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促成栽培模式研究

2023-05-24 11:30张开敏郭凤鸣牟子蛟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蕙兰大花水溶

张开敏,郭凤鸣*,任 丹,牟子蛟

(1. 玉溪市红塔区农业农村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云南 红塔 653100;2. 玉溪市红塔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云南 红塔 653100)

大花蕙兰是引领“云花”发展的优势花卉品种之一,由于其生长期在3年以上,投资回报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本试验针对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成品种植时间,通过在移栽当年的11月中旬,对软杯中的兰苗进行抽心增芽技术研究,调整大花蕙兰营养生长期,促使花芽提前分化和发育进入生殖花龄,将生育期缩短为1年,集成大花蕙兰促成栽培技术,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实现节本增效,为实现大花蕙兰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玉溪市岁兰花卉有限公司红塔区基地连栋式薄膜温室大棚内,热镀锌钢管构建,大棚肩高3 m,拱高2.2 m,跨度8 m;夏季能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0 ℃以下,冬季最低温度在7 ℃以上,平均湿度50%~70%。

1.2 试验材料

大花蕙兰种苗:选用株高、冠径、根系及长势一致,6 个月苗龄的黄金岁月品种组培苗。栽培基质:采用经过热熟脱脂和高温消毒的松树皮[1],小号基质(直径0.3~0.5 cm 的松树皮)、中号基质(直径0.5~1.0 cm的松树皮)、竹碳(直径0.2~0.7 cm)。栽培容器:小苗采用100 mm×150 mm 营养软杯置入塑料托盘中栽培,中苗和开花苗则分别用110 mm×160 mm 营养软杯和205 mm×210 mm 硬质塑料盆栽培。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3 个处理,处理1(CK)为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处理2、处理3 分别于2018年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在软杯中对兰苗进行抽心增芽,开展大花蕙兰缩短1年生育期的促成栽培模式研究。每处理设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设60 盆兰苗,小区四周留保护行。全生育期采用苗床架悬挂栽培,床面距离地面高70 cm、宽2 m。

1.4 试验方法

1.4.1 常规栽培管理模式

2018年3月10日进入小苗期管理,将兰苗采用100 mm×150 mm 软杯定植,每个栽培架植20 行,株距9.8 cm,双层遮荫,保持叶面湿润,2~3 个月后逐渐调整为单层遮荫,每盆分2 次施入相应缓释肥5 g。2019年4月12日换栽110 mm×160 mm 软杯,每架植16 行,株距10.7 cm,缓苗后每盆施缓释肥8 g。8月29日进入大苗至开花期管理,换栽205 mm×210 mm 成品盆,每架植8 行,株距24 cm,缓苗后调整遮荫度为35%~50%,控制温度12~28 ℃,见干见湿管理,每盆施缓释肥8 g,进入冬季每盆施缓释肥12 g,合理喷施水溶肥。2020年5月25日三代芽萌发后调整密度为每架植7 行,株距34 cm,每盆施缓释肥16 g,定芽留整齐的2~4 芽后每盆再施缓释肥18 g。2021年5月30日花芽萌发前每盆施缓释肥22 g,花箭萌发后揭开遮荫网增强光照,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每盆施缓释肥23 g,叶面喷施KH2PO4800~1000倍液2~4 次与水溶肥(N-P2O5-K2O=20-20-20)1000~2000 倍液3~4 次,每盆增施商品有机肥18 g。2021年7月花箭抽出后逐渐增加遮荫度达35%~50%,促进花箭整齐生长达每盆4~6 箭,单箭花朵数18 朵以上,立支柱固定。进入花期后调整为每架植5 行,株距42 cm,通过控制光照、水分及水溶肥供应进行花期调控,大花蕙兰产品于2021年12月19日上市。

1.4.2 促成栽培管理模式

2018年3月10日进入小苗期管理,管理措施同常规管理,当苗高12~15 cm 后喷施多效唑控制徒长,每盆施缓释肥2 g,处理2、处理3 分别于2018年10月15日和11月15日进行抽心增芽,2019年3月28日进入大苗至开花期管理,换栽205 mm×210 mm 成品盆。换盆后每架植11 行,株距20.5 cm,遮荫70%,缓苗后调整为35%~50%,控制温度为12~28 ℃,适时疏芽,见干见湿管理,每盆施缓释肥9 g,合理喷施水溶肥。二代芽叶片长至15 cm 后调整花盆每架植8行,株距26 cm,每盆施缓释肥8 g。2020年2月28日调整为每架植7 行,株距32 cm,每盆施缓释肥12 g。花芽萌发后揭开遮荫网增强光照,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清理三代芽留3~5 芽,每盆施缓释肥18 g,叶面喷施KH2PO4800~1000 倍液2~4 次与水溶肥(N-P2O5-K2O=20-20-20)1000~2000 倍液3~4 次,每盆增施商品有机肥18 g。2020年7月花箭抽出后逐渐增加遮荫度为35%~50%,促进花箭整齐生长达每盆5 箭以上,单箭花朵数15 朵以上,立支柱固定。进入花期后调整为每架植5 行,株距35 cm,通过调整光照、水分及肥料供应进行花期调控,大花蕙兰产品于2020年12月22日上市。

1.5 指标测定

各处理田间管理一致,各项技术措施均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定期进行田间观察,记录大花蕙兰不同处理的田间长势、二代及三代芽萌发时间与个数、换盆情况等。开花上市时,分处理测定自然株高、假鳞茎直径、叶片数、叶长、叶宽、花箭数、花箭长度、花箭直径、花序长度、单箭花朵数、花径等性状,分析产值效益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生育期

由表1 可见,与处理1(CK)相比,处理2、处理3二代芽萌发时间分别提早202 d、175 d,三代芽萌发时间分别提早303 d、283 d,花芽萌发时间分别提早358 d、353 d,开花时间分别提早365 d、362 d。各处理田间长势良好,无明显差异。

表1 各处理生育期

2.2 各处理植株性状

由表2 可见,与处理1(CK)相比,处理2、处理3三代苗个数增加0.51~0.79 个,增14.5%~22.4%;株高减少8.61~9.45 cm,减9.3%~10.3%;叶片数减少3.53~3.72 个,减23.9%~25.2%;花箭数减少0.49~0.27个,减7.7%~4.3%;花序长度减少3.25~2.7 cm,减9.5%~7.9%;单箭花朵数减少1.80~1.59 朵,减9.1%~8.1%。2 个处理在株高、花箭数、花序长度、花朵数等关键商品性状上均比处理1(CK)降低0.49%~9.5%,但能够有效达到市场认可的商品标准。

2.3 各处理产量产值分析

由表3 可见,按兰苗栽培净面积占比74.7%折算,与处理1(CK)相比,处理2 在开花棚各生育期平均商品盆数67530 盆·hm-2、增38.7%,每盆平均销售单价55.92 元,减27.6%,产值达377.61 万元·hm-2,增0.4%;处理3 在开花棚各生育期平均商品盆数68880 盆·hm-2、增41.4%,每盆平均销售单价57.89元,减25.1%,产值达398.72 万元·hm-2,增6.0%。由表4 可见,处理2、处理3 均与处理1(CK)产值达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2 折合年产值135.13 万元·hm-2,比处理1(CK)增35.9%;处理3 折合年产值142.68万元·hm-2,比处理1(CK)增43.5%。

表3 各处理产量产值

表4 各处理年产值分析

2.4 成本收益分析

由表5 可见,与处理1(CK)相比,处理2 各项成本投入合计264.00 万元·hm-2、增6.1%,折合年投入94.47 万元·hm-2、增43.6%;处理3 各项成本投入合计264.36 万元·hm-2、增6.21%,折合年投入94.56 万元·hm-2、增43.7%。由表6 可见,处理3 与处理1(CK)差异显著,其中处理2 折合年纯收益40.65 万元·hm-2,比处理1(CK)增20.8%;处理3 折合年纯收益48.08万元·hm-2,比处理1(CK)增42.9%。

表5 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表6 年纯收益分析

3 结论

采用大花蕙兰促成栽培管理模式,在主栽品种“黄金岁月”栽培当年的11月中旬在软杯中抽心,能够有效促进二代芽提早半年整齐萌发且萌芽率有效增加[2],开花时间提早362 d、全生育期缩短361 d,花箭数、花序长度、花朵数等关键商品性状能有效达到商品标准,株型缩小后摆放密度显著增加,折合年产值142.68 万元·hm-2、年纯收益48.08 万元·hm-2,增幅均达40%以上,节本增效增收显著。该项技术模式经多年试验应用已日趋成熟,可以在相似环境条件下大面积示范应用。

猜你喜欢
蕙兰大花水溶
水溶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水溶肥标准修订即将启动
水溶肥磷酸二氢钾 你真的了解吗?
腐植酸水溶肥是水溶肥王冠上的明珠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惊厥大花
中美建交以来的四次国事访问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