揭示供应链中断严重性与供应链韧性抗衡下存在供应链中断后果扩大的可能[1]137-138。综上所述,强化供应链韧性是提升供应链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突发扰动因素对供应链安全的持续威胁,加强供应链的韧性治理是我国制造企业管理策略的重要一项。本文基于SWARA模型,研究供应链中断风险背景下供应链韧性对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影响,分析供应链的韧性影响因素,并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韧性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三)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韧性因素的文献,我们发现,动态能力被视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能够带来供应链韧性的显著提升。[16]Helfat等人提出,动态能力是一种学习式的、稳定的组织行为模式,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创建和调整资源基础,从而系统地调整企业运作方式,提高企业绩效。[17]因此,本文从环境感知能力、整合重置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这三个动态能力下的子能力来探讨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方法。环境感知能力是构成企业动态能力的首要子能力,根据Teece的观点,企业运用其感知能力来识别机会。[18]一旦这些机会被识别,企业就会提高组织能力。企业整合重置能力也是动态能力的一种子能力,它能使企业的内外资源和能力形成一种“动态优化”状态。Collis指出,动态能力通过整合重置来控制能力的变化,使它们与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相关性。[19]贺小刚等指出,中国企业家现已将组织的学习能力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组织学习能力是动态能力的一项测量维度。[20]

同时,供应链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的供应链韧性,面对危机时没有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也会导致企业停摆。供应链举措的重点是实现价值链中职能内部、职能之间及公司与其外部伙伴之间的一体化,旨在创造材料、产品和信息在供应链上无缝流动的过程,塑造企业供应链的核心竞争能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挑战。[15]29-30Vickery等提出了三种类型的供应链举措,分别是供应商举措、组织内举措及业务举措。[21]供应商举措包括跨组织发展供应商、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和及时整合采购、快速交付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组织内举措指企业采取大型组织合作倡议的管理形式,如跨职能团体、开放性组织结构等;业务举措旨在简化和稳定业务流程,提高风险预测的及时性。这些举措将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变量需求和市场环境,提高组织可持续性,促进供应链的韧性治理。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动态能力和供应链举措两个一级指标,环境感知能力(C1)、整合重置能力(C2)、组织学习能力(C3)、供应商举措(C4)、组织内举措(C5)、业务举措(C6)六个二级指标方面构建评价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一)基于SWARA的供应链韧性因素评价模型构建

Kersuliene等学者在2010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权重赋值方法——SWARA方法。[22]相比于其他方法,SWARA可以更简洁地确定指标权重,在分析上更加清晰和直观,现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再生能源评价、服务质量评价、商业地址评选、商业供应链评价等多个领域。本文选择SWARA方法对供应链韧性因素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SWARA方法的应用很容易实施专家协调和数据收集等环节。与其他方法相比,专家们可以更容易地参与权重的确定过程。相比于德尔菲法,SWARA不需要进行一系列重复的专家组的确定、讨论和审查过程,只需对准则进行分类排序(准则序号由专家排序的中位数决定)。其次,计算权重的公式相对简单,不涉及大量数学计算,可以快速获得准则权重值。最后,SWARA易于使用且花费时间短。与其他基于两两配对的权重评估方法(如AHP、ANP等)相比,SWARA仅需对准则进行两两配对比较,不需要在排序时进行过多分析。

SWARA方法在操作上主要借助于权重法。由输入者从专家那里找到每个因素的初始优先次序、每个因素的初始优先级及相对重要性,找出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根据该方法各因素之间相互独立且补偿性的特点,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和最终的优先级。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初步确定各因素的优先次序,根据每个决策者确定相对重要性Dj,并根据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其次,计算每个决策者的因素系数值Gj:

根据因素系数值来计算每个决策者的每个因素的初始权重Bj:

最后,计算出相对权重Wj:

得出值即为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根据最高的优先级对这些价值进行排序,并进行最终排名。

(二)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部分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共选取48家样本企业,并邀请12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3位从事企业管理的中高层人员。其根据自身经验知识背景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SWARA方法求出各个因素的最终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综合指标权重表

根据SWARA模型计算出的相对权重排序,这六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为C1>C2>C5>C3>C4>C6,即影响供应链韧性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感知能力,其次是整合重置能力和组织内举措。

其中,环境感知能力的权重最大,占0.232,说明在企业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加强上,环境感知能力需要放在首要位置,要加强供应链预测能力的建设,亟须提高风险意识并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若不引起重视则极有可能增加供应链的脆弱性,加剧“断链”风险。而组织学习能力的权重仅为0.148,说明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下,企业在培训制度和员工教育制度上较为完善,组织之间的交流、模仿、学习颇有成效。

三、讨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使用SWARA模型从动态能力和供应链举措两个层面对供应链韧性的六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研究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背景下供应链韧性对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这六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为环境感知能力、整合重置能力、组织内举措、组织学习能力、供应商举措和业务举措。由此可见,现阶段企业在组织学习和供应链横、纵向一体化的管理上颇具成效。面对供应链的中断风险,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员工组织方面能够针对风险做出强化;并且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层管理者在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上能够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面对风险时也能做出及时调整,为企业加强供应链韧性打下坚实基础。而风险预测和处理方面仍是企业面对中断风险时的短板。环境感知能力是企业提升供应链应急能力的首要因素,“环境感知”不仅包含对当前企业经营经济发展背景的感知,还要求企业具备对未知风险的预测及员工对风险处理的判断与意识,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建设先进的供应链应急体系,又要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另外,整合重置能力能够从资源与能力的优化配比方面实现供应链的韧性治理。当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时需要企业自身对内部资源重新进行相关整合、企业外部获取新的有利资源完成资源的重置,进而实现对资源的获取与有效利用。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的扰动影响时,企业可以通过升级供应链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整合重置能力,优化组织内举措的全面性和敏捷性,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实现供应链韧性治理。

(二)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本文基于目前突发扰动下供应链中断风险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采用SWARA方法构建供应链韧性因素的评价模型,研究在面对供应链中断风险时从供应链韧性角度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面对突发事件的扰动影响时,企业可以通过升级供应链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整合重置能力,优化组织内举措的全面性和敏捷性,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实现供应链韧性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

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感知与判断,有利于企业对内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与重置利用,减少在不确定环境下供应链面临的中断风险对供应链整体的影响,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及时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在数字化时代,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实现供应链韧性治理的关键所在。企业可以通过强化信息化水平,建立完整的信息结构系统,增强供应链数字意识,及时对市场需求和环境进行预测和追踪,提前防备风险;同时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企业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及时发现与获得风险信息,提高供应链韧性,进而及时应对风险与中断,减小突发扰动造成的中断风险对供应链的冲击。

2.促进供应链整体协同合作

加强供应链各组织间的关系治理,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维护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积极应对突发扰动带来的风险。供应链整体协同合作既包含供应链上下游伙伴的紧密联系,也包含组织内部门的沟通协作。在供应商协同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产业合作和协同制造来加强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供应的信息链条、实物链条和资金链条的有效畅通[23],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快风险因素的外部识别;企业内部门间的沟通协同除了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外,定期的培训学习不仅能够增进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可以提高组织间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减小组织间的协调障碍,减轻突发扰动事件对企业结构冲击影响,提高供应链的应急能力。

3.构建制造业应急供应链体系

面向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应急能力是由多方面相关且多元的影响因素构成的,因此,考虑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持续影响,为了企业长期有效地应对风险,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应急框架,并继续建立应急供应链体系,组织所有应急供应链部门和环节,实现应急供应链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管理,构建完整的应急供应链体系。

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供应链体系,还需要关注政府政策。政策的支持有助于供应链协调,减轻供应链中断造成的社会影响,帮助供应链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联合监督,优化供应链内外举措,使应急供应链具备韧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应急能力。

4.不足与展望

首先,研究表明影响供应链韧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选择从动态能力和供应链举措两个方面对供应链韧性因素进行分析,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补充更广泛的角度。其次,SWARA方法在解决复杂决策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许多现实问题中无法准确衡量具体评级和权重,针对复杂的企业决策就需要更精确的模型。最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供应链体系的构建需要紧跟政策的步伐。受到中断风险的影响,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应急供应链体系构建的速度可能无法紧跟政策导向,日后应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及时对供应链应急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

猜你喜欢
中断韧性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跟踪导练(二)(5)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