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合作博弈视角

2023-05-21 21:23郭晓龙李军杨晶晶
旅游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省长三角协同

郭晓龙 李军 杨晶晶

在过去40多年中,长三角区域的空间范围从1982—1984年最初的“上海经济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84—1988年其范围扩大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东地区;1992年,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长三角区域重新规划,到2008年形成了以江浙沪16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25个地级市;2016年,再次调整为包含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共26城市;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定了三省一市全域作为规划发展中心区,沪苏浙皖协同合作,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贯彻实施,三省一市深入推进旅游一体化,树立区域旅游合作典范。作为中国旅游“金三角”,长三角文化特色鲜明,上海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江苏人文沉淀雄厚、浙江山水条件优越、安徽历史底蕴深厚,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且互为客源地、目的地、中转地,为区域旅游提供了诸多便利。长三角拥有7个世界遗产、57个5A级景区,数量多且集中。在三省一市促进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规模明显壮大。2019年,长三角区域旅游总人次达28.11亿,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32.62%1。2021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五一”黄金周国内出游达2.3亿人次,其中,长三角累计接待游客超1.21亿人次,占全国52.66%,仅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旅游收入总和就超过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0%2。2023年春节期间,长三角旅游收入超778亿元,超过国内旅游收入的20%;其中,江苏省接待国内游客4135.01万人次,浙江省接待游客2531.1万人次,上海市接待游客1002.29万人次;而安徽省旅游接待人数跃居全国第四、整体旅游订单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110%345。

一、合作博弈与区域旅游发展

合作博弈指采取一种合作的方式,使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相较于不合作时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一方利益增加而其他参与者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都有所增加,强调集体理性,即效率、公平和公正6,因此合作博弈也被称为正和博弈。而区域旅游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旅游业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以及区域总体的竞争能力等方面达到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实现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等7。可以发现,区域旅游发展正是当地政府、旅游协会与组织、景区等相关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及游客之间的一种合作博弈关系的体现。其中的典型案例是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在2003年达成《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的合作协议,为抵御“非典”对旅游业的冲击,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该合作宣言中首次提出“无障碍旅游圈”的概念8,在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地域所构成的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最大限度消除区域壁垒,达成区域间旅游经济协作。在保持各地区自主权相对完整的基础上,将景区、旅游产品、交通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旅游要素在区域内畅通无阻,在区域协同发展、经济复苏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长三角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以3.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我国约2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政策数量逐年增多,区域内旅游合作愈加密切,逐步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间协同发展模式。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提高直接旅游收益,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税收增长。其次,在社会进步方面,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全面,自然环境保护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提高游客福利,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保障社会稳定。

1. 带动经济发展,拉动旅游和相关产业就业

三省一市通过区域合作激发旅游活力,显著提高直接旅游收益,带动经济发展。根据2005—2019年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数据可知,三省一市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逐年稳步提升,从2005年的11%增长到2019年的17%。从区域发展来看,安徽省的旅游产业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其旅游總收入在GDP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5.7%增长为2019年的23.1%,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于2010年正式实施,安徽省2011年的旅游总收入达到1901亿元,比2010年的1151亿元增长超65%。相反,作为区域龙头的上海市旅游总收入在其GDP中的占比相对平稳,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7.34%下降为2019年的14.54%。这与区域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状态直接相关,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急需产业转移,在博弈中发挥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以适当的旅游市场为代价换取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增长,所以从各区域的整合的GDP增速来看,三省一市表现出同频稳步的逐年增长。总体而言,从博弈发展的结果来看,安徽省的旅游总收入增速最为明显,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上海则通过带动区域发展,增强合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促进旅游资源共享,降低旅游运作成本。三省一市合作的核心理念在于成本共担、收益共享,通过共享旅游资源所节约的旅游经营运作成本也应当是博弈收益的一部分。长三角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区域联合宣传,在取得高回报的同时,降低了运作成本。“无障碍旅游圈”是区域旅游联合营销的成功典范,三省一市通过建立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合作机制,将特色景点串联起来,吸引游客的同时节约了宣传推广经费,进而产生了“1+3>4”的规模效益。2020年,在国家文化与旅游部的指导下,三省一市的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上海共同成立“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合作参与者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支持开展合作参与者的区域性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共同营造区域旅游市场大循环格局。

合作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当地就业。旅游业自身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产业关联效应明显,长三角各地通过旅游协同对相关行业产生直接影响,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业每增加1名就业人员,整个社会将增加5个就业机会1,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区域旅游密切产业(餐饮、住宿)从业人数比2009年增加了37%,合作成果显著。以旅游业为契机,带动区域内资本与人力的自由流动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机制,在长三角区域中,上海市具有最强的资本能力,而安徽省则拥有最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区域合作使得各方在优势资源上做出适当让步(如上海的旅游收入占比萎缩)而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各地区整体经济的增长,进而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

2. 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游客和当地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为契机,长三角地区在交通路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文化交流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进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旅游交通需求的增加,三省一市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进入新阶段。自2018年《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各地区交通部门将交通一体化作为协同合作的共同目标,2020年三省一市交通部门又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省际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协议》,各地区将合作完成54项重点项目,三省一市合作将有力地改变区域空间格局。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已有24条,总里程突破5000千米,预计于2025年基本实现长三角互联互通,沪苏浙皖“同城化”无障碍旅游效应将不断扩大2。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两小时通达,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出行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全域旅游绿色发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三省一市积极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解决三省一市共同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在绿色发展中探寻资源共享。长三角地区时空一体、山水相连,治水、治气等工作息息相关,各自为战显然不现实;合作共赢,才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与安徽省开启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谋划共建新安江-千岛湖“水质对赌”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在这场合作博弈中,双方为避免罚款积极保护水质,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除此之外,上海市与江苏省也持续加大资源支持,形成合作新局势,加大元荡生态岸线建设力度,通过3年合作实现元荡23.9千米全线贯通。长三角区域在生态共同保护、环境联防联治和绿色高质量发展3个领域部署了20余项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形成全社会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3。

4. 增进区域文化交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至今,三省一市以合作联盟形式共推出数十条无障碍旅游精品路线,涉及长三角绿色示范区、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多個主题。三省一市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区域接待国内游客高达27.8亿人次,加强了各省市间人员往来和信息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除此之外,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通过省市博弈不断整合旅游资源,研发和推广多项区域旅游产品,推出了“世博主题”“茶香文化”“岁月余味”等区域专项旅游产品。此外,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剧场等文化场馆充分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展“建筑可阅读”工程,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丰富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推动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充分满足当地居民以及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增加社会福利。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总体呈现积极的合作博弈,各个城市或地区均在“理性人”基础上通过不断沟通协作来促进地区间旅游要素配置优化和相互利益的增进。其中,各地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之间,以及他们与非营利性旅游机构之间形成的多层面合作博弈关系,在具体的合作推进中通过不断丰富的多层面利益机制发挥着激励约束作用。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第三作者系该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2-03-01)

猜你喜欢
三省长三角协同
费孝通题名“三省井”
赞大别山三省五市新田园诗大赛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豪华的龙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