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中文化价值的指导策略

2023-05-26 18:39殷国栋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宋江文化价值名著阅读

殷国栋

内容摘要:怎样在阅读名著中深层次探析名著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值得深思的话题。本文以小说《水浒传》及其人物形象宋江为例,深刻剖析宋江身上所集中表现出来的绿林世界中的侠义文化、传统认知中的忠孝文化、反抗封建社会的革命精神和封建官场中的忠奸善恶,这不仅是北宋政治和世俗的风情画卷,更重要的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价值认可和跳动的不可忽视的文化因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深层次探析名著潜藏的文化价值,值得引起深刻思考和努力践行。

关键词:名著阅读 《水浒传》 宋江 文化价值

名著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阅读名著,挖掘和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从而涵养高中生丰厚的文化蕴藉,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

通过经典名著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旧的知识体系、人生经验“发生冲突”,进而重塑自我认知,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意义深远。那么,如何有效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名著阅读教学,尤其是对学生名著阅读中文化价值深层次地切实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學中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小说《水浒传》为例,以宋江这个主要人物为切入,探析名著阅读中的文化意义。

小说《水浒传》第一次正面反映了被视为叛逆的绿林豪杰群体像,集中揭示了中国古代绿林文化的内部蕴含和外部特征。小说中所呈现的绿林好汉形象和绿林文化习俗在我国从古至今社会中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和中国民众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大社会及群众文化生活、心理孕育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传统认识中侠义文化的集中呈现

侠义文化,简单概括就是英雄气,说到底,其实就是兄弟义气。北京师范大学李煜晖教授在其著作《<水浒传>:忠义与绿林》中写道,水浒之侠有三种表现:一是仗义疏财,二是招贤养士,三是路见不平。至于“义”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从《水浒传》开篇到终了,我们在阅读时,难免始终都带着一种对宋江的拷问,或对历来人们对宋江的认可,抑或对一百单八将的质疑而审视宋江这个人物形象的。除了通风报信,仗义疏财,和后半部分的梦会九天玄女,其他的特长就剩对兄弟深情厚意。可就是这样一种最无限接近凡人的凡夫俗子,甚或只剩懦弱的羸弱书生,优柔寡断的黑面衙司,却能凭借这空穴来风的仗义疏财,就能深得“天罡地煞星”的青睐、追随,这让我们想到了《西游记》里无才的唐僧,《三国演义》里娘娘腔的刘玄德,甚或《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了,他们身为须眉,唯唯诺诺,但却能靠着坚定的信念一路高歌。此时,我们反观人们心中的英雄,更多的是擘画时代的“风流人物”,力挽狂澜的时代豪杰,不顾生死,慷慨赴死,断没有一丝一毫的儿女情长,更没有一点一滴的世俗羁绊。这显然是有悖于我们所认知的“英雄”形象的,这就需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全方位认识“英雄”,尤其是领袖式英雄的独特存在。

我们自然相信,对潜藏在中国人心底的侠肝义胆的诠释,《水浒传》无疑是最具分量的一部著作。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在此,有必要指导学生更深次认识我国历史文化深处的“兵的文化”。历史学家雷海宗称秦汉以后的中国文化为“无兵的文化”,亦即中国文化中“尚武”精神和“武德”的消亡,导致社会偏重文德,尤其在宋朝更是如此,这直接让整个以武建朝的宋王朝变得文弱。但所幸的是,宋江一个“仗义”却与梁启超提倡的“武士道”精神不谋而合。这也就是外表柔弱的宋江却能深得绿林草莽的青睐和尊敬的内在原因。

沈从文说,侠义精神“产生过去,并且将形成未来”,也就是侠义精神由于时代精神的渗入而获得成长,具有了全新而升华的时代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有效指导学生,将《水浒传》中折射的草莽侠义精神提炼和上升到鲜明的时代精神上来,那就是尊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念,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集体观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观念。

二.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认同

在中国文化意识体系和古代的仕途中,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作为进仕的儒生,忠君尽孝则是基本价值认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博得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无原则地忍辱负重、忠君尽孝就是一门必修课。而宋江似乎深谙此道,且心知肚明,难得糊涂。为了成就儒家根深蒂固的精忠报国、光宗耀祖的所谓正统的内在价值追求,作为儒生的宋公明宁可牺牲自己和众弟的性命,来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到最后为了阻止李逵为自己报仇,不惜牺牲李逵的性命来成全自个儿心中儒家文化的“家国尊崇”。

明末思想家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随文注释中提到: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忠君爱国,孝亲敬老是至高无上的,不仅有来自外界的约束,更多的是自我内心的道德和价值追求的自我捆绑。因此,作为好不容易达成“招安”协议的宋江,尤其在最后“功成名就”后,就更需要精心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正统地位和价值成就感了,如宋江误饮毒酒后的“我死不争”,宁可做出巨大牺牲,也在所不惜。而这种追求,在身为儒生的宋江落草前、中和后期,都是有迹可循的。如在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一回中,宋江和吴用商量对辽国使用诈降计策,吴用却因此产生干脆真的投奔辽国的想法。宋江听了以后断然否决,对吴用说“……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里,宋江的忠心透着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宋江直到最后被奸人所害,对他心中所尊崇的朝廷仍“至死不渝”。

而小说颂扬宋江孝顺的地方集中通过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一回来反映的。宋江打开石勇带来的家书,见后面写道父亲因病身故时,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还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哭得昏迷,半晌方苏醒。最后,不顾一切地回家奔丧。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提醒学生,中国几千年儒家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要认识到《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重点展现的是古代知识分子反抗体制、脱离体制、回归体制“三部曲”,其字里行间寄托了广大知识分子一生围绕“体制”的入仕、出仕的生命纠结和价值探索铺张。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宋江的一生就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家国情的一生。

对宋江而言,他的心中藏着两个世界,那就是江湖和家国。当江湖和家国发生冲突,宋江的儒家基因不允许他抛弃家国,落草为寇,拥抱江湖。因此,语文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宋江身上充满浓郁封建色彩的“家国情”——孝和忠,这是儒家文化的一体化核心价值观,也就看清了古代知识分子身上的愚忠和愚孝的劣根性。

三.封建统治体系中革命性的集中反映

中国封建社会约2400年,在漫长的统治中,不乏一些官逼民反的史实。在我国许多古典文学名著里,也有许多生动的案例,如《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而最典型的莫过于《水浒传》。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农民革命组织者和军事战略家。

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拨云见日,看到宋江是一个人民性、群众性都充盈的革命英雄。要看到宋江在团结带领梁山好汉,促成农民起义、替天行道是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的。作为一百单八个“魔君”降临,是被领着圣旨的洪太尉误放而来,这让“官逼民反”极具反讽意味。同时,作为领头人的宋江,被九天玄女教导:“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因此,宋江身上的革命性就具有了天然性和合法性的神秘色彩,同时,要看到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人,大多数都是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统治没落,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绝地反击,这种革命性也就具有了一种自我救赎的个人悲壮和除旧布新的政治担当。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宋江落草为寇的“义”。他们没有侵占地方州府,也无扰害百姓良民,只杀贪官污吏,并且渴望为国尽忠,没有真正站到国家的对立面;同时,宋江管理梁山,表现出卓越才能,他扩大队伍,总结教训,严肃梁山纪律,将“替天行道”作为梁山行动总纲领。虽然宋江的这种反抗性没有李逵的决绝,但在受限的那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宋江身上的革命性仍然值得歌颂,尽管这种革命有投降主义的趋向,但宋江私放晁盖、愤题反诗、三打朱家庄和三败高俅等,将一个讲情义、有谋略、敢担当的农民起义的革命领袖形象塑造得更加有了说服力,也就更加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文人特性和革命意义,也就更加充满思辨性,让高中学生读者值得深入探讨。

当然,宋江身上封建色彩的奴性也要带领学生进行批判和无情地鞭挞。宋江从头到尾,一直坚持封建地主阶级立场,哄骗中带领不同出生的梁山弟兄们投降宋王朝统治集团,无形中葬送了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转而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也彻底阉割了自己的革命精神,残害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行动纲领。

这种宋江身上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和妥协性,有助于让学生树立独立的批判精神和思辨思维,确立对古代社会的价值判断和思维习惯。在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这种两面性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如《西游记》里的唐僧,《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三国演义》里的曹操,《金瓶梅》里李瓶儿等,这种多面性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小说的阅读层次,而且还是复杂社会的立体呈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封建社会波澜壮阔的世俗风情和人物脉动,就显得非常厚重了。

四.中国封建社会官场文化的全景抨击

中国人最在意忠奸善恶,最憧憬忠肝义胆,如关云长、岳武穆。带领学生阅读小说《水浒传》,我们不难发现,从头到尾,小说无不在全景展现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官场忠奸善恶和是非曲直。官场中正邪的此消彼长,广大儒生们的无可奈何和表现出来的顺势而为,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按图索骥这其中所暗合着的广大古代知识分子在强大的封建体制重压下的草芥般的命运。

宋江为了能顺利被招安,并且在招安后能顺利实现他自己高度自信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不惜最后断送自己和梁山众兄弟们的性命,这种屈从封建官场黑暗,宁知腐化堕落,仍毅然向前的盲目心态和行为,实则折射的就是以宋江为代表的一大批封建士大夫与封建官场的无奈妥协和媾和。

无论是小弟们对宋江“效死干功,补报难尽”的耿耿忠诚,还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的谗佞专权,屈害忠良,在小说中可谓处处皆是。如在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兒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中且说“宋朝原来自太宗传太祖帝位之时,说了誓愿,以致朝代奸佞不清。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还有投奔梁山的封建宿命,一是林冲们的官逼民反,二是关胜们的战败投降,三有晁盖们的走投无路,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施耐庵对封建专制制度无声的控诉,也委婉流露出其身为儒生的无奈,这也是对封建专制下官场规则的总结和全景展现。

历史学家雷海宗认为,封建王朝发展以来,正由于偏重文德使人文弱、柔佞、阴险,从而也就只知使用心计、欺诈,失去了光明磊落的风度,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卑鄙黑暗都是文德畸形发展的产物。的确如此,在这种畸形制度笼罩下的大宋政体和国体,无疑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甚至广大民众思考人生,反观自我的绝好文学范本教材。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还要批判看待小说中反映的封建官场的黑暗,批判剖析宋江等人对封建官场的逢迎,从中窥见北宋末年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众生相,从中读透一个封建统治王朝的兴亡命运,以及其中镌刻着的多样的人性。因此,《水浒传》这部小说,尽管披着农民起义的外衣,但骨子深处仍然是一部受中国传统文化笼罩,甚至全景展现的时代英雄传奇。

正如阅读《水浒传》,拿起批判的武器,砍向每一个“细节”,从而发掘和发现作品的文化价值。名著阅读教学,就要带领学生,用理性的引导,建立批判思维,阅读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提炼丰富的教育价值,汲取深厚的名著文化价值,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区别于简单的课外文学作品的泛读,它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开展名著阅读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厚植学生文化底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依托课标,放眼学生整体发展,做好作品选择,设计特别情境,整合学习任务,聚焦文化培植。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由表及里,由外到内,读出人物的文化蕴涵,读出名著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就如同小说《水浒传》的宋江,用文化这个标尺,去丈量这个交织着侠客义气文化、儒家忠孝文化和投降官场主义一体的代表人物,让学生要真正读懂《水浒传》这部小说的文化底蕴和心理投影,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域场的群众精神密码,从而达到读名著读文化价值,读名著见微知著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施耐庵:《水浒传》,吉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李煜晖:《整本书思辨阅读<水浒传>:忠义与绿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1258页。

3.叶兴才:《<水浒传>的宋江形象研究》,《辽宁大学》,2018年。

4.计静晨,郑国民《经典名著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7月。

5.鲁迅:《三闲集·流氓的变迁》,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123页。

6.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5页。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宋江文化价值名著阅读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官迷“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