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联”劳动教育模式的有效实践

2023-05-30 19:20朱清萍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模式道德与法治

朱清萍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现路径。本文从劳动教育的视角入手,深入研读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一课三联”的劳动教育模式。这种劳动教育模式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高效度,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让劳动教育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劳动教育   “一课三联”模式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发布,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逐渐发展成为各个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劳动教育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劳动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有效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现路径,因此,教师要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拓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领域和教学思路,形成有信度、高效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一课三联”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课三联”教学模式是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劳动教育融合,采用一个典型课例,将一节主题班会、一个课外活动、一次学科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小学低学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脑功能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独立性和自觉性都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指导。因此,构建“一课三联”模式,让劳动教育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能为其“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在低年级实施“一课三联”模式,首先,教师需要深度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每个单元选择1~2节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课例,将其作为典型课例;其次,为每一节典型课例搭配一节相关的主题班会和一次课外活动,可以是劳动实践、参观展览、致敬先锋等;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收获,总结经验,开展教研活动,优化和完善教案或活动方案,形成教学反思。

“一课三联”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同时,通过研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磨炼和探索,提高了自身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一课三联”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典型课例,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动手实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施“一课三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典型课例是关键支撑,适宜的典型课例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干点家务活》为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分担家务是关心和爱护家人的一种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方式来承担家庭责任,并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对此,笔者设计了“家务小妙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叠衣服比赛,增强他们的劳动本领、锻炼劳动能力,从劳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劳动中成长。

(二)主题班会,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動创造了世界和人本身。“劳动观”是指一个人是如何看待劳动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底色。当儿童进入小学时,他们对待劳动的情感是朴素的,他们乐于劳动,但没有深刻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此时,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作为其人生底色。

例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时,笔者设计了“红领巾爱劳动,家务活我参与”主题班会。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组织劳动者故事、家长进课堂、家庭劳动清单周汇报、合唱《劳动最光荣》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分组行动,能了解到劳动的多面性,并畅谈所见所感,深耕“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主题班会以小见大,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心,放大了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深刻意义。

(三)课外活动,提高劳动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实习实践场所等,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多维度劳动实践育人。

在教学《干点家务活》时,笔者设计了“走访敬老院”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表演小组表演文艺节目,保健小组教授保健知识,装饰小组悬挂祝福语,爱心小组打扫卫生,采写小组走访老人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立体、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终生的影响。此外,将课堂上学来的劳动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还能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反思,提出有关问题,并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总结有效经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教研模式是通过同组教师之间,或同组教师与专业引领者之间的合作,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有形的、面对面的群体智慧作用的活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备课情况进行研究,并与同组教师进行交流,发现自身的问题。“一课三联”的劳动教育模式还要结合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情,考虑“如何通过劳动让学生产生参与感和担当感?”确定研究的主题与方向。其次,教师要精心研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与原则,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再次,操作方法初步形成后,教师要和教研员带着问题深入课堂,轮流听课,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再讨论调整,丰富教学形式,发挥教学机制的作用。最后,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并由此上升到理性归纳的环节,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三、结语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五育”并举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将劳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具体化、劳动教育实践化,能有效避免劳动教育空泛化、说教化。“一课三联”的模式实现了劳动教育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有效连接,实现了教学相长、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徐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有效性之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36(2):33-39.

[2]涂家文.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7):16-19.

[3]吴佩贞.道德与法治学科劳动教育的融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0):13-14.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模式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永续债券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