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良渚

2023-05-25 09:01俞宸亭
杭州 2023年6期
关键词:玉琮蒋家良渚

俞宸亭

能想象吗?在不足3平方厘米的玉石上,刻出的神人兽面纹都是双眼皮,神鸟纹的尖喙甚至连上下喙之间的分界线也被清晰刻画……这些细节,良渚玉雕传承人蒋家洪早已烂熟于心。

土生土长在瓶窑的蒋家洪,自1999年起,从事复刻良渚玉雕至今已二十余年。他从小跟随父辈在苏州等地学习玉雕设计多年,自1985年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玉雕制作。

20世纪80年代,蒋家洪亲眼见证了良渚文物的出土。“那时候,我们还叫不上它们的名字,只是看了工艺觉得震撼,实在是精致。”后来,当蒋家洪得知这些玉器出自五千多年前的先民之手,惊叹之余更感到无比骄傲。这成了他工匠人生的转折点,开启了一段复刻重现良渚玉雕的守望之路。

良渚先民究竟用了什么玉料?为什么玉器会呈现出独特的鸡骨白色?什么样的工具才能雕琢出如此精美的纹饰?

首先从选料开始,通过翻阅书籍、走访老师傅,他判断良渚玉器多为岫岩玉。一件玉雕作品,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选料、设计、切料、雕刻、打磨、抛光、沁色等多道工序。一遍遍地尝试、一次次地刻画、一轮轮地沁色,数不清废了多少玉料,蒋家洪终于找到了合意的仿古沁色方式——把成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浸泡,使色泽变成鸡骨白色。

1994年,良渚文化博物馆(现良渚博物院)开馆,需要定制一批良渚玉器复制品。其中,出土于良渚古城遗址反山12号墓中的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玉器,被誉为“玉琮王”。怎么才能逼真仿制?蒋家洪买了不少书,也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终于在2000年,等比例复刻了一件惟妙惟肖的“玉琮王”,获得第二届西湖博览会旅游产品铜奖,并复刻了一整套反山12号墓出土玉器,不论形制、尺寸、工艺,都几乎逼真。时任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对蒋家洪的玉雕工艺赞不绝口。

2011年,蒋家洪被授予“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2年,以蒋家洪为代表创办的瓶窑镇玉石雕刻厂被列入余杭区非物质文化(良渚玉雕)传承基地。

2014年5月,蒋家洪赴荷兰韦尔特市进行文化艺术友好交流,巧夺天工的良渚玉雕受到了荷兰市民和艺术家的高度赞誉。

每天钻在库房里,对着真件细心钻研,蒋家洪的青年时代、中年时代,就在一块块玉石的打磨、雕刻中,一天天滑走。

“石不能言最可人”,在那么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蒋家洪的最大感受就是需要心静,哪怕再火爆的脾气,也要静下心来干活。晚上8点以后的创作,他可以一直雕刻到天亮。那么多年来,只要晚上八九点以后,不论电话还是微信,蒋家洪都不接也不看。

“那是我创作的黄金时间,活儿要慢,要精细,但也一定要出来。”讲起“玉琮王”的创作,他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说起玉石的鉴赏,“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算是解语了蒋家洪这些行家里手。这是一项熟能生巧的工艺,是历经岁月才能有的锐眼和巧手。

蒋家洪的良渚玉雕馆,是游客来瓶窑老街必到的打卡地。展厅的柜子里,蒋家洪制作的那些玉石小摆件,形态逼真的小鱼、飞鸟、玉琮、玉蝉,都是过往游客的钟情之物,常常是刚摆上两天,就被人买走了。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蒋家洪团队还制作了亚运吉祥物“琮琮”。

良渚玉雕的美,良渚文明的璀璨,离不开匠人的传承。蒋家洪作为瓶窑镇上良渚玉雕的工匠代表,在寓教于乐中坚守初心、传承工艺。由他主讲的“玉雕讲堂”,已是余杭区全民终身学习体验项目。在瓶窑镇第一小学玉雕室和瓶窑镇第一中学的琢玉室,蒋家洪义务开设玉雕课,向学生传授良渚玉雕技艺。特别是为瓶窑一小学生开辟的手工课“非遗进校园”,至今已有整整十年。甚至在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里,也经常出现蒋家洪的名字。

“作為瓶窑人,为家乡的学生作点贡献,鼓励学生们学门手艺,是我对家乡的回报。”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

“匠人精神,成就荣耀,砥砺追寻,术到极致,几近于道”,这是蒋家洪对自己的勉励之词,也是匠人精神所在。

猜你喜欢
玉琮蒋家良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蒋家林作品
良渚保护大事记
华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测
良渚古城
玉琮谜踪
“玉”见良渚
杨家有只羊
同名同姓不同心
古代玉琮的鉴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