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力量之源

2023-05-19 09:17文/白
中华魂 2023年5期
关键词:延安革命精神

文/白 慧

我的精神力量源泉与起始,要从小时候说起。

我的叔爸是一位革命军人,他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一直弘扬和践行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多次参与反“扫荡”斗争和游击战,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用他的血与汗,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早些年,叔爸基本每年才回一次老家,每次回来给孩子们讲述延安革命故事,讲述南泥湾故事、张思德烧炭故事,以及“不到延安誓不休”等革命英雄事迹。每一次他都讲得神采飞扬,似乎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孩子们有时候被逗得哈哈大笑,有时候又很好奇地问一些超出他们想象的问题,他就是孩子眼中的大英雄。

叔爸常常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要坚持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他还教导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勤奋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虽然孩子们听不懂他讲的这些大道理,却对这些话耳熟能详,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从此,延安精神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长大后,叔爸讲的革命故事时时刻刻影响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也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同时,我常常想:延安到底长啥样?它有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竟然能让无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挥洒热血,无怨无悔地捍卫这块圣地。尤其是延安故事——“不到延安誓不休”中,讲到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批爱国青年以救亡团体的名义,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时13 个月,徒步1 万多里,到达延安。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仍然斗志昂扬地高唱着歌曲:“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更吸引了我的好奇心。从此,我便有了一定要去延安的理想。

2004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我向父母提出去延安进行社会实践的想法,他们很赞同和支持。记得那天填完高考志愿后,我心中带着无数个问号,辞别亲人离了家,怀着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乘上去延安的班车。沿途一路全是陕北的黄土高原,到处山岭起伏,沟壑纵横。我欣赏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以及路边绿油油的植被和农民伯伯种的庄稼,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我到达向往已久的延安时,扑面而来的是朝气蓬勃的气息,处处可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本色不改、赤诚延安等标语,还有大街小巷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当地人民努力创业的热闹场面。接着,是著名的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映入我的眼帘,毛泽东雕像巍然挺立,气势恢宏,深深地吸引了我。让人很难想到,这个远在西北一隅的小镇,曾经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如今发展成为繁华热闹的小城市,成为温暖、明朗、坚固和蓬勃向上的圣地,成为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在叔爸的帮助下,我找到一份当打字员的工作。打印室位于延安市王家坪,离延安革命纪念馆很近,每天都看到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队和游客,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革命圣地。他们有的是母女相约、夫妻相约、兄弟相约、亲友相约、师生相约,有的是单位组织集体红色教育、培训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其中,一位美国的热血青年也慕名而来参观革命纪念馆,他向我问路并了解延安的历史情况。我用仅有的高中英文和他对话了解到,他是通过埃德加·斯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海伦·斯诺等数十位外国人的著作,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历史奇迹,也看到了共产党人坚韧和执着的“东方魔力”。

终于等到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走进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那一所所旧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革命故事,无不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可歌可泣的历史征程,深深地触动我的灵魂,我接受了一次次生动的革命精神洗礼。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无比赞叹,体会到党在艰苦奋斗历程中的伟大壮举,也感悟到革命先烈碧血丹心为革命,初心不改为后人的使命和担当。同时,也解开了我的心中之谜: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延安才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民主、最革命的圣地,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爱国青年,甚至有国民党党员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冒着生命危险,不惧艰难困苦,冲破一切限制,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通过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革命英烈们开天辟地、英勇奋战、艰苦奋斗的勇气和精神不知不觉在我的心中得到升华。

充实而又愉快的暑假很快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革命圣地延安,结束了伟大精神的熏陶和洗礼,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涯。延安,就像是我人生之路的分水岭,令我终生难忘,给予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去延安之前,我是一个仅仅有着朴素爱国主义思想的懵懂青年,经过延安这座革命熔炉的锤炼,我逐步成长为一个伟大延安精神的终生践行者。在大学里,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毕业之际,我果断选择了西部大开发,加入长庆油田大发展的行列,看到了一代代石油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在“磨刀石上闹革命”,攻克了世界罕见的“三低”油气田,创造了中国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世界奇迹,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撑起一片新的蓝天。刚工作时常常想:是什么让长庆人有如此大的魄力,使他们对党保持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唱响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凯歌,并用这种伟大精神力量引领青年一代矢志奋斗。机缘巧合,我有幸得到去地处延安的采油一厂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便又一次踏入革命圣地。采油井区工作条件艰苦,山大沟深,梁峁纵横,环境十分恶劣,但师傅们每天斗志昂扬,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和毅力,兢兢业业,精心维护采油设备、风雨无阻上山巡井、一丝不苟巡检生产线,保障了生产运行秩序有条不紊。他们深居陕北高原腹地,默默地在艰苦中坚守,在青春中奉献,在重负中挺立,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源源不断地向祖国供应石油。师傅们的嘴边至今还流传着“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好汉坡”、“跑步上陇东”等为油奉献的动人故事。我被他们这种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在大山里锤炼出星火燎原的“艰苦不怕吃苦、缺啥不缺精神”的思想境界所折服。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认真学习了现场工艺流程、岗位操作流程、设备操作等技能。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自身业务的提长,以及被石油前辈们忠诚敬业、坚韧奉献的精神所感染,练就了现在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不断进取的我,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一直致力于中国陆上最大致密气田——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建设,奉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正是由于一代代长庆石油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铸就了“忠诚担当、创新奉献、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长庆精神,推动了革命老区的油气大规模开发。长庆油田从人拉肩扛搞会战到建设成现代数字化智能化大油田,成为中国最大油气田,不断深耕延安红色沃土,持续加快安塞、宜川、黄龙等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带动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蓬勃发展,成为延安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力保障了延安地区民生和工业油气需求。

猜你喜欢
延安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