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5-21 17:50朱庆龙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麦种植赤霉病病虫害防治

摘    要:文章以小麦种植中所采用的“一喷三防”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阜南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阐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提出了一些具体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赤霉病;“一喷三防”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109-03       中國图书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不断加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力度,探索出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一喷三防”技术是目前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手段。在技术人员和种植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当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得到了大大增强,降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率,对当地小麦的高质高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

1.1 气候条件的变化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当地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联系。小麦赤霉病的高发期通常在4—5月,这一阶段阴雨天较多,土壤和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环境湿度较高再加上处于扬花期的小麦生命力和抗病性较弱,因此极易发生赤霉病[1]。

1.2 田间菌源总量超标

赤霉病菌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和繁殖力,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如若未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势必会发生和蔓延赤霉病。比如,种植人员在秸秆还田作业时,未使用真正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是未做好田间排水工作,使得大量水资源囤积在种植地中、并未合理施加化肥农药等,这些都会为赤霉病菌提供机会,使其大量附着在小麦植株上,从而暴发小麦赤霉病。

1.3 小麦抗性较低

选择抗病性与存活率较强的小麦品种能有效避免赤霉病的发生。由于部分种植人员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并未筛选小麦种子,盲目施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因此无法提高经济效益。比如,过分喷洒化肥农药进一步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抗病性,增强了其抗药性,从而加大了当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难度。

1.4 化肥农药的不正确使用

受传统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思维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户未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小麦田施药,而是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擅自增加施药量,单纯认为只要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就能彻底消除小麦赤霉病以及其他病虫害,使得当地滥用或乱用化肥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严重降低了当地小麦的产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平稳运行,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 “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有效应用

2.1 化学防治技术

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手段是根据当地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喷洒药物,这种方式又被称为化学防治技术,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当地种植人员应在小麦播种前预测小麦的生长状况,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周期,并按照规定时间对小麦种植地进行两次全覆盖药物喷洒[2]。小麦苗期到发穗期是赤霉病发病的最集中时期,发病初期会在小麦小穗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而该斑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小麦植株上蔓延,随后扩散到整个小麦的小穗和穗轴上。除此之外,若小麦种植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该种植地存有积水,则发生小麦赤霉病的部位还可能会产生粉红色的胶状物体。因此,对于化学防治小麦赤霉病,种植人员应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第1次小麦赤霉病防治应在小麦初花期进行;第2次小麦赤霉病防治应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对于那些属于高感品种、花期阴雨天气较多、生育期到来时间不均衡的小麦来说,种植人员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第3次小麦赤霉病防治。

2.2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过程中侧重点在于预防该病害,而并非治疗,主要应用阶段为小麦播种期与田间管理期。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概率,种植人员应在正式开展种植工作前,挑选品质高且抗病性好的小麦种子。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已经达到了中抗水平,比如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引进的淮麦22、皖垦0622、全麦725以及新品种LX06等,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率,增加小麦产值。农业防治技术应用在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中,种植人员除了定期对小麦种植地开展除草和施肥灌溉作业以外,还应在相应时间内开展补苗工作。根据小麦生长周期规律来看,拔节期是小麦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因此种植人员应关注小麦的长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劣质幼苗,选择在晴朗天气拔除,及时补种新的优质小麦良种。生长速度较慢、幼苗颗粒不饱满等问题的小麦幼苗即可判定为劣质幼苗,种植人员只有及时拔除劣质苗与补种优质苗,才能提高当地小麦的产量[3],避免赤霉病的出现与蔓延。种植人员要定期观察小麦种植地的情况,明确小麦在每个不同阶段的长势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种植计划,考虑是在原有种植地上补种还是移植处理幼苗。在此过程中积极对小麦田施加磷钾肥,降低了小麦田间的菌源总数,对当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带来积极效果。

3 “一喷三防”技术的使用要点

3.1 化肥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1)化肥农药的选择要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多菌灵悬浮剂、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丙硫菌唑单剂等。种植人员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不同的叶面肥。对于土壤肥力较强的,种植人员应向种植地喷洒磷酸二氢钾3 kg/hm2,若喷洒其他水溶性肥料,施肥量应不低于750 g/hm2,以磷酸二氢钾肥液为主的水溶性肥料喷洒小麦田能有效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生长的阻碍,从而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提高小麦质量;对于土壤肥力较弱的,选用含有聚谷氨酸类的有机水溶性肥料或各种微量元素施肥,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实现当季小麦高质高产。在选择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时,种植人员要尽可能避免同种药剂反复使用,应结合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在防治过程中循环交替使用,避免小麦对同种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影响化学药剂作用的发挥[4]。除了磷酸二氢钾之外,增效助剂与小麦调节免疫剂也能起到增强小麦免疫力、提高其抗病性的作用。若该小麦田的基肥施用量不足,种植人员应根据小麦的实际长势情况与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喷洒尿素或腐殖酸,提高当季小麦的结实率。

2)种植人员在使用化肥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时,需要注意以下4点。一是合理把握施药时间。种植人员应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喷洒药物。为了有效发挥药肥作用,种植人员应选择最佳施药时间,即当天的7:00~10:00、16:00~18:00。若在施药4 h内遇到降水天气,待雨停后重新喷洒小麦田。二是种植人员应严格把控施肥用量,做到精准施肥。具体来说,磷酸二氢钾肥液等水溶性肥料的浓度最高不得超过2.0%,最低不得低于0.5%,而其他药肥的浓度或剂量也应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用药标准科学调配,从而提高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性与精确性。三是种植人员在向小麦田施加药肥时,应注意全面性,这里的全面性指代两方面内容。种植人员应在所有小麦田喷洒药肥,还应在此基础上确保药肥能喷洒到小麦植株上,且要合理控制喷施量,以小麦叶片不滴水为最佳效果。对于墒情较差或发生干热风现象的小麦田来说,种植人员应尽可能将药肥喷洒在小麦生长较为旺盛的上部叶片中,必要时还可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喷药次数,从而有效增强小麦叶片的吸收能力,避免出现小麦脱肥现象。四是为加强喷药的有效性,使更多药肥能附着在小麦叶片上,种植人员可以在药肥中增加适量的中性皂液、洗涤剂等增效剂,从而降低药肥溶剂的表面张力,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3)种植人员应合理使用相关叶面肥,需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种植人员可以将磷酸二氢钾与其他化肥混合使用,比如氮素化肥、小麦生长调节剂等。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化肥农药的使用效果,还能节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合理防治小麦赤霉病。二是种植人员应将尿素与碱性含量较高的肥料分隔施加,二者施加时间至少间隔7 d,这样能有效避免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提高喷药与施肥工作的科学性。三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喷药施肥工作的精确性,减少或避免烧苗、烧根,种植人员应对小麦种植地单独施加水溶性肥料,或该肥料与非碱性农药混合应用,并均匀喷施在小麦表面。四是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应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小麦植株的安全,避免使用化肥或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在使用具有大量微量元素的液体肥料时,种植人员不能为其配备含有重金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否则会造成该种植地土壤酸化,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2 植保直升机与无人机的有效使用

一是植保直升机内部装配了多个喷头和液泵,技术人员可以操作植保直升机对小麦田开展药剂喷洒作业,工作效率较高,植保直升机的高效率、高承载力与高流量的特点也能在此处得以展现。二是与植保直升机不同,植保无人机内部安装了先进的雷达系统,种植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能全方位了解小麦田的环境,极大程度上削弱了阴天环境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影响,使得该项工作更具先进性和现代性。三是在DBF雷达系统与数字波束合成技术的双重作用下,种植人员还能利用植保无人机场景识别小麦种植地,在此过程中植保无人机会自动生成小麦种植地的三维点云成像,不仅能有效监督种植地土壤与小麦生长情况,还能自动避障与绕障运行,从而利用植保无人机监管与控制小麦种植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四是由于植保无人机能够利用其内在设备检测种植地形与地面坡度,因此也大大增加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精确性与合理性。植保无人机可在种植人员的操控下实现仿地飞行,从而使药肥液能均匀喷洒在小麦田间。种植人员在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肥液时,应尽可能选择空气质量好、尘土较少、气温适宜且人群较少的时间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药肥液的雾化效果,还能避免各种危险建筑物对植保无人机的威胁,为小麦幼苗的安全和健康生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4 加强“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有效手段

4.1 制定“一喷三防”技术使用规范

一是种植人员在利用“一喷三防”技术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应利用二次稀释法调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其他同类型农药,且要使用标准计量器合理控制药量。在向小麦田喷洒农药试剂的过程中,应避免在高温或大风环境下作业,防止喷药不均影响防治效果。二是若小麦田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小麦赤霉病,种植人员应多次利用“一喷三防”技术对其防治,必要时还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区域混合用药,但混合药剂不能长时间存储,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应遵循“随混随喷”的原则,在混合相关药剂后,及时将其喷洒到发病小麦田中。三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规定穿好防护服、佩戴好安全手套与面罩,尽可能避免化学农药试剂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农药中毒。四是种植人员应在喷洒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和消毒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或工具,妥善处理好废水,避免污染其他水资源。

4.2 加大“一喷三防”技术的落实力度

为了保证“一喷三防”技术在当地真正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该技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监管小组与推广小组,并将该技术在农户中的推广作为当地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在对该工作细化处理的基础上落实到每个具体人员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责任到人、指导到田、服务到家。當地农业部门还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上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将其特征和优势宣扬出去,这样才能扩大普及范围,为更好地开展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提供支撑。

4.3 加强“一喷三防”技术管理

当地管理人员应严格监管使用“一喷三防”技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村庄或地区,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与实施效果进行登记,通过层层审批的方式上报给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在收到此类信息文件后,应妥善处理和保管,派遣监管人员定期考察小麦田间,明确该村镇或地区的作业面积与作业质量,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奖励积极使用“一喷三防”技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户,从而激发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高当地农业管理水平的同时,拓宽“一喷三防”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农户和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小麦赤霉病现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最主要病虫害之一。因此当地种植人员应及时挣脱传统种植与田间管理方式的束缚,利用先进的“一喷三防”技术预防和治理小麦赤霉病。技术人员应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水文情况、小麦品种,优化和创新现有技术,为防治小麦赤霉病打开新路径,以提供高质量小麦粮食。

作者简介:朱庆龙(1967—),男,汉族,安徽阜南人,中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张欣,东美.无人机技术与传统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融合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1):52-53.

[2]袁松,曹溪,吴向辉.无人机用于安徽小麦赤霉病飞防的成效及发展思路[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12):88-90.

[3]胡刚领.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2(5):93-94.

[4]张亚兰,成金丽,孔利.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J].农家参谋,2022(3):69-71.

猜你喜欢
小麦种植赤霉病病虫害防治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