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嗅觉护理干预对垂体瘤切除患者的嗅觉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05-24 05:32李永丽周素敏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垂体瘤嗅觉垂体

李永丽 周素敏

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等来影响内分泌腺活动的激素,对人体的自身机体调节有很重要的作用。垂体瘤是一种良性颅内肿瘤,也是脑肿瘤常见类型之一,发病人群集中于中年人群,无性别差异。垂体瘤可致垂体及其周边结构受压,导致垂体的激素分泌量失控,如分泌异常降低或异常增加情况,可导致如性欲减退、泌乳、巨人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临床常用手术方式最大限度地切除垂体瘤组织,解除压迫,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垂体组织。近年来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依然存在视觉障碍、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等并发症[3]。当前研究主要关注于垂体瘤切除术引起的患者应激反应、视觉功能、嗅觉功能的变化,针对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给予视嗅觉护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我院接受垂体瘤切除术的垂体瘤患者开展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7.25±2.65)岁;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0例,分泌型垂体腺瘤16例,垂体瘤直径2.1~3.5 cm,平均(2.45±0.15)cm。观察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6.49±2.19)岁;无功能性垂体腺瘤18例,分泌型垂体腺瘤18例,垂体瘤直径2.1~3.5 cm,平均(2.45±0.1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为垂体瘤;患者均接受院内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均知晓并同意本研究。②排除标准:患有呼吸道感染患者;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手术之前就有睡眠不好和嗅觉失常,鼻炎等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告知基本情况与注意事项,术前检查患者各项生命指征,术前12 h内禁水禁食。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新鲜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患者实施临床监测,预防并处理异常情况,如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鼻腔进行每日冲洗一次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上述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视嗅觉护理干预。术前开展健康知识科普,经鼻腔手术可能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或因手术误伤以及牵拉视神经而加重视神经的损伤,进而致使术后存在嗅觉与视觉障碍,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术后对患者实施临床监测,严密监测患者视力、嗅觉变化情况[4]。同时给予视嗅觉刺激:于患者视线内悬挂鲜艳3D物品彩图,引导其回忆想象并描述该物品的气味,每天两次;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选择带有颜色和气味的食物,让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去感受食物的视嗅觉刺激,若视嗅觉刺激持续2 min后患者无不适情况,可给予嗅觉训练。在室内通风环境下,给予玫瑰、柠檬、丁香和薄荷四种溴素,患者可随机对各溴素闻10 s,各溴素感知时间间隔为10 s,对气味进行评判,每次训练5 min,每天三次[5]。使用嗅觉刺激仪对患者开展磁共振嗅觉刺激,控制系统终端连接6个气味源玻璃瓶,设置梯度浓度的气味溶液,通过口罩将气味传递给患者,以定时转换模式,每浓度连续刺激7次,自动切换6种气味,在设定时间内完成嗅觉刺激[6]。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与睡眠质量差异。①嗅觉功能:术后3个月使用TT嗅觉计检测嗅觉察觉阈值、嗅觉识别阈值,溴素浓度设置为8个等级,受试者测得阈值浓度越高,则表明患者嗅觉功能越差[7]。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嗅觉心理物理检测法评估嗅觉功能,满分为48分,评分越高表示嗅觉功能越好,进而评判患者恢复程度。②睡眠质量:每天记录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监测患者的深度睡眠时间与觉醒次数,综合评判患者睡眠质量,满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同时随机抽选并对比数据,确保信息录入正确。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选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嗅觉察觉阈值、嗅觉识别阈值、嗅觉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比较()

组别 n 嗅觉察觉阈值 嗅觉识别阈值对照组 36 1.62±0.65 1.87±0.58观察组 36 1.03±0.16 0.92±0.36 t 6.823 16.823 P<0.01 <0.01

表2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n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对照组 36 17.23±8.62 23.65±5.87 31.25±2.53观察组 36 21.23±7.24 33.89±4.61 42.65±1.26 t 5.362 7.268 11.533 P<0.01 <0.01 <0.01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长、睡眠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入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组别 n 入睡时间(min)睡眠时长(h)睡眠质量(分)对照组 36 16.23±4.76 5.54±0.37 72.16±7.52观察组 36 8.24±3.57 7.01±0.41 89.83±6.97 t 9.697 6.522 8.752 P<0.01 <0.01 <0.01

3 讨 论

嗅觉对人体的日常活动非常重要。嗅觉障碍不仅导致患者无法感知气味信息,还可能导致味觉改变,致使患者食欲下降,甚至可影响大脑的情绪处理能力,从而诱发抑郁、焦虑和其他不良情绪。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能够有效切除垂体瘤,但手术会损伤鼻黏膜、嗅黏膜等,可导致患者嗅觉功能障碍。其次手术影响患者鼻腔舒适度,术后鼻组织损伤引起的呼吸疼痛、阻塞和鼻气流异常可导致呼吸困难、流鼻涕和头痛等不适,还会导致患者增加夜间醒来的频率,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并导致睡眠障碍,更加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

本研究选用视觉和不同气味的溴素进行嗅觉刺激,可重塑受损的嗅觉传导通路和嗅觉中枢的各种功能,促进嗅觉功能修复,提高嗅觉识别能力;嗅觉刺激仪能够通过喷射气味分子撞击患者鼻黏膜,刺激嗅觉细胞发出嗅丝,然后将其传递到嗅球,然后通过嗅束到达初级嗅皮质区[9]。患者接收到气味神经刺后,充分增加相应区域神经元的活性。通过不同梯度和重复的气味刺激,诱导嗅觉丧失患者神经区域连接功能的改变,提高患者嗅上皮的敏感性,刺激嗅上皮细胞的分裂分化,逐渐修复受损嗅黏膜。观察组患者嗅觉察觉阈值、嗅觉识别阈值、嗅觉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视嗅觉刺激能够促进患者嗅觉功能快速恢复,降低术后嗅觉察觉阈值、嗅觉识别阈值。

本研究通过术前健康知识宣讲和视嗅觉刺激,于患者视线内悬挂鲜艳3D物品彩图,引导其回忆想象并描述该物品的气味,不仅可以利用过去的嗅觉记忆来刺激患者自身的潜能并激活身体的潜在嗅觉反应,还可以利用视觉来帮助修复受损的通路,促进新神经回路的形成,并快速恢复患者的嗅觉功能[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长、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入睡时间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嗅觉功能,改善情绪,减少入睡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时长,优化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垂体瘤切除术后给予视嗅觉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加快术后嗅觉功能、鼻腔功能的恢复进程,临床操作简单易行,还可一定程度上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时长,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垂体瘤嗅觉垂体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超强嗅觉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