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福建省中等收入群体推进共同富裕研究

2023-05-23 02:15俞俏萍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共同富裕

俞俏萍

摘要:有迹象表明,近年来福建省虽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但还未达到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实现质的跨越,福建省应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然而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和界定目前学界尚未达成统一,为便于分析研究,设置一个动态、较宽范围的划分标准,分析了福建省中等收入群体特征,提出推进农村产业振兴、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升低收入群体职业能力等建议,以期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体;产业振兴;小城镇建设

据报道,近年来福建省人均GDP均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苏,高于浙江和广东,这是否说明福建省已成为人均富有的经济强省?[1]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常住人口数明显少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排在福建省前面;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外来人口吸引力排全国前五,福建则排在十名以外,而通常外来人口吸引力越强则表明该地区经济越发达。基于上述原因,目前福建省离人均富有还有差距,亟须抓住时机,迎头赶超。中等收入群体(以下简称“中收群體”)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扩大中收群体规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极有必要对此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合理的方略。

一、福建省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及界定

要扩大中收群体规模,应先明确中收群体的定义及其划分标准。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1年一季度)报告,中收群体的划分标准是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值的50%以上(含)和200%以下(含)为界限。[2]基于此,这里设置下限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范围较宽的区间,对福建省中收群体定义:“十四五” 期间生活在福建省内,按照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含)和一半(含)为上下限设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且收入保持稳定生活水平较宽裕的城乡居民群体。[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动态性,不同时期的收入标准会发生变化,界限划分也应遵循发展的原则,定义中所设的收入区间须随每年收入的变化而改动。[4]

二、福建省中等收入群体的特征分析

要扩大福建省中收群体的规模,应先分析其以下四个特征:

(一)收入来源特征

按照收入来源划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项内容。由福建省2021年统计年鉴可知[5],2015—2020年福建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进城务工所得)占其收入近一半,平均约占45.4%,经营净收入(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约占五分之二,平均约占37.9%,剩余两项收入平均总约占17%;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收入,平均约占61.6%,剩下三种收入的占比构成比较平均,各占百分之十几。由此可见,福建省中收群体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其中农民中收群体还有部分重要收入来自于农业生产所得。

(二)地区特征

根据统计年鉴可知,2020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60元,按照前面的定义,中收群体收入标准应为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0—94320元/年。据此标准,由表1可知,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农民平均收入只有厦门市达标,泉州市接近标准,其他市均未达标。相比农村居民,9市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全部达标,排在前三的为厦门市、泉州市和福州市。由此可知,首先,福建省居民城乡收入差异显著,并且农民中收群体占少数;其次,无论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都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收入偏高,山海不平衡状态明显;最后,宁德、三明、南平和龙岩四市农民的经营净收入排在前四位,且数额较其他市偏高,经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这四个市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

(三)行业特征

由表2可知,2015—2020年福建省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正在逐年减少,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十三五” 期间福建省城镇化建设在持续推进,部分农民脱离了传统的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但与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相比,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明显高出许多,大约为10%,而第二产业占比又明显偏低,低了约10%,这说明福建省城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四)受教育特征

根据2015年福建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中具有高中(包括中职)及以上学历水平的在全省不同居民中的占比分别为:在城市居民中约占65%,在农村居民中仅约占28.5%。这说明中收群体大多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水平。另外,察看统计年鉴不难发现,2015—2020年福建省城镇中高收入群体基本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主要涉及垄断行业或市场潜力大的新兴行业,如IT业、科技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金融业等,这些行业对员工的学历水平、学科专业技能知识普遍要求较高。可见,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等人力资本要素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让低收入群体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收入。

三、扩大福建省中等收入群体的建议

综上,应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因此建议:

(一)充分利用资源,推进农村产业振兴

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鼓励资源丰富地区(如宁德、三明、南平和龙岩四市)农民采取独户经营或合伙经营的方式,合理发展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的家庭农场或乡村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经营净收入;二是要加强山海协作,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链主企业向欠发达县域产业转移,助力农业主产区有序形成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在县域形成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的加工产业,让农民获取来自产业链上的利润。

(二)有序打造功能型特色小城镇,开展城镇化创新

城镇化建设虽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然而多年来大量农民远离家乡涌入城市,“乡村病” 日益凸显。城镇化建设必须创新,和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小城镇是城乡关系的枢纽,利用小城镇可加强城乡间的联系,既完善小城镇自身发展,又很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当前福建省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占比偏高,应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福建山海不平衡状态明显,建议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各地区应先摸清自身“家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杜绝照搬照抄,统筹布局城乡空间,打造诸如农业生产加工型、物流贸易型、旅游发展型、新兴工业发展型、综合服务型等各种功能型特色小镇,避免同质化带来资源浪费。让农民在家附近就可以进企业务工,大幅降低生活成本。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管理体系

推进小城镇建设,将有更多农民成为小城镇的常住人口,会随之产生更多新问题。因此,建议先以乡镇为单位,结合数字乡村建设,优化县域智慧管理平台,加强对土地、水利、交通等关键领域的监管。同时,维护小城镇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深化改革户籍制度,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小城镇的条件,让符合落户条件的农民成为小城镇“新市民”,并逐步将落户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加强小城镇民生工程建设,有針对性地及时改善小城镇的办学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等,切实解决小城镇居民的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让居民过上富裕稳定的生活。

(四)拓展职业教育渠道,提升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

由上可知,学历水平对提高居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利用省内现有教育资源,联合中职院校、高校、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机构,按照学以致用、开放办学、简单易学的原则,不拘一格地面向大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根据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线上课程或线下实地指导,让低收入劳动者有机会掌握多种工农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在小城镇建设中创造更多劳动价值。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发展空间有限、待遇低等原因,职业教育通常受歧视,因此,应适当提高职业院校学历层次,打通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青年进入职业院校和大中专院校学习,为福建省拓展未来技术产业空间、开辟中低收入群体新职业蓝海创造条件。

四、总结

当前,国内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这给扩大福建省中收群体规模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应坚持创新,立足实体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要带动乡村振兴,多渠道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且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网易网.2021年全国人均GDP10强出炉,福建人均GDP1.82万美元,全国第4[EB/OL].[2022-01-25]https://www.163.com/dy/article/GUIR7F2405450MWK.html

[2] 北京日报.我国中等收入家庭约2亿户占比近半数[EB/OL]. [2021-03-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648135216558233&wfr=spider&for=pc

[3] 赵颖.福建中等收入群体现状研究[J].发展研究,2007,(11): 57-59.

[4] 李强,徐玲.怎样界定中等收入群体?[J].北京社会科学,2017,(7): 4-10.

[5] 福建省统计局编制.福建统计年鉴2021年[EB/OL].[2021-9-23]http://tjj.fj.gov.cn/tongjinianjian/dz2021/index.htm.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