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语文情境性作业

2023-05-30 10:48高玉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情境作业目标

摘 要 基于单元整体的情境性作业,着眼于单元目标,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核心任务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情境性作业具有真实性、驱动性、有效性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目标,整合作业内容,聚焦核心任务。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视域 情境性作业 内容整合

引用格式 高玉梅.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语文情境性作业[J].教学与管理,2023(02):60-62.

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为结构单位,有助于教师以整体的视角审视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学科育人价值。基于单元整体情境,以教材、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单元各课内容的逻辑关系,构建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群,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核心任务为主要内容设计作业,可以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方法、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1]。

一、情境性作业的提出

只有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才有可能是“学得会”“带得走”的知识和能力[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摒弃机械的知识学习与技能练习,转化为在真实任务情境下的学习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学业成就[3]。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包含“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等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对单元任务的解构,明确教学主线是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学习,核心任务是读后感的写作。通过作业设计把读后感的写作和阅读理解整合在一起,学生以读后感呈现学业成就(见表1)。

二、情境性作业的特征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情境作業指向单元目标的达成,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相关的语文学习任务、活动或问题场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实践。情境性作业一般蕴含着以下的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情境作业设计的重要特征。真实指学习情境来自真实的生活,是学生所面对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本身。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写景类习作单元。根据单元核心任务“按照游览顺序把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具体”设计作业: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绘出祖国壮丽河山。让我们学习按照顺序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的方法,做美丽家乡的代言人。做“家乡代言人”的情境作业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结成有意义的整体,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习得按顺序、写清楚的写作步骤。

2.驱动性

在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情境作业中,必然伴随着挑战性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能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使他们积极去寻求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于小说人物形象感知的学习中,对《在柏林》一课中那位战时预备役老兵一段话的学习讨论,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生活经验与阅读材料的冲突呈现出来(见表2)。

面对问题情境和挑战性任务,学生从战争中一位老兵的家庭遭遇,体会他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对战争灾难的悲伤与无奈,引导学生联想到世界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在“家庭遭遇—国家命运—世界共同体”讨论中,既调动了学生的认知,又调动了情感,培养的是高阶思维和创造能力[4]。

3.有效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倡导通过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富有情趣的情境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言语智慧”时,把对人物言语智慧的体会与讲述人物故事的单元要素整合起来设计,作业有主题、有目标、有情境,也有任务。

1.当天晚上,杨父回家了。杨氏之子眉飞色舞地把白天自己接待孔君平,并就俩人都在姓氏上做文章的事告诉父亲。他说

2.有一天,孔君平遇到杨父。想起杨氏子“甚聪慧”的表现,便意犹未尽地讲起那天的事                  。

3.如果杨氏子是我们班的同学,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请说说具体的理由。

这样的作业一改过去“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的刻板表达,变为“讲故事”“交朋友”的有趣话题。学生经历了阅读文本资料、加工整理信息、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情境转化和语文能力的现场生成。

三、情境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情境性作业设计视单元为整体,因而作业设计要围绕单元目标、整合单元内容、聚焦单元训练点,确保设计出富有实效性的作业。

1.目标明确策略

教学目标是设计情境性作业的灵魂。设计情境性作业时要牢记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和聚焦功能,使作业始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把事情写清楚”,单元内容涉及4篇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及习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位教师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词语整理课、阅读整理课和习作整理课等,让学生置身“小故事,大作家”情境中,朝着既定的目标,争做一名能把事情写清楚的“大作家”(见表3)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将教学目标清晰地分解,分清单元要素、步骤、内容、方法和条件等。如果目标定位不准或内容太多,设计过多的学习要素和学习活动,学生会感到负担太重而影响教学效果。

2.内容整合策略

创设情境时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教学为例,创设“我是神奇探险家”活动,教师以课文为例,重整单元的各篇课文,用任务清单把学生引向神奇的探险之旅(见表4)。

任务清单一运用了整合策略,让学生选读单元各篇课文,从同质的不同阅读材料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任务清单二和任务清单三则在整合各篇课文、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单元整体的了解:单元内容方面——了解人物的做法与思维过程;单元目标——通过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分析人物思维的角度、方法和思维品质;单元任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思维过程的方法,并创作“探险故事”,重点把排除险情的思维过程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学习的过程都指向人物思维过程的分析和表达,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有了聚焦点。

3.任务聚焦策略

一个单元的内容往往主题广、文本多而内容泛,教师采取聚焦策略,统整学习内容、凝练学习任务和目标,在设计主情境、主任务、主问题过程中,把其他学习元素有序分解在围绕主线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学习将事半功倍。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聚焦于主任务——简要复述课文,围绕主问题“如何简要复述”展开,再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长话短说、突出要点、情节完整”的学与练。如《西门豹治邺》的教学:

1.在课后习题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询问老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

2.选择其中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西门豹的做法,注意长话短说;在小组中,练习用同样的方法说说描写西门豹的其他语句。

3.结合“长话短说、突出要点、情节完整”的评价标准,对自己或同学简要复述《西门豹治邺》进行评议。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情境性作业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在富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语文實践中涵咏文字、锤炼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淑芳.“双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22(Z1):57-58.

[2] 荣维东,刘建勇.语文学习情境的学理阐释与创设策略[J].语文建设,2022(05):14-18.

[3] 吴忠豪.聚焦学习任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18):7-10.

[4] 汪潮.关于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前提性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22(15):13-19.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情境作业目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