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效果

2023-05-24 05:32王楠楠朱其华冯银平朱锐锐杜婉莉卓雪琳孙红梅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王楠楠 朱其华 冯银平 朱锐锐 杜婉莉 卓雪琳 孙红梅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Nursing sensitive quality indicators,NSI)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其结果能敏感地影响护理实践,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护理质量的水平[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有代表性的敏感指标作为切入点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专业化护理需求更能反映护理工作水平[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容易反复发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数患者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等部位[3]。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药物保留时间受人、事物、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不同患者保留灌肠疗效差异较大。近几年,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已在手术室、呼吸内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胃肠外科、精神科等专科领域开展了较多的应用研究[4-5],证明此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管理,探讨其提高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并将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作为消化专科护理质量敏感监测指标,在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地延长了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本医院消化内科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①纳入标准:诊断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6];住院期间医嘱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患者;自愿并同意参与的患者。②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认知或智力障碍;灌肠过程中强烈要求终止者;明确表示不同意参与者。最终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本医院消化内科行药物保留灌肠的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住院期间行保留灌肠213次)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0年11月经本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护理小组运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29例患者(住院期间行保留灌肠287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1.79±17.14)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83±13.9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护理。灌肠后宣教注意事项,次日评估保留灌肠时间及灌肠后患者的满意度并登记。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从操作前、中、后完善保留灌肠操作流程,提高保留灌肠有效率(药物保留时间≥2 h)。

1.2.2.1 建立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护理小组 炎症性肠病护理亚专科小组于2016年8月成立,小组共有7人,有主管护师5名,护师2人,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临床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小组成员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练的实践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有爱心及奉献精神。

1.2.2.2 确立消化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2019年11月护士长召开亚专科小组会议,指出提升我院消化内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科室以炎症性肠病亚专科团队为基石,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确立2020年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2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满意度。

1.2.2.3 制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登记表 表格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病变部位、入院时间、开始药物保留灌肠时间,保留灌肠的药物名称、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及患者对保留灌肠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评价。

1.2.2.4 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流程 亚专科小组责任制,除护士长外6名小组成员责任制管理本病区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治疗组患者的护理。通过查阅文献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①修订保留灌肠流程:根据常规保留灌肠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修改灌肠深度,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者置入15~17 cm,病变在乙状结肠以上者置入20~25 cm[7],灌肠后患者体位采取左、右、平交替变化,操作前生活及常用物品放于床头柜,减少下床活动。②科室全员培训及考核,保证流程及操作同质化。③责任护士跟主任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根据灌肠医嘱向患者讲解保留灌肠的目的及意义。④利用大肠的解剖图及灌肠视频,向患者讲解如何灌肠操作及操作中需要配合的细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患者同意并配合。⑤床尾放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登记表,保证敏感指标数据来源及时、准确。⑥每天夜班护士遵医嘱对患者行睡前药物保留灌肠,灌肠中、后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灌肠后的体验,倾听主诉,记录首次排便时间、量、色、性状及灌肠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晨间床头交班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及患者主诉。⑦次日责任护士询问并记录患者对保留灌肠的满意度。护士长及总质控护士负责督查敏感指标监测及落实情况。⑧每月对监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小组讨论解决。

1.3 观察指标 住院患者保留灌肠医嘱予保留灌肠: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同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2h次数/统计周期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总次数×100%。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满意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次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总次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所有检验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保留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及灌肠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有效率、保留灌肠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保留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比较 例次(%)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次(%)

2.2 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自身成长打分比较 通过此次活动,某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的自身成长打分(分值为0-10分),在积极性、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愉悦感、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和谐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4。

表4 亚专科小组成员各项能力自身成长打分比较(,分)

表4 亚专科小组成员各项能力自身成长打分比较(,分)

组别 n 积极性 责任心 沟通协调能力 愉悦感 团队凝聚力 解决问题能力 和谐度活动前 7 7.00±0.81 7.86±1.34 7.14±1.57 7.00±0.81 7.57±0.53 7.14±0.90 7.57±0.78活动后 7 8.71±0.48 8.86±0.90 8.86±0.90 8.43±0.53 9.29±0.75 8.71±0.95 9.57±0.78 t-9.295 -4.583 -4.076 -3.873 -4.768 -7.778 -9.165 P<0.001 0.004 0.007 0.008 0.003 <0.001 0.004

3 讨 论

3.1 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时间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规保留灌肠的基础上,系统地规范了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制定操作标准并进行质量控制。从表2中可知,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有效率从77.93%提升到了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对专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实施指标监测能敏感、客观、科学地评价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8]。本研究中通过对敏感指标进行监测,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提高保留灌肠有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操作流程,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质量评价的金标准。通过前期的预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相关文献检索,我们发现我院消化内科保留灌肠时间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较低,原因在于既往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只是注重护士做了什么,而忽略了患者对结果的评价。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最终应体现在患者受益上,鼓励患者说出每次灌肠后的体验,让患者参与灌肠的敏感指标数据收集,充分发挥患者的能动性,既保证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又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保留灌肠操作的规范。从表3中可知,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后,观察组患者对保留灌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表明通过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可以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满意度。

3.2 亚专科护理小组在科室质量监测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敏感性指标的选择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9]。消化科以急危重症居多,炎症性肠病是我科特色疾病,在充分考虑消化专科的护理质量、工作量、敏感度等方面后,我科最终确立以提高保留灌肠有效率为我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项目之一。本研究显示,亚专科护理小组通过临床数据,发现护理工作中可以改进的问题,拟定操作规范和评价体系,进而用数据替代管理经验,推进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有效率。另外,亚专科护理小组在修订保留灌肠操作流程、科室规范化培训、对患者病情了解程度、灌肠知识宣教等方面从临床实际出发,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提高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自身能力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评价方法及持续改进措施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指标数据反映的关键问题,能快速、精确地找到护理薄弱环节,以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0]。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过程中,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掌握了规范的保留灌肠操作流程,通过与患者的互动,不仅提升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于保留灌肠的满意度,同时因患者的积极反馈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使得护理小组成员自身的学习动力及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同时,护理管理者通过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通过客观数据信息了解护理质量变化情况,进而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反馈给相应的责任人,指导和督促其改善,进而提升护理人员自身能力。在本研究中,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的自身成长打分均较前有明显提高,说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模式引导下护理人员能够针对专业要求进行护理调整,互相影响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提升自身各项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保留时间有效率。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抓手,用数据改善替代经验管理,提升护理服务内涵,从而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