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虞永平
编者按:本期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专栏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优质幼儿园评价标准研究”的第二批重要成果。该课题组曾在本刊2021年第1期呈现了其研制的评价工具及运用该工具对我国幼儿园教育不同质量领域的评价结果。本期专栏是该课题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各质量领域之间关系及其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进一步探讨,必将引发国内广大读者对学前教育质量与实践的进一步反思,进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和实践改革,同时也将有助于国外相关学者了解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前沿与动向,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增添丰实的中国经验。
[摘 要] 幼儿园管理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研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来自全国100所幼儿园的300个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班级教师关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均发挥了跨层次的部分中介作用。幼儿园应关注管理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积极作用,促使班级教师形成互动交流、合作共享的积极氛围,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培训与教研的有效性。
[关键词] 幼儿园管理质量;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班级教师关系;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对儿童产生的效益依赖于学前教育的质量水平。[1]低质量的学前教育可能是无效的,甚至还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发展。[2]提升和维持学前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其他领域的研究发现,管理是组织层面影响组织表现、质量提升和创新的关键变量,因此管理对过程质量的积极作用也被推论到学前教育领域。[3][4][5]但是,过去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更多关注那些直接决定儿童在园经验的要素,例如班级过程质量。[6]比较而言,有关幼儿园管理与学前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较少,探索园所层面的变量与班级过程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更是非常有限。[7]考虑到过程质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只有全面地了解与过程质量相关的要素,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和决策者才能共同提升和维持学前教育的质量。[8]此外,班级是内嵌于幼儿园当中的,尽管班级和园所的特征通常被视作是静止和孤立的,但是它们实际上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因此相关研究还应关注到园所特征和班级特征的关系。[9]简言之,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过程质量的关系。
已有研究发现,园所机构的管理水平与班级层面的整体质量显著相关。[10]麦考密克儿童领导力研究中心在2010年对提前开端项目的研究也发现,管理质量可以解释班级质量26%的变化。[11]对土耳其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40个托幼机构的研究发现,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12]一项针对南非的研究显示,托幼机构管理质量对过程质量的预测作用要强于教职工特质(包括资质和工作经历)以及班级特征(如师幼比)。[13]不难发现,上述研究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师幼互动质量或班级整体质量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结论。[14]对于园所管理质量对班级过程质量其他要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然有待研究者探索。
除师幼互动外的过程质量要素还有很多。[15]本研究拟选择其中的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作为因变量,考察园所管理质量对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尽管西方学者一般将课程作为提升过程质量的重要杠杆而非过程质量本身,[16]斯洛特等人指出课程中实际实施的活动对儿童每日经验的直接影响使其也可以被视作是过程质量要素。[17]这通常涉及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和组织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与常规性活动、家园合作等。[18]可见,与具体的各领域教育相比,课程实施更具综合性,能够把具有我国特点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纳入其中,从而彰显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的独特之处。
二、理论假设
幼儿园管理是在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引导下,以决策、组织、控制、激励等手段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活动。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其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例如,园长的领导力既能直接引领幼儿园课程建设方向,又能支持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在建立和维持高质量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9]本研究由此提出假设1:幼儿园管理质量对课程实施质量起到正向作用。
班级教师关系是指同一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互动关系。幼儿园管理不仅会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展开,而且会对园内的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优秀的领导者会关心和支持教职工。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教职工也会模仿领导者的行为,关爱他人,对同事宽容大度。同时,被领导者关心的教职工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工作状态和情绪,获得注意维护人际关系并善于处理人际冲突的替代经验与自信心。[20]因此,组织层面的管理行为会影响同事关系。关于学校的研究也证实学校领导的行动奠定学校信任的基调,促成教师之间高度信任关系的形成。[21][22]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教师关系起正向作用。
有关中小学同事关系的研究还发现,同事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于专业学习共同体非常重要。[23]那些与同事有着良好关系的教师更可能高效地合作。[24]在相互信任和支持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25]与中小学教师的同事关系相比,幼儿园班级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更有可能对课程实施产生影响。本研究由此提出假设3:班级教师关系对课程实施质量产生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假设4:班级教师关系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幼儿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所组织或提供的各类活动,包括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以及幼儿园对教师自主发展的支持。幼儿园管理旨在实现人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教师的发展。幼儿园管理可以通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及时了解并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5:幼儿园管理能够正向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国内外研究都证实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有积极作用。如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能够提升参与者的教学觉知能力,促使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识别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长处和弱项。[26]校本培训活动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27]参与区级教研活动程度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经常组织探究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28]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假设6: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能够影响班级教師的课程实施质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假设7: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本研究提出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此外,本研究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班级层面还有一些变量对过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如教师学历、[29]教师教龄、[30]师幼比、[31]编制[32]等。因此,本研究还把教师学历、教师教龄、师幼比、编制等设为班级层面的控制变量,希望能够更为准确地考察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属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江苏、浙江、吉林、陕西、广西5个省(自治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市区和县镇分别抽取了20所不同等级、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共计100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其中,公办园占比57%,民办园占比43%;城镇幼儿园占比65%,农村幼儿园占比35%。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一个(混龄幼儿园则随机抽取3个班级),最后共有99个大班、99个中班、99个小班、3个混龄班,共300个班级参与了本研究。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研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优质标准》)为研究工具收集数据。《优质标准》包括“管理引领”“环境支持”“课程促进”“师资保障”“家园社区合作”5个领域。每个领域包含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又由若干子项目构成。该标准采取李克特7点评分:1分、3分、5分、7分分别表示不适宜、合格、良好、优良。
在本研究中,幼儿园管理质量得分通过运用《优质标准》中的“管理引领”领域对园所进行评价获得。该领域的α系数为0.747,主要由“依法办园”“科学规划”“有效运行”“民主管理”“园长引领”“内部评价”等项目构成。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得分由“师资保障”领域的项目“教师能力建设”评价获得。该项目的α系数为0.753,包括“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激励与评价”“自主发展”等子项目。
班级教师关系得分由“环境支持”领域的子项目“保教人员关系”评价获得。该子项目的α系数为0.635。
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得分由“课程促进”领域的项目“课程实施”评价获得。该项目的α系数为0.780,包括“计划执行”“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等子项目。
本研究还选取了班级层面的教师学历、教师教龄、编制、师幼比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教师教龄以班级两位教师的教龄之和为变量值,教师学历以班级两位教师的第一学历之和为变量值,①编制以两位教师的编制状况为变量值,②师幼比以班级专任教师数与注册幼儿数的比值为变量值。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和档案查阅法收集数据。课题组为评估人员提供了《优质标准》和评分操作手册,并进行了现场培训和幼儿园实地试测培训。评估人员均为有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背景的研究生或大四本科生,每位评估员至少参加了3次幼儿园实地试测培训。在确保评分者一致性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后,各评分团队开始进行正式的数据采集。每所幼儿园都由4名评估员在一天的时间内对其“管理引领”“师资保障”“家园社区合作”进行评价,其中2名评估员组成“访谈组”,主要完成对园长、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以及观察;其他2名评估员组成“资料组”,主要负责进行档案查阅和分析。评估员完成相应任务后,分别就相应指标进行背对背打分。4名评估员完成个人打分以后,再共同讨论,完成评估小组对幼儿园“管理引领”“师资保障”“家园社区合作”的打分。对每所幼儿园的“环境支持”和“课程促进”进行评价的则是由另外6名评估员组成的评分团队。每个班级分配2名评估员,进行入班观察。他们对班级的“环境支持”与“课程促进”先进行个人打分,然后讨论,共同完成小组打分。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首先对部分班级教师第一学历缺失、3个班级在课程实施质量上存在缺失值等情况进行了缺失值处理,然后采用SPSS 23.0和HLM 6.08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SPSS 23.0主要用于对各项指标进行平均数、标准差和变量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在本研究中,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属于组织层面的变量,班级教师关系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则是属于班级层面的变量,它们在数据结构上具有嵌套关系,因此本研究使用HLM 6.08软件对幼儿园管理质量影响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机制进行跨层次中介效应分析。
对于多层次的嵌套数据,如果使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将高层次变量分解到低层次变量,忽略同一单位的样本受到共同的群体背景影响,就违背了传统分析方法对观测值彼此相互独立的预设;如果将低层次变量聚合为高层次变量,则又会造成低层次变量信息的大量损耗,同时也忽视了个体特征的影响。[33]此时研究者就需要使用多层线性回归,以减少偏误。[34]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多层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要求每个群组内部样本量要大于5,但是也有研究者指出,保证群组数量比关注群组内部样本量更重要,[35]尤其是在考察群组变量对群组内变量的影响时。[36]基于此,尽管本研究中每个幼儿园被随机抽取的班级只有3个,我们仍然可以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
本研究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由相关系数可知,幼儿园管理质量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班级教师关系、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5、0.484和0.536;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班级教师关系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9和0.525。
(二)零模型:因变量的组内和组间差异检验
为了检验因变量在组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37]本研究采用零模型进行检验。由于要檢验的模型中存在两个因变量,因此我们需要检验的零模型也有两个。其中,以班级课程实施质量(Curriculum)为因变量的零模型M1如下:
Curriculum = 00 + 0j + ij
分析发现,组间方差为0.566,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χ2=305.31,df=99,P<0.001)。组内方差为0.815,满足多层线性回归分析要求组间和组内存在差异的前提。进一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1)=τ00/(τ00+σ2)=0.566/(0.566+0.815)=0.410,满足ICC(1)大于0.059的要求。这说明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不适合采用简单线性回归的方法。
以班级教师关系(Colleague)为因变量的零模型M2如下:
Colleague = 00 + 0j + ij
分析发现,组间方差为1.123,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χ2=318.45,df=99,P<0.001)。组内方差为1.520,满足多层线性回归分析要求组间和组内存在差异的前提。同时进一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1)=τ00/(τ00+σ2)=1.123/(1.520+1.123)=0.425,满足ICC(1)大于0.059的要求。这说明对班级教师关系的数据应该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三)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直接效应
为考察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是否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模型M3。在此模型中,除了加入第二层的自变量幼儿园管理质量(ADMIN)以外,本研究还放入了第一层的自变量师幼比(RATIO)、教师教龄(EXP)、编制(BIANZHI)、教师学历(EDU)。由此,模型M3如下所示:
Curriculum = 00 + 01*ADMINij + 10*RATIOij + 20*EXPij + 30*BIANZHIij + 40*EDUij + 0j + ij
01是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質量的主效应,如果01不显著,则无需进一步讨论中介效应。从表2可知,01达到显著水平(01=0.423,Tratio=5.702,df=98,P<0.001),说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
(四)班级教师关系的跨层次中介效应
要检验班级教师关系的跨层次中介效应,须首先考察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教师关系的作用,以及班级教师关系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然后再考察加入班级教师关系这个中介变量之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
1. 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教师关系的作用。
为验证此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模型M4。在此模型中,班级教师关系是因变量,幼儿园管理质量是自变量,师幼比、教师教龄、编制、教师学历是控制变量,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Colleague = 00 + 01*ADMINij + 10*RATIOij + 20*EXPij + 30*BIANZHIij + 40*EDUij + 0j + ij
01是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教师关系的作用。从表2可知,01达到显著水平(01=0.498,Tratio=4.930,df=98,P<0.001)。这说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教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此外,师幼比、教师教龄、编制、教师学历等控制变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2. 班级教师关系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
为验证此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模型M5。在此模型中,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是因变量,班级教师关系是自变量,师幼比、教师教龄、编制、教师学历是控制变量,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Curriculum = 00 + 10*RATIOij + 20*EXPij + 30*Colleagueij + 40*BIANZHIij + 50*EDUij + 0j + ij
30是班级教师关系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从表2可知,30达到显著水平(30=0.311,Tratio=9.674,df=99,P<0.001),说明班级教师关系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就控制变量而言,班级教师的教龄影响不显著,教师编制类型、教师学历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师幼比则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3. 班级教师关系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验证此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模型M6。在此模型中,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是因变量,班级教师关系、幼儿园管理质量分别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自变量,师幼比、教师教龄、编制、教师学历是控制变量,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Curriculum = 00 + 01*ADMINij + 10*RATIOij + 20*EXPij + 30*Colleagueij + 40*BIANZHIij + 50*EDUij + 0j + 3j*Colleagueij + ij
01为加入班级教师关系变量之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在模型M3中,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直接效应显著。如果模型M6中的01未达到显著水平,就说明班级教师关系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如果模型M6中的01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其回归系数小于模型M3中的01系数,则说明班级教师关系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表2可知,在加入班级教师关系之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间接效应01仍然显著(01=0.191,Tratio=2.251,P=0.027<0.05)。与模型M3的检验结果相比,其回归系数有所降低,这说明班级教师关系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4得到验证。
(五)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跨层次中介作用
要检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跨层次中介效应,同样须首先考察幼儿园管理质量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作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然后再考察加入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这个中介变量之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
1. 幼儿园管理质量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作用。
由于幼兒园管理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属于同一层次的变量,所以本研究建立了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M7来验证它们的关系。在模型M7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Pro)为因变量,幼儿园管理质量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0.665,t=8.813,P<0.001),假设5得到验证。
2.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
为验证此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模型M8。在此模型中,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是因变量,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自变量,师幼比、教师教龄、编制、教师学历是控制变量,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Curriculum = 00 + 01*PROij + 10*RATIOij + 20*EXPij + 30*BIANZHIij + 40*EDUij + 0j + ij
01是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作用。从表2可知,01达到显著水平(01=0.294,Tratio=4.396,P<0.001),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6得到验证。就控制变量而言,班级教师的教龄影响不显著,教师编制类型、教师学历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师幼比则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3.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了验证此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模型M9。在此模型中,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是因变量,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均是自变量,师幼比、教师教龄、编制、教师学历是控制变量,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Curriculum = 00 + 01*ADMINij + 02*PROij + 10*RATIOij + 20*EXPij + 30*BIANZHIij + 40*EDUij + 0j + ij
01为加入中介变量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之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间接效应。在模型M3中,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直接效应显著。如果模型M9中的01未达到显著水平,就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如果模型M9中的01达到显著水平,但其回归系数小于模型M3中的01系数,则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表2可知,在加入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之后,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间接效应01仍然显著(01=0.250,Tratio=2.270,P=0.025<0.05)。与模型M3的检验结果相比,其回归系数有所降低,这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7得到验证。
五、讨论
(一)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正向作用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管理质量能够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产生正向作用。已有针对管理质量与托幼机构整体质量、[38]管理质量与班级整体质量[39]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与本研究类似的结论。在质量视域下,由于过程质量与儿童结果质量的关系很强,所以我们更容易关注到与儿童发展、学习和幸福直接相关的要素,而相对忽视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同时,对于幼儿园管理,我们过去更看重管理职能的实现,以保证事务性工作顺利展开,而没有重视管理对质量提升尤其是课程质量改善的作用。本研究证明幼儿园管理质量确实能够影响班级课程实施质量,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管理的质量内涵,注重通过管理引领幼儿园过程质量的提升。
(二)班级教师关系的中介作用
已有研究揭示了幼儿园组织氛围与班级过程质量的关系。如一项关于教师培训的研究发现,旨在改善组织氛围的培训项目也改善了班级课堂质量。[40]对美国伊利诺伊州103个托幼机构的研究发现,班级课程质量与组织氛围显著相关。[41]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60个儿童保育机构的研究同样发现了组织氛围对班级质量的正向作用。[42]本研究的发现回应了这些研究,同时进一步将组织氛围对过程质量的积极影响从园所层面拓展到了班级层面。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教师关系具有正向作用。近年来幼儿园管理范式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对关系的重视上。领导不再是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实现预期的结果,而应更关注与早期服务提供者、父母、儿童的关系。[43]本研究所评价的幼儿园管理质量就凸显了分布式领导的要求。这种领导方式鼓励所有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分担领导和发展责任,同时也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互助和互动,发展强大的、可持续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在本研究中幼儿园管理质量得分越高,其班级教师关系越好。
(三)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中介作用
已有研究指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因素可以分为教师个人因素和组织机构因素两类。在组织机构因素中,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经费不足等问题都是主要障碍。[44]学校支持氛围也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45]高质量的幼儿园管理能够统筹协调教师工作,为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因此能够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展开并取得成效。本研究结果与此类似,进一步证实了幼儿园管理质量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正向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能够促进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对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效果的确认。已有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效果的研究多基于教师的主观报告,[46][47]本研究则以客观观察的数据证实了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积极效果。这说明为教师提供培训、园本教研、自主发展支持等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发生变化,进而促使教师把他们的所知所能转化为课堂实践,最终让儿童受益。[48][49]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总体来看,本研究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第一,受限于研究的人力和物力,本研究选取的总体样本和每所幼儿园的班级样本数量有限,可能会影响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结论的推广性。未来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总体样本量。第二,本研究只考察了作为整体的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的关系,未来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管理质量的哪些要素是过程质量的有效预测指标。第三,本研究未关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儿童发展结果的关系,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努力弥补这一不足。
六、建议
(一)系统提升幼儿园管理质量,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管理对过程性质量的引领作用。具体而言,在管理理念上,幼儿园整体应树立自我管理、持续改进的理念,并将其作为不变的追求。全美幼教协会的质量认证程序即是从所有工作人员的自我反思开始的。[50]在管理内容上,幼儿园应关注过程质量的管理,如加强园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互信、进取的组织氛围,而不仅仅关注日常事务的运转。在管理程序上,幼儿园应实施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的流程,以实现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全面和持续改进。
(二)建构积极、合作、互信的班级教师关系
积极的班级教师关系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有利于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幼儿园管理者不仅应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而且应注重心理环境的建设;不仅要关心幼儿所在的环境,也要关心教师所处的环境,为教师之间建立积极、合作、互信的关系提供支持。具体而言,园所领导应垂身示范,关爱他人、宽容大度,与教职工建立平等、积极的人际关系;应为教职工赋权,引导和鼓励教职工合作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应组建各种学习共同体,引导保教人员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收获,分享资源和经验,研讨课程和幼儿发展的情况。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为班级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制度支持,如在组建班级教师团队时就应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契合度,[51]建立班级课程审议制度,明确保教合一的工作原则等。此外,班级教师自身也应充分认识到班级教师关系对课程实施乃至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包容的心态积极寻求与班级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三)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培训与教研的有效性
本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确实能够在幼儿园管理质量和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幼兒园应加强教师能力建设。首先,幼儿园要综合采用教研、主题培训、工作坊、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持续提供内容丰富、满足其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的专业发展活动。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不仅是强制要求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一定的专业发展活动,而且要保障每位教师都有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最后,幼儿园要着力解决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因教师数量短缺而抽调困难、教师内部动机缺失等突出问题,采取远程教育与集中实训相结合的形式,[52]为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提供时间、经费保障及职称晋升、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当然,在提供专业发展活动的同时,幼儿园还应积极营造支持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专业氛围。
注释:
①本研究按照受教育年限对不同类别的学历进行赋值,将其转换为数值型变量。
②本研究把两位教师的编制状况区分为两位教师均有编制、至少有一位教师没有编制的类别变量。
参考文献:
[1]MELHUISH E, EREKYSTEVENS K, PETROGIANNIS K, et al.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CEC) upon child development[EB/OL].(2015-06-23)[2021-10-23].https://ececcare.org/fileadmin/careproject/Publications/reports/new_version_CARE_WP4_D4_1_Review_on_the_effects_of_ECEC.pdf.
[2]BRITTO P R, YOSHIKAWA H, BOLLER K.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global contexts: rationale for investment,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mplications for equity[J]. Society Policy Report,2011(25):1-26.
[3]DOUGLASS A L. Leadership for qua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9:6.
[4]SIRAJBLATCHFORD I, MANNI L.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the early years sector: the ELEYS study[M].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ress,2007:4.
[5]COLEMAN A, SHARP C, HANDSCOMB G. Leading highly performing childrens centr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cidental leaders”[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16,44(5):775-793.
[6]SLOT P 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a literature review[R]. Paris: OECD Publishing,2018:9.
[7][8]DENNIS S E, OCONNOR E. Reexamining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the classroom[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13,27(1):74-92.
[9]PIANTA R C, WALSH D J. Applying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in schools: cautions from a developmental systems perspective[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998,27(3):407-417.
[10]LOWER J K, CASSIDY D J. Child care work environments: the relationship with learning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7,22(2):189-204.
[11]MCECL (McCormick Center for Early Childhood Leadership). Head Start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director qualifications, and links to classroom quality.(2010-11-09)[2019-11-20]. https://digitalcommons.nl.edu/mccormickcenterpubs/20/.
[12]YAYABRYSON D, SCOTTLITTLE C, AKMAN B, et al. A comparison of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environments and program administrative quality in Turkey and North Carol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20,52(2):233-248.
[13][38]BIERSTEKER L, DAWES A, HENDRICKS L, et al. Centerbased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program quality: a South African stud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6,36:334-344.
[14][15]OECD. Engaging young children: lessons from research about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M]. Paris: OECD Publishing,2018:22,114-115.
[16]OECD. Process quality,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 Paris: OECD Publishing,2021:57.
[17]SLOT P L, LESEMAN P P M, VERHAGEN J,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tructural quality aspects and process quality in Dutc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setting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5,33:64-76.
[18]唐淑.幼兒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总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5.
[19]科里克,卡克斯,罗伯逊.托幼机构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
[20]BABALOLA M T, STOUTEN J, EUWEMA M C,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ethical leadership and workplace conflic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ployee resolution efficacy[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8,44(5):2037-2063.
[21]TSCHANNENMORAN M. Trust matters: leadership for successful schools[M]. San Francisco: John Wiley & Sons,2014:123.
[22]GODDARD Y L, MILLER R, LARSEN R, et al. Connecting principal leadership, teacher collabor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R]. Denver: AERA,2010:2.
[23]GRAY J, KRUSSE S, TARTER C J. Enabling school structures, collegial trust and academic emphasis: antecedent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16,44(6):875-891.
[24]NING H K, LEE D, LEE W O.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value orientations, collegiality, and collaboration in 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J].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5,18(2):337-354.
[25]HARGREAVES A, DAWE R. Path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rived collegiality, collaborative culture, and the case of peer coaching[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0,6(3):227-241.
[26]EUROFOUND. Working conditions, training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workers and quality of services: a systematic review[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5:1-2.
[27]SVENDSEN B. Teachers experience from a schoolbased collaborativ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reported impact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Teacher development,2016,20(3):313-328.
[28][48]魏易,羅滨,林秀艳,等.区域教研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5):12-54.
[29]GUO Y, PIASTA S B, JUSTICE L M, et al. Relations among preschool teachers selfefficacy, classroom quality, and childrens language and literacy gain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0,26(4):1094-1103.
[30][32]HU B Y, FAN X, LOCASALECROUCH J, et al. Profiles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in Chinese kindergarten classrooms and the associated teacher and program feature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6,37:58-68.
[31]BURCHINAL M, HOWES C, KONTOS S. Structural predictors of child care quality in child care home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2,17(1):87-105.
[33]刘昊.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新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3(02):21-26.
[34][35]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et al.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8th ed.)[M]. Boston: Cengage,2019:324,327.
[36]JENKINS J M , RASBASH J , OCONNOR T G. The role of the shared family context in differential parenting[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39(1):99-113.
[37]KLEIN K J, KOZLOWSKI S W J. From micro to meso: critical steps in conceptualizing and conducting multilevel research[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0,3(3):211-236.
[39]LOWER J K, CASSIDY D J. Child care work environments: the relationship with learning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7,22(2):189-204.
[40]BLOOM P J, SHEERER M. The effect of leadership training on child care program qualit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2,7(4):579-594.
[41]BLOOM P J. The Illinois directors study: a report to the Illinois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y Services[R]. Evanston, IL: National Louis College of Education,1989:43.
[42]IUTCOVICH J, FIENE R, JOHNSON J,et al. Investing in our childrens future: the path to quality child care through the Pennsylvania child care/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training system[R]. Erie, PA: Keystone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1997:7.
[43]坎贝尔-巴尔,利森.早期服务的质量与领导力: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55.
[44]李琼,张倩,樊世奇.国际视野中的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与PISA高绩效东亚四国TALIS数据的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1):53-61.
[45]王双龙.教师自我意识与学校支持氛围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11):74-78.
[46]张世义,江夏.问题关注视角下的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及思考——基于青海省国培班69名教师的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7(09):22-26.
[47]海鹰,蔡迎旗.“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06):33-36.
[49]CONNORS M C. Creating cultures of learn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ffective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polic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6,36:32-45.
[50]荷尔瑞恩,希尔德布兰德.幼儿园管理[M].严冷,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
[51]秦旭芳,朱琳,李馥婷.幼儿园主副班教师契合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8):53-58.
[52]吴琼.我国幼儿园师资保障质量评估与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57-66.
Abstract: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has effects not only on kindergarten affairs, but on its education quality. The data of 300 classes from 100 kindergartens in China, collected by the research with the scale of“Towards Quality”, prov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quality and classroo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quality is positively strong and partly mediated at a crosslevel by class teachers relationship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for teacher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kindergarte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quality, cultivate the atmosphere of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among teachers, promote teachers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Key words: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quality, classroo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quality, class teachers relationshi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for teachers
(責任编辑: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