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复唯识廨院记》考论

2023-05-23 01:41
中华书画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唯识同构异体

□ 童 强

北宋皇祐三年(1051)《复唯识廨院记》镌刻于《皇甫诞碑》碑阴,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雍州金石记》有记述①,鲜见于其他金石著述。此碑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碑长314厘米,宽97.5厘米。有界格,全文14行,行30字,现存380字,留空未刻者27格,人为铲损13字。碑额为魏碑楷书四字“复唯识记”,正文右起首行《复唯识廨院记》题名及镌刻者姓名“张遵刻”。末行落款显示为黄庭坚之父“豫章黄庶”撰文、“琅琊王□□(宗元)书朱”。碑左为唐代《皇甫诞碑》碑右原刻花纹,碑右为宋时所刻立碑功德者姓名。碑文记述了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西夏起兵攻打北宋,至渭川致“扈之蓝田”龙泉寺唯识廨院毁,后由廨院主洪集奔走重建之事。字体以楷书为主,间有篆、隶、行、草,五体皆具,有“异体同势、异体同构、异体并置”的特点,呈现出“古质奇趣,新体异态”的书法风貌。现就该碑的碑文中涉及的地名、人物、事件,以及书法特点及其成因予以考释,并经此一窥北宋前期书法发展情况。

一、碑铭考释

1.释文:

碑额:复唯识记

正文:复唯识廨院记张遵刻予九月自扈之蓝田,宿道傍寺,问其名曰:唯识□院。洪集曰:五代时石识存焉!按其刻曰:龙泉寺。□国初更名义井,逡以故废。逮开宝九年,通唯识论□志兴即其地,庐之,乃号“唯识院”。庆历初,西方用兵。□□诏:寺不及三十室者皆毁,至是院又废。后五年。因言者陕以西寺毁,而今愿彼,宜勿禁。故洪集实力之,其费出于民姚氏者七人。洪集有□行,且老诵经,日常一饭,环其地数乡之人趋信之。盖如归姚氏七人非巨家,耐得其不顾吝,而洪集无寒暑奔走能勿懈,故其室不俟久而成。凡为屋曰殿、曰堂、曰厨、曰门、曰阁者,八区三十有二楹,皆壮宏可观。噫!儒□□未尝为尺寸地,虽童子不肯辄屈。曰□□国家尝诏四方:“郡无小大皆立学”。本古庠序之法,以为教甫。一年学不幸而□天下士反,无弌言复之者。今唯识再毁矣!皆不几□而复,其不顾吝有若七人者,其勿懈有若洪集者,其请而勿禁有若言□□。儒果出□□甚远也。儒之人眎(视)唯识,岂独不□越明年五月院成,洪集以始末徕乞余言,遂书之。且以见其心之耻云。时皇祐三年也,豫章黄□记,琅琊□□元书朱,太华郑□□题额,兰陵大雅立石。

2.相关时间、地名、人物、事件考释

(1)时间考析

开宝九年

开宝(968-976)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共计9年。开宝九年十月宋太宗即位沿用。开宝九年为976年。

庆历初

庆历(1041-1048)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8年。

皇祐三年

皇祐(1049-1054)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6年。《宋史·本纪第十一》:(庆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为灾,颁德音,改明年元”②。皇祐三年即1051年。

(2)地名考析

扈之蓝田

扈《说文解字》:有扈,国名,夏后同姓所封,战于甘者。③扈也是中国的一个姓氏,人数较少,现在的鄠邑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称鄠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北临渭水与兴平市、咸阳市秦都区隔岸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区毗邻,西以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北宋(960-1127)全国分为15路,在长安设立陕西路,后改陕西路为永兴军路,鄠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

蓝田

今蓝田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北宋至道三年(997),改关西道为陕西路,下设京兆府,蓝田属京兆府。熙宁五年(1068)蓝田隶永兴军路,大观元年(1107)隶永兴军路下之大都督府。

龙泉寺

龙泉寺,原寺已毁,现寺为迁建寺,位于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唐子村汤院遗址公园旁。《蓝田县志》记载原寺建于盛唐,在历史上为华严寺别院,住寺僧众从华严宗祖庭华严寺选派。

唯识廨院

廨院,古代是官吏办公场所的统称。佛教寺院一般都设有廨院主,主管寺院的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业务。唯识廨院,指的是专门传播佛教唯识宗的学堂或场所。

(3)唯识

唯识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主张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唯识也是佛教典籍《二十唯识论》的略称。唯识的认识论,就是由识分成“见分”。唯识宗即法相宗,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故称唯识宗,是中国众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

(4)人物身份探讨

豫章黄庶

豫章,汉朝至唐朝的行政区划名,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县。黄庶(1019-1058),字亚夫、亚父,号青社。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系“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父亲。擅长诗文,有《伐檀集》传世。

洪集

碑右侧刻有立碑功德者姓名,落款处有“廨院主僧洪集”字样,可以说明洪集是当时龙泉寺唯识廨院主。生平无考。姚氏者七人

碑记中“姚氏者七人”应为后秦(384-417)姚苌、姚泓后人。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建元二十年(384)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定都北地(今陕西富平县)。白雀三年(386)姚苌在长安称帝,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彼时蓝田县属姚秦。弘始十八年(416)姚兴卒,太子姚泓继位。同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克许昌,收复洛阳。次年,刘裕攻破潼关,姚泓被押解建康(今江苏南京)处死于城外,姚氏嫡系宗族几乎被诛灭,偏系宗族多有存活,跟随遗落在江苏地区。另有一些姚姓在姚泓政权内耗激烈时,已经远离了政治,选择礼佛宗教的生活,遗落在陕西境内,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孟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姚村、汤峪镇下辖姚林寨村都是姚姓村落。

王宗元

碑记末行有“琅琊王□□(宗元)书朱”字样,其中铲损“宗元”二字。西安碑林资料显示为“(宋)黄庶撰;(宋)王宗元正书,(宋)郑□□题额;(宋)张遵刊”。故认定为王宗元书,其生平不详。黄庶有《登扶风王宗元山亭》诗,诗题中王宗元应当与书丹者为同一人。

张遵

《中国历代科技人物录》④中有记载,“张遵,北宋刻工。庆历五年(1045)二月一日刻普通塔记。同年闰五月一日刻法门寺重修九子母记。”从碑文镌刻情况来看,刻工精湛,技艺高超。

(5)“西方用兵”

北宋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李元昊采纳了谋臣张元的建议,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北宋完败收场,龙泉寺唯识廨院就损毁于西夏向渭川发动攻击的战争中。

《复唯识廨院记》碑

二、《复唯识廨院记》的书写分析

《复唯识廨院记》以楷势为主体面貌,五体并存,具有“异体同势、异体同构、异体并置”的书法特点。“异体同势”主要是篆、隶、楷三种正书字体通过楷势化手法达到了笔势的统一和谐,表现出了篆法楷势、篆法隶势、隶法楷势等不同的同势化手法。“异体同构”主要是单字构型比较奇特,以篆隶的解构、重构、楷式化为主要手段,出现了篆隶同构、篆楷同构、隶楷同构、楷草同构。“异体并置”主要体现在多种字体共生共荣,“意法相生、动静相宜”。除此之外在笔法也形成了方圆兼备的对立统一关系,尤其是楷书字体的书写融合了初唐“内擫”与中晚唐“外拓”两种笔法的交互使用,与五体并置相得益彰,给人以多元丰富、古质奇趣、新体异态的书法美感,体现了宋代初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汉字书写构型理念和审美趋尚。

《复唯识廨院记》碑(局部)

1.异体同势

在“异体同势”方面,《复唯识廨院记》中表现最突出的遵循篆法学理的篆法楷势,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主要体现在对汉字的偏旁或者字根部件篆法的应用上。如:“堂、尝”中的字头,“家、室、宿、院”等字中的“宀”,“遂”中的“辶”等,在字法和书写笔顺上均遵循了篆书的法则(如表1)。

表1 偏旁篆法楷势

第二种是对唐代以来经过进一步人为改造的纯粹小篆字法,通过改变笔画连接关系和用笔楷势化的直接转化,形成的篆法楷势。多见于独体字,如:“其、者、日、以、甚、书”等(如表2)。

表2 独体字篆法楷势

第三种是不具备唐代以来约定俗成的篆书字法,但究其学理,符合古文字的字法原理,类比于北朝碑记书法当中出现的异体字或异形字,其字法可以追溯到商周的鼎彝、甲骨文字。比如:得、天、旨、黄等字(如表3)。

表3 异体字篆法楷势

2.异体同构

(1)篆楷同构

在一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当中,《复唯识廨院记》中采用了篆楷同构的理念,将部分部件或者字根的篆法做了楷化,并与完全的楷书偏旁同构。比如“明、复、张、庐、殿”等(如表4)。

表4 篆楷同构

(2)隶楷同构

在《复唯识廨院记》中出现了如“寺、甫、集、巨、而”等具有隶书笔意的字,主笔横画的书写使用隶法,突出雁尾、波磔,与其它完全的楷书部件有机合化,形成了隶楷合化的样式。其构形与北朝碑记书法相类似(如表5)。

表5 隶楷同构

(3)楷草同构

碑记中有少数字也有楷书与草书字素的同构现象,如“毁”字,右边“殳”的上部是纯粹的草化符号,通常行草合化者多,而楷草合化者少见。“楹”字右上部见和“归”的右下部件均是草书符号(如表6)。

表6 楷草同构

3.异体并置

《复唯识廨院记》整体来看,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具,除以上所述以篆、隶、楷三种正书字体的同构、同势以外,其中也有行书和草书字体的应用。“识、年、者、有、走、复、观、无、集”等字,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行书如出一辙,清雅俊俏,圆转灵活,结构巧妙,全然羲之法。“也、及、彼”是草书的写法,行笔、使转全以中锋,如“折钗股”(如表7)。

表7 兼有行草

4.“内擫”与“外拓”的交互使用

《复唯识廨院记》以楷书为主,内擫和外拓兼而有之。俊朗挺拔者尽拟初唐风范,笔画雄健、结构劲挺、风神自在。如,“月、岂、言、实、刻、遵、独、能”等,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信行禅师碑》如出一辙(表8)。

表8 《福唯识廨院记》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信行禅师碑》字例比较

雍容宽绰者如颜真卿(表9)结字方中见圆、用笔浑厚强劲,中锋内涵,大气磅礴,多力筋骨,返顾盛唐气象。如“之、国、顾、余、果、出、陕、非、庠、矣、末、逮”等。全碑贯穿关照整个唐代的楷书范式,集中体现了北宋前期对唐代书法的接受与融合。

表9 《复唯识廨院记》与颜真卿楷书字例比较

三、从《复唯识廨院记》碑看北宋前期书法发展

从《复唯识廨院记》中五体同构、同势与并置,以及其采用的篆法楷式、隶楷同构、真草同构等新的构型来看,篆法的古质追求隐含其中。章法上应用了异体并置、古今并置的方法,与西魏《杜照贤造像题记》⑤相类。经此可以窥探出北宋前期的书法发展情况。

1.五代遗臣的习篆风尚

北宋书家徐铉、徐锴、郑文宝、释梦英、郭忠恕来自南唐,王著、李建中则是西蜀遗臣,“三钱”(钱惟演、钱易、钱昱)来自吴越,他们共同支撑起了宋代前期的书坛。由于文化发展的固有惯性,北宋前期社会人们的心理格局、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还在唐末五代的影响之下。

朱长文《续书断序》载:

神宋受命,圣圣继明,云章宸翰,艺出天纵,炳如日月,发如龙鸾。天下多士,向风趋学,间有俊哲,自为名家。古文则郭忠恕、句中正,篆简则徐骑省、邵餗、章友直,分隶则王原叔,真革则杨少师、王御史、李西台、宋宣献、石曼卿、周千发、苏子美、蔡君谟,咸有遗迹,可以观述。⑥

“十国”遗臣徐铉、王著、李建中是北宋初期书坛最值得称道的人物。他们皆善篆书、通八分、精字学,对有宋一代的书法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北宋碑记书法使用篆书字体,或者具有篆法学理的合化字体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必然性。《复唯识廨院记》在字体的使用上,篆隶的解构、重构是其主要特点,或篆书解构呈楷势,或篆隶、隶楷同构,由此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2.阁帖效应下的艺术自觉与书法创作转向

宋初书法史上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淳化阁帖》的问世,并由此大开刻帖之风,这种以帝王的主导而引发的文化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马宗霍《书林藻鉴》载:

太宗席业,始留意翰墨,尝语近臣曰:“朕君临天下,亦有何事,于笔砚特中心好耳。”因遣史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釐为十卷,是为《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十卷之中,二王居其半,故宋初之书,可谓尚王。⑦

“阁帖”问世,官私刻帖蔚然成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效应。一是阁帖传播普及为习书者提供了临摹范本,直接导致了书法教育模式从笔法相授到自主临摹范本、从唐代以来官学形式向自学模式的转变。文人士大夫人手一本“阁帖”,个人的创变意识在日积月累的临摹过程开始觉醒,有了艺术的自觉,这也是宋代“尚意”审美意识产生的内因之一。二是《淳化阁帖》合辑的形式使得学习者对收录的不同书法范本有了比较的可能,既满足了技术对照探索的需要,也产生了对不同范本审美结果的差异,“并置”和“融通”便是在比较的过程中生发的效应,引发了书家异体同势、异体并置的审美思考,甚至出现遵循字法学理前提下的不同字体部件的同构现象。“阁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革新,这种效应正是帝王倡导下的一次群体性的书法审美转向。对于书丹者王宗元来说,《复唯识廨院记》便是这种转向的产物。三是《淳化阁帖》一定程度上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基于对所收录的历代书法真迹“十卷之中,二王居其半”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书法技术流变和审美趋尚的认知,为后世的书学理论体系构建影响深远。

结论

《复唯识廨院记》中体现的“异体同势、异体同构、异体并置”书法特征,首先可以明晰地看出其书写的技术基点主要以对篆、隶的解构、重构和楷式化为主要实现途径,其核心的本质依然是对篆书和隶书书写风尚的继承与拓展,这与北宋前期对晚唐、五代遗风的接受和审美重构有着内在的关联。其次,《复唯识廨院记》中有成熟的唐楷范式和行草字体的交互使用,可以窥见书丹者用笔的鲜活与生动,集中体现了唐代以来“篆籀法”与“拨镫法”笔法融合形成的即中即侧、即古即新、即动即静的帖学笔法体系。其三,《复唯识廨院记》成书于公元1051年,摹刻于公元992年的《淳化阁帖》在帝王的倡导下已经传播了半个世纪之久,阁帖引发的书法教育转向和书家自我创变意识,在该碑中通过字体融合、字体并置、笔法融通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注释:

①朱枫《雍州金石记》,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1-12页,载:《皇甫诞碑》“碑阴有复唯识记,唯识者,禅院名也。记称在蓝田县,盖宋时重修此院,镌记于皇甫碑阴,后人重欧书,移于文庙。赵子涵未尝观至碑下,故既载皇甫碑在西安府学,又载唯识院记在蓝田耳!鸣犊去蓝田不数里而近。”

②[元]脱脱《宋史·本纪第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第113页。

③[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211页。

④刘诗中《中国历代科技任务》,江西人民主办社,1993年,第71页,文载:“张遵北宋刻工,庆历五年(1045)二月一日刻普通塔记,同年闰五月一日刻法。门寺重修九子母记。”

⑤童强《从〈杜照贤造像记〉看北碑书法的审美》,《中国书法》2021年第10期,第189-192页。文中提出:西魏《杜照贤等十三人造像记》是北朝后期碑记书法的典型代表,集中反应了北朝碑记书法中的字体使用特征。运用“异体同势、异体同构、异体并置”的表现手段,体现了北朝后期碑记书法尚古趋新、效仿南朝杂体的审美趋尚及其结果。

⑥[宋]朱长文《墨池编·续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318页。

⑦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115页。

猜你喜欢
唯识同构异体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遍计·依他·圆成——唯识典籍中的音乐审美文献探赜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菲林唯识 神凡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