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也能变温和

2023-05-21 18:36姜欢
新班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记录卡辅导室小希

姜欢

案例描述

小希今年10岁,无身体疾病,是家中独子。因为父母平时工作忙碌,所以小希主要是由奶奶照顾,奶奶对小希很宠溺。

进入小学之后,小希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有时候甚至情绪失控,在课堂上大吼大叫,严重扰乱课堂秩序,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

小希爸爸在与班主任沟通时表示:平时在家里,小希妈妈与奶奶的关系比较紧张,妈妈的脾气比较暴躁,孩子可能有样学样。

班主任认为,小希比较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比较娇气,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要顺着他的意。如果不满意,他就会大吼大叫、大哭大闹,以此达到目的。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已经达成默契,小希发脾气时,大家采用冷处理的方式,等他平静之后再找他谈话。

小希的同学表示,小希是一头“嗥叫的狮子”,每次只会喊叫,真正要打起架来,他就怂了。每次他发脾气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理他,觉得他有点搞笑。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有几个同学还喜欢逗他,这让小希更生气。

四年级时,班主任发现小希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由之前的一个月一两次到一星期三四次,于是将小希转交给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辅导,希望借助专业的力量解决问题。

根据小希的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的情绪问题进行分析。

问题成因分析

1. 个性特征。小希容易被他人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激怒,引起他愤怒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自己的愿望、要求得不到满足,另外一种是自己的身体、利益受到侵犯。他倾向于将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但这会招致对方反击,从而激化矛盾,形成恶性循环。

2. 不合理的信念。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生来同时会有合理信念和不合理的信念,当人们以合理的信念去思考和行动时,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当人们以不合理信念去思考和行动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通过对小希的观察,我发现他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3. 家庭教养方式。在一次与小希爸爸交谈时,他爸爸表示:“老师多次反映这个情况后,我们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没什么问题,连药都没有开。我们在家也批评教育了他,动手打他也没用。我上初中时也是血气方刚的,现在也混得不错。”第二天,小希返校之后,我问小希:“爸爸是否因为你发脾气与你谈心?”小希否认,还说爸爸在放学回家之后带他去吃了牛排。一次放学时,我无意中看到小希对着电话手表大吼大叫,刚要上前询问,就看到奶奶笑呵呵地过来找他,他立马跺脚呵斥奶奶太晚来接他。在与小希妈妈沟通时,我发现妈妈平时对孩子比较严厉,家里管孩子的主要是妈妈。由此得知,小希家的教养方式介于专制型与溺爱型之间,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比较高,只要成绩好,小希提出的要求都能够被满足,而奶奶则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小希习惯了不被拒绝,一旦被拒绝就容易感到挫败,而且还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挫败感。与小希谈话时,他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心理辅导过程

1. 积极回应,建立关系。

与小希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学校楼梯口的角落里。小希大吼大叫并手舞足蹈地比画着,我当时有点手足无措,内心比较慌乱。但很快我就反应过来,细声细语地要求他跟我去心理辅导室,他断然拒绝,不肯配合。我转变策略,让旁边的老师去准备一杯温水拿过来。在递给小希温水时,他竟然非常礼貌地说:“谢谢老师。”这种反差让我抓住了机会,我像哄小宝宝一般,温柔地对他说:“小希,喝点温水,要不嗓子该疼了。”虽然他依然怒气未消,但没有拒绝我的好意,慢慢地喝了几口水。

我适时说:“小希,老师的心理辅导室有许多小玩具,想不想去看看?”他似乎不感兴趣,没有回应,还沉浸在愤怒中。我接着说:“这边太暗了,咱们换一个舒服的地方,可以吗?”他抬头看了看我说:“可以。”

来到心理辅导室,我们相对而坐,小希主动摆弄起了沙盘。我看他情绪平复了,就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缘由。在讲述时,小希的情绪又激动起来,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做课间操时,小龙故意碰了一下小希,小希生气了,也碰了一下小龙。班主任发现后,批评了小希却没有批评小龙,小希瞬间就“炸”了。

整个讲述的过程,我能感受他的愤怒、不满。对于事件本身,我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小希选择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放在沙盘里。他在玩具架前犹豫了半天,选择了一头狮子。我问小希:“你为什么选择它?”他说:“狮子,很凶猛。”我表示赞同,但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凶猛的狮子站在沙子上,孤孤单单的。”他继续说:“那就找些动物陪着他。”我继续引导:“狮子这么凶猛,会有小动物喜欢陪着它吗?”他低头不语。

我觉得时机到了,就直接问他:“你有没有发现,生气发怒给大家带来了困扰?”我借机罗列了近期发生的几件事情,静静地等待他回答。小希沉默片刻,对我说:“都是他们先惹我,我当时很生气,又控制不住自己,就对老师、同学发脾气了。”

他终于承认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这对他来说不容易。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表扬了他,说:“情绪管控是一种能力,你正是缺乏这种能力!你愿意通过练习去掌握这种能力吗?”小希有点犹豫,问我:“会不会耽误学习呀?”我继续说:“学会控制情绪对你的发展很有利,和老师一起试一试吧!”小希点点头答应了,就这样,我和小希初步建立了辅导关系。

2. 情绪记录,觉察情绪。

在确立了与小希的辅导关系之后,我对小希的关注就多了几分。课间,如果经过小希所在班级教室,我经常会去看一下小希,与小希闲聊几句。小希偶尔也会来办公室找我,聊一下最近的情绪状况。我们像朋友一般相处,小希的情绪暂时稳定。同时,我也时常与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表示小希还是会发脾气,但都比较短暂,老师和同学都能容忍他。

一个中午,教学楼突然响起了一阵吼叫声,我赶忙冲出去,看到小希在走廊上边跺脚边喊叫。我冷静地拍拍小希的背,跟他聊起来,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一开始不搭理我,后来会时不时回复我的提问。等待小希的情緒平复之后,我们来到了心理辅导室。

“小希,你能告诉老师什么事情让你这么愤怒吗?”我问。小希说:“我不会做语文题,敲了几下桌子,王老师让我停下来,我不停,王老师就让我出去冷静一下,我不出去,王老师就把我带到了外面……”

“之前我们就谈过,每次你发火时,就像嗥叫的狮子一般,让人既心疼又害怕。我们可以尝试与自己的情绪对话。”

小希好奇地问:“与情绪对话?还可以这样?”

我接着说:“你记不记得我们之前在心理健康课上讲的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小怪兽的情绪有时候也会一团糟。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小怪兽学会了表达、整理情绪。你也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记录情绪的变化。老师为你提供一张‘一周情绪记录卡,你可以每天选择相应的表情,同时简单记录一下引起你情绪变化的事情。我们约定每周一中午1点左右交流一下你上一周的情绪变化。”小希面露难色,有点不情愿。我看出他的顾虑,继续说:“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的,老师跟你一起尝试和情绪对话,好吗?”他最后答应了。

3. 情绪外化,梳理感受。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小希每周一都会到学校心理辅导室找我。我借助“一周情绪记录卡”与小希开展对话,引导他进行自我探索:“这一天什么事情又让你愤怒了?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一天,你的心情比较平静,你做了哪些努力?这一天,你的心情像过山车一般,发生了什么?”

我引导小希借助“一周情绪记录卡”与自己对话,看到情绪背后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我都是一名倾听者,听小希如何面对情绪、处理情绪。我们也在心理辅导室尝试练习“STOP技术”,如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衣服上、捏一下解压球等,再思考解决办法。

在记录情绪的日子里,小希发脾气的频率低了许多,但是偶尔还会出现小状况。一段时间后,我调整辅导策略,将“情绪记录卡”改成“情绪曲线图”。小希每天通过画情绪曲线图回顾、反思自己当天的情绪状态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给自己每个时间段的情绪打分。刚开始小希有畏难情绪,但是我鼓励他接受这个小任务。我会在他的情绪曲线图上写评语,贴有趣的卡片,他很喜欢这种方式。就这样,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着,一周又一周。

4. 辩证应对,调整认知。

在一次谈话中,我发现小希上周的情绪波动较大,便问他:“你周三写了自己得奖很开心,周四写了老师发奖不公平,让你非常愤怒。你能不能讲一下发生了什么?”小希“哼”了一声,说:“我想要笔袋,老师却给我铅笔。”我接着问:“为什么老师这样安排?”小希说:“老师看我不顺眼,故意不给我笔袋。”我继续问:“那老师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发奖品的呢?”小希说:“根据我们获得的积分发奖品,10分可以换一个笔袋,5分可以换一支铅笔。”我说:“哦,那你有多少积分?”小希说:“我记得我明明有10分。”我又说:“如果你有疑问,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呢?”小希嘟囔着说:“老师就是不公平。”我追问:“你为什么觉得老师不公平呢?”小希说:“老师不喜欢我,我经常大吼大叫。”我知道小希存在许多类似的不合理信念,这让他经常以偏概全,比较偏执。

我通过驳斥技术、寻找证据等方法帮助小希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逐渐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当觉得某件事情不公平时,愤怒或用攻击的方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证据判断是否与自己所想符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5. 家校沟通,合作共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与学校积极配合,家长与教师的密切沟通。在心理辅导期间,我与小希的家长达成共识:(1)多陪伴孩子,控制情绪,采取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教育孩子;(2)每星期至少向班主任反馈一次孩子的表现,遇到特殊情况及时联系;(3)当孩子有进步时,采取精神鼓励,比如拥抱、表达爱意等,促使孩子不断改善行为。

心理辅导半年之久,小希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他的班主任见到我时,与我沟通他近期的状况,说现在他发脾气的次数少了,能够好好说话,情绪比以前稳定许多,正在变成“一头温顺的狮子”。当然,还会有偶发状况,所以我对小希的教育和引导还在继续,会持续跟踪孩子的发展情况。

辅导反思

情绪问题是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前所处理的类似心理辅导案例都是短期的,但是小希的情绪问题棘手、持续时间长且具有反复性。在本案例中,我有几点收获。

一是找到谈话的载体,本案例中的“一周情绪记录卡”“情绪曲线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情绪记录卡“和”情绪曲线图“,我与小希有了谈话的载体,为辅导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找到情绪失控的根源。通过辅导,我发现小希存在过度概括化、非黑即白等不合理的信念,通过驳斥技术、寻找证据的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小希建立合理的信念。

三是采取积极行动,助力小希改变。让小希写“情绪记录卡”、画“情绪曲线图”时,小希有畏难情绪,我鼓励小希,督促小希完成任务,让小希看到自己的变化,提高小希改变自己的信心。虽然小希的情绪会有起伏,但我一直理解、接纳小希,做到不打断、不评价、不指责,时刻注意倾听,及时回应,让小希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

責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记录卡辅导室小希
小溪流的比赛
小夫妻日常
试论劳务用工安全档案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小希的跳高游戏
小希的贴纸游戏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记录卡的使用策略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探索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
输电线路验收记录卡的推行实践
推行党员奉献记录卡制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