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3-05-30 12:23戴琼瑶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课程思政课程

戴琼瑶

摘  要:当前思政教育发展中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有效性等均存在问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考当前思政教育,要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需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因此立足于具体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体方法、路径等做讨论和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66-05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我国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承担,专业课则主要强调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在2016年的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教育提出“三全育人”育人方略,在“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学校需要强调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结合,推动其在思政教育发展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1]。结合课程思政实践进行分析,通过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结合,共同强调思政教育和技能教育,使学生的技能成长、思想改变等获得更加突出的效果。总之,针对具体的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强调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保证育人的积极性,对于全面提升教育价值有显著意义。

将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实际能力的高低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准。社会工作教育利用实践引导学生,将学生的务实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不仅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物训练,还有实习环节和社会服务实践等,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以社会服务充实课堂以外的时间。目前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的有效链接。通过开展实验课程来满足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对实践基地和体系进行完善等,都是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

一、“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概述

对当前我国的发展做分析可知我国正在逐步地迈入老龄化社会,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针对老人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势必会受到大众的关注。结合现实状况积极地开展针对老年服务和管理的教学,培养更具专业性的人才,这对于老年服务和管理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目前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在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的教育实践中要积极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首要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便是“个案社会工作实务”。对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进行分析,其周期是1年。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跨专业教师团队的构建,同时还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改革方法等进行研究和创新,这样可以形成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课程思政新模式[2]。在新模式的建设、执行、思考和改进过程中让“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更加清楚,这不仅可以为“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更能够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经验借鉴。结合现阶段的实际需要做分析,“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需要强调两方面的内容:(1)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并在未来工作中发光发热。(2)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同时让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老人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学生的表现会更加的突出。简言之,“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需要和老人服务等工作进行结合,这样,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会更加突出。

二、“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的实际目标进行结合,以使“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渗透课程思政的内容。结合目前的实践,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教育强调以及实践参与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课程思政的实际目标,以下是“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措施。

(一)基于引导者强调教师团队建设

第一是积极地进行教师团队的组建,并强调跨专业合作。对以往的课改项目进行总结可知教师团队的合作多为专业内开展,然而“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和一般的课改存在不同。为了弥补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存在的欠缺,课程建设需要强调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等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在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围绕课程的标准和教案的要求等对教学内容做重新的编排,同时对学生课程评审等工作进行多方位研讨,这样可以让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更多指导性作用。

第二是强调课程标准的修订,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方向的把握。以目前的教育实践为例进行分析,课程改革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是课程标准。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分析,其主要的任务是对课程标准做重新修订,实现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并寻找合适的映射点。就教学目标修订而言,主要是结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具体定位以及课程特点,积极地增加课程的思政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服务老人意识,同时让学生对服务礼仪等有所掌握。不僅如此,在实践中还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精神进行强调,要积极改变学生对老年人服务的基本认识,要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3]。

第三是需要对教师的定位进行明确,同时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强调。教师的基本责任是育人。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作为育人的主体,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和主要任务有明确的认知,要在育人的过程中承担引导者的角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基于育人任务的完成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并做好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组织实施团队需要对教学环节做优化和调整,要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弱化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要通过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模式来实现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增加,要对学生形成鼓励,使其能够自主学习。另外,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活动延伸设计,要能够形成具丰富和多样的学习成果。

(二)基于参与者身份对校外企业专业的工作进行明确

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外企业专家参与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教育实践中的利用是不可忽视的。从目前的社会需求出发,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衔接起来,所以课程思政需要做到校内外联动,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利用“带出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如此一来,课堂内外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企业专家可以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精心选择,并邀请在老年人照看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做演讲嘉宾,开展专门的讲座并对学生的采访作品等进行评审。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课上,一线社工主观可以基于学生案例讨论发言进行点评,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等进行总结[4]。

(三)基于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强调

第一是需要把握学习的具体需要,要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相结合。学生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水平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性有显著的关系。因此在实践中要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具体需要,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课程团队可以针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做学生学情分析,可以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理论掌握情况、实践参与情况等,在了解基础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迷茫原因做分析,这能够更好地判断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状态。

第二是强调“行动——反思——行动”模式的利用,积极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被动听”的情况。就教育实践分析来看,价值引导、职业精神熏陶和知识技能的讲解是有显著差异的,所以光靠理论灌输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就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育来看,服务意识以及服务礼仪是在不断的行动——反思——行动中被内化吸收并影响学生的,也就是说精神的理解和专业道德的掌握需要强调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让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道德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分组参采访老年服务领域的资深个案工作者,通过对工作者的岗位任务、职业经历等了解来加深对工作的认知和感悟,并让自己受到熏陶,这样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的思考会明显的深化。

(四)建立社会工作实验课

第一是对社会工作实验课的体系构建。社会工作实验课是让学生充分掌握社会专业技能的一个实践和模拟,通过科学化的课程构建,来满足教育要求,其中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特点、教育单元和专业技能结构等,通过这些构建完整的社会工作实验课程,完整的教学逻辑来满足课程。为了能够真正地使学生的社会工作务实能力得到增强,对每一个社会工作的实验课程都要提出要求。首先应该让学生们对实践过程当中的对象进行深入了解,还要能够了解与社会工作课程的专业技能,对实验环境进行熟悉,尤其是特别的教学环境;其次,尽可能地与教师互动和学生合作,并且对所參与的实验作业积极完成;最后,在课堂上所收获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在社区或机构当中,能够完成实践活动。所以,社会工作实验课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增强专业素养[5]。

社会工作当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相互融合的。例如,进行残障社会工作时,学生有两个路线需要学习,第一个是需要通过理论教学来充分掌握残障人士的内心特点、残障状况、身心影响和康复状况等,了解对残障者服务的方法。第二个是通过实践的教学锻炼、对残障人士深入观察、通过互动的方法去观察;充分地倾听残障人士的意愿,对其进行支持和沟通;通过建立小组的方式对残障人士开展细化服务。这两条路线的其中一条路线主要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讲座作为辅助形式。而第二条路线在实验课中进行,通过对开放实验室和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安排。因为实验课能够得到人为控制,也具有尝试性,所以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时,实验课不能被其他所替换。

第二是社会工作实验课中的教学逻辑。上回说到社会工作教育有理论,知识教学和实务模拟训练这两条路线,但这两条路线他们是具有相互联系的,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这两条线所具有的联系就是实验教学的阵地,实验教学单元和教学案例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也作为社会工作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而教学逻辑,正式理论和实践相交点中的连接,在这种相互交错的情况下,从而构建出教学实践,从而真正的驱动教学主动性,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其中。能够利用社会工作实验课来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要求:(1)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连接;(2)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连接;(3)实验参与的项目与实际案例有效衔接;(4)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的有效连接;(5)学校与社会一能够有效连接。通过实践教学,体现出了在对具体的工作对象进行服务时,不仅要对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专业的要求,自己的能力也要能够更加细致。所以,在进行专业的培养是技能训练,一定要课堂与实验相结合,不能只有课堂或者只有实验,还必须在社会和学校中都能够进行。这两条路线当中的教学能力,能够让社会工作实验课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使学生的专项训练和拓展空间都能够更进一步,使社会工作教育实践的平台建设得更完备。

第三是在社会工作实验课的建立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工作实验课的样态。社会工作实验课作为最新的实验课类型,不仅在形式上和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都是能够把人作为中心,通过模拟和实践的手段来进行活动的实施。而社会工作实验课的样态应该是怎样的?该怎样与以往的理工类实验课进行区别?这些问题都是在进行社会工作实验课建立过程中所要钻研的问题。明确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样态,能够使社会工作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管理方面都得到提高,更能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所处的地位问题。对一些高校的社会工作培养方法进行参考,明晰高校社会工作实验课程都是作为辅助的教学来进行的,而不能单独的作为一个课程。这种地位虽然能够对实验实训进行针对性的安排,但在实验课程体系当中,是具有很大的弊端的,不仅会导致局面分散,不容易整合,还在对教材编写、课程安排和学识岗位的设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从而影响社会工作实验课的进行效果[6]。

三、“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项目改革工作在执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下是对“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成效总结。

第一是师生合作取得了比较丰富的课程成果。课程团队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研究,挖掘了形式丰富且内容具有深刻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利用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调整,比如对校外实践进行了调整,对案例教学进行了优化,同时对课外延伸和拓展也进行了强调。通过多种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合作形成了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课程成果,其中包括了微课“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等的拍摄,并成功举办了学生采访作品评审会。总的来讲,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下,取得的课程建设效果是显著的。

第二是课程的满意度以及评价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工作的质量,也能够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实践做分析,并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评价进行思考。从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得分均要高于一般教学,而且社会就业过程中,专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总的来讲,“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在实践中要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实施[7]。

四、“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改进讨论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具体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就目前的实践来讲,具体的改善需要从如下方面开展。

第一是在学习需求和课程内容更新方面需要强调协同。“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届学生对课程的基础认知和学习需求存在着差异,而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校外的企业以及岗位定位存在着持续更新的特性。不过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做分析可知其在一定周期内是不会进行课程调整和更新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没有终点的,所以学校的教师、校外的专家以及学生需要展开长期的合作参与,要不断地进行调研,要科学认知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校外企业对岗位的基础定位,这样,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课程内容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的调整,最终的教育教学实效会更加的突出[8]。

第二是在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强调协同。教学资源在教学有效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效果提升的保证和基础。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做分析,其不仅仅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在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开发方面也有所体现。“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比较关注课堂与课后教学活动的实施,当然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着忽视的情况。强调“三方协同,以生为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资料的开发进行定位,这样相应工作的受重视度会显著提升。基于教材资源协同开发的实际需要,思政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业等可以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基于思政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把握,并对重点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同时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做合理规划,这样可以编制出更具实用性的教材[9]。

第三是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强调协同。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对“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进行分析,虽然其是专业课和思政课的融合,但是評价工作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多方主体参与了具体工作,但是最终的评价却依然停留在校内教师主导阶段,这对于评价的综合性是非常不利的[10]。基于这样的情况,“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需要对考核评价进行优化,要将多元主体都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而且要在过程性评价中融入思政考核指标,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体现评价的综合性,这样,评价工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表现会更加突出。

第四是需要构建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往的课改项目往往会选定数门课程率先进行试点改革和示范教学,目的是要让试点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在实践中,试点课程建设往往会出现“一头热”现象,所以项目要想在各个课程中展开存在着困难。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警惕这种情况的发生,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元素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融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思政课程体系的完善,而且可以强调思政课程体系的专业。由于各门课程的内容具有独特性,教学具有灵活性,所以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基于课程的实际特点来对课程体系做建设。这样,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实现能够相互补充,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效果表现会更加的突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积极的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为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积极的作用。换言之,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协同育人,需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文章立足于“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对过程中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同时思考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课程思政的改善方向,目的是要为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许玄音.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环境艺术设计课为例[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56-61.

[2] 孙丽,丁学利. 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03):65-69.

[3] 万聪,付宏鹏. 目标导向的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大数据思维与分析”课程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5):24-27+32.

[4] 徐礼云.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8):110-111.

[5] 伍微微.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安顺学院学报,2022,24(02):70-74.

[6] 陈树思,袁德辉.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2): 7-10.

[7] 黎敏. 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107-111.

[8] 赵红军,孙会娟.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2022(03):20-22.

[9] 王秋红,张涛. “双高”建设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研究——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J]. 绿色科技,2022,24(03):261-265.

[10] 吴静旦,郑柳娟,张小华. 高职配送管理与运作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学园,2022,15(04):19-21.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课程思政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