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打造趣味朗读课堂

2023-05-30 02:20蒋圣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朗读教学创设情境

蒋圣艳

[摘 要]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创设趣味音乐情境、虚拟现实情境、生动插图情境、读讲融合情境、鲜活游戏情境、互动合作情境来打造趣味朗读课堂。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在感受文本内涵的同时发现文本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朗读教学;趣味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3-0019-0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音乐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插图、课文内容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可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朗读,沉浸于朗读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魅力与情感思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音乐情境,初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进相应的音乐、歌曲,以此渲染课堂氛围,创设与课文主题情感相关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与课文建立起情感联系,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课文的朗读热情。

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入节奏轻快、轻松愉悦的乐曲,营造轻松、俏皮、童趣的课堂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知课文的情感思想。

此时,学生就会产生“这首音乐与课文十分搭配,我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的想法,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朗读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布置朗读任务:“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主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这一任务让学生对课文中“宝葫芦的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想象自己是宝葫芦的主人,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语调不断上扬,呈现出“得意”的语气)

学生在轻松、明快的乐曲中进入课文中主人的角色,体会自己拥有宝葫芦的心情和“听奶奶讲故事”时候的感觉,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体会。这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朗读感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创设虚拟现实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热情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现实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朗读的情感。

结合上述的《宝葫芦的秘密》朗读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利用VR眼镜、《宝葫芦的秘密》的影视视频、多媒体工具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我”与“奶奶”之间的互动。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中,充分感受到了“我” “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的美好童年,感受到了“我”与奶奶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师将课文内容转化成字幕,让学生跟随音频、跟随自己的内心情感大声朗读。

师:一边观看虚拟视频,一边朗读,同时想象自己是主人公,在与奶奶互动,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奶奶讲故事时的温柔!

生2:怀念奶奶!

生3:怀念童年!

这种与众不同的朗读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朗读体验,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主人公的感受,促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朗读意愿,凸显了设境激趣的朗读教学优势。

三、创设生动插图情境,强化学生的课堂朗读热情

小學语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基本上每篇课文都会配置几幅彩色插图,直观、形象、生动地还原课文中的某些场景或者事物,使学生看到插图就能产生相关联想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插图情境,以颜色鲜艳的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联想未知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逐渐形成对朗读的热爱之情。

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猫》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教学时,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在插图情境中思考问题。

(1)观看图片,图片中一只猫圆圆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们,另一只猫眯着眼睛、舔着爪子,好像“不好惹”的样子。你们猜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

(2)你们是如何猜出来的呢?

通过观察插图,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纷纷回答:“有‘圆圆的眼睛’的是小猫,因为眼睛圆圆的很可爱!‘不好惹’的是大猫,因为老舍说大猫‘古怪’。”

学生在观看图片与猜测的过程中会自动联想到猫的一些习性,自然会产生对课文阅读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的朗读要求:“请大家根据刚刚的猜测朗读课文,要一边朗读一边感受课文中有关猫的描写,验证你刚刚的猜测!”学生纷纷投入课文朗读中,迫不及地想通过朗读去验证自己对大猫与小猫的性情的猜想,在图文结合的朗读过程中形成了有趣的朗读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方面利用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对大猫与小猫产生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出朗读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为朗读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猫的性格特点,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愉悦与好奇中完成了朗读,获得了美好的学习体验。

四、创设读讲融合情境,实现朗读热情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创设读讲融合的情境,通过进一步拓展课文细节,让学生更细致、真切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在情感升华中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在上述《猫》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朗读中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猫的特殊情感,初步认识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大猫的古怪性格”。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分段式朗读教学,以读讲融合的方式为已有课堂情境填充色彩。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教学要求。

(1)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示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

(2)作者是抓住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的?

师:你们能够在朗读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吗?课文哪些语句能够直接体现出“古怪”呢?

生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这一自然段的总领句,也是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生2:老实、贪玩、尽职都是猫的特点。

师:“古怪”在课文中就是指性格特别、难以捉摸的意思,作者是将猫的“尽职”与“贪玩”进行对比,以此凸显猫性格的古怪。那我们在朗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这句话时,是否应该配合一些“古怪”的语调呢?请将“高兴时”“不高兴时”圈画出来,在朗读时注意这些词的语气语调。

教师创设读讲融合情境,一边朗读一边讲解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切地感知课文内容;在课文的重点部分圈画或者进行标记,能够加深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传授一些自己的朗读技巧,这样学生就能够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呈现出真实、细致的情境,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课文内涵,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五、创设鲜活游戏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小学是积累词汇、拓展视野的重要时期。教师可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天性,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学生学情,创设鲜活且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带领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认识字词、理解字义、丰富情感,鼓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这样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想象力,促使他们在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朗读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继而产生朗读课文的热情。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清、晴、情、请”等字;理解儿歌的内容,正确认识青蛙属于益虫,并且要懂得何为益虫;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背诵。《小青蛙》这篇课文本身是一首朗朗上口且诙谐生动的儿歌,非常适合创设游戏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吗?

生:知道。大大的眼睛,绿色的皮肤,嘴巴鼓鼓的。

师:非常正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青蛙》,让我们看看青蛙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开心地打开课本,跟着教师大声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的习性与益处。朗读完之后,教师创设游戏情境,通过组织“我比画你猜”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青蛙不仅长得非常可爱,对人类也非常有益。游戏的玩法很简单,教师将文中的“河”“晴”“害虫”“禾苗”等词汇做成大大的字卡,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一名学生负责举卡片,一名学生背对着卡片,一名学生则根据卡片上的词做出相应的动作,让背对着卡片的学生猜词。每组学生参与游戏的时间为两分钟,限定时间内答对次数多者获胜,获胜小组可获得一定奖励。创设游戏情境,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记住并正确区分“清、晴、情、请”等词,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重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这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之感。充满活力且有趣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读习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基于课程目标创设多元游戏情境,使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且妙趣横生的游戏情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六、创设互动合作情境,增强学生协作朗读的意识

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互动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中深入交流、深入探讨,在智慧碰撞和理念对话中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形成协作朗读意识。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进行说明。这篇课文由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撰写,向读者介绍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以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从落花生的角度阐明了做人的道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叫落花生?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組内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帮助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克服不敢当众表达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勇敢地表达个人观点。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次朗读课文。这样的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互动合作中增强了责任意识,提高了表达能力,认识到协同合作的意义。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自由探讨是进行互动合作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要注重以朗读为切入点,以探讨为合作方式,鼓励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讨论及表达中拓展思维、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设置多样化朗读情境,如借助图片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借助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借助现代技术创设虚拟现实的朗读情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借助互动合作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协作朗读的意识。这样,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内涵,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朗读教学创设情境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