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教一体育人才 产教融合谋发展

2023-05-20 09:17李瑜
陕西画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交叉机器人

本刊记者/李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要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导向,打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围墙”,积极探索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创新路径,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良性循环。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助力优秀项目落地孵化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校区

电影片段中,地球联合政府会议厅里,机器人驻守一旁辅助人类科学决策;行星发动机机库中,移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搬运传送着物料……2023年春节档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16 台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存在于各个场景,保障庞大体系的稳定连续高效运转。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机器人“演员”均来自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产品矩阵。“电影中的巡检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业任务。在海上石油平台、戈壁荒漠、海上风电平台、露天煤矿等极端复杂的环境中,24 小时保障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运营。”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深圳优艾智合的前身是西安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张朝辉以及其他3 名创始人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7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士的张朝辉带领项目团队从“腾飞杯”“挑战杯”等赛事中脱颖而出。导师梅雪松对他说“带着你的项目去闯一闯吧,相信你会成功的”,在导师的鼓励下,他和其他3 名团队成员创立了西安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了西交一八九六管理公司资本以及全球第一的硬件创业加速器HAX 的百万级种子轮融资。经过几年发展,优艾智合已成为工业移动机器人头部企业代表,在半导体、新能源、电厂等细分领域稳居市场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2016 级博士生、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朝辉荣获2022 年度“创新创业英才奖”

△西安交通大学在建校127周年暨迁校67周年之际,与243 家企业共建78 个创新联合体,遴选企业导师667 名

2023 年2 月25 日,西 安交通大学联合优艾智合机器人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多机协作的半导体制造智能工厂物流调度和优化软件开发”项目在深圳启动。项目通过构建独立自主国产化、平台化和标准化的软件平台,填补半导体机器人物流调度软件行业空白,完善半导体行业工业软件产品生态,助力移动机器人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

以赛事为依托,助力优秀项目落地孵化。西安交通大学已连续开展34 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走出了以优艾智合机器人为代表的学生创业公司40 余家,估值近200 亿元。以国、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高水平学生竞赛为抓手,构建分层次、结构化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将项目研究与科技前沿、产业关键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推进项赛一体化。2022 年超过13000 人次的学生、2000 人次的教师参与到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30 余项高水平竞赛中,并屡获佳绩。

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重大研究突破

“大学的新形态要满足什么要求?21 世纪新科技革命的要求,21 世纪产业变革的要求,21 世纪在数字革命推动下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社会形态的要求,在这个新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迫切要求。所以我们创建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它完全摒弃了、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之间的界限。”2022 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做客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深入解读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科交叉探索之路。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契机,培育学科交叉沃土,全方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和进展,走出了一条独具西安交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拟南芥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群体进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中,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20 多年来,在国际植物研究领域,拟南芥参考基因组的标准一直由欧美国家定义。2022 年,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团队一举打破了这项垄断。团队首席科学家叶凯自豪地介绍,团队成功发现的高质量拟南芥基因组Col-XJTU,创造了拟南芥基因组质量全球最高标准。

该团队隶属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是西安交通大学首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于2016 年3 月成立。工作室汇聚了大数据挖掘、算法设计、细胞工程、基因组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团队,因学科交叉的滋养萌生出创新之花。

其实早在2010 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开始了基础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这一年,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前沿院”)成立。前沿院是一个覆盖6 个一级学科、融汇多种学科优势的研究院,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可以在这里充分探讨各自的研究课题,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思维和科研方法,产出引领科学前沿动向的研究成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探索,前沿院已搭建起价值一亿多元、校内规模最大的理科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汇聚了一批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领军教授和青年人才,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开展的重要阵地。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还试点学部制改革,成立电子与信息学部,将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整合在一起。学部制改革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自主、自由的土壤,并以大平台大项目为牵引,通过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设立新兴与交叉学科专项和大项目培育专项等举措,聚集资源开展跨学科研究。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分析测试中心已启动新兴与交叉学科专项20 余项,执行大项目培育专项60 余项,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重大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企联合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优艾智合机器人产品

西安交通大学持续推动以企业作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联合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校企双方一方面通过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团队,解决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中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并利用技术成果为企业、为地方孵化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师资队伍,践行“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在实战中培养大批行业优秀人才。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电工行业重大技术装备支柱企业,2013 年西安交通大学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牵手成立“平高——西安交大电力装备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电气设备绿色发展科研攻关,解决电力行业发展 “卡脖子”关键性技术问题。

“我们不希望大学的科研成果仅仅躺在图书馆、专利局,掉进技术与产业化之间的死亡谷,而是能无限接近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动力解决产业关键核心重大技术问题,形成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催生出新的产业生态群。”这是一手推动双方合作建院的荣命哲教授的初衷。

10 年间,校企双方全方位开展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已解决多项电力行业发展中的“短板”和“卡脖子”关键性技术问题,实现一系列重要电力装备从成果落地到工程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运作。除了在产品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双方还在重大专项承担、基础与应用研究融合、行业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2023 年2 月,平 高 集 团在西咸新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西安平高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平高集团创新业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公司将围绕“平高——西安交大研究院”开展数字装备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新兴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裂变出更多具有独立上市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预计未来5 年营业总收入将超过12 亿元。

“平高——西安交大研究院”已成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近年来交大主动对接全省‘链主’企业,已与243家企业共建78 个创新联合体,遴选企业导师667 名。与华为、联通等48 家全国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破解高等教育产教融合难题,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新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介绍说。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西安交通大学获奖项目师生代表合影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交叉机器人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一连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Échanges humains dan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