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05-19 14:04何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面积达拉低温

何睿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动脉主干或皮层出现完全性卒中,该病往往起病急,病情严重,对神经功能的损伤明显,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1]。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如何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保护,延缓病情的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2]。本文就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选取92 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46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4~77 岁,平均年龄(57.12±5.25)岁;病程12.8~36.5 h,平均病程(19.25±3.66)h。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0 例;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56.97±5.41)岁;病程13.1~35.8 h,平均病程(18.79±3.5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既往无脑梗死病史;②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颅内降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亚低温治疗通过将水循环式冰帽罩于患者头部,控制水温为4~10℃,连续治疗2 d;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30 mg+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2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8~1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基本治愈:NIHSS 评分降低>90%;显 效:NIHSS 评分 降低75%~90%;有 效:NIHSS 评分降低60%~74%;无效:NIHSS 评分降低<60%。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采用NIHSS 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0~42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越严重;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对比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 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对比(±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3 讨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往往发病突然,在短时间内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包括抗凝、颅内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但往往预后效果不佳[5]。究其原因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又常继发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会使脑缺血加重,这使得脑梗死面积逐步扩大[6]。因此,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降温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而亚低温治疗也开始逐渐受到广大医患的关注,从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来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能够更好的对其脑组织进行保护,帮助神经功能恢复。亚低温治疗可以对神经细胞的代谢进行很好的控制,有效降低局部的耗氧量,也能够对蛋白质的代谢进行协调,提升蛋白质的合成能力[7]。另外,亚低温治疗还能够降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清除脑组织内堆积的过多的乳酸,并且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发挥拮抗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但单纯应用亚低温治疗仍稍显不足,仍需要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干预[8]。

根据临床经验来看,脑梗死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会在缺血再灌注期对脑组织造成损害,但若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缺血,这种损伤还是可逆的。这就说明,清除自由基也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重点,而依达拉奉就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将患者脑部存在的大量自由基清除,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形成,从而改善脑缺血及脑组织损伤,对迟发型神经元死亡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并且,依达拉奉不会对凝血系统造成影响,溶栓治疗中无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 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大面积达拉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修饰的PET/PVC浮选分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低温休眠不是梦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