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商而游”亦或“寻文而至”?

2023-05-30 06:47郑鹏刘壮王洁洁陈家怡席建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年3期
关键词:入境旅游文化认同作用机制

郑鹏 刘壮 王洁洁 陈家怡 席建超

关键词 “一带一路”;入境旅游;国际贸易;文化认同;双重差分法;作用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努力与尝试。“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包括65个国家,出境旅游人次约为5. 1亿,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次的25. 52%(不含中国,数据由作者整理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考虑疫情影响,此处数据均为2019年)。如此庞大的国际旅游市场,为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前十排名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缅甸、越南、俄罗斯、蒙古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均位列其中,占据一半以上比例。不可置否,“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沿线各国持续加强了经济联系,频繁开展了文化交流。但对中国入境旅游业而言,旅游业仅是多边贸易、投资、金融、交通、基建和人文等诸多领域中的一部分,并且仍有一些国家对中国抱有文化偏见与冷战思维[1-2]。由此,一个自然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以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为视角的“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是否为其影响路径?可能存在的这两条路径又是否有着交互影响,以及何种方向的影响?厘清上述问题,有助于明晰“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及机制。这既合乎现实发展需求,又展现理论分析价值。

现有该领域的研究有三个方面。第一,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相关研究最初目的在于科学阐释“一带一路”内涵与建设思路[3-4],消除“中国马歇尔计划”的误解[1],随后逐渐扩展到贸易、投资、教育、能源、人文等多个领域[5-10]。第二,关于来华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者普遍认可影响各国来华入境旅游的重要因素包含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相对旅游价格等[11-12]。也有研究者指出贸易联系、各国的出境旅游偏好、自身旅游服务能力、人口结构等因素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3-14]。第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入境旅游影响的研究。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考察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及中国的入境旅游效率[15];另一方面,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入境旅游业的直接影响。如唐睿等[16-17]和何芙蓉等[18]均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入境旅游的促进作用;Huang等[19]进而结合引力模型,证明“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各国来华旅游市场发展;Li等[20]基于更宏观视角,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各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该领域,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及视角上作出了贡献,但在实证研究和机制探讨方面仍有遗憾不足之处。其一,研究者较多聚焦于国内省级层面。由于国内一些省份虽不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但也积极响应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使得省级层面参与组与对照组虽存在名义界定,可实际划分却难以辨清。其二,一些研究者为规避以上省级层面的问题而使用国际面板数据,但仅选择了沿线各区域发展水平较好且与中国联系较为密切的十九个国家为参与组[19],样本代表性堪忧。其三,研究者多关注数理统计分析,而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路径尚不清晰,作用机制仍亟待深入探讨。因此,文章拟从全球视野出发,客观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并结合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文本挖掘与分析等方法建构“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机制。文章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为:第一,作为参与组的沿线46国覆盖沿线各个区域,充分考虑了各类经济发展水平和来华人次规模的差异性。使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缓解既往研究存在的内生性与数据代表性问题。第二,结合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的视角,创新性提出“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交互影响路径,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1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1. 1 “一带一路”倡议与入境旅游业

研究者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下“政策沟通”协调并联接了旅游者来华旅游通道,“设施联通”提升了来华可达性,“贸易畅通”提供了产业环境和客源市场,“资金融通”提供了要素支撑,“民心相通”提供了交流平台和舆论环境,从而促进了来华入境旅游发展[18]。更具體而言,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互办旅游年,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又通过增设航班、扩大入境免签、提供危机管理的方式提升了来华便利性与安全性[19]。除去现实层面的实际举措,亦有研究者基于效率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检验了“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效率的提升作用[21],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指出该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22]。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

H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加了沿线国家来华入境旅游人次,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

1. 2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贸易与入境旅游业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解析。第一,降低贸易成本。关税的减少、区域通关监管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交通运输成本下降,都极大减小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成本[23]。第二,增大市场需求与潜力。“五通”建设为沿线各国提供了资金、人力、技术等支持,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增大了沿线各国原本有待发展和释放的市场需求与潜力[24]。第三,引导企业战略调整。政府的大力提倡与引导,会使企业的海外战略倾斜。同时,我国推出了沿线国家投资指南,评估其政策、法律、经济市场环境,为企业建立了预警机制,大大降低了企业进出口贸易风险[25]。

诸多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对入境旅游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6-32]。微观层面来看,由于双边贸易的促进,“因商而游”的商务旅行增多,因家庭及社会联系而引发的国际旅游行为进一步增多且变得频繁[33],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宏观层面来看,由于国际贸易合作的增多,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外交政策会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两国居民对彼此的关注和兴趣也会提升。因“商”带动的非商务旅游也会逐步发展,甚至再次带动商务合作的增多,实现良性互动发展[34]。国际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故提出如下假设。

H2:“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进而促进了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即“因商而游”。

1. 3 “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认同与入境旅游业

“一带一路”倡议在多方面促进了沿线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认同。教育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开放,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成为人才培养、储存、支撑的重要发力点[35]。媒体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各国频繁的媒介合作有助于各国了解彼此,增进文化认同,清晰经济合作中遭遇的困境[36]。艺术交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了艺术创作及其发展走向,促进了与沿线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37]。中医药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国际化成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热点[38]。

文化认同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亦是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首先,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认同程度的提高会增加其对中国文化群体的偏爱[39],为中国带来大量的文化旅游者。其次,还能通过提升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旅游形象感知[40],来吸引更多国际旅游者,对加深旅游者忠诚度[41],驱动重游意向[42],乃至对形成口碑效应都会发挥有益影响[43]。另外,入境旅游的跨文化情景易因文化差异过大而引发负面影响[44],对中国文化认同高的国际旅行者则有着更好的文化接受度[45],更容易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表现出较高的行为主动性[46],从而强化旅游体验,获得满意与幸福感[47]。文化认同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故提出假设H3。

H3:“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了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即“寻文而至”。

1. 4 “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关系

首先,国家间的贸易交流与文化认同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贸易往来的增长、经济联系的强化势必会带来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从而带动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48]。更进一步而言,国家间贸易市场的繁荣,也将产生倒逼效应,即通过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认同,来降低文化差异(如语言、地方习俗等)所带来的额外贸易成本[49]。另一方面,文化认同的提高、营商理念的包容,亦会促进沿线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发展,这也是为何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文化认同程度较高的国家间开展的原因[50-52]。并且研究者已基于孔子学院、国际友好城市的视角进行了证实,阐释了文化认同通过塑造双边贸易信任机制,从而产生贸易成本降低效应和偏好选择效应,来促进双边贸易发展[53-54]。

其次,在“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下,亦有研究者指出古丝绸之路为沿线国家输送带有深刻中国文化烙印的茶叶、香料、丝绸、陶瓷等商品,通过文化的输出带动了商品贸易的交流,又基于商品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55]。故而,“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的“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交互关系自然显现。“因商而游”的商务旅游者在与中国的商贸往来中,对中国的了解增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逐渐提高,进而引发其文化旅游活动[56];“寻文而至”的文化旅游者,随着对中国文化理解的愈发深入,对中国发展状况的更加熟知,对中国文化认同程度随之提高,两国间更易萌发较多的商贸活动,从而吸引新的“因商而游”旅行者[54-57]。故提出假设H4。

H4:“因商而游”与“寻文而至”存在正向的交互影响。

2 研究设计

2. 1 模型建构

2. 1. 1 双重差分模型

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DID)是一种适用于准自然实验,广泛用于政策评估,能够剥离并分解出倡议实施真实效果的计量方法[58]。文章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为参与组,未参与国家为对照组。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为2013 年下半年提出,故以2014 年为标准[7,10],将2010—2013设定为干预前,2014—2019设定为干预后,建构准自然实验情景。根据研究目的及双重差分思想,文章的基础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lninboundit 为被解释变量,指第i 个国家第t 年的来华入境旅游水平。didit 为核心解释变量,由treatedit和afterit 两个虚拟变量相乘得到。其中,若国家i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treatedit=1,否则treatedit=0;若第t 年为2014年或以后,则afterit=1,否则afterit=0。controlit 为对应的控制变量,λt 为时间固定效应,μi 为国家个体固定效应,εit 为随机扰动项。didit 的系数α1 为文章关注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效应。

2. 1. 2 中介机制模型

(1)“因商而游”的研究设计。为检验“因商而游”的中介机制,文章参照Baron等[59]的方法,通过三阶段回归来检验贸易的中介效应:①“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已通过模型1实现。②“一帶一路”倡议对出口贸易(eoiit)或进口贸易(ioiit)的影响。将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作为被解释变量,didit 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模型其余参数保持不变,具体通过模型(2)来检验。③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将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didit 同时纳入模型作为解释变量,各国来华入境旅游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模型其余参数保持不变,具体通过模型(3)实现。回归结果中,若系数β1和γ2 显著,则证明中介效应存在。

其中:eoiit 和ioiit 分别为第i 个国家第t 年的出口贸易指数和进口贸易指数,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相对于进出口贸易额数据,剔除了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化的影响,有着更好的平稳性。controlit、λt、μi、εit 与上文一致,分别表示对应的一系列控制变量、时间固定效应、国家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扰动项。

(2)“寻文而至”的研究设计。不同于商业贸易,文化认同是较难进行量化研究的。因此,作者参照卢盛峰等[60]的做法,通过文本挖掘和计量佐证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寻文而至”的中介作用。研究逻辑如下:首先,由于目前尚无较为成熟的文化认同指标体系,已有体系存在设定不严谨、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61],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又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多样的现实路径,故作者通过文本挖掘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认同的表征与内涵;其次,在文本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回归的方式检验文化认同是否能够带动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具体来说,参照王雄元等[62]的做法,分别选取国家名字出现频率排名前15和20的国家。这些国家屡屡在政策或新闻文本中被提及,说明中国与其开展了更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有着更多的文化交流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程度相对更高[63]。所以,文章依此将参与组样本分为对中国高文化认同与低文化认同的两组国家,仍以非沿线国家为对照组,以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开展分组回归进行对比。

(3)交互影响的研究设计。通过文本分析的结果识别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现实途径,以文本分析的结果为基准,建构文化认同指标体系,并使用熵权法计算出对应权重。相较于前文的模型与研究对象,此处作两点说明:①不再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而是采用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此处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是文化认同、国际贸易和两者的交互项,通过交互项的系数与显著性来说明“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交互影响。②为凸显“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此处研究对象仅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不包含非沿线国家。若此时仍在模型中加入非沿线国家,回归结果代表的含义将是“文化认同”和“国际贸易”对中国入境旅游的交互影响,而非“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交互影响。同时,研究时段保持不变,依旧考虑了倡议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对比。具体通过模型(4)和模型(5)来研究实现。此处一个可能的疑惑是为何不直接使用指标体系的结果进行“寻文而至”的中介机制检验?主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网发布的内容多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该指标体系适用于衡量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并不适用于非沿线国家。而第一次的回归中既包含了沿线国家,又包含了非沿线国家。

模型(4)和模型(5)分别检验了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代理变量时“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交互影响。cultureidit 为第i 个国家第t 年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程度,eoi_cultureidit 为文化认同与出口贸易的交互项,ioi_cultureidit 为文化认同与进口贸易的交互项。若交互项的系数ρ3 和σ3 显著为正,则表明“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交互影响存在。其余参数与上文保持一致。

2. 2 样本与变量选择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同时尽量避免北京奥运会、次贷危机、新冠疫情等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2010—2019年为研究时段。进一步,综合考虑控制变量选择的合理性和搜寻成本,并剔除后三年平均来华入境旅游人次小于5 000的国家,最终遴选出104个国家①。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6个,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8个。来华主要入境客源国(如缅甸、越南、日本、韩国等)和国际主要出境客源国(如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均包含在内,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入境旅游人次能够精准地表征出旅游流量大小,衡量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被众多研究者广泛用于研究中[64-66],因此文章选择各国来华入境旅游人次作为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的选取主要考虑除“一带一路”倡议外可能影响各国来华入境旅游人次的其他影响因素,以缓解遗漏变量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具体来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客源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其出境旅游发展的基础[67],出境旅游花费反映了客源国来华旅游市场规模大小[68],相对旅游价格衡量了来华旅游的成本[69],互联网普及率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客源国关于中国旅游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70],年龄结构与就业水平表征了客源国的旅游消费能力[71],旅游业发展水平从需求侧反映了客源国提供旅游服务的能力。上述变量均是影响客源国来华旅游的重要因素,故选取其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名称、界定方式和数据来源见表1①。对主要连续变量均进行了1% 水平下的缩尾处理,以缓解极端值带来的干扰。

此外,为了保证研究时段一致性,文章选取2014—2019年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认同的政策和活动新闻文本作为文本挖掘与分析的源数据。通过python软件获取中国“一带一路”网“民心相通”栏目新闻文本,得到相关新闻数据627 条,字数595 627 个,使用ROST CM 6. 0软件进行分析。中国“一带一路”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是中国政府科学阐释、权威发布、全面介绍“一带一路”核心理念、政策法规、最新成果的官方信息平台,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能够反映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文化交流沟通成果[72]。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 1 基准回归

文章使用STATA16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加减控制條件的方法,进行了四组基准模型回归(表2)。列(1)未加入任何控制条件,列(2)加入控制变量但不加入国家和时间固定效应,列(3)加入国家和时间固定效应但不加入控制变量,列(4)加入所有控制条件,对应的“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系数分别为0. 270(t=4. 90,P=0. 000)、0. 140(t=3. 05,P=0. 002)、0. 159(t=2. 48,P=0. 015)、0. 175(t=2. 83,P=0. 006),影响系数都为正且至少在5%的水平下显著。加入控制变量、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系数有明显减小,更符合现实情境,表明控制条件的添加缓解了遗漏变量的问题。模型的拟合优度有明显提升,达到了0. 245,解释力良好,可以有效解释中国入境旅游人次的变动。总体来说,基准回归的结果充分证实了H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加了沿线各国来华入境旅游人次,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具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来华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系数为0. 140~0. 270,这意味着各国来华旅游人次增加了15. 03%~30. 10%(e0. 140 - 1 ≈ 0. 150 3,e0. 270 - 1 ≈ 0. 301 0)。平均意义来看,2014—2019这6年新增加的沿线国家游客人次约1 969万到3 944万人次,占6年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总人次的9. 02%~18. 06%,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文章的基准研究结果与唐睿等[16]、何芙蓉等[18]、Huang等[19]保持一致,但使用了更广泛的国际面板数据,缓解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内生性和数据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更具真实性与有效性。

3. 2 适用性检验

平行趋势假定(Common Trend Assumption)是DID方法适用的关键前提[73]。它要求在“一带一路”倡议未提出前,倡议沿线国家与非沿线国家有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如此两组国家才具有可比性,且差分的结果不会由于存在天然误差而产生偏误。平行趋势假定结果如图1(左)所示,蓝色曲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来华旅游人次,红色曲线为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来华旅游人次,两条曲线在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基本保持平行,满足平行趋势假定。虽然,通过沿线与非沿线国家来华旅游人次均值的对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两者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但却无法观察到其他因素(如人均GDP、出境旅游偏好等)对各国来华旅游人次的影响。故作者加入控制变量,以各国来华旅游人次为被解释变量,逐年的didit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模型回归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平行趋势假定。各年didit 系数如图1(右)所示,在2014年之前,逐年didit 系数在0上下波动,无显著差异,2014年及以后逐年didit 系数才逐渐增大,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沿线各国与非沿线各国来华旅游人次不存在显著差别。总体来说,文章选取的两组国家样本在兼顾代表性的同时系统偏差不大,符合DID方法的研究前提。

参与组与对照组选择的随机性也是DID适用的重要前提,若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更易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会由于这种自选择问题产生较为严重的自选择偏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确定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根据各国的现实经济发展情况,故符合随机性的要求。

4 机制检验

4. 1 “因商而游”检验结果

沿线各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是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因商而游”即表现为由于各国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增多,经济联系的加强,所引致的频繁旅游活动[13]。但作者以各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的回归并不显著(限于篇幅,该不显著结果未放入正文中,如有需要可联系笔者索取)。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议实施后沿线各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并没有持续增长,而是呈现曲折增加趋势。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带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发展[74-75],但“一带一路”对贸易发展的带动并不简单体现在机械的数额上。诸如进出口商品种类与结构的丰富[30]、贸易协商机制的建构[76-77]都是“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各国与中国贸易联系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开放共享的区域经济发展倡议,带动的是沿线各国间乃至沿线各国与其他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合作,并非仅仅为了加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联系。

因此,文章选择沿线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量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检验。表3列(1)中“一带一路”倡议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系数为0. 146(t=3. 83,P=0. 000),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带动了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增长。列(2)中同时放入didit 和出口贸易变量进行回归,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对各国来华旅游人次的影响系数为0. 564(t=3. 57,P=0. 001),表明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显著增加了各国来华旅游人次。列(1)和列(2)的结果共同证明,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入境旅游发展中起到了的中介效应,即“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各国出口贸易,进而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同样的,列(3)和列(4)中“ 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为0. 152(t=4. 36,P=0. 000),进口贸易对各国来华旅游人次的影响系数为0. 451(t=3. 05,P=0. 003),均至少在5%的水平显著,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各国进口贸易,进而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综上,H2“因商而游”的中介机制得到证实。

为进一步考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差异,文章参照温忠麟等[78]的做法,计算了其各自中介效应占比。中介效应占比=间接中间效应系数/总效应系数×100%,就文章而言其中介效应占比=β1 × γ2 /α1 × 100%。结果显示,出口贸易中介效应占比为47. 05%,进口贸易中介效应占比为39. 17%,出口贸易的中介效用占比更高,这与苏建军等通过方差分解法得到的结果类似[29]。各国的出口贸易可视为商品的跨国外向流出,而来华的入境旅游则是人流的跨国外出流动,出口贸易与来华入境旅游是“商品流”与“旅游流”的同向联动,因此出口贸易对来华入境旅游人次的促进效应更大也在情理之中。在证实孙根年[26]和苏建军等[29]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又进一步厘清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业的效应差异。

4. 2 “寻文而至”检验结果

4. 2. 1 “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认同文本分析

表4展示了选取样本的新闻文本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0组词语,依据其与“一带一路”和文化认同的关系,可大致分为3类:“一带一路”核心词、文化认同热点词和其他热点词。其中,因其他热点词(如当地等)无特殊意义,故主要针对“一带一路”核心词和文化认同热点词作具体分析。

“一带一路”核心词包括: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交流、发展、丝绸之路、经济、贸易。主要反映“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区域合作的内涵以及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核心理念,相关的新闻文本如“中国和尼泊尔人文交流驶上了快车道,两国人文交流逐渐成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等。

文化认同热点词包括:汉语、大学、教育、旅游、电影、学生、艺术、中医、孔子学院、医疗、媒体、出版。中文、中医等中国元素的文化魅力愈发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艺术、教育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这加强了沿线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深化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相关的新闻文本如“第二届国际中医大会在波兰举行,拔罐针灸受当地民众欢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设立135所孔子学院、129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现有各类学员210万人”。

高频词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认同的热点,但这仅是一种词频的呈现,难以反映出文化认同热点间的语义关系和层次逻辑[79],所以文章进行了语义网络分析,试图解读文化认同热点间的内部联系(图2)。语义网络图的结果展示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各国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现实途径和行进逻辑。总体而言,文化认同热点呈现出“三核六调众要素”的圈层方式。“三核”指三个核心,分别为文化、“一带一路”与中国,所有热点均围绕三个核心词展开。“六调”指六个基调,分别为合作、交流、发展、推动、促进与建设,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趋势和总基调。“众要素”指“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认同的众多参与要素,具体合作内容包括“汉语学习”“教育”“艺术”“孔子学院”“大学”等;合作区域包括“当地”“海外”“地区”等;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人民”等;合作方式包括创办“中心”“项目”“参与”等。

4. 2. 2 文化认同与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列(1)样本为参与组中排名前15的对中国高文化认同国家与所有对照组国家①,列(2)为参与组中剩余的相对低文化认同国家与所有对照组国家。高文化认同国家的did 系数为0. 313(t=2. 50,P=0. 015)大于低文化认同国家的0. 097(t=2. 08,P=0. 040)。类似地,列(3)和列(4)以是否排名前20为标准开展的分组与回归,高文化认同国家的did 系数为0. 240(t=2. 52,P=0. 014)仍然大于低文化认同国家的0. 109(t=2. 16,P=0. 033)。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促进效应,对中国高文化认同的国家比低文化认同国家大,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程度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有着正向显著影响。

结合上述两步结果,H3“寻文而至”的中介机制得到证实,即“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实证检验了Palmer[40]、Pardo等[45]和Zhang等[46]提出的文化認同对入境旅游业至关重要的观点。

4. 3 “因商而游”与“寻文而至”的协同分析

从文本分析中的结果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从教育交流(汉语、大学、教育、学生、孔子学院)、医疗交流(中医、医疗)、艺术交流(艺术)、媒体交流(出版、电影、媒体)、公共外交(国家、政府、倡议)等方面显著带动了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认同的提高。故从此五个维度建构文化认同指标体系(表6)。该指标体系来自于上述文本分析的结果,且覆盖了已有研究中的要点,如向勇等认为的教育支持和艺术参与[80],高静等[81]提出的中医药海外传播,李怀亮[61]指出的媒体国际传播,王亚辉等[82]证明的公共外交,实现了对已有研究的有效汇总与合理统筹。

参照调节效应的思路,分别引入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文化认同的交互项进行回归(表7)。首先,所有模型中,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对其来华旅游人次的影响系数均为正,且均在1%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文化认同(cultureidit)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再次证实和强调了文化认同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正向稳健影响。其次,列(1)和列(2)中出境贸易与文化认同的交互项(eoi_cultureidit)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调节效应均显著存在,且加入控制变量后交互项系数为2. 018(t=1. 75,P=0. 081)相比无控制变量下的2. 374(t =2. 06,P=0. 040)有所减小,R2亦有提升,控制变量的加入使得调节效应的结果更加稳健。同样的,列(3)和列(4)放入了文化认同与入境贸易的交互项(ioi_cultureidit),无控制变量时,交互项系数为1. 175(t =1. 80,P=0. 072),有控制变量时交互项系数为1. 121(t =1. 78,P=0. 075),均显著且加入控制变量后系数亦有所减小,R2有所提升,模型更合理。进一步地,列(1)和列(3),列(2)和列(4)中两个交互项的系数对比显示,出口贸易与文化认同存在的交互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文化认同。总体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机制中,“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存在着交互影响的调节效应。具体来说,沿线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程度越高,国际贸易在中介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沿线各国的国际贸易越发达,文化认同在中介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的两种中介路径及其交互作用普适地来看,似乎并不仅仅存在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入境旅游业发展中。该机制对研究公共政策对入境旅游业影响,乃至国际旅游业相关议题均有借鉴意义,为研究者提供了新思路。

5 结论与启示

5. 1 研究结论

该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建构双重差分模型,使用2010—2019年10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并结合文本挖掘与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效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和“‘因商而游与‘寻文而至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且交互影响?”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在模型满足平和趋势假定和参与组选择随机性的适用前提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各国来华旅游人次的增加,带动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沿线各国来华旅游人次新增了15. 03%~30. 10%,平均意义上为1 969~3 944万人次,占“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4 年来华旅游总人次的9. 02%~18. 06%,影响举足轻重。第二,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中介效应,存在着“因商而游”的中介机制。并且,出口貿易的中介效用占比为47. 05%,进口贸易为39. 17%,出口贸易的中介效应更大。第三,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中介效应,存在着“寻文而至”的中介机制。并且,“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化认同表现出“三核六调众要素”的影响方式。第四,基于文本分析的结果,从教育交流、医疗交流、艺术交流、媒体交流和公共外交五个维度建构了文化认同指标体系,检验了“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存在的交互正向影响。系数大小的对比表明,各国出口贸易相对于进口贸易在这种交互影响中的作用更强。

综上,“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入境旅游业的作用机制如图3所示。“因商而游”表现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大市场需求潜力、引导企业战略调整等方面驱动沿线各国与中国贸易往来,进而促进其赴中国的商务旅行,并通过商务旅游者的家庭及社会联系和客源国居民的关注与兴趣促进非商务旅行,带动中国入境旅游业。“寻文而至”表现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沿线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媒体、艺术、中医等交流,扩大沿线各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由此实现激发旅游动机、提升旅游形象和缓解文化偏见的效果,带动中国入境旅游。同时,“因商而游”和“寻文而至”又存在着正向的交互作用。“因商而游”的旅行会丰富旅游者对中国的认知,增进其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故而带动其“寻文而至”的旅行;“寻文而至”的旅行会更加增进旅游者对中国的了解,强化国家间的文化认同,推动与中国国际贸易的繁荣,以促进“因商而游”的旅行。

5. 2 政策启示

第一,文章以全球视野证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正向作用,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要充分顺应和借势“一带一路”倡议,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合作区域与国家。

第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沿线各国对中国而言,形成了以“物流”为代表的出口贸易和以“人流”为代表的入境旅游之间的同向联动,成为加快中国入境旅游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为此,在制定国际贸易策略时,不仅要出发于贸易发展的现实需要,还要综合考虑贸易对入境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推出一揽子协同计划;在制定国际旅游策略时,从大局出发,跳出仅从旅游谋旅游发展的小圈子,针对我国良好的贸易合作伙伴,开展更多的旅游宣传与营销,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推行诸如来华免签、离境退税等优惠政策。

第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既在微观人际层面的特殊联系行为中发挥作用,也在宏观国家公共功能中占有重要一隅。它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乃至国际贸易发展、国家形象传播、国际地位提升都影响深远。对外层面,可以开展诸如汉语学习、教育合作、艺术展览、影视拍摄等各种活动,进一步加强同各国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对内层面,在旅游产品的打造上追求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以文化为内核,以声、光、电、VR、AR、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形式,以轻奢、趣味、活力、二次元等新潮流为外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对旅游产品的除旧推新和升级换代。

全局来看,国家关系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亦有研究者指出国家间的双边政治关系是影响入境旅游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但受限于篇幅,本次未将政治元素纳入。同时,沿线国家充满异质性与多样性,“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影响难以一概而论。在文章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可进一步将双边政治关系、影响异质性以及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加入考察。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起步晚、竞争力差、增速缓慢,同时新冠疫情又使得其近乎停滞,从与中国经贸文化交流密切的“一带一路”国家出发,实现后疫情时代入境旅游市场的蓄力勃发,国际客源旅游需求的提振强化,转危机为契机的现实要求更加迫切,亟待研究者们更深入地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入境旅游文化认同作用机制
国内入境旅游波动周期研究综述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