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子烟市场开展常态化监管的途径分析

2023-05-28 17:37叶志伟
商场现代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形势

叶志伟

摘 要:2018年以来,大量资本持续不断的涌入我国电子烟市场,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产品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电子烟民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普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子烟最大的市场之一。但由于短期内发展速度快、市场监管不力、各项政策制度还有待健全,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子烟行业的“无序化”发展非常明显,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经济利润,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相关产品,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线上销售渠道受到严格管控。但部分品牌开设了线下门店,很多销售行为虽然没有直接触犯法律,但打“擦边球”的情况比较普遍,行业监管存在较大漏洞。基于此,文章对电子烟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电子烟市场常态化监管的相关路径,旨在规范行业行为。

关键词:新形势;电子烟;常态化监管

一直以来,我国针对电子烟市场都并未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标准予以严格管控,使得该行业一直游离在法律监管之外,线下门店遍地开花,线上违规违法销售行为屡见不鲜。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将电子烟纳入到了卷烟监管的框架中。随后国家又颁布了《电子烟管理办法》,推动着我国电子烟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对行业无序发展起到了管控作用,但是仍存在监管漏洞,必须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

一、加强电子烟市场监管的意义

烟草行业和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公布了官方数据,我国电子烟零售点大概19万家,由授权店、专卖店和集合店构成。新形势下,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监管,这对国家获取稳定财政收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有着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加强电子烟市场监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加强对电子烟市场的监督和管控,是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必然选择,尤其是能够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电子烟作为一种吸食到体内的快速消费品,强化其质量安全是必然要求;2)对电子烟行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法律相关要求,对电子烟企业、品牌、产品、技术等进行严格管理,目的是为了从源头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避免国家税源流失,长远来看,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3)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是电子烟监管的主体,对电子烟市场进行监管,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和国家利益,让电子烟行业有序发展。要坚持将法律作为武器,坚决抵制各种假冒伪类、虚假宣传、恶性竞争等问题。在严格监管之下,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市场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确保电子烟行业发展能够达到预期。

二、电子烟市场现状及趋势

1.电子烟市场现状

(1) 电子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條例>的决定》中,增加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推动了我国电子烟市场的有序化、规范化管理,各项监管制度、政策趋于健全。但由于电子烟是一类全新的烟草制品,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卷烟规定进行管控,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电子烟的生产、产品质量检验、许可证管理等,都和传统卷烟存在着很大区别,针对这些环节并没有严格的政策文件,配套制度也并不完善。正是因为如此,当前电子烟市场的入境携带、税收管理、检测机构、惩处力度等仍然面临着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情况,管理方面漏洞百出,增加了监管难度。部分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会利用劣质产品来制作烟弹、烟油等产品,电子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 未成年人保护迫在眉睫

我国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足以证明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19年1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其中明确规定任何个人与商家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但根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很多青少年在吸食卷烟之前,会将电子烟作为“过渡品”,甚至存在着明显的“入门效应”。而且还有不少未成年人把吸食电子烟当作是个性、时尚、潮流的表现,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其危害。

(3) 电子烟市场变化较大

1)各类电子烟产品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电子烟产品聚集的店铺经营模式,销售场所发生了较大变化;2)水果调味烟的出现。很多电子烟生产企业、销售单位为了吸引消费者,会推出“电子烟有助于戒烟”、“电子烟对身体没有伤害”、“电子烟只是一种零食”等宣传口号。而且该产品吸食起来非常方便,外形各异,甚至还有商家推出了水果味、糖果味、巧克力味的电子烟产品。正是因为如此,电子烟能够在短时间内风靡,并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尝试。

2.电子烟发展趋势

(1) 资本市场融资活跃

2018年以来,我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究其原因,众多资本加入其中,很多电子烟企业获取了巨额融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某电子烟品牌在2021年上半年就完成了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除此之外,我国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电子烟市场规模平均增长72.5%,电子烟企业数量增加了73.9%。

(2) 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欧美地区是电子烟的主要消费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国,为世界各国贡献了超过90%的电子烟产品以及配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目前电子烟产品和技术不断发展,品牌化、集成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 线下渠道持续扩张

在“网络禁售令”的影响下,电子烟企业的销售渠道从线上转向了线下,一些品牌也启动了“万店计划”,给加盟商提供了巨额补贴,线下门店数量飙升。

(4) 市场渗透率提高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电子烟市场渗透率为0.10%,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提高到了1.5%。通过这类数据增长可以预测,在电子烟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市场渗透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三、新形势下对电子烟市场进行常态化监管的途径

在未来,必须要加强对电子烟行业和市场的严格管控,全面保障我国人民安全,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安全。参考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平稳推进电子烟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解决监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1.明确电子烟监管逻辑

监管不到位,是市场失灵的最主要原因,想要实现常态化监管,必须要明确基本的监管逻辑。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行政法规角度来看,都要以市场发展的主体、客体为对象,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建立正确、规范的市场秩序。

2.出台完善电子烟相关法律法规

近些年电子烟市场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加大管控力度,我国各省市地区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如下:2018年,香港政府提议全面禁止销售电子烟,同年,杭州、西安先后发布《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对电子烟产品、销售做出了明确规定;2019年,深圳、武汉、上海、河南等地区分别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武汉市控制吸烟条例》《关于明确本市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户外广告具体范围的通知》《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等文件,上述文件政策都充分反映了各地区整治电子烟行业的决心。除了地方文件和政策之外,还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针对电子烟产品、电子烟行业出台政策性文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就税收问题、检验检测、寄递、线上线下门店、产品销售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分析。

3.严控电子烟市场主体违规新增

当发现电子烟市场主体出现了违规新增的情况时,一定要依法进行管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取缔,从源头上避免违规项目的实施。将我国控烟、履约等相关要求落到实处,电子烟零售点的设置一定要符合规范,既要尊重市场,又要考虑到消费群体、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成本等市场基础信息,合理布局零售点,一方面避免电子烟主体的无序扩张,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主体的合法权益,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针对电子烟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单位等主体,各级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提供指导和专业方面的服务,为其实现平稳过渡、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建立协同治理工作机制

推动协同治理工作开展的更为顺利,必须要建立监管长效协作机制。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共同构建井然有序的市场,如实向地方党委、政府部门汇报监管情况,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为规范市场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电子烟市场监管任务繁重、内容广泛,包括了電子烟产品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必须要落实全过程管理的原则,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控制好生产源头,按照相关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各部门必须保持密切交流,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关注电子烟产品的生产地、流通线路等,采取必要的监管举措,打击各种非法、违规的走私、流通行为。同时与邮政部门、各快递公司、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对电子烟快递、邮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形成管理合力,密切关注市场上的非法倒卖情况,取缔中小学周围的电子烟线下零售店、自助零售机等,同时净化网络环境,对那些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的个人、企业、组织等追究法律责任。

5.构建联合信用监管体系

电子烟线下零售点受到严格管控之后,很多企业和销售单位都将阵地转移到了线上,并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钻法律空子,肆无忌惮的向全国各地销售电子烟产品。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针对电子烟线上销售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管理平台,只有取得了烟草专卖许可证、技术审核通过的企业、零售单位才具有销售资格,并在平台的密切监管之下进行交易。以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为基础,完善电子烟销售流程追溯系统、电子烟产品质量检验系统、涉烟信息监测平台等,提高监督管控力度,真正做到全过程、无死角管理。确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信用承诺书,登记买卖双方的信用记录与相关信息,作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照依据。企业要保证所售卖的电子烟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其来源渠道合法合规;买方要确保成年,且所购买的所有产品不得非法二次售卖,同时要限制购买的数量。如果企业、个人没有遵守诚信约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罚,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根据电子烟市场的总体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的管控举措,比如对于信用水平高、风险水平低的主体,适当降低抽查的频率,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通“绿色通道”;对于曾经有过违规行为、失信行为的主体,由于其风险水平相对较高,需要增加抽查的频率,且将其纳入到重点监管的范畴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所有电子烟企业、主体都能够在诚信的原则下正规经营,共同营造法治社会,优化电子烟营商环境。

6.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网

未成年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吸食任何类型的烟草产品,防控未成年人吸烟是一项十分繁重、长久的任务,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治。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推行“内外兼修”的方法,让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从外力因素来看,加强对电子烟行业的监督管理,净化社会环境,重点关注校园周边的电子烟线下零售点。优化网络营销,清理各种宣传、售卖电子烟的平台和信息,严厉处罚线上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的个人和企业。从内部因素来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筑牢思想护盾,加强对烟草危害的了解,在社区、学校等场所重点宣传。从联合协作来看,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政府部门等应该加强合作,大力开展整治活动,依法取缔没有营业执照的零售点,安排网警追溯电子烟销售的相关信息,找到源头,实行有效的惩处举措。

7.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强宣传力度,让电子烟监管的相关政策更好地落实到位。一是积极动员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办、社区等基层力量,定期开展与电子烟有关的科普宣讲会,鼓励志愿者参与其中,加强居民对电子烟产品、电子烟危害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二是在各大中小学进行宣讲。就目前情况来看,未成年人在电子煙消费人群中的占比较大,加强校园宣讲十分有必要,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做一些趣味性的试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电子烟产品的危害,增强抵制意识。三是开展线上宣讲,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在线上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政府部门、烟草专卖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向社会各界科普电子烟的原理、生产流程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揭露其弊端。四是鼓励社会群众对身边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加大社会监管力度,设置“12313”举报投诉热线,为提供电子烟非法生产、违规销售等线索的居民予以奖励。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烟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无序生长”,国家近几年开始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进行严格监督管控,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各项规范措施、标准体系也得以落实,行业发展趋于稳定。电子烟产品必须要在监管范围内进行销售,所有不按照规定、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取缔。要以国家烟草专卖治理体系为重要基础,建立电子烟市场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构建战略规划,增强把控力度,推动我国烟草行业的健康、长远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张政,石坤.浅析新形势下电子烟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后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C]//.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柳州市公司2022年学术论文汇编,2022.

[2]李峰涛.新形势下对电子烟市场开展常态化监管的途径探索[J].商业文化,2022(16):98-100.

[3]万静.加强网络渠道管控防范电子烟市场乱象死灰复燃[N].法治日报,2021-07-16(005).

[4]蒙慧欣.监管出手电子烟市场[J].计算机与网络,2021, 47(07):10-11.

[5]延安五部门联合发力 共同打造卷烟市场的“朗朗晴天”[N].延安日报,2020-11-03(007).

[6]林洁如.监管之下,电子烟市场一夜入冬[J].新产经, 2019(12):83-85.

[7]王成.浅议新型烟草制品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9(11):167-168.

[8]李磊,周宁波,屈湘辉.新型烟草制品市场发展及法律监管[J].中国烟草学报,2018,24(2):100-110.

猜你喜欢
新形势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企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新形势下国企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